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586724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考点——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考点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海水顶托和海水倒灌是地理里面经常会出现的名词。两者之间又存在哪些区别?一、概念顶托是一种地理现象。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在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如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海水顶托指河流水位低,被海水的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很明显,海水倒灌使得海水到了陆地上,而海水顶托并没有。海水顶托作用,首先发生在入海口,由于海岸地势低河流入海水位与海洋水位差距小,在这种情况下当发生潮汐海水水位上升从入海口灌入河道内,由于海水密度不同,河水在上,

2、在顶托作用下水位会上升易发生洪涝灾害,典型就是湄公河。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海水入侵,指的是海水经地下到达陆地。海水倒灌,这是我国沿海地区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的问题。其成因主要取决于地质结构、岩层密度和取水量。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也是引发海水倒灌的重要因素。出现海水倒灌的原因可能是:1. 地势低平地区遇到潮汐、巨浪时2. 地下水的过分开采3. 中游、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4. 过度采沙,河床下降,导致海水倒灌.5. 出现有固定时间的天文大潮。出现海水倒灌的地点:1. 季风气候内河流的入海口:夏季河水海水水位相等,冬季,河水水位下降,导致海水倒灌。2. 喇

3、叭型河口处。(钱塘江大潮)3. 沿海地区地势低洼处。解决措施:首先,最关键的是要严控地下水开采量。制定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的保护规划,以恢复地下水的良性循环。其次,要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工业用水提倡循环利用,农业要加大节水型新技术灌溉设施建设。再者,要支持截流、截潜和集雨工程,增加地表水蓄水量,增强地下水补给量,让淡水资源最大程度在内陆消化。二顶托与倒灌的区别(一)海水流向不同1. 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2. 海水顶托是涨潮时,海水水位高于河道出口水位,形成海水往内河倒灌的现象。(二)发生原因不同1. 海水倒灌的形成原因有地势低平地区遇到潮汐、巨浪时;

4、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中游、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过度采沙,河床下降,导致海水倒灌;出现有固定时间的天文大潮。2. 海水顶托是一种地理现象,河流水位低,被海水的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三)危害不同1. 海水倒灌使得陆地上的水混了海水,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植物生存,也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 海水顶托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或者泥沙沉积、淤积在河道中,使河床抬高,如果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海水进入河道,沿河上溯,会造成咸潮,河水和地下水盐度增加,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三、知识延伸密度是海水的重要性质,海洋中由于海水密度的不同,会出现海水的垂直分层

5、。表层海水中的水团、海流密度较低。相对而言,深层海水中的水团、海流密度较高。对表层海水来说:温度上升时,海水密度下降(由于热膨胀);盐度上升时,海水密度增加(由于溶解了更多物质)。与盐度相比,温度对密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这是因为表层海水的温度范围大于盐度范围。事实上,只有在极地地区,盐度对海水密度的影响才会超过温度。但对于深层海水来说,温度和盐度对密度几乎没有影响,只有压力与海水密度有关。具体表现为,压力上升时,海水密度增加。高密度的海水会下沉,因此海水表层的密度相对较小。1. 海水密度概念: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2. 分布规律:(1)水平方向上:大洋表层海水密度同纬差异不大,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6、其变化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以大西洋为例:位置密度原因赤道附近表层密度小,向两极逐渐增大赤道地区温度偏高,盐度稍低副热带海区密度增大,但没有出现极值虽然盐度偏大,但温度下降幅度不大随着纬度增高,密度继续增大温度降低引起的增密效应,比盐度降低引起的减密效应要大极地海区密度最大海水温度低河流入海口密度较小河水盐度低密度变大河水携带的泥沙多(2)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海水在垂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密度跃层,不同纬度海水密度垂向差异很大。在低纬度海区,由于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从海面到一定深度,受海水运动的影响,海水混合良好,

7、因此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变化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但到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变化很小。低纬海区高纬海区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相对较低垂向上变化很小从海面到一定深度受海水运动的影响,海水混合良好,因此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变化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密度跃层);但2000米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3. 海水密度的影响(1)海水密度差异产生密度流;(2)密度不同,船舶吃水深度不同。(密度小,浮力小,吃水深度深;密度大,浮力大,吃水深度浅。)四、顶托海水顶托、河流顶托河流的顶托是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发生位置:干支流交

8、汇处在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如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影响河流发生顶托作用时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继而形成洪水。五、试题链接1. 奥里诺科河(如下图)是南美洲重要的河流,全年水位变化大,流域内大部分地区雨季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甲河段一年有两次沙峰。汛期时河水倒灌进入乙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汛期时河水倒灌乙支流现象成因,正确的是( )A. 汛期乙支流与干流比降增大B. 下游水量大,流速快C. 下游地势低平,流水不畅,干流顶托D. 下游干流泥沙淤积严重(2)甲河段两次沙峰的泥沙来源分别

9、是( )A. 干流洪水携带、南侧山地水土流失B. 干流洪水携带、海水顶托C. 南侧山地水土流失、海水顶托D. 干流洪水携带、支流退水输送(3)甲水文站测得奥里诺科河含沙量逐渐变小的时间段是( )A. 1-3月 B. 5-7月 C. 7-9月 D. 9-11月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末次冰期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河湖水位大致经历了全新世早期(阶段)快速上升、全新世中期(阶段)下降、全新世晚期(阶段)再次上升的演变过程影响了区域聚落分布、农业生产和文化兴衰。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降会影响海水的顶托能力,从而影响河湖水位的升降。如图为江汉洞庭地区全新世中后期地形变化图。(1)简要说明海平面升降和

10、泥沙淤积对河湖水位的影响。(2)间隙末次冰期后气候变化导致阶段水位快速上升的原因。(3)说明阶段至阶段由高低不平的切割平原逐渐演化为地势起伏和缓的湖积平原的过程。(4)简述全新世中晚期(距今约5500年)水文环境演变对长江中下游文化变迁的影响。【答案与解析】1.(1)【答案】C【解析】汛期时,气压带风带北移,该流域下游(干流)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降水量大,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且对支流有顶托作用,使干流排水不畅,倒灌入支流乙,C对,B错;汛期时乙支流与干流比降减小,故A错误;汛期时下游倒灌支流,从而使支流泥沙淤积严重,故D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2)【答案】D【解析】

11、汛期时,河流径流量大,流速较快,干流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形成第一次沙峰;汛期时干流倒灌进入支流乙,导致乙支流淤积严重,退水期间,干流水位下降,干支流比降加大,从而使淤积在支流中的泥沙重新进入干流,导致第二次沙峰。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3)【答案】D【解析】由上题可知汛期时因为干流洪水携带泥沙而使奥里诺科河含沙量较大,汛期刚过时,支流退水形成第二次沙峰,当第二次沙峰退去后,奥里诺科河含沙量逐渐降低,时间为刚进入枯水期月份。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2.(1)海平面上升导致河湖水位升高,海平面下降导致河湖水位降低;泥沙淤积使区域易发洪水泛滥,促进河湖水位上升。(2)末次冰期后,气温迅速回升,降水增加,来水量

12、增加;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将寒冷气候条件下强烈的物理风化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带到平原河谷洼地中沉积,水位上升;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顶托作用增强,水位上升。(3)阶段水位下降,在(溯源)侵蚀作用下,河流下切,前期形成的沉积物被切割;阶段水位上升,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增强,沉积物在地势低的区域堆积,形成起伏和缓的湖积平原。(4)(全新世)中期河湖水位降低,平原地区适宜人类定居和农业生产,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全新世)晚期河湖水位升高,洪水泛滥频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活,导致文化衰落。【解析】本题以末次冰期长江中游水位变化为材料,主要考查的是河湖水位变化及农业聚落发展的相关知识。(1)海平面的升降直接

13、影响河湖水的流动,海平面上升以后,顶托作用加强,使得河湖水的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沉积,河湖水位上升。反之,河湖水位下降。即,海平面上升、泥沙淤积导致河湖水位上升;海平面下降,导致河湖水位下降。(2)末次冰期后,气候进入温暖期,一方面因变暖,冰川消融,汇入河湖,使其水位上升;温暖期,气流对流更旺盛,降水增多,使河湖水位上升。河流流量增加之后,流水侵蚀能力增强,河水中碎屑物质增加,低洼处泥沙沉积增多,导致水位进一步上升。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海平面上升之后,对河湖水的顶托作用增强,进一步促进水位上升。(3)阶段河湖水位下降,则湖底出露,此时主要变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在流水侵蚀下,湖底沉积物被切割成高低不平的形状;而阶段河湖水位上升,低地和湖盆被淹没,主要变现为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湖盆接收泥沙沉积,形成和缓的湖积平原。(4)全新世中期河湖水位下降,河湖底出露成陆地,湖底陆地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种植农作物,被开垦为农田,大量人类搬到这里生活,建民居,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到全新世晚期,河湖水位上升,低地的农田被淹没,民居也被迫迁徙到高地生活,河湖沿岸地区文化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