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23168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8课同步测试1. 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A. 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B. 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C. 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D. 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2. 北魏律规定,祖父母或父母年迈,家中又无成年子孙或期亲近属进行赡养,该罪犯可以依法暂时不执行所判徒、流、死刑,责成其回家尽孝,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法。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证明当时()A. 统治者对法律控制严格B. 法律与儒家伦理相结合C. 儒家思想成为主

2、流意识D. 民本思想为统治者追捧3. 宋刑统与唐律相比新增了很多民事律条,对女子继承、户绝资产、死商钱物、典卖倚当、负债出举、不当得利等均有详尽规定。这反映出宋代A. 商品经济比唐代繁荣B. 法律比唐代严酷全面C. 社会环境比唐代混乱D.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4. 中国古代的“三复奏”制度形成于北魏,发展于隋,完善于唐。内容为死刑核准以后、执行前还有一个复核程序,由皇帝在死刑犯人的名字上勾决才能执行。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这体现了( )A. 皇权掌控所有司法程序B. 民为邦本的有效保障C. 刑法中的人道主义精神D. 礼刑并用的法治理念5. 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

3、诛罚”。治颍川八年“百姓乡化,孝子、悌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这反映出汉代A. 开创了德治礼教的治理方式B. 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C. 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 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6. 唐政府动员全国力量,主持编撰了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典籍。如我国第一部药典唐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这说明当时政府致力于()A. 法律的创新B. 制度的规范C. 人民的健康D. 国力的增强7. 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

4、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C. 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D. 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8.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A. 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B.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 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 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9. 考古工作者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发现了“士伍”,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和“家室、妻、子”

5、。其中,有人欠政府的债,有人需向政府借器物使用,有人则沦为雇农、佃农,也有人拥有“臣妾、衣服、畜产”。据此可推知,秦代A. 士兵是主要劳动力B. 社会阶层呈现流动性C. 政府征派赋役苛重D. 自耕农阶层日趋瓦解10. 秦朝厩苑律规定官府定期对饲养的牛进行评比,优秀者奖励,低劣者处罚;汉朝有盗马盗牛律,“杀伤马牛,与盗同法”,处罚重至死刑。这反映了秦汉时期A. 法律规定较为严酷B.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 社会治安状况较差D. 牛耕技术更加成熟11. 中国古代历代法律中,除北周外其他朝代皆不禁止复仇,甚至认为“畏法不复仇,君子所不齿”。唐律中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私和者,流二千里。

6、其亲徒二年半。大功以下,递减一等。”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A. 礼法结合B. 注重私法C. 灵活多变D. 注重正义12.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13. 史记载陈胜、吴广等人因雨无法按时抵达渔阳服役,按律当斩,因此在大泽乡起义。而出土的秦简记载:朝廷征发徭役,不去的罚两副盔甲;

7、耽搁迟到的,超十天罚一甲、六至十天罚一副盾牌、三至五天的要遭到斥责。由此可知()A. 史记虚构了起义原因B. 秦朝厉行“法治”维护统治C. 秦朝的徭役负担非常沉重D. 一手资料价值均高于二手资料14. 中国古代的“三复奏”制度形成于北魏,发展于隋,完善于唐。内容为死刑核准以后、执行前还有一个复核程序,由皇帝在死刑犯人的名字上勾决才能执行。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这体现了()A. 皇权掌控所有司法程序B. 民为邦本的有效保障C. 刑法中的人道主义精神D. 礼刑并用的法治理念15.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8、这一变化表明()A. 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 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C. 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 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16. 唐律疏议对民间交易有相关规定:如大宗商品买卖,须订立“市券”之类的契约,并经官府“公验”。土地买卖,“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违者,“财没不追,地还本主”。据此可知唐代A.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 注重维护正常经济秩序C. 加强对经济的直接干预D. 私法是法律的主要内容17. 中国秦朝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这主要是由于两者A. 对犯罪的界定不同B. 都依法治国形成法治社会C. 立法的出发点不同D. 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

9、18.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古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的这种做法是为了A. 注重技术传承B. 严格制作程序C. 保证产品质量D. 强化市场垄断19. 中华法体系是与欧洲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并立的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A. 韩非子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 唐朝颁布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C. 魏晋时期出现律令儒家化的发展趋势D. 明朝大明律开创了律例合编体例20. 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10、“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殿院“纠察朝仪”,察院“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由此可知,唐朝御史台( )A. 职能广泛,地位重要B. 隶属于中央司法机构C.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D. 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21.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

11、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在司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法为治具”思想,后来成为了历代传统。晋刘颂提出“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都沿用了这一司法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罪刑法定”,显示了中华法制文明的灿烂。唐太宗多次强调“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进而要求“人有所犯,一断于法”;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盛赞商鞅以诚信执法,取得成功。在古代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援法,又考量理与情的影响,形成了“执法”、“准理”、“原情”司法程式,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和影响力。-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

12、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1)据材料

13、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刑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

14、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 -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材料二 在汉初的几十年,虽然废除了秦王朝个别过于残忍的法律条文,但就司法体系和司法实践而言,几乎完全因袭秦王朝。当时以贾谊为代表的有识

15、之士几乎一致建议汉王朝约法省刑以安定民心。董仲舒认为,要克服汉承秦制的弊病,不在于法律制度的小修小补,而关键在于改变汉王朝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就是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有一个案子是这样的: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而误伤乙。按当时法律,杀人者死,甲殴父当枭首。董仲舒认为按照春秋“原心”(根据动机)诛罪原则分析,的中国传统社会需要,因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 -摘编自马勇董仲舒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秦朝法律简要评价。(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法制观的特点,并分析其法制

16、观对后世法制建设的影响。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法系的特征,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法系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据此分析可以得出,故B项符合题意。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是西方英美法系的特点,A项与题意不符。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是英美法系的特点,宗教教规入法是印度法系的特点,C项与题意不符。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属于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不是法系特点,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儒

17、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尽孝是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主要内容,让罪犯尽孝后再服刑,体现了法律与儒家伦理相结合的理念,故B项正确。A.题干反映的是法律与儒家伦理的结合,不能说明统治者对法律控制严格,故A项错误。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是在汉代,故C错误。D.统治者重视民本,但不可能追捧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3.【答案】A【解析】【命题意图】本题以宋代法律为切入点考查古代商业,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解析】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宋代法律比唐代法律增加了很多物枳、财产方面的律条,这一变

18、化充分反映了宋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要求及宋代统治者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经济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宋代法律的严酷性,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来宋代环境混乱,C项错误;材料反映商品经济繁荣,但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松动,D项错误。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三复奏”制度,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解答】A.皇权掌控所有司法程序的说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 B.题干没有反映民本精神,并且封建社会的法律服务于君权,故B项错误。C.根据题干“死刑核准以后、执行前还有一个复核程序,由皇帝在死刑犯人的名字上勾决才能执行。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反映了刑法中的人道

19、主义精神,可以减少冤案的发生,故C项正确。 D.礼刑并用的法治理念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C。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代的地方治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根据题干可知,黄霸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社会风俗明显好转,反映出汉代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故B项正确。A.德治礼教的治理方式形成于西周时期,故A项错误。C.题干只是颍川一地,不能体现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故C项错误。D.题干只是颍川一地,不能体现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故D项错误。故选B。6.【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法律和典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

20、.据“唐政府动员全国力量,主持编撰了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典籍。如我国第一部药典唐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可知唐朝时注重各类典籍的编纂,说明不断完善和规范其统治,故B项正确。A.题干不仅提到法律,还有行政、医药,故排除A项。C.题干不仅有医学方面的典籍,还有行政、法律,故排除C项。D.国力增强主要体现在经济、军事等方面,而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层面,故排除D项。故选B。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政府的法规章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据“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表明不仅是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错误。B.据“主

21、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可知主要涉及行政法,因此不能说明完成国家法律法规的构建,故B项错误。C.“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与行政相关的法规的确定有利于行政事务的处理,有利于巩固新生王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D.题干主要涉及行政法而不是针对汉人,故D项错误。故选C。8.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秦律的这些规定不能形成“完整”体系,故不选A。B.秦政权重视铁器的分配管理和保护耕牛,这保证了农业发展的工具和动力,有利于农业生

22、产的发展,故B正确。C.保护耕牛不可能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故不选C。D.材料是重视铁器的分配管理和保护耕牛,无法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是否普及,且铁犁牛耕技术普及是在汉代,故不选D。故选B。9.【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代的社会阶层状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士伍”并非士兵,农民是秦代主要劳动力,故不选A。B.依据材料中的“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家室、妻、子”等信息可知,“土伍”即自耕农,欠政府的债“借器物”“沦为雇农、佃农”“臣妾、衣服、畜产”表明部分自耕农向佃农或地主阶层转化,体现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故B正确。C.秦代赋役苛重在题干秦简记载中没有体现,故不选C

23、。D.自耕农阶层是秦代农民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瓦解,故不选D。故选B。10.【答案】B【解析】略1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古代历代法律中皆不禁止复仇”、“畏法不复仇,君子所不齿”、“诸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私和者,流二千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法律体现了礼法结合,因为“复仇”体现了“孝”的思想,而古代法律基本都不禁止复仇,明显受到儒家“孝、礼”的影响,故A项正确。B.题干中的复仇不是私发,故排除B项。C.题干没有体现古代法律灵活多变,故排除C项。D.不禁止复仇和正义毫无关系,故排除D项。故选A。12.

2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央集权,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本项表述正确,但不是“实质”反映,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B.由题干可以看出中央对于地方官吏的考察越加严格和详细,其实质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C.题干中体现的不是监察制度,而是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制度,故C项错误。D.题干中并未涉及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故选B。1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统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确有其事,故A错误。B.由题干“史记载陈胜、吴广等人因雨无法按时抵达渔阳服役,按律当斩”、“不去的罚两

25、副盔甲超十天罚一甲、六至十天罚一副盾牌、三至五天的要遭到斥责”可知,题干体现的是秦朝厉行法治来维护自身统治,故B正确。C.题干强调的是秦朝的严刑峻法,并非是徭役负担沉重,故排除C。D.本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故选B。14.【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三复奏”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皇权掌控所有司法程序的说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 B.题干没有反映民本精神,并且封建社会的法律服务于君权,故B项错误。C.根据题干“死刑核准以后、执行前还有一个复核程序,由皇帝在死刑犯人的名字上勾决才能执行。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反映了刑法中的人道主

26、义精神,可以减少冤案的发生,故C项正确。 D.礼刑并用的法治理念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C。15.【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强调法制的儒家化,与.独尊儒术已成定势无关,故不选A。B.由“春秋中的事例”、“长孙无忌用经、义”皆体现儒学理念;而这些事例、经、义却具有和法律同等的效力,其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只能是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故B正确。C.该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不选C。D.思想要成为法律还需要一个过程,故不选D。故选B。16.【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唐代对经济的管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27、。【解答】A.题干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A错误。B.题干“唐律疏议对民间交易有相关规定:如大宗商品买卖土地买卖”可知,唐律疏议中对民间交易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这说明唐代注重用法律来维护正常经济秩序,故B正确。C.题干反映了唐代法律对民间交易的规定,无法说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故C错误。D.题干只涉及了唐律疏议对民间交易的有关规定,无法说明私法是法律的主要内容,故D错误。故选B。1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法律与罗马法比较,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C.根据题干,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的秦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用法家学说,采用严刑峻法,实行轻罪重罚,

28、用暴力统治人民,使人民不敢反抗压迫;古罗马有着较为开明的政治,罗马人不仅仅把法律作为经世务实的技术工具,而将法律作为一种体现价值观念的艺术的存在;它的立法思想之一就是保证自由与平等,法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所以两者的出发点不同,故C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故选C。1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不能体现注重技术传承,故不选A。B.题干没有涉及手工业生产的工序,只是体现了手工业技术需要经过培训和学习,故不选B。C.依据题干中“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

29、,新工二岁而成”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的主旨在于强调古代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正确。D.题干没有体现“对技术市场的垄断”的相关信息点,故不选D。故选C。19.【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法系,要求识记基础史实。【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唐朝颁布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20.【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监察体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材料“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以及御史台所属机构的各项职责,可知唐朝御史台职能较广泛,地位重要,故A正确。B.御史台属于中央监察机构,

30、故排除B。C.从材料并不能看出唐朝御史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故排除C。D.此项“有效抑制了”说法从题干无法得知,故排除D。故选A。21.【答案】(1)特点:立法方面,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法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司法方面,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的工具;援法断罪、罪刑法定;公正、诚信执法,维护法律权威;将“法”“理”“情”结合,扩大法律的社会影响。(2)不同: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3)原因:政治上,中国长期为封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帝国,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间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经济上,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

31、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可以得出立法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依据材料一“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可以得出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2)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与中国古代法制理

32、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可以得出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据“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可以得出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据“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可以得出重私法轻公法。(3)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与古代中国法制理念不同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关于原因,依据材料一、二,结合古代中国和罗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史实解答即可。22.【答案】(1)特点:涉及范围广;关注农业(关注生态);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对后世影响大。评价:积极:秦法内容十分丰富、细致,有利于秦王朝巩固统一;消极: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致使秦朝速亡。(2)董仲舒:德主刑辅;强调纲常伦理等级;关注动机,原心定罪。影响:改变了汉初严刑峻法局面;引礼入法,推动法律制度的伦理化,推动中华法系的发展;法律具有伸缩性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第15页,共1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