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范文.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3918861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范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范文 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文中女仆人公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牡丹亭读后感,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牡丹亭读后感篇1 翻开这书前,我还始终没有分清主角是杜丽娘还是杜十娘,就像幼时把长门赋当成长恨歌一样。但待我读后感叹同为佳人,杜丽娘的命诚然比陈阿娇和杨玉环好些,柳梦梅没像汉武帝那样因鬼神之事冷落丽娘;杜丽娘纵然因感伤柳生离魂,总好过马嵬坡赐死。纵观丽娘游园、离魂、惊梦、还魂这系列多舛的经受,才子和佳人究竟求成正果,至最终柳生高中,杜宝阖家团聚,也算个完满的结局。戏曲的编者在支配人物角色时就隐隐打算了最终结局。柳

2、生才华横溢,风流随便,以致张榜报喜的人们找状元郎左右不得,却发觉他正被杜相吊起痛打,令人忍俊不禁。陈夫子腐朽村儒,降于敌寇又以宋使身份招降敌寇,彻头彻尾尴尬好笑;杜老相顽固倔强,痛打状元女婿,抵死不信女儿死后还魂;杜老妇人慈爱爱女,早早与女儿团聚,共享天伦。万事皆因丽娘游园因春感思,花神引柳生入她梦境开头,以二人佳偶天成做尾,环环相扣。 死后复生这种事在古代戏曲小说中并不少见,长生殿中就可见一二,它看上去就像网络小说里的穿越。两种制造出这类奇怪情节的都有他的无奈,试想杜丽娘作为一位侯门绣户,连后花园都不让逛的千金小姐;柳生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岭南秀才,纵使他们缘定三生,二人相识、相见,以及后来喜

3、结良缘都是不行能的事。在封建礼教的.层层束缚下,除了这种特别状况,进展出来的极端产物(死后还魂),一个无论再怎么妙笔生花,也无法让柳生和丽娘的爱情深得人心。如红楼梦里史老太君看戏时曾批道:那些故事原本滥俗,满纸富贵人家,书香门第的小姐,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如何见了人家男子便不顾父母,私奔而去。况何曾大户小姐,身边只一个丫头,便是我们这样人家也不至如此。 不过,王实甫写的就比网络小说一干人等想过百倍,游园感伤,斯园,斯柳,无可奈何之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逝水流年,是答儿闲巡遍,在闺阁中自怜”,比之“一道闪电,当再度睁开眼睛,她的世界已完全颠覆”何其太韵,同为男

4、女主角相逢做引(一离魂,一穿越),但前人丝毫不应付读者,寥寥数笔,带出千古绝句。今人却只想草草交割,抓紧进入正文。细节打算成败,在开头,已大势已去。词句纵妙,但原本认为元戏曲杂剧,明清小说已过了它的朝代鲜有人问津,不过,看众篇穿越文,都少不了都套用牡丹亭、红楼梦原句,为人物润色,他们文章好坏还在其次,看有许多人也和我一样宠爱,甚是快乐。 经典不管过了多久,仍是风华正茂,如秋霜中一枝傲菊,独立不败之地。 牡丹亭读后感篇2 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诞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但由于年龄过小,始终未曾领会其精髓。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同学,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

5、的感受。 翻开已开头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打算去游园,游园前还装扮了一番。装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观察。这的确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覆盖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

6、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酷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由于这一睡,转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寻找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聚。 文明礼貌月又开头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惹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唯恐就差远啦。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头,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我看就是最好

7、的说明。 我走进图书馆,借了牡丹亭,早就听说是一部将恋情写的不错的古代作品。我们且来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称道。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知书答礼的富家小姐,而柳梦梅则是贫困的文弱书生。文章虽然用极其荒诞的手法,让杜丽娘死而复生,成就了一段佳话。但我们应当看到,即使他们不是富家小姐或贫弱书生,他们对对方的感情都是真挚的,是赋有责任感的。本书单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中同学谈恋爱,很大成分上都只是嬉戏,图得一时欢乐。中学里勤工俭学的同学还是很少的,大部分同学拿的都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钱花完了,伸手向家长要,钱便来了,根本是衣食无忧。那些“鸳鸯们”自然不会考虑到出了中学校门以后的状况,即使明知是

8、分手的结局,也还是乐不行止。培育出真感情的也不是没有,但结局既然是分手,又何苦要伤了这份感情,要知道,身体上的伤痛不算什么,心灵上的伤痛是无法弥补的啊! 感情本就是让人难以琢磨的东西,而感情中的恋情又是一种特例。那是由于责任的存在,假如没有弄清晰这一点,就不要谈恋爱。也有人说:感情是可以培育的。话是不错,但培育不是玩闹快乐,培育的目的到最终是要负责任的。我说不清晰,只道:那是别人的事,我不管,看不惯也无权过问。语文写作力量差,也不去思索这些问题,我过的潇洒欢乐。既然没有恋爱也能欢乐,又为什么肯定要选择恋爱的欢乐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牡丹亭读后感篇3 牡丹亭主要

9、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今之后柳梦梅常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爱读书。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今相思成疾,一病不起。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叮嘱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托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觉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

10、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共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诞生入死,除了深厚浪漫主义颜色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气。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

11、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供应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决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无疑,杜丽娘是的光辉制造,而牡丹亭主题的基本倾向也就从中体现出来。杜丽娘的形象告知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爱柳梦梅,并不像崔莺莺爱张君瑞那样,仅仅由于他“年少多情”、“一品人才”,而是由于两个人对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杜丽娘的父母反对他们相爱,也恰恰由于他们要求自然本性的自然进展。也就是说,在

12、她父母看来,作为一个姑娘,自己想男人,有情爱要求,本身就犯了天条。莺莺的母亲并没有这种思想,只认为她找的女婿应门当户对。所以,杜丽娘追求的是人的自然要求,“自然之情”,也就是“欲”:性欲、情欲,而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她父母恰恰不允许她有这种“欲”,不准她有人性、人的权利。双方发生冲突,杜丽娘于是要抵抗,甚至以生命来抗争。这一冲突,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直指压制人性的封建意识,所以,牡丹亭所写的爱情,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它公然提倡人性的复苏与回归,表现出追求人性,要求共性解放的倾向,即:灭天理,颂人欲,大声疾呼冲破理学禁锢的枷锁,以求得对活生生的自然的人的体认与敬重。 杜丽娘令人

13、感动,不但由于她吐露了内心的情怀与对幸福的向往,还敢于起而行,走入梦的世界,去追求梦中情人,去实现她对幸福与欢乐的憧憬。梦醒之后,她并不甘心放弃抱负,还要去“寻梦”,还把自己的生命投入抱负爱情的追索,为“情”而死,而且“虽九死而未悔”,在冥界也不曾忘情,终能因情痴而冲破生死界限,还魂复生,实现了抱负的幸福,与梦中情人结合。杜丽娘的执著与百折不挠的信念,跨越千年,跨过地域,与全部等爱的人发生共鸣。纵使.环境不容纳,道德不允许,但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幸福的想像却可以飞翔,可以像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那样去经受美妙的向往。“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就算此生无法得到,或许,还有来生吧? 牡丹亭除

14、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特别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抱负的剧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颜色,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抱负高度来观看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意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给予人物形象以鲜亮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纳抒情诗,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一直深受确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旧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以“情至”、“情真

15、”、“情深”的理念来进展: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其次本转折为“人鬼情”,第三本归结到“人间情”。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确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剧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进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妙愿望,而牡丹亭则特殊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神神鬼鬼

16、是不足为奇的,且放快乐胸去关照。汤显祖说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行与死,死而不行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真情到了,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看过牡丹亭之后开头对元代戏曲产生了爱好,尤其是美丽的唱词。 牡丹亭读后感篇4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坦。”读懂牡丹亭,读懂汤显祖,更读懂了新旧时代的冲突和斗争,新生力气抵抗旧制度旧思想的顽强意志和渴望美满生活的热忱。 这书,好像更适合独坐清辉之下,在墨香萦绕的案几前,看窗外落花如雨,飞云过尽,为书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为情还魂复活的斗争的力气所震撼、感动。 杜丽娘在当时封建统治的严格管制下,在官衙里

17、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去过。唯一可以接触的男人是她的老师年过六十,满脑仁义道德,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学究陈最良。 在寻梦一折中她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在一次偷去花园,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她的青春觉醒了。她不甘于做一个循规蹈矩典范的封建妇女,虽向往着自己的抱负,却找不到出路。于是她只好把自己的抱负托付给偶然在梦中消失的书生,而且为他相思成疾,最终为他埋骨幽泉。对于杜丽娘来说,这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头。在摆脱了现实的约束之后,她果真找到了梦中的书生忠于爱情、勇于进取的柳梦梅,主动向他表示了爱情,还还魂为夫妇。 汤显祖生活的.年月,正是清朝的政治极端腐化

18、的时代。像汤显祖这样有才气的文人士子,不愿堕落而洁身自好。因此受到迫害和打击。这样的风骨和操守,让这位“清远道人”在牡丹亭中高举“情” 大旗,以对抗“理”的束缚,宣扬为了情,生者可死,死者可以生,带有剧烈的共性解放的时代特征。 几百年后的我们,莫非不也同样需要这种追求共性解放、追求自我抱负的新思想吗?为了美妙的自由的愿望,我们要勇于斗争、奋勉进取,突破格律式的束缚,用生命的辉煌高歌! 牡丹亭读后感篇5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考,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这是牡丹亭的第一出,初次听闻,极是年幼,是随外婆

19、去赶集,路经戏园子,咿咿呀呀的乐音就飘进了耳朵,曲终散场,余音仍绕梁不绝,好像莫名地就被感动了,未晓其间韵味,只单纯地觉得好听。回到家里,寻来戏词,央求哥哥一遍一遍地念着,然后跟着一字一句认仔细真地背,虽不会唱,却也觉得万般美妙。不解词中意,登记之后,还得意洋洋献宝似地背给外公听,在家人清朗的笑声中,即便莫名其妙,却也跟着呵呵傻笑不停。 年幼真好,只是小孩子不懂珍惜,所以觉得只一刹那间就长大了。如今,孩童已是亭亭模样。当年痴迷的牡丹亭全篇阅过百十次,不说感慨,但好歹是懂了词中之意,想起往昔那些事,也仅付淡然一笑罢了,可那一出出的戏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去听去看。 寻空去了趟木渎探个伴侣,回家放下行李

20、,出门便溜进戏园子,坐下听一出“游园”。台上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间是一场场悲欢离合的戏,突然不自觉地嘟囔了句:“从前那旦角儿,何时竟换了?”旁边的哥哥瞟了眼,笑着说了句“这你都能留意到?从前那个模样也不见得多好”,便连续看着戏了,心不在焉地。 其实,哪是模样问题呢,台下如何,眉目妩媚或是清水芙蓉,上台呢,便只是浓墨重彩水袖翻飞,人是贵妃丫鬟小姐穆桂英祝英台崔莺莺杜十娘,却独不是活在繁华都市里的自己,哪瞧得出戏外模样。只是这个,唱腔儿终究有些拖沓,似带了几分敷衍,少了几分真情,失了几缕绕梁不绝的缠绵回音。 倒也难怪,旅游旺季,到哪儿都似赶集,人世浮华,人心便也烦躁得很,来听曲儿的有几个是真心喜着

21、真意欢着的,无非如“不到长城非英雄”一般,来了这处地儿不听听昆曲总觉回去难以“交代”,有负此行罢了。唱者无心,听者无意,倒也恰当,那厢椅子上不是有人昏昏欲睡吗?倒只是苦了我,眼巴巴地来却讨了个绝望。 世人皆说:“游园一曲,惊梦百年。”当年的那出戏,无关风月无关情,却真迷了我心,惊艳了幼年的旧时间。那时的自己,不染愁绪不知世事,不懂他人蹙眉为何,只管拿着皱皱的旧书卷躲到大树底下学着大人说唱念戏本,也顾不上自己还缺着牙,吐音还漏着风,着实逗趣好笑。如今看来,一切显得那么遥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

22、看的这韶光贱” 戏散场了,人也走了。只有那些唱入人心的戏词照旧在流传着,一代一代。纵是时过境迁,戏里的故事,那些才子佳人世俗恩怨仍伴着水袖缠绵唱腔动听,照旧不曾离去。 或许,就这样一天一天渐渐过去,一晃又是十年。若有那么一天,我年少不再,满头银丝,只盼望含饴弄孙之隙可躺在摇椅上,听得邻家稚儿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呵,古老的唱词里有着岁月沉淀的记号。街头巷尾,烟花巷陌,孩童奔跑相戏,其音稚嫩,笑靥如花。或许我将含笑而视,仿若时间倒流,看到了幼时的自己 原来,是有戏一曲,动听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藏。 这一切,时间带不走,浸在流年里,经久弥香,此生难忘。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