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昌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昌市“十四五”工业开展规划(定)(专家评审意见稿)西昌市“十四五”工业开展规划,根据西昌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开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四川“5+1”重点特色园区 三年开展计划编制,主要阐述“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业开展 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西昌市加快推进工业现代 化开展、构建特色工业体系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21-202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三五”时期开展成效“十三五”以来,全市推开工业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 动向开放驱动、创新驱动转变,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内部 结构持续优化,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呈现出“经济效益提升、
2、 优势动能集聚、绿色转型向好”的良好态势,为高质量开展奠 定坚实基础。特色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以来,全市坚持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锐钛、成凉、太和三大 工业园区为工业经济增长主引擎,构建形成农产品加工、建材 开展打好基础。全国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开展示范城市。充分发挥西昌市 作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区和良好工业基础优 势,积极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工业增长动 力,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开展,提升西昌市作为区域核心城市 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开展新样本。全省绿色循环制造业开展示范城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牢固树立与积极践行绿色开展新思
3、维,高标准建设高科技 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从生产一流通一消费一回收整体循环角 度,推动制造业开展的资源化、减量化与循环化,促进西昌市 绿色制造水平提升。民族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先行城市。顺应产业开展规律与市 场开展趋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区域结构,加快整个工业从低附加值向 高附加值转变,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变,从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民族地区工业转型升级领头雁。第四节开展目标未来五年,按照全州全市“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发 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我市工业高质量开展,到2025年力 争实现如下开展目标:工业总量目标。到2025年,工
4、业总量跨上新台阶,力争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50亿元;全部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12.3%o工业投资目标。“十四五”期间,工业投资进一步加大, 计划完成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约80亿元。其中,一般性工 业投资占比90%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占6%。产业开展目标。到2025年,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 实现锐钛钢铁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70%,装备制造、食品药品、 环保节能、新型建筑建材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 过20%,数字经济产值占GDP比重到达10%o技术创新目标。“十四五期间,西昌企业技术中心数量 超过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 收入比重2.5%。万人有效创
5、造专利拥有量超过50件。节能降耗目标。到2025年,工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逐步 提高。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规模以上万元工 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达国省州要求。专栏2西昌市“十四五”工业开展4旨标表指标名称单位2020 年2025 年工业总量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380750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2.3工业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80产业开展钢铁机钛产业产值占比%一70数字经济占GDP比重%10技术创新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家210大中型工业企业R&D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件22.5节能降耗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到达上 级要求到达上 级要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
6、降率%到达上 级要求到达上 级要求第三章构建现代工业开展新体系主动融入成渝产业链分工,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 快构建“1+3”现代工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 链现代化,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750亿元。第一节 推动支柱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锐钛钢铁、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以西昌钢锐和重钢西昌矿业为支撑,围绕锐钛资源综合利 用,培育壮大锐钛装备制造、锐钛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锐钛 新材料产业,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帆钛 产业全链条供应体系。到2025年,帆钛钢铁产业产值突破500 亿元。锐钛钢铁。钢铁装备元器件产业链。围绕含帆钛钢铁装备 制造,加快形成以
7、西昌钢锐公司为“南翼”、重钢西昌矿业公 司为“北翼”的南北“两翼”协调开展新格局。加强产业技术 攻关,以锐纳米析出韧化2GPa热冲压钢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攻关工程为突破,重点开发高强度汽车板、高档发电设备、高 档工模具等高强度高韧耐磨耐蚀产品,优先引进汽车精密铸 件、机械机电装备制造等工程。围绕锐钛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培育开展先进的提钝工艺、锐钛磁铁矿选钛工艺、海绵钛生产 工艺、钛白粉生产工艺、大型钛渣冶炼炉冶炼工艺等钛生产技 术装备设备。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开展,重点开展航天航空领域、 船舶领域钛材功能部件和增材制造等产业。锐钛新材料产业 链。整合现有钛白粉企业产能,积极引导企业开展高端钛白粉
8、产品先进生产技术,补充建立“钛锭一钛及钛合金材料及其制 品”高端钛金属产业链。推动形成钛锌材料产业链,深化与上 海交大合作大力开展高强、高模钛基复合材料、耐高温钛基复 合材料、高性能钛基复合材料精密成形、纳米增强钛基复合材 料粉体、医用钛合金材料、钛合金外表处理和电化学抛光技术、 高温形状记忆NiTI合金材料等钛加工材,推进向航空航天、 船舶及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不断延伸。全锐电池产业 链。积极打造以锐为主的全帆电池产业链,实现锐液流电池核 心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上的重大突破,在锐电池电解液、成套 装备系统、储能应用以及产业化制造等领域构建完整产业体 系。积极引进具有锐电池研发、设计和生产
9、技术的企业,形成 锐电池产业集群。钛材医疗器械产业链。积极打造钛材医疗器 械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具有人造牙齿、人造关节、人造骨骼、 人造血管等研发、设计和生产技术的企业1-2家,配套引进与 钛材医疗器械配套的设计、加工和制造企业3-5家,加快新建 医疗用钛材生产线,打造攀西地区帆钛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新材料。提升绿色建筑开展能级,围绕建筑品质性能提升、 绿色化改造、绿色建材应用等方面,加快商品混凝土、新型建 材、节能透水砖等工程的建设,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开 顺公司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和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及高钛尾 矿综合利用工程、西昌航天玉带公司生产线整体搬迁工程、西 昌蓝花楹新材料科技公司烟气
10、脱硫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 深入推进装配式建筑开展,进一步释放装配式建筑市场活力。 大力开展新型材料产业,培育形成高档涂料、钛制品及钛材精 深加工及下游新材料产业链,加快开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 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筑材 料。装备制造。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围绕矿山 机械、水电设备、工程机械、大型钢构、锻压铸造等重点领域, 优先引进汽车帆钛蠕墨铸铁制动鼓、精密铸件、机械机电装备 制造等工程。积极推进电动车、摩托车、农用车冲压配件工程 建设。积极引进航空航天及汽车高端零部件,加快布局研发生 产通用飞机、新支线飞机、大型飞机、直升机的发动机、机头 及局部前
11、机身零部件;研发生产通用机载设备及机载设备集成 系统;开展卫星导航应用关键元器件、特种行业高性能集成电 路、卫星导航终端及导航定位应用系统,或配套产品。突破汽 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系统、ABS和平安气囊、自动变速器等 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技术等工程。推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农 业及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开展,着力引进高铁轴承、新型刹车系 统、牵引电机、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及推杆、牵引齿轮、传动轴、 电机座、电气连接器、高铁电气控制系统、开关柜、通信保障 等高速轨道交通电气产品、各类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设备;工程 机械用高压柱塞泵/马达、高压液压阀、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档 变速箱、液压电子控制器,千吨级重型运输车齿
12、轮传动装置, 全断面掘进机主轴轴承、密封件,大型行走机械用液力变速器 及驱动桥箱,半喂入水稻收割机静液压驱动装置,大型拖拉机 耕深液压控制系统等工程。有序引进新能源等科技含量高、规 模较大的装备制造工程。专栏3围绕钗钛钢铁产业布局招引工程一、钗钛钢铁基于热轧卷产品的工程如:汽车行业(梁板厂、车轮厂、汽车零部件加工厂),管线行 业(制管厂),铁路机车(铁道机车厂),工程机械行业(焊接气瓶厂、 锅炉厂、钢架结构厂)等。基于冷扎卷产品的工程如:汽车行业,家电行业,电工钢行业,镀锌行业等。基于酸洗卷产品的工程如:汽车行业(汽车零部件加工厂、汽车精密制管厂),家电行 业(压缩机制造厂、家电制造厂)等。基
13、于普冷卷产品的工程如:汽车行业(汽车零部件加工厂、品牌汽车主机厂),家电行 业(家电制造厂、油汀钢、电梯用钢制造厂、门业用钢制造厂、电器 柜用钢制造厂)等。汽车零部件中铸件产品如: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箱壳体、进气歧管、排气岐管、 曲轴、凸轮轴、活塞、车轮轮毂等。其他如:海绵钛,钛材、铁合金,锐铁合金,锐氮合金等。 二、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 修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三、装备制造动车、船舶、农机、机床、航空及能源装备中铸件产品,机械机 电装备制造如: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节能机电设备等制造、组 装工程等。航空航天及汽车高端零部件如:研发生产通用
14、飞机、新支线飞机、大型飞机、直升机的发动 机、机头及局部前机身零部件;研发生产通用机载设备及机载设备集 成系统;特种行业高端行业的应用配套原器件;突破汽车的电喷系统、 发动机系统、ABS和平安气囊、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技术 等。智能制造如:研制通用及专用工业机器人,开发适应广泛的智能工业机器 人自动化生产应用系统;开展可视加工、远程控制和远程故障诊断的 智能化加工中心,成套成线加工、适应面更广的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系 统等。轨道交通、农业及工程机械设备如:高铁轴承、新型刹车系统、牵引电机、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及 推杆、牵引齿轮、传动轴、电机座、电气连接器、高铁电气控制系统、 开关柜、通信保障等
15、高速轨道交通电气产品、各类轨道交通运营维护 设备;工程机械用高压柱塞泵/马达、高压液压阀、液力变矩器、动 力换档变速箱、液压电子控制器,千吨级重型运输车齿轮传动装置, 全断面掘进机主轴轴承、密封件,大型行走机械用液力变速器及驱动 桥箱,半喂入水稻收割机静液压驱动装置,大型拖拉机耕深液压控制 系统等。其他如:各类五金产品,抗震建材钢,汽车大梁、纵梁,汽车车壳、 车轮钢,集装箱钢,大型水利管件、工程管件,桥梁钢,家电配件钢, 船用钢板,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钢,轴承钢,铁路重轨,石油管线钢, 重型汽车机械用钢,废酸提铳,色母粒,钛石膏综合利用,硫酸亚铁 深加工,磁性材料,高档钛材等新材料产业。第二节 培
16、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工业开展基础和条件,做强做大生物食品医药、清洁 能源、电子信息及大数据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到2025年, 优势特色产业产值突破250亿元。生物食品医药。食品加工。推动果蔬、禽类等优质农产品 资源深度开发,加快实施雪花啤酒年产能40万千升啤酒生产 工程、正中食品厂牛肉加工生产线、金粮山特色食用油、自发 粉、干坚果加工及仓储工程、灿林食品大凉山野生食用菌加工 工程、和清坊米粉厂建设工程。以雪花啤酒、国丰油脂、正中 食品、惠乔公司、思奇香、生生酿造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开展 工业旅游以及绿色、有机食品休闲食品,开发具有增强免疫力 和补充营养素的保健功能食品,形成以啤酒、核桃产品、苦
17、菜 产品、肉类制品、果蔬、调味品等特色优势产品为主,集文创 旅游、食品饮料加工及商贸流通为一体,具有西昌特色的食品 饮料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工程招引,依托 好医生中医药小镇工程、新鑫中药、晶康药业,开展延链扩链 补链,不断完善生物医药生杰圈。充分利用地道中药材原料 优势,打造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物、中成 药及相关保健产品生产。鼓励应用先进的提取、别离、纯化 等技术及设备,推进中药提取物开展,加快培育中药科技等 现代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加强中药品种二次开发及其产业 化推广,支持中药新药、新产品研发,打造区域重要的中药 材深加工基地。清洁能源。新能源。积极对接风光锐能
18、新能源产业示范园 工程,统筹协调氢能与其他能源协同开展,推动氢能产业创新 突破开展,形成氢能源产业集聚区和生态圈。探索在攀西地 区建立高速氢走廊,引导和鼓励有技术实力的企业提前布局大 功率、低氢耗、长寿命的氢能重卡产品,推进燃料电池产业化 示范应用。培育开展能源互联网,以智能用电信息系统为切入, 培育开展智能电网新型计量装置、综合测量管理仪器仪表等, 实现西昌市能源互联网突破开展。节能环保。全面提升城市和 农村固废综合循环处理能力,重点推进100吨/日餐厨垃圾处 理工程、城市生活垃圾燃烧发电二期工程、综合利用固体废弃 物年产50万吨海绵城市透水材料工程,提高各类固废物处理 的共处置以及固体、水
19、、能量循环利用。支持废旧资源回收行 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建设再生资源在线回收平 台,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固 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新模式,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将无法 处理、无法再利用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水泥生产窑系统高温加入 水泥生产过程,实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提升水泥生产企 业产能无法全部释放的“双赢”。到2025年,建成生态循环经 济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及大数据。电子信息。加强与电子科技大学等高 校合作,重点开展应用软件、工业软件、广播电视网络维护及 运营支撑软件、云计算软件、网络信息平安等新型软件产品和 数据存储处理、信息技术咨询、系统集成、网络信息
20、平安保障 等服务。加快开展工业设计、个性定制、柔性生产、远程维护、 云制造等新业态新产业,大力引进开展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 平板电脑、车载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虚拟现实设备等智能 电子终端产品,开展LED/OLED新型显示面板、玻璃基板、 电容触摸屏、光学膜、偏光片、背光源、驱动IC、液晶材料等 核心配套产品。大数据。全面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创新 驱动开展战略行动计划,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对接国内领 先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制造业 企业智能化改造和云上平台,积极推进攀钢集团5G+智慧炼铁 控制中心、攀钢集团5G+智慧管控中心、钢城集团瑞海公司自 动化智能化升级改
21、造等工程建设。搭建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转 型升级交流平台,畅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渠道。加强数据 共享平台建设,加大对大数据网络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使数 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锐钛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高端成 长型产业集群;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产 业开展集群化、规模化效益更加凸显,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保持 稳定。截至2020年底,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到达380亿元,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64户。产业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攀西 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加大 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 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投入不断加
22、大。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 发(R&D)经费占销售收入达2%,建成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 个,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个,获创造专利授权895件。开展平台环境不断完善。工业高质量开展的平台载体不断 完善,锐钛园区成功申报省级工业园区,成凉园区成为产城融 合开展示范排头兵,太和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循环经济产业 园。各园区建设开发、投融资、货运物流、技术研发、创业园 孵化、信息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 升。正加快推动整合后的锐钛产业园区、太和工业园区创立国 家级高新区。工业绿色开展卓有成效。“十三五”以来,集中开展污染 防治“八大战役”,对重度污染企业强制实施“关停并转”, 淘汰落后
23、产能力度持续加大,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 造,应用先进节能和环保设施,工业绿色转型的开展步伐明显据要素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开展的新动能。第三节加快开展服务型制造推动我市服务型制造快速开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入 融合,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 产性服务业融合开展,促进产业链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价 值链两端延伸,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鼓 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 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 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开展。积极探索生产性
24、服务业聚集区 建设,大力倡导政府投入,购买三方服务,为区域内的产业提 供综合性的基础服务。大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物流园区在物 流、配送、分拣、仓储等公共基础支撑场地,强化社会对制造 业的支撑能力,带动城市人口向生产性服务业园区聚集,开展 成为城市新区的主要组成局部。积极推动园区之间生产性服务 业的合作,整合不同区域的生产服务要素,为园区加快开展提 供经济技术、资金、人才等保障。专栏4西昌市“十四五”工业开展重大工程钗钛钢铁、新材料及装备制造:攀钢西昌高炉炉料结构优化节能减排 工程(300万吨球团),西昌钢钗焦化化产区域VOCs治理工程,重钢 西昌矿业1000万吨/年锐钛磁铁矿采选扩建工程,西昌钢
25、锐年产100 万吨精炼优质钢扩建工程新建电动车,摩托车和农用车冲压配件生产 线工程,新建年产10万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生产线,温拌再生沥青 混合料及高铁尾矿综合利用工程,西钢4凡高炉矿渣综合利用配套项 目,西昌锐钛产业园区年产40万立方米加气板材,西昌锐钛产业园 区年产27万吨金属制品压延加工工程,西昌饥钛产业园区电力设备 5万套及金属制品5万吨/年建设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包装产业 中心,西昌饥钛产业园区模具铸造件、锻造件加工制造工程,西昌4凡 钛产业园区海绵钛工程,西昌凯钛产业园区铁材、钛板、铁管工程, 西昌饥钛产业园区钛合金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抗震建材钢工程, 西昌4凡钛产业园区汽车大梁
26、、纵梁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汽车车壳、 车轮钢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集装箱钢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大 型水利管件、工程管件工程,西昌钗钛产业园区桥梁钢工程,西昌锐 钛产业园区家电配件钢工程,西昌4凡钛产业园区全4凡液流电池工程, 西昌锐然产业园区大型钛锻件工程,西昌4凡钛产业园区轧制钛管项 目,西昌锐钛产业园区高、中强度钛合金无缝钢管工程,西昌锐钛产 业园区冷轧铁片材、钛箔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铁焊接管工程,西 昌锐钛产业园区钛导管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钛机械零件工程,西 昌锐铁产业园区钛型材工程,西昌钗钛产业园区铁薄板工程,西昌锐 钛产业园区铁油管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钛金属丝工程,西昌4凡
27、钛 产业园区船用钢板工程,西昌锐铁产业园区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钢项 目,西昌4凡钛产业园区轴承钢工程,西昌4凡钛产业园区铁路重轨工程, 西昌锐钛产业园区石油管线钢工程,西昌钗钛产业园区矿山机械项 目,西昌钗铁产业园区工程机械工程,西昌锐铁产业园区重型汽车机 械用钢工程,西昌4凡钛产业园区轨道交通机械设备工程,西昌锐铁产 业园区航空航天高端零部件工程,西昌饥铁产业园区汽车零部件项 目,西昌钗钛产业园区农业机械工程,西昌4凡钛产业园区节能机电设 备工程,西昌饥钛产业园区精密仪表工程,西昌钗钛产业园区高级防 盗门工程,西昌锐铁产业园区焊接气瓶工程,西昌锐铁产业园区汽车 精密制管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压缩
28、机制造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 区汽车钢镀锌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电工钢生产工程,西昌锐钛产 业园区家电钢镀锌工程,西昌锐钛产业园区品牌汽车主机工程,西昌 锐钛产业园区油汀钢、搪瓷钢零件制造工程,西昌饥钛产业园区电梯 用钢制造工程,西昌饥铁产业园区电器柜用钢制造工程,西昌锐铁产 业园区制管工程,西昌锐然产业园区铁道机车工程,西昌钗钛产业园 区钢架结构工程。生物食品医药:核桃油深加工工程、百绿盛西昌仲帮科技产业园、年 产1200万个注塑果筐生产线工程、年产40万千升啤酒生产工程、正 中食品牛肉加工生产线工程、西昌卷烟厂制丝线适应性技术改造项 目、西昌金粮山特色粮油食品加工及仓储工程(一期)、西昌晶康
29、高 技术产业开发新建仓储工程、西昌市大森农牧产品加工有限 公司农副食品加工工程、丰景农业苦养食品加工工程、阿斯牛牛酒类 基地、灿林食品大凉山野生食用菌加工工程、魔芋精深加工工程、成 凉工业园区酒类生产线工程、成凉工业园区生物医药制剂、成凉工 业园区核桃类饮品加工工程、成凉工业园区果汁类饮品加工工程、成 凉工业园区生物医药制造业工程、橄榄油加工基地工程。清洁能源:西昌市烟气脱硫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西昌市城市生 活垃圾燃烧发电工程二期工程,1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年产 6000吨淀粉基生物可降解环保餐饮具制品工程,新建年产60万吨固 废拌和材料工程,凉山西昌北220kV输变电工程工程,西
30、昌石坝子 220kV变电站110kV配套工程,西昌高机110kV输变电工程,死亡动 物无害化处理、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产加工、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项 目,矿微粉生产线平安环保节能质量提升技术改造工程,风光锐能新 能源产业示范园,积微物联再生资源总部经济工程。电子信息及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建设工程、攀西智慧物流园(互 联网交易平台)工程、好医生数字化智能工厂工程、凉山州杰傲科技 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工程、西昌智慧路灯软硬件及服务场景项 目。智慧工业:移动凉山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联通攀西大数据中心工程、 西昌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工程、攀钢集团5G+智慧炼铁控制中心工程、 攀钢集团5G+智慧管控中心工程、钢
31、城集团瑞海公司自动化智能化升 级改造工程、进行生物原料生产及大品种中成药扩能数字化智能工厂 建设、凉山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第四章重塑西昌工业高质量开展生态坚持生态开展理念,改善工业开展生态,拓展产业生态 圈,推动西昌市工业高质量开展。第一节推动产业集聚开展集聚打造工业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提升园区开展空间集聚度,实现工业园区整体突破。到 2025年,帆钛园区争创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健全完善园区体制机制。坚持“州市共建、委托管理、扩 权赋能、独立运行”原那么,借势州市共建锐钛产业园区的有利 契机,把帆钛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工业经济开展主战场、创新发 展主引擎、工程投资主阵地。不断优
32、化整合后的银钛产业园 区机构设置,进一步编制西昌钝钛产业园区行政权力清 单,依法赋予银钛产业园区开展需要的行政权力和财政事 权,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部门派驻机构全部进入 银钛产业园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审批、内部 流转、限时办结”。积极推进企业投资工程“承诺制” “最多 跑一次”改革,实现“园区事园内办结:推行干部人事制 度和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园区干部职工激励机制,逐步实行 全员聘用制。明晰园区产业定位。加快启动帆钛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优 化工作,进一步优化园区开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围绕锐钛资 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开展帆钛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主 导产业,重点延伸银、钛、钢铁产业
33、链条,健全关联配套产业, 重点开展矿山固废、农林固废、城市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城 市生活等配套产业,将钢钛产业园区建成国家级锐钛新材料产 业基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基地,西昌市生 态型产业新区。成凉工业园区围绕凉山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 工和开发,重点开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和总部经 济,建成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开 发西昌高铁站跨安宁河片区,重点开展电子信息、航天科技为 引领的高科技产业,推动开展金融、商务、会展、人文、总部 经济,建成高铁TOD综合试验区、现代化国际性新城区。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园区道路、电力、燃气、 供排水、通讯、环保、
34、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信息化改造 建设,按照园区规划和建设任务节点及时完成建设任务,满足 工程入园需要。加大园区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培 训教育、融资担保、现代物流、企业家交流等生产配套服务平 台建设支持力度,不断降低企业商务本钱。鼓励支持重点企业 创办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入园配套,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 群。鼓励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开展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 弹性供地管理模式改革,建立园区企业正常退出机制,着力 提高园区产业集中度和配套关联度,构建集约高效的产业空 间开展格局。到2025年,主导产业集中度超过70%。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开展。践行绿色开展理念,结合园区环 境综合承载能力,引
35、导重点企业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逐步淘 汰落后产能,限制引进高污染、低效益的工程。支持园区实施 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清洁能源替代改造、绿色 工厂建设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推动园区水气土协同 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园区预警平台建设,实现对园区风险企 业及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监测分析,消除园区风险隐患, 防范企业污染,预防突发环境事件,改善园区水气土环境质 量。专栏5 工业园区园区建设重点工程钢锐西路、钢锐北路,西昌锐钛产业园区大道及连接道路建设工程、 西昌4凡铁产业园区东纵路及连接道路建设工程、西昌4凡铁产业园区大 洋堆西路及连接道路建设工程等路网建设、园区宽带网络建设和升级 工程、污
36、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工程、清洁能源替代改造行 动、绿色工厂建设工程、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平台建设、西昌市安宁 水厂建设工程、两河口污水处理厂、西昌市东河水厂建设工程、西昌 市高视加压站工程、攀西(装配建材)物流港、水泥电杆及水泥制品 生产线工程、绿色环保型沥青商胫站。第二节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 的产业创新体系,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速开展现代产业,推 动产业向中高端开展。加快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省级及国家高新区创立,培 育形成以钝钛产业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大协同创新 的平台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 重点实验室、
37、研发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与清华大学、 上海交大、西南交大、国家行政学院产学研深度融合合作,培 育一批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融合的协同创 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行业技术中心,助力培育一批具有 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实施企 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行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鼓励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的建设,探索产业创新共同体模式。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围绕锐钛钢铁、生 态康养、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优势特色产业, 引导企业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加快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 产
38、权、较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新产品,促进工业产品 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推进科研成果的本地产业 转化,抢占产业创新开展制高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 动,推进工业强基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 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 基础开展水平,促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产业链整体开展。推动开展模式创新。推进生产模式创新,以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为核心,推进流程制造关键 工序智能化。在装备制造、钢铁冶炼、锐钛材料等重点领域试 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的试点 示范,推动企业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
39、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 形成柔性制造单元、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紧抓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开展机遇,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 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 综合集成应用,培育新产业的开展。第三节加快工业数字赋能顺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趋势,通过鼓励创新、 加强合作、以点带面,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 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开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支持 企业开展针对既有生产设备与系统的网络化二次开发,推动 “接口开放、机器上网”,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和终端连接数量
40、。支持企业参照标杆网络开展企业网络建设和改造,支持高性 能、高灵活、高平安隔离的新型企业专线应用,打通企业内外 网络之间的信息通道。推动网络提速降费,面向企业低时延、 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需求,大力推开工业企业内外网建设,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继续推进连接中小企业的专线建设,提升网络速率、降低资费 水平,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水平。加快工业 互联网平台建设,突破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微服务框架、建 模分析等关键技术瓶颈,形成有效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的 技术体系。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适配性、可靠性、平安性等方 面试验验证,推动平台功能不断完善。通过分
41、类施策、同步推 进、动态调整,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开展体系。依托工 业互联网平台形成服务群众的多层次公共平台。加快突破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加大工业互联网技术攻关 能力,开展低功耗工业无线网络、确定性网络等新型网络互联 技术研究,加快5G、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 应用研究。推动解析、信息管理、异构标识互操作等工业互联 网标识解析关键技术及平安可靠机制应用,加快IPv6等核心技 术攻关。提升信息平安防护能力,依托先进密码、身份认证、 加密通信等信息平安技术,建设工业控制系统中用户、数据、 设备与网络之间信息传递、保存、分发的平安保障体系,确保 重点行业中工业控制系统平安可靠运行。建
42、立相应的工控系统 平安检查和测评机制,以工控平安产品的自主可控和平安可靠 为重点,加强工控产品平安测评认证,把控工控平安命脉。面 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需求, 打造与行业特点紧密结合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引导电 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工业企业等积极转型,强化网络运 营、平安保障等工业互联网运营服务能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与普及。加快推进企业工业互联 网创新应用,鼓励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网络环境,改造传统生 产流程、优化组织模式,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加快 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现场的应用,强化复杂生产过程中设备联网 与数据采集能力,实现企业各层级数据资源的
43、端到端集成。鼓 励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构建设计、生产与供应 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同制造体系,开展用户个性需求与产品设 计、生产制造精准对接的规模化定制,推动面向质量追溯、设 备健康管理、产品增值服务的服务化转型。开展工业互联网网 络应用示范,培育新业态与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 研院所、产业联盟作用,开展基于IPv6、标识解析等网络技术 的应用创新,繁荣工业互联网网络上的应用生态。以工业互联 网平台集聚中小企业,打造新应用模式,形成一批以互联网产 业带动为主要特色网络应用示范。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安保障示 范工程建设,并推动示范基地之间协同合作。第四节大力开展绿色工业以绿色科技创新
44、为支撑,大力提升工业体系绿色开展水 平,推开工业向绿色、清洁、低碳、循环转型,实现工业经济 开展与资源环境的良性互动。开展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加大技术改造精准投入力度,支 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围绕创新能 力提高、重大产业升级、产品结构优化、装备水平提升及工业 加快,全市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 提高。截至2020年,全市共完成工业投资155.93亿元、技改 投资188.48亿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 3%。第二节“十三五”开展存在问题回顾西昌市工业“十三五”开展,成绩实属来之不易,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结构性、深层次制约问题仍然突 出。工
45、业经济增长率持续走低。康西铜业、合力锌业、瑞康钛 业等3户企业停产,雅碧江水电工业产值波动较大,大幅拉低 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对全市工业经济开展带到较大影 响。同时,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影响,局部老、弱、小企业生产经营较为艰难,陆续退规,工 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规模较小,拉动能力较弱,导致工业增加值 增速持续走低。工业结构层次较低竞争力不强。西昌市正处于工业化前期 向中后期开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开展阶段转变的重要 时期。传统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竞争力弱、附加值低,工 业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导致受市场本钱上升影响较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快培育,新兴增长
46、点有效支撑缺乏, 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动能有待增强。要素瓶颈制约日益严重。全市工业园区、企业均不同程度 绿色开展等,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精准投入力度,持续提升产 业竞争力。大力开拓技术改造工程源,储藏一批技术水平高、 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强、投资力度大的优质技改工程。引导 企业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在创新引领 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绿色开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按照标准规范引领、政府 鼓励支持的原那么,逐步在钢铁、锐钛、装备制造等行业推行 清洁生产方式。落实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 品目录,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 料。加强挥发
47、性有机物源头控制,在重点行业大力推广使用 低(无)VOCs含量涂料、有机溶剂、胶黏剂、油墨等原辅材料, 鼓励企业实施生产过程密闭化、连续化、自动化技术改造, 配套改进生产工艺。推动重点行业开展清洁化改造降低污染 物排放强度,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强制性和自愿性审核。 全面推行清洁能源替代,提高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加强锐钛资源综合利用。推广“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 再生资源”的循环开展方式,围绕矿产资源、产业废物、废 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培育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全产业 链。积极研发降低尾矿入库量和入库品位的选别技术及成套 设备,在同时满足平安与环保的前提下建设锐钛磁铁矿尾矿 再选钛中矿、次铁精矿(
48、含铁40%左右)生产线,大幅度提 高表外矿和尾矿利用率。提高钢铁生产副产品高炉灰、转炉 污泥、铁鳞等综合利用,开发有价元素高效清洁提取技术、 大规模制作中档还原铁粉或冶金铁粉技术等。推动二次提帆 尾渣利用,扩大二次提锐尾渣作为建材掺合料的销售量。加 强粉煤灰综合利用,进一步扶持壮大绿色建材产业,提高建 材业消纳粉煤灰以及钛石膏、脱硫石膏、磷石膏、黄磷渣等 固废的能力,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开发如粉煤灰纤 维棉板、微晶玻璃、轻质保温隔热墙板、石膏基干混砂浆等 市场应用广、附加值高的新型绿色建材,增强产业的市场竞 争力。第五节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抢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开展格局带来的 开展机遇,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协作共兴 的区域产业体系。主动融入成渝产业链分工。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建设,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围绕关联性强、契合度高的装备 制造、特色资源加工、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饮料、生物医药 等产业工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补齐建强产业 链。充分发挥攀西经济区联系会议机制作用,建立与成渝地区 多层次、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研究出台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 制,完善信息对接、权益提供和税收分成等政策体系,鼓励现 有工业园区探索“一区多园”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深化与成 都等地园区协同联动,促进政策叠加、体制机制共用、服务体 系共建。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