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776299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学问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老师经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肯定的难度

2、,特殊是中下层的学生,驾驭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往哪个方向读数简单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究竟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

3、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相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相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状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老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旧太抽象。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驾驭量角器的用法呢?我变更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支配四人小组相互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

4、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相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加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学问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相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记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角的度量教学反思2一、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学问点:1、让学生相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的方向相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依次;2、知道量角器的摆放;3、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4、让学生初步驾驭量角的方法及读数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觉学生在两个地方驾驭理解的有些困难:一

5、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打算的。这节课中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依据本班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时拟订了这样四条:(1)相识量角器;(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4)培育动手操作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二、主要设想1、 在活动中探究,感受数学学问。我首先从学生比较喜爱的美术课中的人物简笔画入手,不仅复习了上节课中有关角的学问,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情愿自己去经验、去实践。学生或许会信任老师告知他的,但更情愿信任

6、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验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我注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视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的结论。2、激励学生独立思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子。在合作学习中,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配角,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組与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学问网络的构建。我时刻留意敬重学生,多巡察,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探讨。激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同等、和谐的课堂气氛。3、在嬉戏练习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养教化的追求,也是胜利学习的内在规律。这节课后

7、,设计了勇夺才智星的环节,把本节课的学问融入到生动好玩的嬉戏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让学生经验了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也多次出现了内、外圈刻度看错的状况。还应当进一步指导学生在量角之前先推断是钝角还是锐角,再读度数,这样就可以避开错误。不管是缺点还是优点,在面对课堂的时候,我都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再学习、再实践,信任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角的度量教学反思3角的度量一课始终是我感到难以教学学问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

8、、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同时学问盲点也比较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有肯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是感知角的度量的必要性。我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去比较两个角哪个角大?有人认为角1大,有人认为角2大。当他们在争辩不休时,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角的度量”从而产生学习需求。其次层是结合之前所学的度量学问,发觉度量其实就是找到须要度量的对象含有多少个“度量单位”,那么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呢?从而引出后续内容。第三层是让学生相识量角器,采纳的方法是“让学生细致视察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探

9、讨探讨,看看你有什么发觉”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是具备较好的视察、总结实力的。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发觉量角器上的有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个从左往右,一个从右往左,中间正好都是90”;“我发觉量角器上90这个刻度与量角器上最下面这个刻度交叉在一个小点上”;“我从最大的刻度数是180这个数上揣测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我发觉下面有一个小半圆,最中间有一个点”。你看学生探讨得多仔细,视察得多细致!第四层是实际动手测量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出现问题较多的是,学生会把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混,明明量对了却读错读数。为了避开这样的错误,我要求学生量角前先视察这

10、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这样就能许多程度上避开这类错误了。角的度量教学反思4角的度量一课是在学生相识了角的基本学问以后,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相识量角器,量角器的原理,区分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教学过程设计中用三个层次来进行引导。第一层是课题的引入。一起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比较大小,引出比较的方法是先要知道角的大小。然后质疑:怎样才能知道这两个角有多大?从而引出课题。其次层是相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这里又分相识量角器、相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相识量角器时,采纳“学生自主视察、相识、发觉”的方法,

11、探讨量角器的特点。课堂中学生的回答特别活跃。在量并说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又分以下层次来学习的:(1)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2)在量角器上读出两个角的度数。因为读角时学生简单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学生通过这两个角的认读,深有体会地说:读角时要留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晰。我发觉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阅历,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找错的概率就小了,读角的度数也较简单了。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阅历,我用尝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探求量角的方法。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量角的过程上也没有讲在关键点上

12、。在此过程中,我感觉到学生学的并不透彻,还有部分学生不懂。让小组相互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这样通过互助互动环节,大部分学生学会量角了,辅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形象的演示让孩子们的印象很深,也更简单驾驭其中的要领的。角的度量教学反思5角的度量这节课数学概念比较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的东西)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因为量角的过程是那么的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洁,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

13、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即使量的方法是正确的,内外刻度又会不知所措。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需分析造成难点的缘由。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缘由是学生以为像以前量线段的方法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而忽视了角是从0度起先向哪边渐渐打开的过程。详细实施如下:一是课题的引入。这里我让学生自己画喜爱的角,然后同位之间进行比较大小,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组。一种是干脆用眼睛就能看出来的,另外的是仅靠眼睛是看不出来的,尤其是两个角比较接近的时候,原委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有的学生说用直角三角板去量一量,但通过操作也很难下结论。还有的说把他们剪下来比一比就好了,这是一种方法

14、,但不能知道原委是大了多少或是小了多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须要。二是让学生相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在教学相识量角器时,采纳的方法是“让学生细致视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在它脸上有什么发觉?”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发言是那么的踊跃。说明学生是具备自主探究实力的。在教学相识1角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你认为1的角有多大(用手势表示);再阅读书本看看1的角究竟有多大;最终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1角。在教学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首先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并说出为什么?其次在量角器上读出同一线两个角的度数。因为读角时学生简单把内圈和外

15、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留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晰。最终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三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课堂上学生不仅会量,而且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说这个角是从0度起先向哪边绽开的,这就分清了原委看的是哪个刻度上的数。在组织学生量角练习时,让学生量刚才自己的角,激发学生量角的热忱,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四是探究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的关系以及与角的两边张开程度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去视察、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生怕学生不明白有些内容讲重复的太多,导致下面练习的时间不够。2当一个学生第一次

16、尝试量角量错后,却忽视了他的再次量角。3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4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间的评价。5.各个教学环节联系不紧凑,过度的地方处理的不够志向角的度量教学反思6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角的度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角单位以及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简单理解的,所以我们应当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据以上的相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下面三个

17、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画角的情境,从而产生学习量角的需求。其次层是让学生相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相识量角器、相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相识量角器时,采纳的方法是“让学生细致视察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探讨探讨,看看你有什么发觉”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有部分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究实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发觉量角器上的有数;“我发觉量角器最中间有一个点”。“我发觉量角器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正好是180。”相识1角时,采纳的方法是:(1)出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观图;(

18、2)猜一猜这个角多大;(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1角。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简单形成1角的观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又分以下三个层次来学习的:(1)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50),(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52)。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留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仔细地看清晰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阅历,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简单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明了这点。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

19、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阅历,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学生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可以。从学生的驾驭状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状况还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驾驭正确运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是:打算不充分。本课须要学生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所运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肯定的阻碍。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肯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洁,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

20、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角的度量教学反思7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问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线段,相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2、使学生相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过程与方法:1、留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2、加强动手操作,供应自主探究的空间。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学。单元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线段,相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2、使学生相识常见的几种角

21、,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课时支配:4课时第1课时直线、射线和角第2课时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8随着计算机技术特殊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协助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的确教化信息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演示使课堂声画并茂,全部这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尽快享受到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也为了探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我进行了“角的度量”的教学尝试。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是知道计量角的常用单位是“度”,相识表示度的符号“。”;相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相识线段、射线和角的

22、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和计算角的和差的基础。课中学问点较多,而新学问又较抽象、枯燥。以往大多是老师讲,学生看的形式。这节课上我变更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积累感性相识,逐步形成较为娴熟的测量技能。片段一:复习导入:(1)请你推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2)你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吗?(3)用眼睛目测一下两组角中的两个角的大小。通过设疑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如何比较出他们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片段二:相识量角器和度量角:通过目测大小比较接近的角来引出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相识量角器是通过学生自己视察、小组合作、老师引导的学习方法。其次是

23、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内外圈刻度的作用。并实行了边操作边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将书本上的学问与实践相结合。片段三:巩固新知:让学生测量不同位置放置的角的度数,量出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这一层次练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从测量中发觉揭示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规律,为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在上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爱好相当深厚,主动性很高。教学胜利的关键之一是运用了多媒体,它把静态的量角器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才能从中看出蕴含的规律。整个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两点:一、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捕获学生视察中的亮点。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老师应当为学生主体的主动参加创设必要

24、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国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得学问。相识量角器是学习读数和量角的基础,而量角器对学生来说是较为生疏的。他们对它充溢了新奇心和簇新感。在此我让学生先自己视察量角器,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极易发觉上面有许多的刻度和刻度线。但中心点学生发觉较难。可在课上有一学生发觉:“老师我的量角器上有一个小洞”。又有一个学生发觉:“我的量角器上没有小洞,中间有一个相交的点”。此时我刚好捕获学生视察中的亮点,顺着学生的思维刚好引导学生相识了这个小洞、相交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需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5、和个体化服务。在测量角的大小时,电脑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体上量角器的移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量角时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课件的演示效果较好,而且节约时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留意力,缩短学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时间,视察和比较实力得到了发展。在练习部分,电脑会对学生计算的答案进行推断,学生依据推断随机进行更改。我也依据反馈了解学生的完成状况并刚好评判,帮助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不同题目、不同的难易程度敬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也满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须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进行了自我探究学习,敬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的

26、自主探究带来了乐趣,更给人以启迪。能让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学生在课堂上爱好盎然。但就课堂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手段,它更应与学科进行整合。我也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力求使电脑从老师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育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实力。角的度量教学反思9角的度量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学生学习这个学问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肯定的难度,特殊是中下层的学生,驾驭得较累。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

27、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往哪个方向读数简单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究竟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相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相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状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

28、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老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旧太抽象。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驾驭量角器的用法呢?我变更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支配四人小组相互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相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加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相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记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

29、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上课之前,我就在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所以在教学时,我实行了一些措施:1。上课伊始,我就开宗明义向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目标,告知学生,今日学的学问比较难,有没有信念学会,在学生充溢信念回答后,他们精神饱满地听课,上课都比较仔细,激发了学生探究新学问的欲望。2。在学生相识量角器

30、时,我多次强调开口朝左,看外圈,开口朝右,看内圈,使学生弄明白在什么状况下看外刻度线,在什么状况下看内刻度线。3。借助多媒体,演示量角方法,使学生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建立表象。这样,在量角时,大部分学生会自觉地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开了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驾驭了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