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晚期戏剧与_易卜生主义的精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卜生晚期戏剧与_易卜生主义的精华.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哈罗德布鲁姆曾精辟地指出:“自由反思的内省意 识是所有西方形象中最精粹的部分,没有它就没有西方 经典。 ”3(P.53)而就易卜生晚期戏剧而言,无论从创作主 体还是从作品形象来看,最鲜明最深入地透入其中的正 是内省精神。这一精神在易卜生前期和中期戏剧都有所 体现,但在其晚期戏剧中体现得最强烈、最深沉。 正如比约恩海默尔所说:“一种特定的 反 躬 自 省他称之为 自我解剖学已使得易卜生痛心 疾首地明白过来,他自己身上原来也带着那个时代的维 多利亚式社会的必然性特征”,4(P.20)易卜生确是一位自 觉地反省自我、解剖自我的剧作家。 如果说他的中期戏 剧主要是“解剖他人”,那么其晚期戏剧则更多地是
2、“解 剖自我”。 他敏于体验,深于洞鉴,其目光似乎总在凝视 自我及他人灵魂的深渊,这使他发现了当时人们很少意 识到的人性秘密,以至有人称他为“戏剧领域中的弗洛 伊德”。他晚期戏剧对于人的非理性(特别是魔性、妖性) 和潜意识、对于人们日常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的深入探 掘与隐晦表现至今仍然是令人惊叹不已的。 比如在罗 斯莫庄中,他对吕贝克的潜意识的层层剖析、对其非理 性冲动的生动展示、对其两次拒婚背后深层动机的隐晦 表现,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尤为难得的是,他 通过营构特定情境、描写情境流变中罗斯莫与吕贝克内 在灵魂的层层递进与交错发展,把自我内心所体验到的 人性深层冲突精神与欲望、自欺与自省
3、、他救与自 救、负罪前进与自我惩罚等之间的冲突精细入微地 表现出来了。又如在海上夫人和海达高布乐中,易 卜生把女主人公内心多种多样的魔性冲动表现得很有 分寸,也很美。 哈罗德 布鲁姆甚至说:“易卜生最好的散 文体戏剧也是表现妖性最充分的几部,尤其是海达高 布乐。 ”3(P.286)而易卜生之所以能够描绘出这些灵魂深层 的奇异风景,跟他敏于内省是密切相关的。易卜生自己也 曾说,他经常跟海达 高布乐在一起散步,他对她的了解, 就像对最知心的朋友的了解一样,能够“把握到她灵魂的 最后一条波纹”。 总之,就像挪威诗人DM 托马斯所说: 戏 剧 艺 术 Theatre Arts 在我国学界,人们主要是通
4、过萧伯纳的易卜生主 义的精华和胡适的易卜生主义来了解“易卜生主义” 的。 萧伯纳认为“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主要在于:在剧中 提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来加以讨论;把戏剧和讨论 合而为一;在人物理想之间的冲突中取得强烈的戏剧性 等等。 但他最后说明:“易卜生主义的精华就在于没有 准则。 ”1(P.125)这为后人重新理解“易卜生主义”留下了 空间。 胡适认为:“把家庭社会的实在情形都写了出来, 叫人看了动心,叫人看了觉得我们家庭社会原来如此黑 暗腐败, 叫人看了觉得家庭社会真正不得不维新革 命这就是易卜生主义。 ”2(P.111)他们观点有别,但 都主要是依据易卜生中期的社会问题剧、并侧重其思想 内
5、容来概括得出“易卜生主义”的精华或内涵。 如果我们更加看重易卜生的“艺术家身份”,从易卜 生戏剧的内在精神与艺术追求这两个方面来考察“易卜 生主义”,那么必将对之产生一种新的、也许更准确更深 入的理解。 综观易卜生前期、中期、晚期的所有剧作,笔 者认为,其晚期戏剧更为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易卜生主 义的精华”。作为易卜生中期批判精神、个性主义与写实 主义的延伸与深化,这种“精华”凝聚了易卜生晚期戏剧 最值得学习的内在精神与艺术经验,下面试分四个方面 来论述。 易卜生晚期戏剧与“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一 55 从易卜生晚期戏剧中的艺术自审来看,个中体现的 除了内省精神,还有弥可珍视的自否精神。 正是自
6、否精 神,使得易卜生在取得中期剧作的辉煌成功之后没有跌 落下来,而是愈老愈精,在登上高峰后又攀上了一座又 一座插入云霄的险峰。 易卜生的自否精神是其主体人格的精魂。他是个天 “易卜生不但善于洞察外部世界,而且在他的每部戏剧作 品中,以一种非常深入、非常微妙的方式,洞察人物的内 心世界。他对人性弱点和矛盾的认识极为深刻,他堪称第 一个这样的戏剧家, 如此洞悉人类个体之间阴暗复杂的 关系以至让人惊奇惶惑。他说在罗马时,他对梵蒂冈宫外 的一座雕像十分倾慕,那是缪斯女神的雕像;他说缪斯女 神的眼睛似乎既能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又能洞察 身外的世界。易卜生自己就是这样,这也就是易卜生之所 以现代和永
7、恒的缘故。 ”这位戏剧界的建筑大师确是具 有“缪斯女神的眼睛”,他那种“看”的本领,特别是“返身 内视”的本领,是他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秘密之一。 在易卜生晚期戏剧的内向反省中,最为值得注意的 是他对人的内在生命运动之形式与规律的探索与表现。 我们常常提到易卜生晚期戏剧的内省性,或心理现实主 义特征,但很少进一步去探讨他用力最深的点究竟在哪 儿。卡西尔说:“伟大的戏剧家向我们显示我们内部生活 的各种形式。 ”5(P.188)这话用在晚期易卜生身上是特别合 适的,因为易卜生晚期悉心研究的乃是“我们内部生活 的各种形式”, 以及人类内在生命运动的某些具有普遍 性的规律。 他差不多每两年写一个戏,这期
8、间他用力最 深的可能就是琢磨在一定情境中人物的内在生命如何 一步步运动,如何运动才接近最真最美。 写戏并不是聚 焦于人的非理性或潜意识就“深刻”了,就“现代”了,不 是那么回事;而是必须对特定情境中人的内在生命运动 的形式与规律有深入的研究,进而在这个领域有自己独 到的感悟与发现。这可能是检验作家功力深浅的一个重 要尺度。在这方面,易卜生晚期戏剧是真正的经典。从这 些作品中我们看到,易卜生对人性的结构及其内在矛盾 的洞察是非常深入的,从中他发现了人类内在生命运动 的多种形式;这些形式既有螺旋上升式的(如罗斯莫与 鲁贝克),也有抛物线式的(如索尔尼斯),既有如大海般 潮起潮落式的(如艾梨达),也
9、有太极图式的(如吕达), 等等。 如果说人性人心中种种要素之间“不断重复出现 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即人类内在生命运动的规律,那么 易卜生对此是非常自觉地去加以探讨的。 他曾说,他的 作品 “一直引以为中心的是能力和愿望之间的矛盾、意 志与可能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在人类和个人身上不时出 现的悲剧和喜剧成分的交融等等”6(P.9)。 他的 小艾友 夫,正如勃兰兑斯所说,就是旨在探索人类生命之“变 化规律”的典范性作品。此外,罗斯莫庄、海上夫人、 海达高布乐、建筑大师、博克曼、复活日等杰 作对人类内在生命运动的规律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它 们不仅展示了人类内在生命运动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 一些形式,也揭示
10、了推动其运动的人性人生之根精 神与欲望(灵与肉)、理智与情感、生命与意识(或冲动与 反省)、理想与现实、存在与虚无等等内在的矛盾。 易卜 生在这个方面的功力与探索还远远没有得到学界的重 视,也还需要进一步去探讨。 二 易卜生晚期戏剧与“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2011/05 56 生的怀疑派,怀疑、否定既有的一切道德规范、社会秩 序、艺术法则等等,也怀疑、否定他自己。 他内心有一团 “活火”,永远要否定自身,永远要向着更高更美的境界 跳跃上升。 他曾说:“我认为,为自由而战其实应该是一 种永不停息的追求和对真正自由概念的探求。把自由当 成是某种确定的东西去占有的人, 那么当他获得了自 由,也就同时
11、失去了自由的灵魂;因为自由这个概念的 精髓就在于它能在人们持之以恒的追求过程中成为他 们自身的一部分。”7(P.208)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人格中 那种永不满足、不断否定以求不断发展的韧性精神。 如 果说“自否定是人在每一瞬间历史地自我创造、自我发 展的方式,它永远是一个经验的综合过程,永远是一个 有待完成的开放系统。自否定是一种感性的创造性 力量,它是对痛苦的隐忍,对死亡的承担,对自己世界永 无止境的冒险开拓,它是一切真善美和自由感的最终源 泉”,8那么易卜生的整个艺术人生的确是一个自否定 的过程。 自否定,是其内在生命的深处一团燃烧不息的 “活火”,是其创造力始终活跃的标志。特别是在晚年,
12、他 的自我否定从野鸭开始,到建筑大师,到博克曼, 到复活日,逐步递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大体说来,易卜生晚期戏剧内在的自否精神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对自我信念、自我灵魂的反思 与否定,二是人物对自己作品的反思与否定。 而这些人 物的反思与否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易卜生内在的自 否精神。 在野鸭和罗斯莫庄中,易卜生着重反思、否定 了他原有的“布朗德情结”和他中期剧作的局限。他原本 想把真理与自由的阳光注射进人心深处,“去唤醒整个 民族,引导它去思考伟大的事业”,但在现实中,很多人 事往往跟他所理想的逆向而行,这使他看到人性与人生 的高度复杂性,进而不能不反思到以前的信念与作品有 很
13、大局限性。可以设想,他也曾心魂茫茫,如陷身海雾中 努力寻找前进的方向。此后他转向了对人性与人生越来 越深的探索。 而在这种探索过程中,他对自我与他人灵 魂中的那些各有深刻合理性的信念一一进行审视,并最 终否弃了。他不会认同现有的一切观念,甚至“不相信人 类种种理想的永恒性”。 这使他必定以“自否定”作为其 生命运动、艺术创作的贯穿主线。 在建筑大师和博克曼中,易卜生让其笔下人物 对自己的“艺术家之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流露出否 定以前所有作品、甚至否定“创造者之魂”的倾向。 索尔 尼斯说:“我并没有真正盖过什么房子,也没有为盖房子 费过心血!完全是一场空!”这里索尔尼斯的话明显体现 了一种自
14、否定。 他分明已经盖造了一大批房子,并不是 真的没有盖过“房子”,但相对于现实来说,他盖的“房 子”没有起到他所理想的作用;而尤为令他感到痛苦不 安的是,为了盖那些房子,他牺牲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这一切使得他深深怀疑自己人生的 价值与意义。博克曼的人生则在自己与他人的双重审判 下彻底被否定。其他如罗斯莫、吕贝克、海达、阿尔莫斯、 鲁贝克等人物身上均体现了自否精神。 如果说“自否是 为了把一切可能存在的障碍加以清除,清除的方式常常 是在艺术创作之时直接对创造加以否定”9(P.216),那么这 种自否定仍然体现了可贵的创造性它所创造的乃 是一种更完善、更完美的境界,一种更符合人
15、性与天人 之道的理念。 与易卜生的自否精神密切相关,他晚期戏剧所隐含 的“否定性的艺术辩证法”是特别值得我们体会和学习 的。 比约恩海默尔曾指出“易卜生在其最后15年的写 作中,把辩证法发挥得淋漓尽致”10(P.361);但准确地说, 他晚期戏剧所发挥的“辩证法”不完全是黑格尔式的辩 证法,而是“否定性的艺术辩证法”它既不像一般辩 证法内含有“正、反、合”的理路,也不像中国古代的艺术 辩证法着重体现阴阳、有无、言意、抑扬等相反范畴的互 相转化与渗透,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作家艺术灵魂与笔下 人物的自否定性。 对此要“一言以蔽之”非常困难,如果 强言之,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三种:否弃现有于极处求真、 无化
16、现在于无中求新、以诗性智慧说不可说。 易卜生的 罗斯莫庄、海达高布乐 主要体现了前两种,建筑 大师、博克曼、复活日则兼有这三种表现形式。 虽 然在艺术上“至法无法”,或“艺无定法”,但易卜生晚期 戏剧作为一个丰富的宝藏,它在这方面所隐含的智慧还 是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 易卜生晚期戏剧与“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2011/05 57 与易卜生晚期的内省精神与自否精神密切相关,其 晚期戏剧中还内蕴有一种难能可贵的超越精神超 越现实、超越时代,甚至超越人们现有的种种理想。指出 这一点很有必要,因为易卜生曾多次被打上“毒素散布 者”的标签,也曾被视为“难以忍受的悲观主义者和神秘 主义者”,遭到过种种的
17、诋毁与误解。 易卜生确有“忍与 妖魔共徘徊”的一面,也揭示了人类灵魂中诸多的黑点 与暗角, 但这只是他艺术灵魂与作品整体中的一部分, 并不能由此认为他跟左拉一样是“在阴沟里洗澡”。如果 我们愿意理解他的艺术思维,会发现他恰恰是一个执著 地寻求以审美感受参与人格重建的剧作家,一位具有理 想主义气质和深厚人学关怀的伟大艺术家。 哈罗德布鲁姆认为:“易卜生有一种基本的特质, 即一种狡黠的诡异感令人不安地与他的创造力结合在 一起,这就是纯粹的妖性。易卜生不是道德家,他更 像一只凶狠的毒蝎。 ”3(P.275、283)由此他进一步认为“妖性” 构成了易卜生的原创性, 并成就了其作品的审美价值。 这种见解
18、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但又似乎隐含有不妥之 处。 我觉得,写出人内心的妖性、魔性,并不是易卜生的 目的,也未必是要以此制造审美价值。 就拿布鲁姆认为“表现妖性最充分”的海达高布 乐 来说, 易卜生的确着力写出了海达内心的妖性、魔 性,但她并不是伊阿古或爱德蒙的后代。 她并不像他们 那样守恶不改冷酷到底, 她做的一切既出于她的本能, 也出于她对人生底蕴过于敏慧的洞见。她最后在不必自 杀的情况下优美地自杀了, 也毕竟透出一种高贵的气 度。而易卜生之所以塑造海达高布乐这个人物形象,很 大程度是启示人重新思考人性、生死以及生存的意义究 竟何在等根本问题。 因而易卜生与海达是有距离的,他 塑造这个形象体现
19、了双重的超越性:以海达形象超越她 周围平庸乏味的现实, 同时让观照海达形象的人反思、 超越海达。 再拿布鲁姆很欣赏的建筑大师来说,索尔 尼斯这个人物的审美价值主要不是来自他心中的魔性, 而在于他对自己的创作历程、自我人性、作品价值等等 的深刻反省,在于他反省后仍然具有的超越性追求和形 而上冲动。 索尔尼斯最后从高楼上摔下来,与剧作家是 否悲观是毫无关系的, 而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超越精神: 超越整个现世生活,与上帝对话,趋向宇宙中的神性真 在。 如果抽掉了“反思”、“反省”,就几乎谈不上“审美” 无论对于鉴赏者还是对于创作者来说都是如此。 如果说以上两剧内在的超越精神还不够明显的话, 那么可以再看
20、一下罗斯莫庄和复活日。 在罗斯莫 庄中,罗斯莫和吕贝克最后跳桥自杀,不是向传统回 归,也不是向罗斯莫庄的“白马”投降,更不是流露了作 家的悲观情绪;而是对一种更合理的、更真更美的生存 境界的诗性追求。 他们最终的选择是远远超越现实、超 越基督教人生观和自由主义人生观的,因而对于我们思 考重建什么样的人格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在 复活日 中,易卜生精细地演绎了艺术家鲁贝克如何否弃已经历 过的两种生存境界,而最后走进了“第三境界”在审 美与信仰中显现的纯美境界。 其他剧作如小艾友夫、 博克曼等都体现了易卜生内心对于现实人性、现实人 生的高度超越性,以及易卜生关于重建人格、重铸心魂 的一些思考。总之,
21、正如比约恩海默尔所说:“在易卜生 戏剧所有的台词背后,一方面可以令人隽永地品味出由 几种晦暗不明的力量构成的一股汹涌猛烈的潜流,那是 一股隐晦地驱使人们走向无底深渊的冲动但另一 方面,人们从这种虚妄空幻之中孕育滋长出一股热烈激 昂的渴望, 想要去追求某种冥茫之中的不可知的前景、 一股破晓的曙光,它也许能赋予生命以意义、凝聚力甚 至欢悦。而这恰恰正是易卜生的世界里对阳光和自由的 追求。”4(P.22)那种对“冥茫之中的不可知的前景”、 对“阳 光和自由”的追求,正是易卜生晚期戏剧中内在超越精 神的生动体现。这种超越性的追求比布鲁姆所谓“妖性” 更内在,也更强韧,是易剧审美价值的重要源泉。 黄雨石
22、先生在其译著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前 言”中,曾提到一个有趣的谜语:谜面是“无边落木萧萧 下”, 打一字;谜底是“日”11(P.6)。 黄先生认为“其中所包 含的知识学问非同一般”。我觉得这里头所包含的“知识 学问”不止有历史的知识,更有艺术的奥秘。尤其是在看 易卜生戏剧时,我屡屡想到这个谜语。 易卜生之所以敏 于描写人类灵魂中的种种黑暗,不正是因为他心中有一 三 易卜生晚期戏剧与“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2011/05 58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说,易卜生晚期戏剧鲜明地体 现了一种贯通精神。 从勃兰兑斯开始,人们开始注意 到在易卜生晚期戏剧里“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共同繁 荣”14(P.316)。 布莱恩
23、约翰斯通虽然认为易卜生的整个 戏剧艺术历程是“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但他也曾指 出:“易卜生晚期这四个戏剧(指野鸭、建筑大师、 博克曼、我们死人醒来时) 显然创造了一种整体的 象征主义。索尔尼斯、艾琳、希尔达都既是象征性的存在 也是现实的人物。”因而现在恐怕不会有学者像胡适那 样说易卜生戏剧 “只是一个写实主义”。 在这里我想指 出:易卜生晚期戏剧除了存在“写实与象征的融合”,还 具有高度的写意性与表现性,并最终体现出写实、写意 与象征、表现的融合贯通。 人们常说“中国戏曲重写意,西方话剧重写实”,而 易卜生戏剧则是“西方写实戏剧的光辉典范”。这是不太 确切的。如果说“写意”是指作家创作时“
24、不求客观再现, 而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情感、个性和隐示创作主体的 情趣意旨”,那么易卜生晚期戏剧其实是高度写意性的。 易卜生笔下的人物,很多时候说的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 口语,而更多地是听从剧作家的心意,说一些隐喻性的、 诗意的语言。 比如在野鸭中,格瑞格斯对雅尔马说: “我要做一条十分机灵的狗, 野鸭扎到水底啃住海藻海 带的时候,我就钻下去从淤泥里把它们叼上来。”这话怪 诞离奇,明显是隐喻性的,它既表现了格瑞格斯那种敏 感多梦、不谙实务的诗人性格,也透露出剧作家的艺术 思维。 再如在海上夫人中,艾梨达对阿恩霍姆说:“你 说的那种快乐正像我们在悠长光明的夏季享受的快乐, 里头已经埋伏了就要来到的
25、黑暗的预感。这种预感在人 类的快乐心情上投下了黑影,正如天空浮云在海峡上投 下他的黑影一样。 ”这话既透露出艾梨达敏感多思的性 格,也隐隐暗示了剧作家想要表达的深层意蕴。 又如在 高度写实的海达高布乐中,海达跟勃拉克关于坐火 车的那些对话都暗藏着“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她跟乐 务博格的对话也常是如此。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就此打 住。 需要指出的是,易卜生晚期戏剧中那些写意性的语 言,也往往是象征性的:写意与象征融为一体。 此外,易卜生晚期戏剧具有高度的表现性,甚至可 以说它开创了表现主义戏剧的先河。 如果说“表现主义 戏剧的特点在于它不重在表现人物行动的外部过程,而 把人物处在各种情境中隐秘的
26、内心活动,用各种手段直 接外化和再现在观众面前”(谭霈生语),那么易卜生晚 期的几部剧作至少具有表现主义的一些质素。 撇开隐 喻、象征、抒情表白等表现手段不谈,易卜生式表现主义 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一个人物表现(或打开)另一个人 物的内心隐秘。 比如在海上夫人中,艾梨达内心的魔 性冲动很大程度上是靠那个“像大海一样”的陌生人表 现出来的;在建筑大师中,索尔尼斯的内在灵魂是依 托小魔女希尔达表现出来的。正如比约恩海默尔所说: “在海上夫人和建筑大师这两部剧本里,都以一个 人物形象来代表主人公的过去和内心生活,并且再次扮 轮光明的太阳吗? 就像海德格尔所说: “太大的光亮把 诗人置入黑暗中。 ”12
27、(P.48)他写出种种阴暗景象,并不是 要散布毒素,而是让人们认清自我、反省自我,进而解放 自我、更新自我。 易卜生之所以常常写悲剧,让人物或 “萧萧下”,或“遽遽崩”,或“悄悄殁”, 不正是因为他向 往着像太阳一般崇高灿烂的境界吗?我国著名作家残雪 说:“正因为心中有光明,黑暗才成其为黑暗,正因为有 天堂,才会有对地狱的刻骨体验,正因为充满了博爱,人 才能在艺术的境界里超脱、升华。 ”13(P.292)可以说,正是 因为艺术家心中有“太阳”(日),有超越性的崇高理想, 他才能写出“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内外现实;而我们透过 作品所描写的种种萧杀黑暗的景象,所看到的却正是作 家内心中那种超越有限性
28、的生存处境而进入到朝向无 限的生命美境的理想那滔滔不尽的“阳光”。 易卜生曾说:“谁要想了解我,必须了解挪威。 在那里一旦漫长、黑暗的冬天来临,房屋就会终日被笼 罩在浓浓的雾霭之中。啊,他们是多么渴望太阳!”4(P.375) 也许正因为内心渴望太阳,易卜生内心里始终悬有一轮 不落的太阳,其作品即便在剖露最黑暗的灵魂时也仍然 从深处透出光亮。这可能是易卜生晚期戏剧具有超越时 代、历久弥深的艺术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很值得 我们去深入体会与探讨的。 四 易卜生晚期戏剧与“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2011/05 59 演同样的角色。这一个人物形象首先是将主人公的内心 矛盾用形体来具体化了。 ”4(P.
29、433)而且,易卜生在需要表 现主人公的内在灵魂时,可以完全不顾现实界限,情势 一到就让一个陌生人或神秘客出场,而这个陌生人或神 秘客往往正是照出主人公灵魂本质的镜像人物。比如在 小艾友夫中,为了表现阿尔莫斯和吕达灵魂深处的隐 秘,很突兀地就让那个神秘古怪的鼠婆子上场了,然后 让她说一通充满隐喻的疯话,接着就走了。 这个鼠婆子 不一定象征“无常”,其艺术功能在于以她的语言侧映出 阿尔莫斯和吕达灵魂的黑洞。 在复活日中,情形亦复 如此。 就在鲁贝克深感无聊、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走出困 境的时候,爱吕尼出现了,而爱吕尼其实正是他体内原 有的那个艺术家,“是他自己的镜中图像”(海默尔语); 只是这个艺术
30、家现在已经历了幽明两界,比鲁贝克更清 醒、也更有智慧。值得注意的是,易卜生用以表现主人公 内在灵魂的镜像人物, 也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完 全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人物形象。 他(她)们很像“现实 中人”,但又带有一些“天外来客”般的神秘气息,成了一 个个永远猜不透、说不尽的“精灵”;这使得整个作品更 具审美价值。 易卜生的这种表现主义, 往往跟他的现实描写、诗 意隐喻、多重象征是融会在一起的。 他自己首先把人物 的灵魂琢磨透了,以至精细到“能了解人物灵魂的最后 一条波纹”先“通神”,而后创作时便如有“神通”。每 当他要深入剖露(表现)人物的内在灵魂时,他就常常让 主人公与其镜像人物使用一些在象
31、征、隐喻与白话之间 来回流动的语言,比如在建筑大师中: 索尔尼斯: 从前我总不能爬上一个广阔自由 的高处,然而那天我却上去了。 希 尔 达:(跳起来)不错,不错,你上去了! 索尔尼斯:我站在高处,俯视一切,一边把花 圈挂在风标上,一边对他说:伟大的主宰! 听我告 诉你。 从今以后,我要当一个自由的工程师我 干我的,你干你的,各有各的范围。 我不再给你盖 教堂了我只给世间凡人盖住宅。 希 尔 达:(睁着两只闪闪有光的大眼睛)这就 是那天我在空中听见的歌声! 索尔尼斯:然而后来还是他占了上风。 给 世间凡人盖住宅简直毫无价值,希尔达。 这些话既深刻地表现了索尔尼斯“所感受到的一个 世界的真理”艺术
32、品对于世间凡人简直毫无价值, 也表现了他此时内心最深处的郁愤与悲哀。而他与希尔 达所使用的语言既是现实的,也是隐喻的、象征的,且永 远蒙着一层乳白色的薄雾,永远是无法彻底洞明的。 这 种语言既有排斥性(排斥完全进入),又有吸引性(引人 不断琢磨),因而具有特别的艺术魅力。 易卜生的这种贯通精神真正是一种活泼泼的艺术 精神,他打破了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种种束缚,无分虚 实不论真假,只要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内在灵魂皆可为我 所用。这对于我们在艺术上大胆拓新,解放艺术生产力, 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综上可以说,内省精神、自否精神、超越精神和贯通 精神是易卜生晚期戏剧最重要的四种精神;这四种精神 你中有我,我
33、中有你,构成易卜生艺术灵魂的内核。与此 易卜生晚期戏剧与“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2011/05 60 本文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注释: 见国家教育部科教文专题片、中国教科院指定权威产品之世界文学大师易卜生,2005年版。 See Brian Johnston,“On the Plays of the Last Group”, 参见周红兴主编外国戏剧名篇选读,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第706页。 另,托勒认为,表现主义戏剧的特 点是“剥掉人的外衣,以便看到他们深藏在内部的灵魂”;埃德施密特认为表现主义是“描写本质的艺术”等 等。
34、这些看法与谭先生的观点可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Bernard Shaw,“the Quintessence of Ibsenism”, Constable and Company Limited, Standard Edition, 1932. 2 胡适.易卜生主义A.胡适经典文存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与不朽作品M.江宁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 4 比约恩海默尔.易卜生艺术家之路M.石琴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5 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6 易卜生.易卜生文集(第1卷)C.北京
35、: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7Henrik Ibsen,“Letters of Henrik Ibsen”,Trans. John Nilsen Laurvik,New York: Duffield and Company, 1908. 8 邓晓芒.“自否定”哲学原理J.江海学刊. 1997年第4期. 9 朱青生.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10Bjorn Hemmer,“The Dramatist Henrik Ibsen”,Ibsen Research Papers, edited by Astrid Saether, Chinese Lite
36、rature Press, 1995. 11 黄雨石.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序A.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 12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13 残雪.残雪访谈录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14 易卜生.易卜生文集(第8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相应,深入探索人类内在生命运动的形式与规律,巧妙 运用“否定性的艺术辩证法”,注意从有限生存中开显出 朝向无限的生命境界,融会贯通写实、写意、象征、表现 等多种艺术手法,是易卜生晚期戏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艺术经验。 这些可以说真正是“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易卜生晚期戏剧与“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2011/05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