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山水田园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山水田园专项训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山水田园专项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岑参风暖日墩墩,黄鹂飞近村。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注】潘子,指潘岳。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从景物描写入手,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描绘出一幅和煦宜人的春日图景。B. 颔联运用典故,“潘子县”与“陶公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陶处士的赞美之情。C. 尾联在前三联写景状物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陶处士生活态度的认同。D. 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风格近于田园诗,与作者为人熟
2、知的边塞诗风差别较大。【答案】C【解析】略2. 新晴山月(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疏月:稀疏的月光。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即纺织娘。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_A. 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松下久久徘徊,不愿离去,更不愿匆匆入睡而要充分享受这良辰美景的心境。B. 五、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池塘里的荷花好像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C. 七、八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
3、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在自问自答中结束全诗。D. 作者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荷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一般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解答】B“比喻”错误,“怯风池荷卷”写的是荷花害怕风,这是拟人的手法。故B错误。故选B。3. 春日耕者 苏辙阳气先从
4、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紧扣“春日”二字,点明最先让人感受到春天气息的是松动的土壤。B. 为了赶早去春耕,老农半夜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展现了农民日常生活。C. “一尺”带有夸张意味,意在强调春日雨水充足,正是耕种的大好时机。D. 妻子和孩子前来田中探望和取悦农人,直接展现了农家春耕的紧张忙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
5、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解答】D“直接展现”错,应是“侧面表现”。故选D。4.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A. “春半”交代了村行的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B. 遍村柔桑,欣欣向荣。“过”写出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灵活现。C. 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裙子的农家少女,诗歌充满了乡野情味。D. 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给人以味觉上的美感,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
6、考查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C应是戴蓑笠的牧童歌唱,穿裙子的农家少女窥视行人。故C错误。故选C。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6小题,共60.0分)5.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疏月:稀疏的月光。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即纺织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结合
7、全诗内容赏析。【答案】诗歌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或醉心山水的淡泊之情)。首联与颈联寓情于景,用极细微的笔墨,描写了月夜山林中高松、月影、荷卷、果落等幽美、静谧的景色;颔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留恋、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赏析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理解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由此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根据首联、颈联以写景为主,就要先把握诗歌的情景关系,据此来判断表达技巧。此处“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描写出山林中的自然景
8、色,描绘出一种清幽、自然的美景,突出自己对山林的喜爱,写出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首联和颈联都是写景的,分析情景关系就可以了解诗人如何表达的。情景关系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通过“高松”“疏月”“怯风”等词语可知,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到客观事物身上,这是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颔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通过“爱”“苦吟”等字可以看出是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留恋、喜爱之情。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春雪晚晴出西村范浚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下列对这首诗
9、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 B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样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感悟。 C颈联上句写天快放晴之时白云如絮,下句写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极富画面感。 D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C“颈联上句写天快放晴之时白云如絮”理解错误。“快晴”意思是爽朗的晴天。选项中说“天快放晴”错误。 故选C。 (2)首联中能够起统领作用的词极有可能是“寻春”,我们试着通过全篇来
10、验证。首联中,“犯雪泥”是寻春之路,“鹁鸠啼”寻春所闻。颔联、颈联中“梅”“柳”“云”“江天”“日”等景色是寻春所见。尾联中“最怜”意即“最爱”,直抒胸臆,体现了诗人寻春的感受。由此,可见,统领全篇的是“寻春”二字无疑。然后根据全诗逐联分析即可。首联写到春天听到了鹁鸠鸟的啼叫声,诗人踏雪寻春,展现出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颔联颈联是寻春所见之景,主要从视觉来写,凋谢的梅花仍然耀眼,柳枝暗黄,白云如絮等等,展现了初春景象的多姿;尾联写所感,诗人怜惜春天,伫立在桥边,杖藜横桥 ,若有所思。 答案: (1)C (2)全诗以“寻春”一词统领全篇。分析:首联写寻春之路和寻春所闻。作者冒着泥泞,踏雪寻春,并
11、从听觉角度写春天的鸟鸣,表现了春天的生机;颔联、颈联写寻春所见。从视觉角度写春色,残梅(或“残雪”)耀眼、杨柳染黄、白云如絮、落日如规,展现了初春景象的多姿多彩;尾联写寻春所感。“怜”字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杖藜傍于横桥,描绘了诗人伫立桥边、沉醉于春景的形象,寄托了爱春惜春之情。(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
12、语言的能力。这类题首先注意审题,问题是“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注意关键词是“统领”,既然是统领,其内容应该全篇所系,其位置应该是在题目或前几句中,很可能在第一、二句,才能起到“领”的作用。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
13、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7. 春日耕者 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诗歌尾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尾
14、联所表达的感情。【答案】纷纭的政令无补于农事, 农民丰收要靠全年风雨适时才行。批判纷繁而无用的政令;同情饱受政令烦扰的百姓;渴望风调雨顺,百姓获得丰收。【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本题中,诗歌的尾联比较通俗,注意“何补”,也于事“无补”,从尾联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纷纭政令”的批判,渴望“终年风雨”。结合诗句分析。8. 早秋山中作 王维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15、注】这首诗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其时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蛩,蟋蟀。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迫切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16、的基本方法有:看标题、知背景、看注释、析典故、明意象、抓关键等。即通过标题和诗句弄清诗意,通过注释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明确所用的典故的作用,把握意象和意境特征,特别要抓住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细致分析。早秋山中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早秋季节山林的环境以及山野林间昆虫的声音,表达了作者无心世事、向往隐逸的心绪。全诗情景交融,笔法微婉,但旨趣明白,厌倦仕途的心情约略可见。翻译:没有才能不能辜负圣明时代,思念回东溪守着竹篱故居。不厌弃尚平尽早了却儿女婚嫁,却嫌恨陶潜辞官归隐年岁已迟。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与白云相
17、依。此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谦词反语出之,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此句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颔联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出句用的是东汉尚长之典,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此二句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颈联是从山野间的昆虫的声音,也就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早秋寒凉萧瑟的特点。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预示着一个寥落季节的来临,予人一种萧索落寞的秋季感受。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是景语,也是情语,映衬出作者的迟暮感。最后二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
18、趣。这里说自己寂处山中,空林独往,只和白云期会,厌倦仕途的心情,约略可见。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田家杂兴(其八)储光羲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数瓮犹未开,明朝能饮否。注释:储光羲,盛唐诗人,其诗以田园山水诗成就最高,诗风比王维更接近陶渊明。茭白的果实像米,可以做饭,古人以它为六谷之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一、二句写种桑种黍,为下文表现田园生活之乐做铺垫。 B.诗人用“菰米饭”待客,用“菊花酒”饮客,足见其
19、真诚热情,又暗示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他的妻子懂得阿谀奉承客人,小孩也知道讨好客人,殷勤之余多了些市侩气。 D.“清浅”两句倒装,意思是仰看河汉又清又浅,北斗忽高忽低。你从这首诗看出诗人有何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C.“阿谀奉承”“讨好”“市侩气”错,“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表现的是妻子、孩子的喜悦之情以及待客的真诚、热情。“逢迎”是“应接”之意。故选C。 (2)“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写农家自给自足的生活,衣食无忧,自得其乐,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热爱; “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写主人待客的饭食,“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
20、”写妻子、孩子的热情应接,这几句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诗人的热情好客; “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写傍晚闲坐纳凉,“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写乘兴饮酒醉归,“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写卧看星斗,这些都是田园乡居生活的安闲自适,表现诗人闲适自得的形象。 答案: (1)C (2)热爱田园生活。家里自种桑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热情好客。“菰米饭”“菊花酒”,正面写主人热情好客;妻子、小孩乐意逢迎、效劳,侧面表现主人热情好客。闲适自得。或闲坐纳凉,或酩酊醉归,或卧看星斗,无不闲逸自得。(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
21、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准确把握即可。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能否合理地推断表述是否准确。10. 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释:将:岂 纪:经营请简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_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
22、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_【答案】【小题1】这种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地抛弃它。衣食当然要经营,努力耕耘有收成。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小题2】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语句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答题时需要立足全诗,逐句逐字把握,然后理解诗句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把握诗歌流露的情感特质,从而把握诗歌的风格特点。此处先要解释诗句内容,再联系全诗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时,一要关注诗中的“情语”,据此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二要关注诗中的“景语”,意象和意境都染上了情感色彩;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诗歌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特别需要准确细致理清诗歌的核心思想尤其是诗歌蕴含的核心内涵。此题只要抓住“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描述,可以分析得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的答案。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