《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下期中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下期中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1.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1/4 期中测试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草兔鹰 B.鹰兔草 C.蘑菇鹰兔 D.阳光草牛虎 2.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 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机环境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 B.一个湖泊 C.一群蜜蜂 D.一片农田 4.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哪些成分?()A.生产者与消费者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空气、水、阳光、土壤、温度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5.通常位于食物链第一环节的生物是()A.微生物 B.
2、绿色植物 C.植食性动物 D.肉食性动物 6.下列关于生物化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B.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C.越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D.通过对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 7.下列因素属于校园环境的非生物因素的是()A.学生 B.温度 C.细菌 D.绿色植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C.“雨露滋润禾苗壮”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9.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这主要是()A.骆驼刺喜
3、欢沙土 B.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C.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10.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A.南方古猿 B.直立人 C.能人 D.智人 1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A.黑猩猩 B.长臂猿 C.森林古猿 D.大猩猩 12.原始大气与空气相比较,没有的气体成分()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2/4 A.氨气 B.氧气 C.甲烷 D.水蒸气 1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原始大气 B.原始土壤 C.原始海洋 D.火山周围 14.秋天,当你步入公园时,你会看到艳丽多姿菊花在开放,品种可谓是多种多样,请问这么多的菊花品种是由下列哪种因素形成的()A.自然选择 B.人
4、工选择 C.菊花的内部斗争 D.菊花适应不同的环境 15.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A.制约环境 B.影响环境 C.改变环境 D.适应环境 16.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A.原始海洋,陆地 B.原始大气,原始大气 C.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D.原始海洋,原始海洋 17.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A.保留了高等的生物类群,淘汰了低等的生物类群 B.保留了新出现物种,淘汰了古老的物种 C.保留了有益于人类的物种,淘汰了有害于人类的物种 D.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 18.
5、按照进化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A.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C.爬行类、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D.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 19.下列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诗句或谚语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0.已知物种 A 的化石比物种 B 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A.物种 A 比物种 B 数量多 B.物种 A 比物种 B 结构复杂 C.物种 A 一定是从物种 B 进化而来 D.物种 B 一定是从物种 A 进化而来
6、21.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 B.水蚤 C.鱼 D.鱼鹰 22.天天的妈妈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使用时效果还不错,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3/4 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蚊子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 B.能抵抗杀虫剂的蚊子存活下来,且大量繁殖 C.杀虫剂造成蚊子基因变异,使之产生抗药性 D.杀虫剂性能不稳定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3.下图是生命化学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哪些?_(2)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
7、明显不同:_(3)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是由原始大气的各成分形成_,第二阶段是由_形成_,第三阶段是由_形成_,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4)米勒的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_阶段。(选填图中字母)(5)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_。(选填图中字母)(6)C 过程发生在_中。(选填“原始大气”或“原始海洋”)24.下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2)图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_选填“长颈”或“短颈”)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是_,短颈的变异是_。(这两空选填“有利变异”或“不利变异”)(3)图说明_的个
8、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_的个体被淘汰掉。(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_改变而引起的。(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4/4 是_的结果。2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间关系图,请据图回答。(1)在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条食物链,其中鼠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2)该食物网若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必须增加的成分是_和_。(3)图中生产者是_,初级消费者是_和_。(4)如果受到 DDT 污染,体内 DDT 含量最高是_。(5)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1/7 期中测试
9、期中测试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一、1.【答案】A【解析】A.该链状结构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兔、鹰它们三者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A 正确。B.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结构箭头指向错误,B 错误。C.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蘑菇属于分解者,C 错误。D.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D 错误。故选 A。2.【答案】C【解析】生产者的作用是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10、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将秸秆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分解者能将秸秆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故选 C。3.【答案】C【解析】A.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 不符合题意。B.一个湖泊既包括了湖泊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 不符合题意。C.一群蜜蜂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 符合题意。D.一片农田既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
1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4.【答案】D【解析】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 错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缺少非生物部分,B 错误;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是非生物部分,缺少生物部分,C 错误;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 正确。5.【答案】B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2/7 【解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参与形成食物链。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不能进
12、行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故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绿色植物(起点)食草动物肉食动物。选项 B符合题意。故选 B。6.【答案】C【解析】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AB 正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种类越少,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
13、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种类越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C 错误,D 正确。7.【答案】B【解析】学生、细菌、绿色植物,都是生物,因此都属于生物因素;温度是非生物,因此属于非生物因素。B 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A、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降水开始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 A 错误;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 B 正确;C、雨露滋润禾苗壮,
14、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故 C 错误;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 D 错误。9.【答案】D【解析】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所以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深入地层中吸收水分。10.【答案】B【解析】A、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A 错误;B、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B 正确;C、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C 错误;D、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D 错误。11.【答案】C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3/7 【解析】在距今 1 200 多万年前
15、,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 C 正确。故选 C。12.【答案】B【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 46 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
16、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选:B。13.【答案】C【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 46 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
17、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C 正确。14.【答案】B【解析】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
18、年的栽培历史,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菊花品种众多,有些并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故 B 符合题意,故选:B。15.【答案】D【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4/7 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现存生物中,有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
19、进化过程中灭绝,原因是这些生物产生了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D 正确。16.【答案】C【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由上可知,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原始大气层、原始海洋。17.【答案】D【解析】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且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对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
20、体适应环境而得到保存和发展,具有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由于不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的适应性就是这样形成的。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因,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和过程,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故选 D。1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
21、物,动、植物在地球上发展进化,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按照进化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19.【答案】D【解析】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A 错误;“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B 错误;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
22、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C 错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影响柳树长出新叶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 正确。20.【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B 化石在 A 化石之前,但不能说明物种 A 比物种 B 的数量多,A 错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5/7 误。由题干可知,B 化石在 A 化石之前,A 化石是经过了物种竞争之后生存下来的,相对来说,A 的结构肯定比 B 复杂,B 正确。由题干可知,B 化石在 A 化石之前,但是 A 是否由 B 进化而来,取决于它们的亲缘关系,C 错误。由于物种 A 的化石比物种 B 的化石
23、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说明物种 B 先出现,形成的化石早时间较早,因而结构较简单;物种 A 后出现,形成的化石早时间较迟,因而结构较复杂。B 化石在 A 化石之前,因此物种 B 一定不是从物种 A 进化而来,D 错误。21.【答案】D【解析】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很难被分解,不容易被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如在“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这条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鱼鹰,所以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鱼鹰,ABC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22.【答案】B【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
24、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杀虫剂造成蚊子基因变异,使之产生抗药性,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故选 B。二、23.【答案】(1)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2)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3)有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
25、有机大分子 有机大分子 多分子体系的原始生命(4)A(5)A(6)原始海洋【解析】(1)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2)原始大气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6/7 (3)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4
26、)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 A 阶段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5)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A,即由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此过程说明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6)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B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C 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 从原始生命进化出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24.【答案】(1)差异(2)长颈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3)颈长/长颈 颈短/短颈(4)遗传物质(5)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解析】(1)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
27、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肢四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图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差异。(2)、(3)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图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长颈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短颈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因此,长颈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短颈的变异是不利变异。图说明长颈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短颈的个体被淘汰掉。(4)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古代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
28、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因此,颈长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5)图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25.【答案】(1)3 捕食(2)非生物成分 分解者(3)绿色植物 鼠 食草昆虫(4)鹰(5)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解析】(1)(5)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因此,图中食物链有:绿色植物鼠蛇鹰、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鹰,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3 条食物链,其中蛇吃鼠,因此鼠和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7/7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该食物网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增加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的分解者。(3)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绿色植物,因此消费者有鼠、蛇、鹰、食草昆虫、食虫鸟,其中初级消费者是鼠和食草昆虫。(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因此如果受到 DDT 污染,体内 DDT 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