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4章 第4节 科普文章阅读同步测控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海导航】2014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4章 第4节 科普文章阅读同步测控 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节科普文章阅读一、(2013长郡中学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开普勒22b:首颗被证实的“地球二号”在遥远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地球也许真的会毁灭,如果这一刻真的到来,人类还能到哪里去?这恐怕是让人类探索太空的源动力。现在,太空深处传来了好消息,首颗位于“宜居带”的行星在太阳系外被证实,这一发现,被称为“发现地球的双胞胎之旅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1年12月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该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体积是地球的2.4倍,体积介于海王星与地球之间,在所属恒星系与地球在太阳中的位置相似,每29
2、0天环绕一颗比太阳稍小一点的恒星运转一周。科学家推测,这颗星球表面可能由“海洋覆盖”,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70华氏度(相当于21摄氏度),这意味着,这颗星球的温度或许适宜生命生存。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小且表面最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22b”。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首席科学家娜塔利巴塔利亚说,“开普勒22b”的“海洋”也许与地球海洋相同,太阳系中没有与“开普勒22b”体积相近的行星,暂无法比对研究,还不知道星球上哪里是岩石,哪里是水,哪里是冰。这一发现是否就意味着人类真的找到第二颗地球?开普勒是人类第一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飞行器,于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6日22时49
3、分57秒465毫秒,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17B发射台发射升空。在为期至少三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5万颗恒星系统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实际上,迄今为止,开普勒在它监测的这些数量庞大的恒星周围,共发现了2326颗疑似“类地行星”的候选者,其中大小与地球接近的有207颗,超级地球有680颗,海王星大小的1181颗,木星大小的203颗,还有55颗比木星更大。而在这些发现的系外行星中,科学家认为其中绝大多数不具有适居性。对于任何动物、植物以至于微生物来说,都会有一个最适合其生存的地带。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在不同演化阶段所需
4、要的不同条件加以总结,再将这些条件扩展到所需行星的条件、太阳的条件甚至是恒星系的条件等,就有了“宇宙宜居带”的概念。根据NASA的定义,处于“宜居带”的行星,意味着一颗行星与母星保持适当距离,进而为它表面存在液态水提供条件。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这一距离会根据母恒星的状态而改变,恒星散发热量多亮度高,这个距离就较远,恒星散发热量小,这个距离就较近。“宜居带”行星的表面温度大约介于零下17摄氏度至93摄氏度之间。以太阳系为例,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只有地球上存在宜人的气温,使水能以液态形式长期存在于地表之上。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既不太近,也不太远,接受到的太
5、阳辐射刚刚好。太阳周围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区域,就被称为“宜居带”。科学家还告诉我们,一颗行星上要有生命存在,除了必须要满足到中心恒星的距离、行星本身的类型和大小这三个条件之外,它周围的环境对能否演化出生命也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行星系所具有的巨型气态行星的数目就是一个重要条件。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木星和土星均属于巨型气态行星,它们具有很大的质量,实际上充当着地球的“保镖”。它们如同“棒球手套”一样抵挡了彗星对地球的侵袭,能够偏离或者吸引可能碰撞地球的彗星。美国航天局称,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发现的“类地行星”的候选者中,已“锁定”了超过1000颗可能适宜申请居住的星球,最新公布的行星候选者中,可能
6、有48颗位于“宜居带”中,而“开普勒22b”是首颗被证实位于“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中的行星,并非是“发现的首颗宜居行星”。地球人也许真的并不孤独。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2009年3月就已经观测到这颗星球。但按美国航天局规定,太空望远镜需观测到行星“凌日”(指在观测者角度观察,行星从其母恒星前面经过的现象)三次,方可将它定义为行星。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开普勒”小组首席研究员威廉博努茨基说:“这颗行星的发现,是命运之神的眷顾。就在我们宣布航天器已经完成部署的三天以后,我们捕获了这颗行星的第一次运行过程。在2010年的假日季节,我们亲眼目击了第三次关键性的运行过程。”即便“开普勒22b”真的适宜居住
7、,科学家计算,人类乘坐现有宇宙飞船前往这颗星球需要花上2200万年,不过,正如发现“开普勒22b”行星的科学家艾伦波斯所言:“开普勒22b的发现,证明了地球人并不孤单,宇宙也许真的充满了各种生命体。”1.根据文中信息,宜居星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和_。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探索太空的源动力主要是一旦地球真毁灭时为人类提前寻找未来可以生存的空间。B“开普勒22b”是一颗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液态水的行星,是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首颗“宜居行星”。C在太阳系的8颗行星中,只有地球处于其“宜居带”上,能满足人类生存的条件。D“开普勒22b”的发现和证实历时将近3年,科学家
8、们至少观测到了它3次“凌日”。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普勒22b”的发现,说明在宇宙中,地球生物也许并非唯一的生命,在其他星系中也可能存在着多种生命体。B只要符合了不同生命体演化的不同阶段的条件,在不同星系中都可能会有“宜居带”,即“宇宙宜居带”。C证实“开普勒22b”宜居条件,只是具有科研价值, 要真正应对未来地球消亡的问题,人类还需继续研究,寻找到成功实现移居的“地球二号”。D如果人类移居“开普勒22b”得以实现,人们生活的每年的时间将比地球上生活的每年的时间长。二、(2011雅礼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不怕转基因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
9、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像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回答是: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美国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而那些贴着“非转基因”标签的,一是贵,二是也说不清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是一贯敬而远之。算起来,我吃转基因食物快10年了。其实,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最担心的还是“这东西会不会不安全”。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在某些方面,它的安全风险甚至较低。对于引起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
10、:“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么?”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这个基因的作用就是表达出一种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对于害虫来说是毒药。它之所以能够毒死害虫,是因为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所以,Bt蛋白是否“有毒”,不是由自身决定,还取决于相应受体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虎符”的一半,而动物体内的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在人体内不会产生“毒性”。实际上,用细菌生产出Bt蛋白,作为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几十年,而且是
11、作为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来使用的。转基因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生产直接在植物体内进行而已。还有人会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担心。所有的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而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多肽),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过敏。在我们的传统食物中,很多都能够导致过敏,比如花生、面粉、大豆、牛奶、鸡蛋、海鲜等等。转基因作物开发中的规则之一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而且,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
12、的,很容易地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而某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让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这样产生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我们很难跟踪它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会引起过敏。从这个角度来说,转基因的作物是要更加安全的。还有一些人担心,转进水稻中的Bt基因会不会转移到人体中。虽然从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是想想科学家们要费多大的力气、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把一个基因转到另一种作物中,就不难理解:大米中的Bt基因要转移到人体中,跟随手一箭,射中了月亮差不多。同时,Bt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中,它转移到人体中的机会即使有也不会比其他基因更高。如果Bt基因能转移
13、到人体,那么其他食物所含有的形形色色的基因,也会有同样的机会转移到人体。既然我们不相信吃了猪肉会有猪的基因转移到我们的身体中,又怎么会相信大米中的基因就可以?因为微生物中的基因转移要容易一些,所以从理论上说,Bt基因有可能转移到人体内的菌群中,从而影响到菌群的正常形态。这种担心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再一次地,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各种各样的基因,Bt基因转移到菌群中的可能性并不会比其他的基因更高。而那些其他的基因,也不乏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功能明确、容易追踪的Bt基因,也就不会比那些我们未知的基因更加“危险”。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除了作为食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受到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环
14、境、政治、经济、伦理等等。但是,就作为食物的转基因作物来说,只要被批准上市了,就没有什么不能吃的。(摘自2011年5月19日广州日报)4.下列各项中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转基因食物的研发动机是满足人类对品种改良的需求,但其作为相对新生的事物,安全性尚未得到完全确认,食用转基因食物当然存在风险。B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应辩证看待。与传统食物比较,在某些方面,从专业角度分析,其安全风险相对较小。C转基因水稻主要转入了一个Bt基因,Bt基因实质上就是一种蛋白质,Bt基因对虫子因“虎符效应”而有毒,对人体则因无受体配合而无毒。D转基因水稻中新转入的Bt基因功能相对明确,比较容易追踪,
15、即便转移到人体内,应不会出现什么实际危险。5.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转基因食物对许多消费者来说还是新生事物,很多人对此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感可以理解。B传统食品不见得比转基因食物安全。因为传统育种技术会使作物中产生不可知的突变基因,所以我们无法预知其制成的食品的安全性。C转基因作物如果能避免从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则可以成功避免相关的人类过敏反应。D转基因食物的开发与推广受诸多因素影响,但从安全性角度而言,我们无须杞人忧天。6.近来,转基因食品的话题变得异常火爆,很多人恐惧,作者则力挺。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预测转基因食品的发
16、展前景,并简述理由。第4节科普文章阅读1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周围具有巨型气态行星2B。不是首颗被发现的“宜居行星”,而是首颗被证实的位于“类太阳恒星宜居带”的行星,且这颗行星是否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液态水还不能确定。3D。是比地球上生活的每年的时间短。因为其公转一周只需290天。4D。Bt基因如果转移到人体会影响到菌群的正常形态,当然存在危险。5B。不是所有的传统育种技术都会使作物中产生不可知的突变基因,只有比如诱导突变筛选之类才有可能。6(示例1)发展前景应该会越来越好。虽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够验证,它的开发与推广也受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它产量高,价格低,少虫害,少污染,更安全,更环保,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诸多特定需要,相信会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认同度的提高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示例2)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虽然产量高,价格低,少虫害,少污染,更安全,更环保,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各种特定需要,但毕竟它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够验证,它的发展也受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因而很难被更多的人所接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