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羁旅思乡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羁旅思乡专项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羁旅思乡专项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
2、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C“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捣洗煮过的熟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故选C。2. 关于八声甘州的鉴赏,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融写景、抒情为一体,
3、使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豪迈。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B.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情怀。C. “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D. “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查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
4、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A“语言雄健豪迈”错误,应为“语言通俗”,思归之情溢于言表,“豪迈”根本谈不上。故选A。3. 春夕旅怀 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释:崔涂:江南人,终生漂泊,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下列对
5、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上句描绘了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诗人依依不舍送春归去。B. 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C. 颈联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有寥落之意。D. 诗中前两联重在写景,都是对春夕之景的真实描绘,后两联重在议论,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
6、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解答】D “诗中前两联重在写景,都是对春夕之景的真实描绘”不当,第三句“蝴蝶梦中家万里”意思是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写的是梦中之景。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次:停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客路:旅途。两岸阔: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风正;顺风。悬:悬挂。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残夜:一夜将尽。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洛阳:今属河南
7、。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此句谓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这首诗的体裁是 _ 。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这首诗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真切地表现了风景的特点,以及在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 B.这首诗是作者在南方漫游,路过北固山时写下的,诗篇表达了他淡淡的乡愁和因神奇的自然景象引发的喜悦之情。 C.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昼夜的交替、季节的更换,使作者从自然界中感受到勃勃生机,由此产生了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D.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在异地的青山绿水中,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可惜大雁远在洛阳边无法带回书信,抒发了诗人凄苦无奈之情
8、。请赏析颔联中“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的妙处。【答案】【小题1】五言律诗【小题2】B【小题3】【解析】(1)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此诗体裁属于五言律诗。 (2)B.“因神奇的自然景象引发的喜悦之情”错,情感理解错误。结合这首诗的体裁,属羁旅行役诗,诗人在异地的青山绿水中,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可惜大雁远在洛阳边无法带回书信,抒发了诗人深深地思乡之情和有家归不得凄苦无奈之情。 故选B。 (3)炼字题要先解释字义:“悬”是
9、端端直直地挂着的样子。 然后结合手法,描述画面:“风正一帆悬”写的是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描绘画面时注意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意境特点。概括意境特点,要把握作者所写意象的特点。“潮”“风”“帆”“日”等意象都给人以开阔之感,由此概括出本诗描绘的意境。本诗描绘了一幅平野开阔、和风吹佛、大江直流、白帆高挂恢弘阔大的画面。本句诗手法不突出,则不用回答了。 最后结合情感与结构作用作答: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答案: (1)五言律诗 (2)B (3)“悬”是“悬挂”,写出船帆端端直直地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写的是风势正顺,白帆高
10、高扬起。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描绘了一幅平野开阔、和风吹佛、大江直流、白帆高挂恢弘阔大的画面。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白话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 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11、;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1)本题考查识记诗歌体裁常识。识记重点为教材及其注释中出现的文学常识。“体裁”,主要是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常见的文体。除此之外,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如诗、词、曲等有一定的了解。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
12、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常见的错误类型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3)本题考查鉴赏炼字的技巧的能力。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先解释该字,然后代入诗句描述,最后分析其效果,包括写景效果和抒情效果。如何鉴赏诗歌: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
13、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5. 绕行巴峡 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树杪:树梢。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每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 诗人在薹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
14、愁别绪。“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答案】【小题1】C【小题2】B【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结合注释及意象,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思考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解答】A 表述无误。B 表述无误。C“万亩良田
15、,井然有序”理解错误。“巴峡”山区峡谷,不会有“万亩良田”。“万井”应为“千万溪泉”。D 表述无误。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结合注释及意象,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思考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解答】A “伤心玉镜台”,是借“黄鹂”之声传递女子“伤心”之情。B 借“雁”声传递远客“思乡”之情。C借“苍鸠”之声传递情人“相思”之情。D 借“莺”声传递“春”来之讯。故选B。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 B.颔联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故乡的月亮,分外地明亮。 C.颈联: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小题1】B【小题2】【解析】(1)B“颔联
17、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故乡的月亮,分外地明亮”表述错误。“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作者写月亮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是移情于景。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故选:。 (2)诗中写了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其中“月是故乡
18、明”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忧虑之情;“无家问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之情;“况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之情;“戍鼓断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和忧虑之情。 答案: (1)B (2)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白话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诗歌鉴赏: (1)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
19、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
20、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
21、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
22、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2)结构分析: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3)思想感情: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
23、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
24、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7. 晚春次韵 戴复古酒醒愁难醒,春归客未归 莺啼花雨歇,燕立柳风微。 世路多殊辙,人生贵识机, 低头饱一粟,仰首愧云飞。本诗“春归客未归”意蕴深厚,请简要赏析。【答案】“春归客未归”写春已尽,
25、自己身在异乡为“客”却不得归乡,用“归”与“未归”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想归不得归的惆怅乡愁。两个“归”字回环往复,增添了诗句的节奏感和回环之美,更强化了诗人归乡之心中愁肠百结的无穷愁绪。【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我们可以从修辞、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诗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也可以分析诗句中哪些字用得比较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整体分析诗句的语言特色。根据题干“赏析”说明要对手法进行分析,“意蕴”说明要挖掘其中的含义并分析情感。根据以上的关键词分析后,答案应为含义+手法+情感,最终整理答案。“春
26、归客未归”写春已尽,自己身在异乡为“客”却不能够归乡。“归”和“未归”,对比,且两个“归”字运用了回环往复的手法,增添了诗歌的节奏美,表现出诗人无法归乡的惆怅之感。8.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下列对这首诗的
27、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B. 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C. 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D. 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B. 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C.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D.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
28、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答案】【小题1】B【小题2】D【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查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B“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错,“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
29、,肝肠忧煎。可见这是李白当下的想象,并非“追忆”。故选B。2.【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据此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解答】A.“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错,诗歌中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是表达离家日久,对家人特别是一双儿女十分想念。B.“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理解错误,“谁种龟阴田”是看到吴地春蚕结茧,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想到家中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因之汶阳川”是自己暂时无法回家,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并非表达归隐田园的志向。C.“金陵酒楼”错,“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是说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酒楼”并非金陵的,是家乡的酒楼。故选D。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