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幕遮周邦彦.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幕遮教学设计 新乡市第三中学 张云【学习目标】1、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2、品 诗画结合,感受本词创造的意象和优美意境,品味诗意。3、悟 揣摩词人寄寓虚实画境中的思乡之情。【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学链接(见附录,PPT展示)二、诵读课文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准节奏。2、尝试诵读吟咏。注意轻重、缓急、停顿或拖长(回顾参照教材P40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朗诵讲解),读出情感的起伏变化。3、教师示范朗读,或学生朗读。4、举例,谈感受。“燎沉香,消溽暑”声音要低沉缓慢,传达出一种郁闷烦躁的心情,天气闷热又潮湿,这一夜是如何入睡的?“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一句应该以
2、一种极为欢快的语调读出,小鸟把作者的耳朵叫醒,烦闷的入睡,醒来却是清新愉悦的,终于迎来清快舒爽的好天气!“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想象一叶小舟,滑入荷香深处,忆往事如梦或者乘梦归乡,唯有用一种轻柔的梦幻般的声音吟出,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一个久居长安的游子对家乡的那种一往情深。三、品味意境:1、看图片(PPT 荷叶图片)2、说一说,哪一幅图片比较符合本词的意境?(每一幅图都有不符合本词意象特点之处。) “五月渔郎相忆否”之“五月”暗指上阕风荷为初夏时节,荷叶新绿;“初阳干宿雨”,“干”的结果还是“干”的过程?有无雨珠?“一一风荷举”之“举”表明出水之荷而非浮水之叶,挺拔修长。“举”是动态的还是静态
3、的?是动态的,因为有“风”,摇曳中保持平衡直立之姿,端正而不呆板,亭亭玉立也。荷叶上是怎样的质感,如何表现“晴”“初阳”(对比荷塘月色之月下的荷塘,荷塘的月色)?荷叶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进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体化了。“宿雨”的被蒸发、被晒干,不仅在点染“晴”字,同时还扣紧“溽暑”这一季节特点。3、咀嚼字词:“一一”“清圆” “窥”“语”“一一”表现多而不密,有一种疏朗错落、高低起伏之态。“清圆”清,清秀、清纯、清新、清香、青翠;圆,直摹其形,看似无理无趣,又无可替代,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窥”,小鸟在檐下对室内东张西望,探头探脑,似通人意。“语”,小鸟在交谈,应答交谈, “
4、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4、小结上片写景的表现手法。移步换景,由室内而至室外;调动各种感官,嗅觉、听觉、视觉结合;动词的使用鲜明生动。四、体验情感1、本词的思乡之情如何与上片的所咏之物“风荷”巧妙的融为一体的?作者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吴门”,想到了这个季节“五月”,想到了“渔郎”,想到了“芙蓉浦”。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风荷”是引起词人思乡之情的纽带,而思乡中“芙蓉浦”的梦境和“风荷”意象相照应,构思精巧,自然天成。2、同为思乡“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5、,与本词的情感有何不同?词人乡愁很深“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可是出语淡然,这愁绪薄雾轻烟。全词以如梦似幻的乡愁乡梦做结,余韵袅袅,抒情含蓄委婉。3、本词有何独特的抒情手法?对面落笔:“五月渔郎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从友人角度落笔,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4、拓展思考:故乡对于一个人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6、所谓“乡愁”,是不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回顾所学诗歌:归园田居乡愁回乡偶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菩萨蛮(韦庄)五、再读课文,力求背诵。六、课下阅读兰陵王 柳,感受周邦彦咏物寄情,精雕细琢、精巧含蓄的艺术风格。七、板书设计 长安(羁旅) (乡思)吴门风荷(实)(虚)芙蓉浦 梦(见)景 (生)情 附录:自学资料1、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
7、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2、前人曾将北宋词人周邦彦称为“词中老杜”,将唐朝“诗圣”杜甫的诗歌创作和
8、周词相提并论。而本文主要想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对这儿者进行简单的比较。(一)周邦彦和杜甫的创作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叙事手法,炼字炼句和音律三个方面。 就叙事手法来说,杜甫是大量在诗歌中使用叙事的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新的高峰的人,擅长细节的描写,多真实感。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等,而周邦彦不仅工于描写,而且善于铺叙。他的词,长调离合顺逆、回环吞吐,起伏曲折,很有章法。在炼字造句上,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杜甫律诗精于用字,刻画细微、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用词,更是恰到好处,而且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使其合于声律。周词更善于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
9、统一。一方面使字声的错综使用您更恰当的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感情,另一方面也为加强声调顿挫的美感。在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 (二)周邦彦的创作纵然在章法、炼字、音律和善用典等方面和杜甫相同,然而就词作创作的总体来看却不能和杜甫同日而语。我们可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创作题材:杜甫的诗歌,不仅有战乱生活,百姓苦难的题材,其律诗的协作范围中还包括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及忠君报国的题材。丰富的创作题材,也就因此形成了其诗歌沉郁顿挫、萧散自然等多种多样的风格。而周邦彦的词题材狭隘,主要是咏物、飘零不偶、羁旅之役,因此,漂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词的基本情感基调。2思想境界:杜甫一生
10、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的失意,遭遇坎坷,有历经祸乱,深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抒写个人情怀,往往是紧密结合时事的,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哪个时代。而周邦彦的词,因其所用题材多羁旅、漂泊之情,即使是咏物为题材的词作居多,如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沧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3诗词价值:在唐朝战乱中,杜甫是最早而且最全面的反映安史之乱这场大战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他的诗,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深、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示了战争中整个社火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不仅具有
11、史的认识价值,可补史之缺。如三绝句中写的渝州、开州杀刺史之事,史书是没有记载的,而杜甫忆昔有记载。补史之不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又给我们提供了比史实记载的事件更为广阔的、更为具体也更为生活的画面。他的其他题材的诗歌也同样具有深厚的思想和广阔的境界。而周邦彦的词,虽然在写作技巧、音律等方面有许多可取,但其词因思想内容贫乏,境界不高,所以本身的价值不大,尤其是其反映的多是个人的情怀,对社会现实生活、国家、百姓关注较少,使其在传统文学中就不具有多大的价值。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将周邦彦称为“词中老杜”的观点具有片面性,在肯定周邦彦的词的贡献时,我们更应该从多方面全面的来加以分析,笼统的将其和杜甫并称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