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数学2.2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教学设计新人教B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数学2.2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教学设计新人教B版必修5.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名称等差数列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通过具体实例,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分解课程标准二分解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他们的思维正从属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仍需要依赖一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同时思维的严密性还有待加强.叙写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2、通过实例,探索并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解决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评价设计活动一
2、,完成目标1的达成;活动二,完成目标2的达成;活动三,完成目标3的达成教学思路设计探究引例,问题引入;环环相扣,概括总结等差数列的概念;师生共同合作,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例题解析,知识应用. 教学活动设计备注创设情境,问题导入问题提出:1 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数学问题: 1+2+3+.100=?2 姚明一周罚球的个数第一天:3000 第二天:3500 第三天:4000第四天:4500 第五天:5000 第六天:5500第七天:60003 梯子各级宽度问题 89, 83, 77, 71, 65, 59, 53, 47.设计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
3、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活动之一:(1)活动过程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1,2,3,4, ,1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89, 83, 77, 71, 65, 59, 53, 47.思考1 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2)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
4、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3)评价实施师生互动,概括定义(4)完成目标完成目标1活动之二 :(1)活动过程练一练: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1)6,4,2,0,-2,-4; (2)a,a,a,;(3)0,1,0,1,0,1;(2)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3)评价实施定义应用,导出通项公式(4)完成目标完成目标2活动之三 :(1)活动过程例
5、1判断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例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 求a1,d和an.例 梯子共有5级,从上往下数第1级宽34cm,第5级宽110cm,且各级的宽度依次组成等差数列an,求第2, 3, 4级的宽度(2)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3)评价实施应用知识,完成题目(4)完成目标完成目标3【古题今解】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卷中第25题记有:“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分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课堂小结】1.一个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2.一个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
6、公式3.一个概念:等差中项4.一种思想:方程思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这一概念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板书设计 问题导入: 等差数列通项推导: 练习巩固:等差数列的概念: 例题解析: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1.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环环相扣、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引导分析细致、到位、适度如:判断某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这是促进概念理解的好素材;此外,用方程的思想指导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等等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