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卷分类卷 专题四 古诗词默写(二)(有答案含解析)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卷分类卷 专题四 古诗词默写(二)(有答案含解析) (教师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江苏省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必备之真卷分类卷专题四古诗词默写(二)1. (2020 常州市深阳市期末)日积月累。(1)应答中有敏捷的思维。孔指以示儿日:“J儿应声答日:“O 这段对话给我们展示了一个 的杨氏之子。(2)很多名言警句中也藏着智慧,如:,小人喻于利。,小人长 戚戚。(3)人有耻,o【答案】(1)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机智聪明 (2)君子喻于义 君子 坦荡荡那么能有所不为【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默写。(1)出自文言文杨氏之子,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 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表 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2)出自
2、论语,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 益。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那么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3)出自朱熹朱子语类, 意思是人如果有了羞耻心,就能够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了。2. (2020 南通市如东县期末)根据要求填空。(1)填古诗词句。敲成玉磬穿林响,O,短笛无腔信口吹。故人西辞黄鹤楼,O,才了蚕桑又插田。(2)填名言警句或年龄段。君子喻于义,O南宋时期的秦桧卖国求荣、陷害忠良,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正如 左传所说“,。”写出下面加点词语所表示的年龄段。我们家四世同堂,人丁兴旺。曾祖母已到期颐之年,身体仍然硬 朗。爷爷、奶奶,虽年逾古稀,还在操持家务。爸爸、妈妈早
3、过了不 惑之年,工作兢兢业业。而我正值豆蔻年华, 要用青春的双手,去谱写人生的灿烂篇章。(3)填课文内容。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于物无不陷也。”(自相矛盾)孔指以示儿日:。”儿应声答日:“O (杨氏之子)【答案】(1)忽作玻璃碎地声 牧童归去横牛背 烟花三月下扬州 乡村四月 闲人少 (2)小人喻于利多行不义必自毙一百岁七十岁四十岁十三、 四岁 (3)吾盾之坚 吾矛之利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古诗文的识记和理解情况,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 中注意复习学过的知识,把学过的古诗文背诵和默写清楚,将其运用方向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 理清楚。稚子弄冰 杨万里(宋)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村晚 雷震(宋)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乡村四月 翁卷(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 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言警句和文化常识的 识记,如果记不清,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复习巩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 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就会自取灭亡的意思。这 是一句古时就出现的汉语诗词,出
5、处在左传,隐公元年。不满周年襁褓,两三岁孩提, 男孩七岁髯年,男孩八岁韶年,幼泛称总角。十岁以下黄口,十三岁至十五岁舞勺之年, 十五岁至二十岁舞象之年,至二十岁桃李年华,至出嫁摞梅之年。二十岁弱冠,三十岁 而立之年,四十岁不惑之年、强任之年,五十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 年、大衍之年。六十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七十岁古稀,杖国之年, 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八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至九十岁耄耋之年,九十岁鱼合背之年, 一百岁期颐之年。(3)自相矛盾 韩非(先秦)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J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
6、陷子之盾,何 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有一个楚国人, 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夺 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 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 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杨氏之子 刘义庆(南北朝)梁国 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日:“此是君家果J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 有一
7、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 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3. (2020 苏州市吴江区期末)根据课文填空。(1) 童孙未解供耕织,O(2) ,报得三春晖。(3) ,青春作伴好还乡。(4) 故人西辞黄鹤楼,o(5) ,不破楼兰终不还。(6)诗人翁卷在中描绘春忙时节乡村农民忙于耕种,田野上下忙碌 的情景的诗句是:“, 。”【答案】也傍桑阴学种瓜 谁言寸草心 白日放歌须纵酒 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沙百战 穿金甲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解析】略
8、4. (2020 苏州市吴江区期末)按课文内容填空。(1) ,仁之端也。(2)儿应声答曰:“,o ,(3)月出惊山鸟,o,(4) 却看妻子愁何在,o(5)草满池塘水满陂,o(6)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四十而不惑,五十而,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答案】恻隐之心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时鸣深涧中 漫卷诗书喜欲狂 山衔落日浸寒漪而立知天命【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古诗、文言文和“日积月累”的记诵掌握程度,(6)句植根于教 材语文园地古代对各个年龄的称呼,为课外扩展,但难度较低。5. (2020 苏州市吴江区期末)填空。(1),也傍桑阴学种瓜。(2)却看妻子愁何在,。(3)黄沙百战
9、穿金甲,o(4)绿遍山原白满川,o(5) 牧童归去横牛背,o(6)孤帆远影碧空尽,o(7) ,小人长戚戚。(8)隔着门缝吹喇叭o【答案】童孙未解供耕织漫卷诗书喜欲狂不破楼兰终不还子规声里雨如烟短笛 无腔信口吹 唯见长江天际流 君子坦荡荡 名(鸣)声在外【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本册教材中古诗、歌后语、名言的积累。6. (2020 苏州市吴江区期末)按课文内容填空。(1) -,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2)露从今夜白,o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3)谁言寸草心,o (唐孟郊游子吟)(4)青海长云暗雪山,o (唐王昌龄参军行)(5)遗民泪尽胡尘里,o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有 感)(
10、6)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o (韩非自相矛盾)(7)绿遍山原白满川,o (宋翁卷乡村四月)(8) ,小人长戚戚。(论语)恻隐之心,o (孟子)【答案】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 年。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古诗、古文、名言背诵。学生的识字能力。7. (2020 苏州市吴江经济开发区期末)按课文内容填空。(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1、2) ,仁之端也。孟子(3)本学期,我积累了很多写儿童的诗句,比方表现儿童勤劳天真的“,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也了解了戍边兵士的生活,比方传达边疆战士悠 悠思乡之情的名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外,我也从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送别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之情。(4)本册语文书带我认识了文学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如老舍笔下 的祥子,塑造的 的诸葛亮,跳水中 的船长【答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恻隐之心童孙未解供耕织羌笛何须怨杨柳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健壮精神 罗贯中 神机妙算 镇定果决【解析】略8. (2020 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期末)按课文填空,请填在答题卡相 对应的横线上。(1),
12、不破楼兰终不还。(2) ,也傍桑阴学种瓜。(3) 君子喻于义,o(4)人间四月闲人少,o(5)外甥打灯笼o(6) ,漫卷诗书喜欲狂。【答案】黄沙百战穿金甲 童孙未解供耕织 小人喻于利 才了蚕桑又插田 照旧(舅) 却看妻子愁何在【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本学期对课本要求的背诵内容的掌握情况。9. (2020 连云港市东海晶都双语学校期末)精彩回放。(1)童孙未解供耕织,o(2) ,小人长戚戚。(3) ,不破楼兰终不还。(4)儿应声答曰:“o ”(5)笛中闻折柳,o(6) ,潭影空人心。(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8)乡村四月闲人少,o【答案】也傍桑阴学种瓜 君子坦荡荡 黄沙百战穿金甲 未闻孔雀是
13、夫子家禽 春色 未曾看 山光悦鸟性 风萧萧易水寒 才了蚕桑又插田【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 要多读、多背、多记古诗文内容,做到熟记于心,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准确。10. (2020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期末)按课文填空,请填在答 题卡相对应的横线上。(1) ,不破楼兰终不还。(2) ,也傍桑阴学种瓜。(3)君子喻于义,o(4)人间四月闲人少,o(5)外甥打灯笼。(6) ,漫卷诗书喜欲狂。【答案】黄沙百战穿金甲 童孙未解供耕织 小人喻于利 才了蚕桑又插田 照旧(舅) 却看妻子愁何在【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本学期对课本要求的背诵内容的
14、掌握情况。11. (2020 苏州市吴江区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村庄儿女各当家。(2)却看妻子愁何在,o(3)夫,不可同世而立。(4) ,仁之端也。(5)青海长云暗雪山,o【答案】昼出耘田夜绩麻 漫卷诗书喜欲狂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恻隐之心 孤 城遥望玉门关【解析】略12. (2020 扬州市仪征市期末)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1)诗文积累古诗中,有“青海长云暗雪山,”的辽阔景象;有“谁言寸草心,”的感恩之情;有“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报国之志;也有 “童孙未解供耕织,”的童真童趣。(2)古文欣赏自相矛盾告诉我们,“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杨氏之子 中,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
15、一个答得妙:“(3)人物感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刘伯承;的方志敏;的刷子李;还有 的海伦凯勒。(4)思维火花三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用的方法是;孙膑通过的妙计帮助田忌赛马获胜;船长结合船上各种情况,用 的方法救了儿子。(5)经典诵读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人间能得几回闻?扬州西去是真州,o路漫漫其修远兮,o【答案】孤城遥望玉门关 报得三春晖 不破楼兰终不还 也傍桑阴学种瓜 不可同世 而立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志顽强舍己为公技艺高超身残志坚 草船借箭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逼儿子跳水黑发不知勤学早此曲只应天上有河 水清清江水流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的识记、运用能力。
16、首先需要对整篇文章大致内容进行 回忆,其次思考题目的要求并匹配合适的内容填入即可。(1)参军行七首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游子吟 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参军行七首 王昌龄(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田家 范成大(宋)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 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自相矛盾文言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J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
17、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文章意思 为: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世界上 最坚固的,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夺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锐利的,任 何东西都能刺破。”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 ”听了此话后, 周围的人都笑了,这个楚国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不存在牢不可 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 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杨氏之子文言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
18、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 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为: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 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 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 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课文描 述了杨氏子的聪明,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 变,考虑再三,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3)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首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再结合题目进行具体的分析。(4
19、) .此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 识的识记、运用能力以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对文章的作者、内容进行 回忆,其次将平日积累的文学常识填入即可,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思考与分析, 并组织语言回答。(5)劝学诗 颜真卿(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 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赠花卿 杜甫(唐)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 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清代沈德潜过真州沈德潜(清)扬州西去真 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 帝台。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13. (2020 苏州市吴江区期末)按课文内容填空。(1),村庄儿女各当家。(2) 名声在外(3)遗民泪尽胡尘里,o(4)故人西辞黄鹤楼,o(5) ,不可同世而立。(6) ,子规声里雨如烟。(7)儿应声答曰:o ”(8) ,仁之端也。【答案】昼出耘田夜绩麻 隔着门缝吹喇叭 南望王师又一年 烟花三月下扬州 夫不 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绿遍山原白满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恻隐之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本册中古诗句、文言文、歌后语等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