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新课程教学新课程教学的的实施与实施与反思反思沅江三中王莉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我国基础教育将进行课程改革,试行新的课程标准。人类全面进入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既要求学习者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和素养,又要求学习者个性得以充分发展。面对这样的要求,改革的共同趋势就是回归生活世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一、我们实施新课程的措施:我们进行了教学理念的更新,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旧的教学大纲注重知识的体系结构,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教学的模式也是由知识的讲授再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生活物理社会,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它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它
2、更注重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索活动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我们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的:首先,我们加强集体备课,每个星期三的晚上都认真研讨,细细推敲,下面所教章节的课程标准要求及每节课的重、难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效率。其次,我们加强实验员的培训和课前实验的准备。现在的新课程,课堂上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因而课前实验准备量很大,实验准备的充分不充分,及探索过程设计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每堂课的探究思路经大家共同商量决定,实验器材则主要由实验员准备。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动手,积极
3、动脑,敢于质疑。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敢于有根据地怀疑。在此,我们经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探究开始时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的冲突,从而再提出新的问题,做出合理假设,通过探究获得正确结果,这样让学生获得一个个成功的喜悦,又维持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之后对探究结果的讨论质疑,不仅可以加深学生本堂课所学知识印象,而且可以拓展学生许多课外知识。另外,在课堂的练习,我们也以新教材,新课程作为依据,选用一些难度较低的常规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拓宽知识面。我们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经常与一些兄弟学校加强沟通了解。二、实施新课程的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将科学探究作
4、为核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2程中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其科学精神。目前,探究式学习尚处于探究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困惑和疑虑。以下是我们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反思:反思 1:探究性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作用是否减弱了?对教师的要求是否降低了?曾听过一位老师的课:教师只提出了课题,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跨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在高声地说,谁也听不清楚。结果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活动没有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没有适合的指导和准确的点评,
5、没有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和检测,课堂表现盲目切无序。诚然,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什么都不用管,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探究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持人和报幕员。探究性教学决不等于课堂上的杂乱无章,而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然而,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在知识能力、过程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应该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你的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给学生准备或提供哪些教学资源?学生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
6、介入、介入多少?课堂中会出现哪些情况该怎样应对?如何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价?怎样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难点,是教师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反思 2: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是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通过学生探究获得?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是否就是落后的?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因为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但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都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究的结晶,最以后成就的科学家也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的高峰。有些知识内容,由于个人原
7、困,难于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得,还有大量的学习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教育资源所限难以实施。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必要强调堂堂课探究、强调事事都探究。到底多少时间用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多少时间用于学生3探究,才最有利于学生的最优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讲授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能认为探究学习就是先进的,讲授式学习就要被淘汰。二者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不能以一种倾向代替另一种倾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反思 3: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表演小品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好的形式,我观摩过一节公开课,学
8、生分好组、摆开架势拿起稿子按着安排好的顺序表演着辩论。在这些形式上的探究中,本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说的话换成了由学生来说,直截了当传授的知识变成了小品的台词和辩论词,这是实质上的探究吗?很多老师心目中的探究性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课题,然后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制作演示稿在课上进行成果汇报。教师只重视成果汇报的热闹花哨,而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性指导和帮助,缺乏体现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点拨,很少有准确富有指导性的评价,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没有师生间、学生间的实质性交往和真实的思维碰撞,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真可谓动“动”起来了,可是学生是怎么“动”的?又“动”了些什么呢?其实,科学探究
9、真工要强凋的是“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巴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更积极地投入思考。我们认为“探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乐学、善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反思 4: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过程是否一定比结果更重要?能力、情感是否一定比知识更重要?在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关于这个问题,我与同行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有的老师认为:科学家的研究在很多
10、倩况下是失败的,没有得出结论,这不也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吗?还有不少老师认为:许多知识都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学不学得到知识并不重要。但我和一些老师认为,这样理解是有偏的。从科学探究过程的内涵看,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的方式获取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形成科学观点和精神。因此,科学探究是既作为科学学习方法,又作为科学学习内容出现的。从科学探究过程的过程看,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4直到得出对问题的解释、以及验证结论等,没有“得出结论”这个环节,就
11、不是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次问题的活动。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的反思使教师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买践的合理性。教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自己各方面的成败得失,在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而后实践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升。基础教育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课程改革也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反思 5:在新课程教
12、学中是否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是否一定要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进行 CAI 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现代教育也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即较短的时间里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也曾听过一位老师的课,教师将授课内容制成 ppt 课件,所有教学情景、问题、习题、结论都放进了幻灯片,连实验也是用计算机模拟,课件是很精彩,几十张幻灯片放下来,教师无须在黑板上板书,
13、教学过程流畅,知识传授到位,学生听课也很轻松。但教师走后,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并没有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新课程教学,不能因为有一个“新”,我们就认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落伍了,一定要使用新的方法。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运用得好都会发其他学习方式不能替代的特殊功效。总之,在新课程实施工作中,在探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怎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当地教学资源和经济生产实际,科学的运用教材?如在开放的课堂中,教师怎样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怎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要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反思、去总结、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