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3.1.1相识厘米|人教课标版具体介绍: 教材分析 “相识厘米”是义务教化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验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索,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根据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学问与学生有着亲密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到处有数学。相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冲突中引入的。由此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视察四周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
2、生获得新知以后,老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学问去估测四周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驾驭,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觉学问,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学问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学生获得学问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详细长度,进一步相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
3、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觉学问、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建性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加强估测实力的培育,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加其空间观念与学习爱好。教学时,老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四周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阅历,形成初步的估测实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验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
4、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育初步的实践实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驾驭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相识。 1找缘由。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成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其次天,它又干了一成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打算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5、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方法真妙!要想取得一样的结果,我们须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日,我们就要相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运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相识厘米) 这一环节亲密联系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缘由、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爱好,对生活中的数学学问引起重视。 二、合作探究,相
6、识厘米。 探究一:相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视察,请小挚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细致瞧瞧,你发觉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沟通,相机引导学生相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探究二:相识厘米 1看一看:1厘米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挚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7、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四周,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沟通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相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激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挚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索: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觉?
8、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四周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详细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实力。自始至终,他们都是学问的探究者,发觉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学问,丰富了阅历,培育了实力。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 (2)沟通
9、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 (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量非整厘米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沟通: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3)比较: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红色线
10、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沟通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留意确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
11、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相互检验。) (2)“想想做做”第6题。(激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相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珍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建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阅历。 四、总结延长。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长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爱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原委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
12、作单位的。 这一环节与课的起先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长,成为学生获得更多学问的大舞台。 附:教学小资料 人们在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选取计量单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长作为英尺,以手指关节的长作为英寸,以千步作为里等等,这样确定计量单位,明显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国的一位科学家他雷兰提出了制定一个世界各国通用单位的建议。 1795年,法国的学者取得世界各国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线上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单位,叫做l米。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测量了整整七年,实际
13、还只是仅仅测量了西班牙的巴赛罗纳和法国的敦刻尔克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来1960年的国际会议规定:一米为氪(K8)原子在真空中放射的橙色光波波长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相识厘米|人教课标版 1.8.3相识钟表|人教课标版具体介绍: 相识钟表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肯定的相识阅历,而且不同的学生相识状况也不一样。因此这部分学问的教学应当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应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进行教学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合理支配时间的良好习惯。即不光光要完成学问目标,还要完成情感性的
14、目标。以下是我对相识钟表整时与半时这一学问所做的一点尝试: 一、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诱发爱好。(5分)让学生初步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及钟表的不同形式。 2、自主参加,探究新知。(25分)通过视察、操作、探讨等多种方法,多种感官参加,相识整时与半时。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0分)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 4、总结新知,拓展延长。(1分)让学生自由学会总结,老师适当延长。 二、教学片段与评析 【片段1】 师:(每个小组一个钟表模型)这就是钟表,那么你们说他们是由那些东西组成的呢? 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 1、细致视察,每个小挚友都要发表看法。 2、推选一个小挚友当汇报员,代表
15、小组汇报。 (小组成员相识视察钟表模型,探讨、发表看法)(用时3分) 生1:钟面上有数字,一共有12个数字。 生2:钟面上还有针,一根长长的,我妈妈说那是分钟,一根短短的,那是时针。还有一根更长的,那是分钟,不过这里没有。 师:(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的做一些补充)那么你们发觉这12个数字是怎么走的吗?还有这些针又是怎么走的呢? 评析对于钟表每个学生都不生疏,对于它的相识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时我敬重学生生活中获得的有关钟表的阅历,通过视察、操作、议议、沟通等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地相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片段2】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1、了解学生已有的学问结构。
16、 师:小挚友,你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板书各种不同的状况) 生1:3点钟。 生2:12点钟。 师:你是怎样看出钟面表示的时刻的? 生1:因为时针指在3呀! 生2:但还有一个针指在12呀! 生3:但那不是时针呀!时针指在3,分针指在12,说明刚刚好是3点钟。 师:这位小挚友说的真好!我们还可以说是3时整。那么这两个钟面又是什么时间呢?(说明你是怎么认得?) 生1:7时,因为时针指着7,分钟指着12。 生2:6时,因为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 师:刚才我们相识的这三个钟面都表示整时。(板书:整时)那么整时的时候,时针、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呢?(小组探讨) 汇报: 这三个钟面分针:都指着12。
17、 时针:3时指着3。 7时指着7。 6时指着6。 2、同桌沟通:你打算怎样认整时? 3、整时的两种写法。 (1)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方法(板书:3时7时6时) (2)师:几时整还可以怎样写?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阅历探讨得出另一种写法? (板书:3:007:006:00) 4、动手操作。 (1)生说时间,师在钟面模型上拨出相应时刻。 (2)师说时间,生在学具钟面上拨。 内容:2时7时11时12时 (3)同桌互动: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 评析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相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老师分层次支配学生活动:试认视察探究探讨沟通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
18、在视察中比较,在沟通中验证,从而找寻规律,突破难点。 【片段3】 1、师:“时间是很珍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作为一个学生如何珍惜时间呢?合理利用时间,支配我们一天的学习、生活,这儿有一个小挚友一天的作息支配,请小挚友细致看,然后评一评他的支配合理吗?” 6时半:起床 7时:上学 8时:早读 8时半:早熬炼 9时:上课 12时:吃午饭 1时:上课 5时:体育活动 5时半:吃晚饭 6时:上晚课 8时:睡觉 (这时还要抓住机会说说上午和下午的时刻) 2、(课件)小明的一天,生边看录像边相互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完成书第92页。(同桌相互说,然后选择说) 3嬉戏:找挚友。 4现在是9时过一小时是几
19、时? 启发学生找出原来钟面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时间?在自己的钟面上试一试:过一小时是几时?电脑演示印证。 5生活情境问答。(可以先让学生调查一下在回答) 星期天,迪迪想去文具店买铅笔,去新华书店买书,迪迪一看表,正好是上午7:00,问, 迪迪应当先去新华书店,还是应当先去文具商店?为什么? 文具商店开门后,还要等多久,新华书店才开门? 若雷老师晚饭后7:00想去买钢笔和书,应当先去哪个商店? 评析练习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实力培育。练习中老师支配了与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和情景问答,启发学生用所学的学问解决身边的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20、总评】: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基础动身进行教学的,相识钟表应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组织活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事实上,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对钟表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这是小学生相识钟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就不能把相识钟表、整时、整时半作为“全新”的学问进行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钟表的阅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教化理念。 1敬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乐“说”。学生对钟表有肯定了解,但那是来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对某些问题还一知半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始终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21、钟表外部结构相识、时刻的认读写,总是让学生先谈自己知道的,再针对学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即便是学生不解的地方,也让其他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用学生自己思索问题的方式、学生的语言帮助其他学生。敬重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在感性阅历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学问结构。 2敬重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敢“动”。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习。视察“眼”动,操作“手”动,探讨“嘴”动,多种感官参加,一人动,同桌动,四人动,在动中不断体验胜利,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3通过评价小明作息时间支配,有机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化;帮助迪迪完成购买任务,体验了用数学的乐趣,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程
22、理念。 1.8.3相识钟表|人教课标版 1.8.3相识钟表|人教课标具体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阅历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打算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1(在这一部分,老师通过层层深化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学问基础,还为后面的相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
23、的呀?” “你们相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以问题引入,干脆明白。用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课前,我们对学生这一部分学问的驾驭进行了调查,发觉大部分学生相识整时,一部分学生相识半时。通过动手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自然地应用已有的学问阅历。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相识时刻,所以拨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学问感爱好,仔细地看其他人拨。 2结合学生阅历,让学生拨出相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相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挚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挚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知大家。)
24、 可能出现三种状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相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相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相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渐渐学着相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老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挚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相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细致视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相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相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老师说一个整时
25、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整时的相识,主要是使学生相识分针、时针,并且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少部分不相识整时的学生学会,并为后面学习半时做好铺垫。 相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相识的学生简洁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相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相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洁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视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探讨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探讨)。 出示3个时刻巩固。 在总结半时的特征时,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指的位置。小挚友们细致视察
26、,半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又指向哪里呢?我们怎么来认呢?”这样可以突破认半时这个难点,并采纳探讨的方法得到规律,让学生学会看半时。 相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挚友们细致视察,你发觉了什么?” 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的介绍,最终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即可。 写时刻 1相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打算。 2写时刻。 老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挚友的一天(
27、动画演示),对所学学问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刚好反馈。 4老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相识整时的依次,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化。 结束语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挚友要珍惜时间,不奢侈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子,好吗?下课。”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相识钟面、相识整时和半时等,主要是使学生结合生活阅历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由于这部分学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的特别亲密,我在课前对学生的学问基础进行了调查,知道学生对钟表有
28、一些相识,了解钟表的作用,大部分的孩子能认整时,有少部分学生相识半时,知道钟面上三根针的名称。因此在新授部分,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将整时和半时在一课时进行教授。大部分的孩子虽然相识整时刻,但没有想过整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指在哪里,了解了这一点,对相识半时也有帮助。所以我没有利用教材的主题图,而是干脆让学生认整时,并在此基础上认半时,增加了课堂容量,也符合学生的相识规律。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所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比较有代表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亲密,如课本主题图所出示的7时、8时、3时半、8时半等。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课本所给出的时刻,通过这些时刻来学习相识整时和半时。第92页小挚
29、友一天的生活图与学生实际特别吻合,而且画面特别生动真实,也在练习中进行了应用。 二、改进和补充教材资源。 为了突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12个数,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出示一个钟面,时针、分针和钟面上的12个数字可以分别闪动,便于学生相识。 在本课的内容中,第92页是结合小挚友一天的生活巩固对整时的相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我对这部分教材进行了改进。 1将六幅图做成动画的形式。这个练习是在最终部分出现,学生的留意力起先分散,应用动画可以重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爱好。 2将六幅图分为三组:上午、中午、晚上,每一组分别出现,可以对学生的相识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30、知道一天中有早上的7时,也有晚上的7时。 3对六幅图中的时刻做了部分修改。将起床改为6时半,做操改为9时半,睡觉改为8时半,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也起到了综合练习的目的。 对课本练习十六的第3题的改进:在本节课最终,老师用大的钟表拨到5时,问学生:“5时过1小时是几时?”“6时过一小时是几时?”并总结:“时间就是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再也回不来。”通过此练习,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化。 三、创建性供应的资源。 在综合练习中,第1题设计的是“找座位”,是5个小动物胸前各有一个钟表,上面有不同的时刻,还有5把椅子,每把椅子上有数字表示的时刻,给5个小动物找到和它胸前时刻相同的椅子,小动物就可
31、以坐在椅子上,否则,它就回原来的位置,拖动用鼠标来操作。这个练习既巩固了对整时、半时的相识,也巩固了对数字表示时刻方法的相识,同时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 在知道了课本上第92页图中小挚友的作息时间后,我又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写出自己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刻,让他们知道要合理支配作息时间。 专家评析 这是教材改革以来,第一次让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初步相识钟面,并能正确地读出整时、半时的时刻。老师教案的设计大胆、开放,不仅变更了教材的呈现形式,还丰富了教材的资源,创建性地运用了教材。 从整节课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动”中自然地、开心地、主动地
32、获得学问。 今日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不行否认,学生能从校外获得大量信息。因此,课前老师对孩子的学问基础进行了深化了解,知道了多数孩子基本能认整时,少数孩子也能认半时或其他时刻。于是,课的一起先,老师就让孩子“试着拨出你相识的时刻。”事实证明,这一大胆设计,引起了孩子极大的爱好,给了不同的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拨表、视察探讨、孩子讲解、相互评价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自悟,从而获得了新学问。 2注意培育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实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永不满意的精神。 相识整时和半时放在一节课,对比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索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
33、作学习、全班沟通学习状况,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逐步获得新学问。学生自主学到的学问印象深刻、扎实、敏捷。 3形式多样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情感。 课堂上老师多次表扬、激励学习,发“小红花”、“小红果”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刚好反馈,使学生在学问的海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无论从课的设计,还是从老师的临场发挥上,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子,老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学生始终处在一个主动思索、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执教:山东省济南市育新小学朱立莉 指导老师: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董惠平 山东省济南市育新小学冯惠玲 评析:山东省济南市
34、市中区教研室董惠平 1.8.3相识钟表|人教课标 1.6.16和7的相识|人教课标版具体介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驾驭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酷爱劳动的教化。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具打算: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学具打算: 数字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挚友们,今
35、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挚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出现可爱的数字娃娃,这些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依据数字的出示练习认数、读数。 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帮他们排排队? 3(指着1、2、3、4、5)问:5后面的数字是几?出现数字“6”、“7”。今日我们就来和它们作挚友,学习6、7的相识。 板书课题:6、7的相识 二、新授 (一)数一数,说一说 1.课件演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多角度视察。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2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你是怎么数的? 展示学生的各种数法。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
36、指名回答) 同桌相互数一数。 3.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师(小结):小挚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挚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依次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觉:数5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4.依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二)拨一拨,比一比 1.老师用计数器演示 请小挚友们和老师一起拨珠子,先拨5颗,
37、再拨一颗,请小挚友们说一说我们刚才一共拨了几颗珠子,是怎样拨的? 问;再拨一颗是几颗? 2.在直尺上认数。(课件演示) 请小挚友们一起帮助老师在直尺上标出刻度数。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当写在什么地方?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3引导学生比较6和7的大小。 学生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终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可能出现5比6小,6比7小或6比5大,7比6大。 板书:5667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填空完成56676576。 (三)数
38、一数,填一填 1、老师嘉奖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一共几朵。 2、指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3、(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数一数,并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四)分一分,涂一涂 1数出6根小棒。 6根小棒我们可以怎样将它分成两个部分呢?请同学用自己桌子上的6根小棒摆一摆。 2、汇报结果。 3学习7的组成。 (1)四人一组为单位探讨探讨7的组成。(老师巡察指导。) (2)小组汇报结果。 (五)写一写,做一做 1.学习6和7的写法。 引导学生视察6、7的字形。 老师示范写6、7,学生先书空,
39、再在格子里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小刺猬送给小挚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号23()5()(); 号5667; 号()()5(); 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号6576; 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做以上题目。 四、全课总结 用6、7的数字说一句话。 1.6.16和7的相识|人教课标版 4.5.11000以内数的相识|人教课标版具体介绍: 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经验数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会读数、写数,理解数的组成。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定
40、性和必要性;能说出1000以内的数位名称,知道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在大致估出1000以内物品的数量,逐步发展数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念。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三色盒子,1000根铅笔(其中985根分给6个小组,每个小组数量不等,但均在100根以上),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1、数数竞赛(小组为单位开火车数):现在我们来一个数数竞赛,要留意看数数的要求,哪个小组数完了就大声的告知大家“我最快” (1)从36数到48,一个一个的数; (2)从50数到90,五个五个的数; (3)从10数到100,十个十个的数。 2、我们都相识了
41、100以内的数,刚刚大家都数得很棒,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看看你能发觉什么?(课件演示:铅笔一根一根的出现,10根捆成一小捆;铅笔一小捆一小捆的出现,10小捆捆成一大捆)师引学生数。 3、你发觉了什么?谁能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今日,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寻宝。但要教授4个考验才能得到宝藏,有信念吗?第一个考验就是: (一)数小组的铅笔。 1、每个小组都有铅笔,现在试试你的视力,估一估自己小组的铅笔有多少根? 2、要知道自己估得对不对该怎么办?(数一数) 3、小组合作数数,沟通汇报。 (二)摆铅笔。 1、老师这里有3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你们组数出来的铅笔怎么往
42、里面一放,就能让大家很清晰的看出有多少根?小组商议一下。 2、谁有好方法?(学生上来操作) 3、谁看出了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提示学生把10个一捆成一小捆,满了10小捆就捆成一大捆。 视察一下,是不是很清晰的看出有多少根? 5、有多少根铅笔?我们把这个数登记来。板书该数字。 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大家都着来捆一捆,摆一摆自己组的铅笔,然后把铅笔的根数写下来,说说组成。 (三)数全班的铅笔 1、大家数出了小组的铅笔,想不想数数全班有多少根铅笔?把你们的铅笔都拿出来,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2、师生共同数 (1)如从132数到305数到。 A、多少根了?这个数怎么写?(生写在练习纸上,一名学生板演) B、3是什么意思?哪个盒子里的?5呢?0是怎么回事? C、1个十都没有,不写0不行吗? D、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