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角的度量》教学反思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角的度量》教学反思_2.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3737页20222022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度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四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问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线段,相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2、使学生相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过程与方法:1、留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2、加强动手操作,供应自主探究的空间。情
2、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学。第 2 2页共 3737页单元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线段,相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2、使学生相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课时支配:4 课时第 1 课时直线、射线和角第 2 课时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2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初步相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意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相识角的度量
3、。为了讲授角的度量这节课,讲课之前我自己空讲了好几遍。然而,每一次空讲过后都会发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后就进行整改,第 3 3页共 3737页一次一次的整改之后,我发觉这节课并不是越来越好了,而是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讲了。缘由是为了使这节课讲得精彩,每一次的空讲都在试图变更设计思路。总觉得教学设计并不是那么得完备,思路不是那么得清楚,启发的方法并不是那么得到位。原委是什么样的设计思路才是最合适的?什么样的讲授方法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怎么样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最终,在今日我找到了答案。今日我讲授了角的度量这一节课。讲课的时候邀请了几位有阅历的老师去听课。结合听课老师的评课,以及学生的课堂反馈状况,
4、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导入:本节课的引入是通过两个角,比较1 和2 的大小,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洁,举手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我们班程度弱的学生,我表示很欣慰。他的举手发言使我意识到,恰当的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信,特殊是学困生的自信,可以让他们勇于举手发言,赐予他们表现的机会。目标出示:通过导入引出今日的课题,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生齐读的方式来学习,在齐读学习目标的第 4 4页共 3737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投入的、状态很好。但通过听课老师了解到,有个别学生在齐读的时候,留意力不集中,表现很随意,有的学生并没有开口读。这是我所忽视的,我只关注了学生整体的一个状况
5、,并没有关注到个别学生。而且还反应出本班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针对此状况我会多关注,对个别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育。自学 1:本环节的自学设计让学自学生自学课本 40 页回答两个问题:一、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二、仔细视察量角器,你发觉了什么?学生自学时能够宁静地依据老师的提示起先自学,自学过程中,巡察后发觉学生自学的效果不志向,有些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有些学生只单单是看课本上的内容,并没有动手圈出找到的答案。还有些学生第一个问题解决之后知道接着思索第 2 个问题,视察量角器;而有些学生一味的停留在第一个问题上,自学时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自学完成后第 2 个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思索。
6、最终,在展示反馈的时候表现出“分化现象”。有的学生信念满满,第 1 题中答案找的很精确,第 2 题中视察得也很细致;而另外的学生显得不自信,不知所措。这个问题反应出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自学,不知道第 5 5页共 3737页怎样自学,不知道自学时采纳什么方法。我在想我应当实行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首先,我觉得自学指导的制定应当更清楚、更明白一些,让学生借助自学提示的描述完成自学。再次,应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支配自己的自学时间。先让学生明确须要解决几个问题。较简洁的问题,快速完成;须要视察和思索的问题,借助书本内容完成。让学生知道在自学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所出示的全部问题。切忌不要始终停留在第一个问
7、题上,假如真的觉得有难度,可以先解答下面的题,把难题留到最终解答。最终,加强自学方面的培育。学生的自学不但须要老师的引导,还须要经过肯定时间的多次练习来加强。自学 2:结合例 1,自己用量角器试量作业纸1 的度数。先自学,自学完成之后,小组内探讨你是怎么量角的。学生在动手量角时,经巡察后,发觉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书本上提示的操作步骤测量出角 1 的度数。但有的学生测量角的时候不知道量角器怎么放,读数的时候读刻度线上的哪个度数。小组合作:学生自学完之后,小组起先合作。我视察了一些小组,会量角的同学跟其他成员讲解并描述了自己的操作方法,不会量角的第 6 6页共 3737页同学听过他人的讲解后有了肯定
8、的了解。所以,我觉得小组合作特别的有必要。一方面优生之间通过沟通可以检测自己的答案,另一方面,差生可以通过倾听,对不懂的学问有所了解。展示反馈:展示反馈时,学生阐述量角的步骤时,发觉学生会测量出角的大小,但是用语言描述操作的步骤时,语言不完善,不严谨。我想: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上应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实力。收获总结:本节课的最终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真的是有自己的收获。但是往往总结的时候只是说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学问,并没有详细阐述出重点学问的详细内容。这些都表明白我们班学生的数学表达实力欠缺。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学问,我觉得老师
9、有必要带领学生一起来总结一遍。总得来说,假如这节课有好的地方的话,个人觉得本节课的优点在于:(1)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和练习题的反馈状况来看,本节课的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相识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能精确读第 7 7页共 3737页出角的度数。(2)课程设计的环节都一一完整的呈现了。本节课共分为导入示标、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反馈展示、课堂练习、收获总结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所展示。(3)本节课我能始终保持着自信,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应对。我认为只有老师自身具备了自信,才能带动学生。整个课堂上我觉得学生的表现不错,气氛活跃。针对这些好的地方,我会接着保持。但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1)本节课每个
10、环节的时间安排掌控得不好,小组探讨的时间稍短,学生探讨时间不充分。(2)还有自主学习时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步骤方法不够到位,学生反馈展示时语言表达不完整、不严谨。(3)优生发表比较主动,学困生不敢于举手发言。(4)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少。针对我的不足,我想到以下方法帮助改进:(1)学生的自学和小组探讨须要加强培育和练习,教给学生自学和合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第 8 8页共 3737页(2)平常的课堂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困生树立起信念,让学困生走出学习逆境。(3)在数学的课堂中,尽量赐予学生多次的表达机会。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时,老师不能急于换另一个学生来回答,而应当多加引导,
11、让学生尝试说完整。通过多次的尝试表达,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实力。(4)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的回答应当刚好的赐予赞扬评价,错误的回答不应急于作出评价,应做延时评价。这样做,可以给学生以确定,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在以后的教化道路上,我会一步步改进教学,希望教学之路越走越远。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3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 角的度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角单位以及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简单理解的,所以我们应当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
12、出第 9 9页共 3737页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据以上的相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下面三个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画角的情境,从而产生学习量角的需求。其次层是让学生相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相识量角器、相识 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 3 个层次进行教学。相识量角器时,采纳的方法是“让学生细致视察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探讨探讨,看看你有什么发觉”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有部分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究实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发觉量角器上的有数;“我发觉量角器最中间有一个点”。“我发觉量角器上上下
13、两个数加起来正好是 180。”相识 1角时,采纳的方法是:(1)出示使学生初步感知 1角的大小的直观图;(2)猜一猜这个角多大;(3)在量角器上找 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 1角。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简单形成 1角的观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又分以下三个层次来学习的:(1)第 1010页共 3737页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50),(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52)。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留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仔细地看清晰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
14、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阅历,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简单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明了这点。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阅历,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学生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可以。从学生的驾驭状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状况还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驾驭正确运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是:打算不充分。本课须要学生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所运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
15、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肯定的阻碍。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肯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洁,第 1111页共 3737页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4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中的一个重点,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铺垫的。这节课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我们班级的学生上课比较活跃,好提问,对簇新事物有一种探究精神。所以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拟订了这样四条:(1)相识量角器;(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4)培育动手操作
16、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孩子们平常根本没接触过量角器,更别说相识了,于是我便开宗明义揭示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提问,老师作整理,让学生自己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相识量角器是学习读角度、量角的基础。而量角器对于学生来说是生疏的,他们对它充溢了新奇心、簇新感。教学中让学生先自己视察量角器上有些什么,给学生一个初步感知。对于上面许多的刻度和第 1212页共 3737页刻度线,至于中心及零度刻线估计学生是不易发觉的,所以让他们通过看书自学所得。由于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待会儿读度数及量角时都要用到,而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必需让学生强化记忆,让学生先自己看,再小组沟通,然后通过探讨及看书得
17、到,最终让他们再一次指着量角器把各部分名称说给同桌听,这样学生就记住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读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数并能说出读角的过程的确很难,量角器上的刻度线比较困难,特殊是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简单搞错,所以在这里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自己探究出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在教学中我支配了三组对称的角来让学生搞清什么时候该看外圈刻度,什么时候该看内圈刻度。语言是思维的外现,在说看角的过程中,让学生先小组里探讨,互作补充,渐渐完善;再同桌说、个体说,这样从小组到个体,一再说看角的过程,让学生驾驭看量角器上角的度数。用量角器来量角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让
18、学生探究,老师便全面放手,让他们先尝试着量量看,再请量对的学生作正确示范,起到正面引导,最终得出量角的三个步骤。第 1313页共 3737页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也多次出现了内、外圈刻度看错的状况。老师还应当进一步指导学生在量角之前先推断是钝角还是锐角,再读度数,这样就可以避开错误。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5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3738 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1.相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下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教具打算:每个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作业纸。教学过程:
19、一、小组操作深化角的本质老师给每位同学打算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相差许多。师:取出自己信封里的两根小棒摆角。同桌比一比,看谁摆的角第 1414页共 3737页达?师: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不一样,这样比较角的大小公允吗?二、层次铺垫突破难点(一)量角器的相识1.相识量角器让学生细致视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这些刻度怎么分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学生汇报探讨的结果。依据学生的沟通汇报,老师板书:中心、0 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老师展示: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份,每份是 1。2.嬉戏师:我们做个嬉戏,看怎么把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达量角器。老师
20、带着学生量手臂伸开,右(左)手是 0 刻度线,手是 180刻度线胸前是中心点,也可以看成角的顶点。下面我们用身体表示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是什么样的。从 0 度起先,即从两臂重合起先,第 1515页共 3737页右(左)臂不动,左(右)臂渐渐绽开,一起表示出 0 度到 90 度的逐步改变过程,到 90 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接着 91 度,100 度?180度。师:我们表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时,哪里在动,哪里不动?回答后小结:0 刻度线不动,每个度数的角都是从 0 刻度线处张开的。(二)用量角器量角1.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在量角器内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并用手比划同样大的角,再
21、在三角板上找到这些角并记一记。2.学习量角的方法老师出示一个角,先让学生估计大小,在尝试用量角器量角。学生小组沟通探究量角的方法。老师演示具体介绍量角的步骤并板书。出示 60、120的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在作业纸上)。依据手中的量角器,师生探讨: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 60、第 1616页共 3737页另一个却表示 120呢?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留意什么。(三)学问整理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回顾一下。量角器的结构有那些?应当作业量角?现在,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到的学问。三、拓展延长娴熟应用1.做一做:教材 38 页中的“做一做”。2.量一量:教材 39 页第 3
22、 题各时间所成的角的度数。3.课堂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角的度量”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突破对策详细步骤如下: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2.做嬉戏(伸展运动)想象角的动态改变,为抽象的量角器测量奠定了直观的基础。3.学习量角器的测量和内外刻度原理,都是实行层层渗透、到处第 1717页共 3737页铺垫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6角的度量,始终是很多老师感到头痛的一个学问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学问盲点
23、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运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洁,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课后反思,发觉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完善,没留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问阅历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相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
24、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相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第 1818页共 3737页么状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老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旧太抽象。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相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加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学问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相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
25、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重新设定了教学环节,决心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终一个环节指导量角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不难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开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驾驭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让学生参加到学问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7第 1919页共 3737页本节课从学生的驾驭状况来看,教学状况不太志向,有
26、学生没有能够驾驭正确运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是:打算不充分。本节课须要学生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所运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肯定的阻碍。教学方法上,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接受实力,对学生测量时可能出现的困难想得不够全面,因而在教学中尽管老师演示量角的方法并示范,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如“点对点,边以边,找 0 度,认刻度”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洁,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
27、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看来,课前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动身,设计切实可行教学方法。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8“角的度量”是在学生相识角的大小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阶段第 2020页共 3737页几何初步学问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操作性课题,感觉比较抽象、枯燥。这节课中数学概念教多,有 1的相识、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量角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肯定的难度。课堂上我首先通过故事讲解并描述、动态演示 1 度角的产生;还让学生闭眼感知想象 1的角有多大,自己画 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相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刚
28、起先我发觉有些学生拿着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却不知怎么放在要量的角上。于是我刚好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相识量角器时,我是让学生细致视察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探讨,看看有什么发觉。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回答很不错,如:“我发觉量角器上的有两行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行从左往右,一行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 90 度”“量角器上有许多刻度”等。但在读角时学生却简单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这时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读出内圈和外圈相对的两个角的度数如(30、150),学生通过这两个角的认读,相识到读角时要留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第 2121页共 3737页晰。
29、同时还要留意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这样可以让学生留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仔细地看清晰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来。有了以上读角的阅历,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简单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并激励学生说如何量角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驾驭了量角的方法。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9上课之前,我就在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30、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所以在教学时,我实行了一些措施:1。上课伊始,我就开宗明义向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目标,告知学生,今日学的学问比较难,有没有信念学会,在学生充溢信念回答后,他们精神饱满地听课,上课都比较仔细,激发了学生探究新学问的欲望。2。在第 2222页共 3737页学生相识量角器时,我多次强调开口朝左,看外圈,开口朝右,看内圈,使学生弄明白在什么状况下看外刻度线,在什么状况下看内刻度线。3。借助多媒体,演示量角方法,使学生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建立表象。这样,在量角时,大部分学生会自觉地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
31、着旋转方向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开了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驾驭了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0“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相识角的基础之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学习这个学问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视察、动手实践,向他们第 2323页共 3
32、737页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沟通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须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教学时,先通过课前小探讨让学生自己相识量角器,让学生视察量角器,通过视察你会发觉什么?课上起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沟通探讨,每小组汇报探讨结果后,我依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驾驭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精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精确。但学生的思维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除了指名上来量
33、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支配四人小组相互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通过动手操作训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学效果不错。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运用自主学习造成后面学问教学时间上比较紧迫。这就须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实力的培育。第 2424页共 3737页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胜利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信任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1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相识
34、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曾望见过学生拿着量角器手无足措的样子,用量角器的直边和圆弧夹的角比在角上,原来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角,并让学生在纸量角器上画出各种不同大小的角,这样在动手过程中相识了量角器的中心点、0 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 度的角,还驾驭了度数的写法。接着我让学生视察画在纸量角器上的各种角,找找它们的共同点:角的顶点都在量角器的中心点、都有一条边在 0 度刻度线上,从而让学生明白量角的本质就是让量角器上的角与要量的角重合,也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怎样重叠呢?我支配学生探讨,并且动手操作。通过探讨与操作,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
35、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 度刻度线与角第 2525页共 3737页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线表示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大小。这样量角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这节课我相识到老师的教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会量角,还理解了量角的本质。也正因为理解了量角的本质,学生变得“自能”“自得”了,真正实现了在技能教学中还学生一个独立思索与创新的空间。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2本单元包括“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四小节内容。其中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是学生较难驾驭和接受的内容。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要特殊留意各个击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驾驭。
36、我在教学中留意了以下几点:1、重视对“直线、射线和角”的相识学生在空间观念的相识上有肯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这一单元前肯定要做好足够的打算,利用课件协助学生理解,效果更好。对于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能不能延长,端点个数来加以区分。由相识射线,引出角的概念。本学问点学生在学习时表现不错,但在做练习题时,对于“经过随意一点画直线”和“经过随意两点画第 2626页共 3737页直线”出现了疑点,有的学生把每个点都用上,不能正确理解要求。2、重视对量角器的相识。量角和画角的前提是相识量角器。课前要让学生打算齐量角器,让每一个学生参加进来。课上通过学生视察和老师提示,明确量角器的构造:一个中
37、心点、0180 度的刻度线(等分)、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 刻度线。要让学生指着量角器,充分相识内圈刻度是从右边读数,外圈刻度是从左边读数。为量角和画角做好充分的打算。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对于量角和画角,我都支配学生在课前预习。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课上通过组内沟通,班内汇报,老师示范。学生基本都能驾驭量角和画角的基本方法。我提示学生在量角时,留意“点对点,边对边,另一边看刻度”,学生在量角时,简单出现把内外圈刻度读错的状况,要刚好指出错因,刚好订正。学生会量了,画角就很简单了。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作图,要让学生养成仔细和细心的习惯。课前打算好作图工具和第 2727页共 373
38、7页纸,按部就班的进行,不能偷懒,渐渐地就会有一个好的习惯。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3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打算的。这节课中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我认为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主要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在活动中探究,感受数学学问。我首先复习了上节课中有关角的学问,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情愿自己去经验、去实践。学生或许会信任老师告知他的,但更情愿信任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验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我注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视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的
39、结论。2、激励学生独立思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子。在合作学习中,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配角,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組与组之间第 2828页共 3737页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学问网络的构建。我时刻留意敬重学生,多巡察,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探讨。激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同等、和谐的课堂气氛。3、在嬉戏练习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养教化的追求,也是胜利学习的内在规律。这节课后,设计了勇夺才智星的环节,把本节课的学问融入到生动好玩的嬉戏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
40、让学生经验了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也多次出现了内、外圈刻度看错的状况。还应当进一步指导学生在量角之前先推断是钝角还是锐角,再读度数,这样就可以避开错误。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4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角的度量其次课时,主要学习第3738 的例 1 以及做一做和相关练习。第 2929页共 3737页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相识的基础上,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 180 等分说
41、明 1角有多大,并配以 1角的直观图示,使学生形成 1角的正确表象。接着让学生探讨用量角器两角的方法。其次个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1、情景设疑,激趣导入。首先,在课前三分钟,我展示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一个活动角,复习有关角的学问,接着,再展示另外一个同样的活动角,分别做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活动角,设疑,哪一个角比较大。学生回答后,追问,那要知道详细大多少,须要知道哪些数据呢?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激发了,很自然的引出了量角器的需求与相识以及角的度量学问。2、仔细视察,获得学问。在量角器的相识环节,因为学生的量角器五花八门,形态大小不一
42、,所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摆布自己的量角第 3030页共 3737页器,而是在多媒体投影上展示一个标准的量角器,全班学生一起视察,并说出自己的发觉,然后我进行学问的归纳与整理,学生比照自己的量角器进行学问的巩固与梳理。3、小组合作,总结方法。在量角的教学环节中,我不急于进行示范操作,而是先同桌两人进行小组合作,尝试量一个 60和 120的角的大小,并请学生进行板演操作。通过 60和 120角的度量比较,总结量角的方法并适时板书。4、大胆放手,自主实践。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先把例题当做练习给学生进行角的度量,并进行比较发觉学问规律。5、巩固学问,整理反馈。在课堂的练习环节,
43、我采纳自主完成,集体订正的方法进行学问的巩固与整理,通过不同类型的角的度量,总结阅历,发觉不足,即使订正。在第一次研课前,我进行了教具与学具的设计与打算,仔细研读教材,备好课,设计好课堂学问的板书与呈现时间与依次,结合教材学问的结构,仔细做好并多次修改教学课件。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还第 3131页共 3737页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在导入的环节,我先是设计了嬉戏导入,让学生到讲台借助投影操作电脑进行大炮打气球的嬉戏,目的是让学生调整大炮的角度打中气球,引出角的大小改变的表象。但学生的学习爱好都在嬉戏上,到新课的学习环节,还有学生在探讨刚才的嬉戏,学习精神没有很好的集中,并且在嬉戏操作时,学生耗
44、了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后面的教学环节时间很紧,节奏很快,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量角器内外刻度圈的时候,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有两个刻度圈的问题时,我没有刚好进行解析就进入了下一个学问的学习,从而在内外刻度圈的相识与应用上有个别同学弄不懂,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外刻度圈,什么时候用内刻度圈。还有就是语言的组织不够完善,比较啰嗦,一些没有提问价值的问题都提问,并指名回答,这样,既耗时间,学生的思维也比较分散,达不到有效地思维训练。纵观整节课,虽然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全部的教学环节,但时间驾驭的不是太好,前松后紧,离预定的教学效果还有肯定的差距。第一次研课后,课程组成员就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以及整改都提出了珍贵的看法
45、。第 3232页共 3737页(1)新课的导入环节,利用原来的嬉戏导入,既耗时间也简单分散学生的留意力,建议改用活动角比较大小进行导入,既复习了旧知,也为新课进行了铺垫。(2)教学中个别语言存在随意性,要留意教学语言的专业性,提出有思索价值的问题。(3)老师的语言过多,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多讲,对练的机会。(4)留意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语,使教学环节的过渡自然,合理。(5)刚好进行学问的归纳总结与适时板书。(6)多一点运用激励语言,发觉学生的闪光点,刚好确定与表扬学生。(7)教学课件进行优化,相识量角器的环节中,只出现内刻度圈,在学生量角时发觉问题再引出外刻度圈,这样学生的思路比较清楚,
46、不会混乱。有了第一次研课的阅历与课程组成员珍贵的看法,我对教学中各第 3333页共 3737页环节以及教学课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在导入环节,我摒弃了嬉戏导入,运用两个活动角比较大小情景,要想知道哪个角大,详细大多少,要知道哪些数据?这样,既复习了角的学问,又引出了量角器的需求,一箭双雕。其次,在量角器的相识这个环节,我修改了教学课件,投影出现的量角器只出现内刻度圈,隐藏外刻度圈。这样,学生的思路清楚。在量角的时候遇到困难时再顺水推舟呈现外刻度圈,学生的相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留意教学语言的精确性与专业性,有目的有安排的进行有价值的提问,问题问到点子上,使学生的学问驾驭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留意各教
47、学环节部分的过渡语言,承上启下,刚好表扬确定学生的优点,使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主动参加到课堂中。另外,更多的进行小组合作,用集体的力气解决问题,多留意学生的操作状况,刚好发觉学生的错误并订正,从不同的角度突破教学重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得到了课程组成员的确定与激励。同时,这节课胜利的背后,也有一些值得反思与接着整改的地方。例如在量角器的相识环节,我花费的时间相对比较多,有点放不开,有一些地方讲了怕学生不懂,再讲,还存在比较啰嗦的状况。在学生第 3434页共 3737页总结了量角的步骤后进行实际操作时,没有留意学生的操作过程,导致一些学生的量角出现错误
48、与误差。时间的驾驭还不够合理,后面的练习比较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全部的练习,须要课后完成。针对这一次研课出现的有待加强的地方,课程组成员都出谋献策,为本节课尽可能做到完备提出了自己珍贵的看法。(1)在时间驾驭方面还要进行思索,把时间还给学生。(2)教学语言精练了许多,但部分还存在随意性。(3)还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发觉问题刚好订正。吸取了课程组成员的看法后,我又对课堂的设计进行了思索与优化。首先在量角器的相识环节,我先让学生小组探讨沟通再提问。这样学生的回答质量与表达也好许多,从而我在归纳总结时就顺畅了许多,教学语言进一步精练,为后面学生的练习争取了不少的时间。其次,在学习了量角的步骤
49、进行实际操作时,我在课堂中多巡察,刚好发觉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并订正。这样,学生的精确率好了很大的提高。第 3535页共 3737页因为有了前两次的教学阅历,特殊是课程组成员的珍贵看法,这一次研课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全部的教学环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自己的教学实力有限,课堂调控实力有待加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努力,争取不断地进步。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5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相识量角器,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对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真真道理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简
50、单理解的,依据以上的相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上面三个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一起先出现两个角,让学生比较大小。然后问能详细知道这两个角有多大吗?从而引出课题。其次层是让学生相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相识量角器、相识 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 3 个层次进行教学。相识量角器时,采纳的方法是“让学生细致视察自己的量角器,第 3636页共 3737页仔细地探讨探讨,看看你有什么发觉”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在课前我想象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究实力的。我的想法是好的,但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学生的表现一点而也不活跃,举手发言的只有几个。在量并说角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