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作品中的怀旧.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876617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代作品中的怀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哈代作品中的怀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代作品中的怀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代作品中的怀旧.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当代外国文学 哈代作品中的怀旧 内容提要哈代的小说、 诗歌和诗剧里都显示出大量的怀旧成分, 有的以直陈方式表现出 来, 多数则是潜意识地流露出来。 这里的怀旧既是个人策略, 也是社会批评策略, 它让人在回 忆与憧憬中重构生活的诗意, 对技术革命、 战争等所导致的社会震荡与无序以及不断加剧的人 类生存危机与精神危机作出反思与批评, 而形式手法还起到了继承、 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怀旧威塞克斯1912-1913年诗集战争诗英诗传统 怀旧 , 顾名思义 , 就是 “怀念往事和 旧日有来往的人 ”。“怀旧 ” 的英文词为 “n o s t a l g i a ”, 它由希腊语的 n o s t

2、o s 和 a l g i a 两 部分组成,前者意为“回家 ”, 后者意为 “痛苦的感觉 ”。该词最初是一个医学术语, 1688年由瑞士军医约翰尼斯霍弗 ( J o h a n - n e s H o f e r )所造 , 用于描述一些瑞士士兵因 长期离家 、 渴盼回家而出现的一些诸如失 眠 、 食欲减退 、 精神萎靡等症状 。 18世纪 末 19世纪初, 该词开始具有 “感怀旧时 ” 的意思 , 但当时主要指对一去不返的孩童时 光的怀恋。如今, “n o s t a l g ia ”除保留它作为 疾病名这个意义之外 , 又有了新的变化, 强 调 “对过去时代的情形的伤感向往 ” 或 “渴

3、望过去的情景、 事件重新出现 ”。一般 来说, 怀旧往往以过去的情境和事件为中 心 , 并与相应的具体时间 、 地点或环境 、 人 物有联系。当然 , 不同文化产品的实际表现 ( 以及不同文化研究者的论著里 )会有不同 的侧重 。 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在 60多年的创作生 涯中, 不仅出版了 14部小说,还发表了 900多首诗和诗剧 列王 。许多批评者在 分析哈代的某首诗作或小说的某个细节时, 都指出它们具有某种怀旧的意蕴, 但对于哈 代作品的怀旧缺乏总体的探究 。实际上 , 哈 代作品之所以能意味隽永 , 一定程度上正是 因为其中浮泛出深深的怀旧情绪。值得注意 的是, 作为文化产品 , 哈代的作

4、品不仅以其 内容抒发怀旧思绪 , 其作品的风格和形式 ( 主要是诗歌)本身也具有怀旧性质 , 因此 无形中充当着文化传统的守护者和发扬者。 64 本文将联系哈代的小说、 诗歌和诗剧 , 探讨 怀旧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及意义 。 有必要从 家宅 开始, 不仅因为它 是哈代的第 1首诗歌作品, 而且因为其中对 屋前屋后自然景致的描画有怀旧味道。 家 宅 共 4节 36行 。前 3节由近及远, 定点 换景, 从屋边、 墙壁的花草树木到稍远处的 田野、 村庄 , 再到更远的小山长天, 细致描 绘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给读者以身临其境 之感。第 4节主要是 “我 ” 的祖母回忆 50 年前草莽丛生的样子 ,

5、 与现在形成对比。如 此看来 , 这首诗似乎是着意表现家园现在的 美丽。然而 , 作品使用了两个重要手法 结构上的平衡和将空间纳入时间, 即 : 诗的 最后一节在长度上是前 3节的总和, 在内容 上是先后对比, 这样既与前 3节形成结构上 的平衡 、 对比, 又巧妙地突出了时移物变的 主题: “算至今 / 五十年已经过去 变化 刻在了 / 所有东西的脸上” ( 第 24 - 26行 ) 。 可以看出, 变化竟是这首诗的中心主题, 而 变的观念作为一种历史观 ( 类似的历史观 在后来的许多作品都有明显表现 ) , 隐含着 一定的将来意识 确切地说 , 是将来变化 难以预料的意识 。考虑哈代写此诗

6、时的历史 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加速, 自然遭到 破坏, 农村生活开始明显变化 , 就很好理解 “我” 流连于现在的胜景的原因 。这样的流 连以及附带提及祖母 ( 祖母的回忆、 故事、 传说是哈代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 已经带有 一定的怀旧成分 , 不妨说是哈代怀旧表现的 萌芽。 像 家宅 那样大量地描写自然是哈 代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而其中绝大多数的 原材料是作者十分熟悉的威塞克斯。它首次 出现于 远离尘嚣 的第 50章 , 后来的多 部小说和很多诗歌都以之为背景 其实从 哈代把几个长短篇小说和诗歌集分别命名为 威塞克斯小说集 、 威塞克斯故事集 和 威塞克斯诗集 就能一眼看出。作者观察

7、细致、 下笔有神 , 笔下的威塞克斯乡村引人 入胜。 家宅 一诗是很好的例子 ,远离 尘嚣 中的威瑟伯里农庄 、 还乡 里的埃 格顿荒原等等也很典型 。 还乡 开篇就让 读者领略到埃格顿荒原的神韵 : 十一月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 黄昏 将近, 那一片没有界篱隔断的广阔旷野 人们叫它 “埃格顿荒原”, 也渐渐 昏暗起来。头顶上, 灰白的浮云遮住了 天空, 这浮云又如一顶帐篷, 整片荒原 成了它的毡席。 天上铺了这灰白的幕帐, 地上布满 了极暗的草木, 于是天地交接处显得界 限分明 。在这番对比下, 荒原不等夜晚 按天时自然降临便露出夜色。也就是 说 , 黑暗此时基本上已经降临大地 , 天 空中却

8、依然清晰可见白昼的样子。抬头 望天, 砍柴的樵夫会觉得还可以干下 去 ; 可低头看地 , 他会决定还是捆好柴 回家去 。遥远的天际不仅是物质的分界 线 , 并且是时间的分界线 。仅从现出来 的颜色看 , 荒原让黑夜早来了半个钟 头 , 又让曙光推迟了半个钟头 , 使晌午 显得昏暗;风暴尚未到来 , 荒原已提前 显出它那蹙额不悦的样子 ; 若是夜半无 月光, 荒原会显得愈加晦暗, 使人心惊 胆战。 其实,恰恰是在傍晚由明转暗之 时 , 埃格顿荒原奇特而壮观的景象才真 正开始 。 短短的描绘有时间有空间 , 有天上有地 下 , 有光有色, 景观宏伟 、 苍茫而肃穆 , 俨 然一幅油画 , 令人着迷

9、, 引人冥想 。 除自然景观之外 , 哈代作品里描写了不 少历史遗迹 。 卡斯特桥市长 里就具体描 65 哈代作品中的怀旧 写了多处历史遗迹, 并有非常精确的考古细 节 。小说对多塞特城和附近的地方的建筑进 行了大量描述 ,“不禁使人有这样的印象: 哈代想要把自己的想象力凝固在这个城 市 。 ” 哈代作品还记载了不少风俗习惯和民间 传说。例如 ,苔丝 里有关于白鹿森林里 巫觋沉水检验的传说 , 奶油与巫术及男女关 系的传说 , 以及牛在圣诞前夜听见 圣婴 诞生颂 而下跪的传说。发表于 1915年 12 月 24日的 牛群 一诗的中心就是牛在圣 诞前夜下跪以纪念耶稣诞生 。全诗 4节 16 行

10、, 诗人写道:当一个老人说牛在这个时刻 ( 圣诞前夜 12点 )群起下跪时, 我们脑海 里都想象着牛下跪的样子 , 没有人怀疑牛不 会那样做 。接着作者话锋一转, 说“这些 年 ” 很少有人会编织这样美丽的幻想了, 但是 “我” 仍然希望那是真的。作品手法 直接而不乏细腻 ,“诗人怅惘的回顾儿童时 期 那时候他相信奇迹”, 发出思古之幽 情 。 围绕哈代笔下的区域自然与地理 , 现有 的评论大多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哈代 “与英国西南部的特殊关系 ”, 指出了他的 小说作品忠实地描绘自然 、 地理, 他非常熟 悉各种农活和农村风俗习惯, 并对之有着亲 切感情 ; 二是哈代笔下的自然常常作为环 境

11、背景决定着 ( 或者说渗透进 )人物的悲 剧命运 , 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的悲观主义思 想 。上述两结论不无切实理由 , 但还需要考 虑一点 , 即哈代对于自然的选择性描绘。选 择的主观性反映了记忆与回忆的主观性, 而 记忆与回忆是怀旧的必要条件 。斯皮策把怀 旧性回忆解释为 “有选择地强调过去的正 面的事物”。 就哈代的作品而言, 该解释是 非常贴切的。因为一方面 , 所谓 “记忆 ” 和 “回忆 ”( r e m e m b e r ,r e c o l l e c t , r e c a ll ) , 是对原始材料的 “重新召集”、 “重新组合” ( r e - c a l l ,r e

12、- m e m b e r ,r e - c o l l e c t ) , 怀旧中的 记忆与回忆必然是过滤式的, 总是集中于最 相关、 最有意义的或者最能产生愉悦感的因 素 , 而筛掉了违背主观意愿的因素 ; 另一方 面 , 选择后的内容, 一旦形诸笔端 , 就必然 经过人为加工, 其中必然有美化、 理想化而 违背真实的地方 。 众所周知, 哈代生于乡村 , 在近代工业 入侵前的乡村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 期 , 家乡的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美好、 深刻 的印象 。 “生长于农村群体、 亲身加入到农 村的生产和节庆 、 聆听长辈和亲友讲故事奏 曲子, 这些经历哈代一直都觉得别有意义并 念念不忘

13、”。 哈代从事文学创作的时期, 正 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 封建宗法 制的社会经济秩序正逐步被资本主义的工业 化和商业化所代替 。需要强调的是 ,1870 年左右 , 由于美国东海岸到中西部的铁路贯 通 , 引起英国农业迅速衰退;与此同时 , 农 业中的工业革命也已开始 。社会变化乃大势 所趋, 哈代不是没有看到社会变化的必然 性 , 因此他的多部小说都表现了乡村社会所 面临的压力与矛盾。但是 , 原始的生产方式 和简单朴素的乡村生活一旦被打破 , 遗憾是 不可避免的, 毕竟它们并非一无是处 。因 此 , 虽说哈代作品有着深刻的历史意识 , 但 是历史变迁在他看来不一定表示发展与进 步

14、 , 而往往意味着失却与遗憾 , 对于失却的 遗憾与怀念情绪就体现在他对地方性、 风俗 性事物的细致刻画之中。 我们可以看到, 哈代的诗歌和小说里的 威塞克斯是铁路尚未修筑 、 火车尚未开进时 的威塞克斯 ( 历史上 , 铁路通到多塞特的 时间是 1847年 , 哈代第一部小说 穷汉与 女士 写于 1868年 ) , 是 “整个处于前工 业时期乡村社会文化 ” 的象征。 家宅 里的村庄,还乡 里宏伟 、 苍茫而肃穆的 埃格顿荒原在哈代笔下代表的是纯洁自然和 66 外国文学评论N o .2, 2005 鸿蒙乾坤;还乡 里燃篝火、 五朔节围柱 舞蹈的情景以及 卡斯特桥市长 里的卡 斯特桥都象征着其

15、乐融融的群体和淳朴、 平 静的乡村生活秩序 ;牛群 中群牛下跪这 个主导意象 “作为象征所具有的价值 ” 则 在于它以 “瞬间感悟 ” 的形式 “概括了多 年的感性经验 ”, 其中民间传说代表着古 老 、 深厚、 予人慰藉的传统 一个被科学 理性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所破坏的 传统。 牛群 写于一战期间, 正如 R .W. 金 、 C .J . 韦伯 、 C . D .刘易斯、 T . 波林、 J .O . 贝利、 J . 理查森 、 F .B . 品宁等多位 批评者指出的:该诗的主要情绪, 是因为对 以传说 、 传统和群体感、 对神灵的信仰合为 基础的安全世界的逝去而产生的强烈的懊 丧

16、、 痛心与失落感 。 其它如 我们知道的 一个人 、 教堂罗曼司、 致父亲的小提 琴 、 身后 、 宅院日渐短、 身在下界 的朋友 、 变化 、 探访、 墓园花木语 纷纷 等等, 或描绘乡村景物 , 或追忆个 人和家庭过去, 或怀念九泉下的村民 , 都夹 杂着或多或少的对昔日恬淡、 和谐、 融洽生 活的怀恋。 众所周知 , 哈代作品 ( 尤其是诗歌 ) 有很强的自传性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 些作品里表现的怀旧情绪 , 首先是作者个人 感情的抒发 一个经历了三朝更替 、 工业 革命加速以及多次战争的长寿作家, 在回忆 中重温自然的纯洁和乡村生活的自在 、 自足 与温馨 , 最终在作品中以怀旧

17、的文辞实现想 象性的回归 。威廉斯指出 :回顾过去是 19 世纪小说家常用的策略, 他们借此可以重建 想象中的和谐社会,“一个值得重视的社 会 , 一个可以理解的群体共同的生活环境, 这样的理想只能属于过去 。为了某个广泛的 道德行为, 可以重新把它们创造出来”。 11具 体到哈代这个跨世纪 、 跨体裁的作家 , 怀旧 同样是重要的个人策略。若干年后, 哈代选 择了多切斯特乡村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 , 除 健康原因和上层社会的势利眼外, 是否与早 年萌发的怀旧情绪也有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上面所论的怀旧的对象虽然涉及个人, 不过基本上是特定的环境 主要是威塞克 斯 , 但哈代作品中怀旧的对象还有个

18、人 ( 这里不包括上面所说的村民、 父母等, 而 单指他生命中的几个女人 ) 。怀旧的个人性 以及作为一种个人策略, 在哈代为几个女人 写的诗里, 如 怀念菲娜、献给小巷里 的露易莎、 我的西塞莉 等 , 都有体现, 但是最突出的是 1912 - 1913年组诗 里 21首写艾玛暨写给艾玛的诗 。写 “我 ” 和 “她” 初相识时的情景 , 或二人携手出游的 地方, 凡此种种 ,“不思量, 自难忘 ”。诗 篇通过追忆当初的温馨与浪漫时光 , 表达对 艾玛的思念, 然而 “思往事 , 惜流光, 易 成伤”, 其中表达的情思, 与我国唐代元稹 的 离思、 宋代苏轼的 江城子 十年生 死两茫茫 有异

19、曲同工之妙。例如 呼唤 中 “我 ” 仿佛听到 “深深思念的女人, 你 那样一声声把我呼唤 ,/ 说如今你已不像往 昔 / 像当初我们美好的日子里” ( 第 1 - 4行 ) ;于是 “我 ” 想上前 “看看你 ”, 可 是眼前出现的是你当初穿着蓝色裙子在门口 等 “我 ” 的样子 。 伤逝 用貌似责备的口 吻 , 传达出的却是深深的悔恨。前两节里, “我” 责备 “她” 为什么不告而撒手人寰, 最后两节则责问 “我们 ” 后来的日子里为 什么忘却了从前的温馨与浪漫 、 没有重燃爱 火 。 旅行之后 中写道: “我终于回到你 往日常游的地方 ,/ 伴着你重温往日的岁月, 重赏已逝的景象 ” (

20、 第 9 - 10行 ) ,“那时候 鲜花夹道, 日子何其欢畅 ”。( 第 32行 ) 女骑手幻影 里的说话人成了艾玛 , 过去 与现在 、 生者之有生 (“他日渐衰颓 ”)与 死者之不朽 (“时光却无损于她 ”)交织一 起 , 虽然一切不过是记忆的作用, 但过去的 67 哈代作品中的怀旧 情景 “甜蜜、 温馨的情景 / 温暖、 真切而强烈 ” ( 第 12 - 16行 ) , 宛如真的就 在眼前 。我们知道, 哈代与艾玛年青时有着 浪漫恋情, 婚后起初也是琴瑟和谐, 后来却 日渐生分、 离心离德 。不难看出这些诗里的 回忆一样是主观的, 剔除了那些不愉快的成 分 , 而以 “旧焰余烬 ” 为

21、副标题, 使怀旧 所表达的重温旧情、 重燃爱火 、 重建和谐的 夫妻关系这一主观愿望在形式上非常突出, 在效果上深挚感人。 概而言之, 哈代不断在作品里想象性地 回归和重建过去 , 其中既有公共领域的群体 生活, 又有私人空间的男女关系和夫妻生 活 , 我们可以将这种形式的怀旧看作 “重 建性怀旧 ”。博伊姆从 “n o s t a l g i a ” 词源的 两个组成部分出发, 根据侧重点的不同, 将 怀旧分成 “重建性怀旧 ” ( r e s to r a t iv en o s t a l- g i a )和 “反思性怀旧” ( r e f le c t i v e n o s ta l

22、 g i a ) 两种, 前者以 “n o s t o s ” 为中心, 突出怀旧 旨在想象性地重建已经失去的家园;后者以 “a l g i a ” 为中心 , 其本质体现于运动和变化 中 。 12 “重建性怀旧的结果 , 是重建家园和 家乡的象征物和仪式 , 以征服时间, 把时间 空间化 ; 反思性怀旧则紧抓住那些记忆的碎 片 , 把空间时间化” 13 。把空间时间化, 意 味着 “旧” 的内容被拉回到当下现实 , 并 被个体或群体当成与当下相对的过去情形。 正如洛文塔尔所云:怀旧所选择的对象不是 实际的过去本身, 而是理想化的过去 , 是 “曾经发生过的那种状态 , 其中所具备的和 合 、

23、 完整感是当下任何时刻所没有的”。 14博 伊姆在论述中将 “重建性怀旧 ” 和 “反思 性怀旧 ” 分开, 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外在表 现 。实际上 , 两种形式在很多情况下是共生 共存的 , 前者同时充当后者的分析基础。在 哈代的作品里 , 二者的共存关系尤其明显。 立足于理想化了的过去, 反思由过去到现在 所发生的变化的影响和价值, 怀旧在这里具 有了更深一层意义。 先看 1912 -1913年组诗 。 21首诗 都着力于早年的温馨与浪漫, 而明显掩饰、 排斥、 抑制后期的关系不合, 这样说与诸如 伤逝 的直接提及和 比尼峭壁 里用比 喻手法 (“然后一小片乌云笼罩着我们 ”)提到后来的关系

24、不合并不矛盾, 因 为它们里面不仅隐含着极不情愿的情绪 , 而 且厚此薄彼的写作手法表明了 “我 ” 的意 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 。 “我 ” 确实认识到 后期夫妻关系中的败笔, 但大量的怀旧则显 得 “我 ” 是在有意埋没败笔之处 , 借怀旧 来平衡 、 消除内心的负疚 。这里, 怀旧不仅 是上面所说的重建策略, 更是一种防御 、 抑 制策略 , 即借抑制不快达到 “忘却 ” 的效 果 , 从而可以满足无意识中对于和谐的愿 望 , 维持自我的平衡 。可以说 ,1912 - 1913年组诗 中 21首诗之富有深度和内 涵 ,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中的怀旧 ( 姑且 不考虑其措辞和韵律) :怀旧让

25、 “我 ” 凭良 心去爱 、 去反思 和行动,同时又 揭示出 “我” 的心理防御策略 。 怀念 “小家 ” 是个人策略 , 怀念 “大 家 ” ( 共同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秩序 )则是适 当的社会批评策略。前面说过 , 哈代作品多 以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为背景。他大写特 写威塞克斯的初衷, 其实还包括让外人了解 这个偏僻但可爱的英国乡村。 1895 -1902 年版的 远离尘嚣 的 序 里提到:小 说里 “所写的地区, 人们只是隐约地知道, 甚至经常有受过教育的人问我它在什么地 方 ”。 15他要让别人了解威塞克斯这个地方, 实际上意味着宣扬它的价值所在。在惯常所 谓的 “宏大叙述 ” 里, 乡村

26、往往意味着落 后 、 闭塞和文明程度低下 , 意味着自足和慢 节奏的生活 。变化和发展并不表示过去可以 被轻易地否定掉。哈代在序 里明言提 醒读者 :威塞克斯是个 “部分真实 、 部分 68 外国文学评论N o .2, 2005 梦想中的乡村 ”,“千万不要相信有什么维 多利亚时代的威塞克斯住着什么乡民 , 他们 的生活和对话仅存在于这几卷小说中的描 绘 ”。 16 “部分真实、 部分梦想 ” 中的威塞 克斯作为一个总体意象, 象征的是一个相对 孤立的地区和生活于该地的人们以及淳朴、 古拙的乡风民俗与文化经验。哈代以怀旧的 方式描写威塞克斯, 则形成对前述 “宏大 叙述 ” 的否定话语 : 它

27、通过强调乡村完整 的自然环境和稳定、 和谐的生活秩序这些局 部的、 特定的方面, 质疑一般观念中乡村的 反面形象和对乡村的否定性阐释。于是, 处 于急剧变化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那些中产阶级 读者们 , 开始了解位于英国偏远一隅的那个 富有神奇色彩的梦中乐园 , 虽然它在急剧变 化的时代里注定逃脱不了被改变的命运。再 到后来 , 有读者携着照相机, 试图循着哈代 小说中的描写去走访拍照原地 , 这时的哈代 作品可以说成了今天人们所说的 “怀旧产 业 ” 的一个重要部分了。 根据博伊姆的划分, 怀旧是渴望与痛苦 的复杂结合 , 它不仅包含了对过去的渴望, 还有对于过去的负面因素的批判意识 。怀旧 性记

28、忆所呈现的内容在哈代笔下是英国社会 的一面透视镜, 它确实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弊 端 。例如乡村社会面临着压力和困境 , 原因 之一就是其闭塞 、 保守和生产方式的落后, 再如英国社会的等级和阶级差别、 男女不平 等问题等等 , 所有这些问题在 卡斯特桥 市长 里的亨切尔身上可以说都有体现。 当然, 一般都认为, 哈代作品针对变化中的 维多利亚到乔治时期的英国社会问题要多 些 , 例如现代科学对传统信仰和哲学的影 响 、 技术革命对乡村秩序的破坏、 双重性别 标准等等。 哈代发表的 900多首诗中 , 有 40多首 战争题材诗, 包括 今昔诗集 中的 战 争组诗 11首 、瞬间梦幻集 中的 战 争

29、与爱国主义组诗 17首 , 以及散见于其 它诗集中的若干首。相比之下 , 战争诗里几 乎没有多少怀旧成分 , 不过仅有的一点对突 出诗作主题也是功不可没 。 今昔诗集 中 有一首 沙场亡灵 。诗中的年轻士兵万里 赴戎机 , 以马革裹尸 、 遗骨他乡为代价换来 功勋与荣耀 。他们的亡灵在回乡的路上遇到 将领的灵魂, 原来他先于他们回乡看了一 番 , 于是他把士兵的亲人或恋人的情况告诉 了他。怀旧成分出现在诗的第 8和第 9节。 第 8节是母亲念叨儿子童年的天真调皮: “几家娘亲悲伤地沉思 , 念叨着 / 你们儿时 何所为 / 回想起, 婴幼时那纯真日子里 / 行为屡把常规违 ” ( 第 43 -

30、 46行 ) 。第 9节 是一位父亲懊悔当初不该给儿子讲战斗故 事 , 引得儿子应征作战。这两节以父母的怀 旧性回忆, 结合士兵妻子或者恋人的情况, 对战争与杀戮进行冰冷地讽刺 : 较之于年轻 的生命旦夕殒灭及随之而来的家庭破碎 , 战 功与荣耀在亲人 “心目中分量很轻 / 还不如 昔日的家常行止 ,/ 也不及很久前的平凡事 实 ” ( 第 68 - 70行 ) 。结合 今昔诗集 中 的其它战争诗 , 特别是第 2首 离别 中 的人的生命 “作为木偶在手里玩弄”、 何时 才有梦寐以求的 “明智、 温和的政府 ” ( 第 10- 11行 ) ,沙场亡灵 中的怀旧手法无 疑是对统治失道 、 战争失

31、义的控诉 。简言 之 ,沙场亡灵 借诗中人物的怀旧来批评 战争, 怀旧变成一种手法或说写作策略 , 来 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战争与爱国主义组诗 中的 过去与 现在 一诗, 则在将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 进行比较之余, 流露出怀旧情绪。该诗描写 古代战争时所用的词是 “b a tt l e s ”, 而现代 战争则用了 “w a r fa r e ”, 二者的规模一目了 然 。关键是 , 古代战士有骑士精神: “战斗 打起 / 有豪侠精神 , 心思道义,/ 他们的话透 着豪爽 ,/ 我们速战速决,或许死在战 69 哈代作品中的怀旧 场 ,/ 荣誉是一种报偿! / 我们来公正决斗 ” ( 第 1 -

32、6行 ) ; “他们决不愿降格 / 靠玷污神圣的准则 / 得到好处”( 第 11 - 13 行 ) , 而现代战争以狡诈和残忍取胜 : “但 是现在, 看看吧 :有的是战争 / 却不顾荣 誉 !” ( 第 17 - 18行) , 结果大量无辜丧生, 战争之残忍与狡诈令人掩息悲叹。哈代没有 去描述战争过程 , 而是侧重于古代战争开始 时和现代战争结束时的情景, 且描写古代在 全诗三节中占了两节 , 作者借怀古批评现在 的意图非常明显 。其实, 战争中的谋划与杀 戮自古皆然, 哈代不至于没有意识到这一 点 , 只不过在他的理想中, 战争注定不仁, 但不一定也得不义。因此 ,过去与现在 中的怀旧,

33、表面看是怀念古代战争, 实质上 是怀念古代战争里以公平和荣誉感为代表的 骑士精神。 不过包括海恩斯在内的多位批评者都指 出 : 哈代对战争的心理是复杂矛盾的 。一方 面 , 他对战争很感兴趣;另一方面, 他对现 代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及心灵的伤痛有充分认 识 。海恩斯以今昔诗集 中战争组诗的 最后一首 战神病了 为例指出, 尽管该 诗集里的战争诗都表达了对受害者的同情, 但这些诗也暴露出哈代对从前的战争的向 往 。 17海恩斯关于作者 “向往从前发生的战 争 ” 这一论点不无道理 , 但论据并不恰当。 今昔诗集 的 11首战争诗是因为 1899年 英国发动侵略南非的第二次布尔战争而作。 上文分析的

34、 沙场亡灵 将亡灵原来的想 法和实际的情形相对比达到反讽效果 , 其余 10首大多也使用了反讽手法。 登舰 的士 兵不知道 “他们在海那边的悲剧命运 / 没有 谁对那个事业有所怀疑 , 没有人嘀咕 ” ( 第 11 - 12行 ) ; 上校的独白 、炮兵连开 拔 、 伦敦作战指挥部、 在伦敦的妻子 都是写战士出征或战死给妻子 、 父母留下的 悲伤;士兵妻子和恋人的悲歌 中, 士兵 妻子和恋人终于等到了出征的郎君归来 , 希 望他们再不要离开 ;圣诞节的鬼故事 是 针对无名士兵死后白骨露于野而生发的感 伤 ;鼓手霍吉 中的鼓手霍吉死后无棺入 土 , 根本不明白遗骨他乡的原因和意义 ( 或者说无意

35、义 ) 。其它诗集中的如 海峡 炮火、 征夫行 、 战后的平静 、 他杀 死的人 、 无家可归的人在哭喊 等等战 争诗, 基调沉郁 , 都表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 来的无法抹平的伤害与痛苦, 同时也讽刺和 鞭挞了战争的残酷与荒诞 。实际上 , 哈代对 从前战争的兴趣与怀想, 不是体现在上述战 争诗里 , 而是在长篇小说号兵长 和诗 剧 列王 里 。 号兵长 和 列王 都 以拿破仑战争为素材, 这里取后者作一分 析 。 在三部 19幕 131场 18的鸿篇巨制中, 哈代描写了拿破仑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展现了为期 10年 ( 从 1805到 1815年)的 欧洲社会历史图景, 塑造了上自王公大臣、

36、 下至士卒平民等各色人物形象 , 并在描写与 再现中阐发了自己关于宇宙及人生的哲学思 考 。有意思的是 , 描述历史事件、 塑造历史 人物的过程具有形式的 “离心力 ”, 历史事 件和几位重要历史人物因为作者的极力渲染 具有了自身完整性。为了写 列王 , 哈代 阅读了大量史料 , 并亲临古战场采风, 拜访 战争老兵。作品从不同方位、 不同角度描述 了大军行进 、 战略和战术的较量 ( 例如拿 破仑与库图佐夫军队的进退与包围方略 ) 、 水上和陆上的交锋及战舰的冲撞 ( 例如纳 尔逊牺牲前指挥的海上作战 ) 、 拿破仑检阅 战败军队等等, 其中确实可以看出 : 哈代对 历时如此之久、 地域跨度如

37、此之大的拿破仑 战争, 有恨不相逢的冲动 。 但是, 结合哈代的其它战争诗 , 必须指 出一点 : 诗剧所透露出的对战争的怀恋仅限 于拿破仑战争, 而不是一切战争。原因之 70 外国文学评论N o .2, 2005 一 ,列王 重于表现谋略和交锋过程, 它 也涉及伤亡 , 也表现了死伤对家庭的破坏, 不过主要是为了说明战斗的激烈, 而不像战 争诗里那样重于战争的结果, 其中伤亡和出 征则集中于说明战争的破坏和心灵创痛。原 因之二 , 诗剧围绕战争英雄展开, 而战争诗 里没有英雄 。 列王 的中心人物拿破仑纵 横捭阖 、 决战千里,“他的名字叫战争, 他 走到哪里, 就侵略到哪里” ( 第一部第

38、一幕 第一场 ) ,“他设想出的千里征战 ” 堪称 “永远的战术楷模 ”( 第一部第三幕第一 场 ) 。哈代怀念这场战争 , 很大程度上缘于 拿破仑本人 。虽然他惨败莫斯科, 最终兵败 滑铁卢 , 在历史长河里注定是个枭雄 , 如岁 月精灵所说 : “在宇宙的图画里,/ 就像最 不起眼的叶子上最卑贱的虫子” ( 第三部第 七幕第九场 ) , 可是在包括哈代在内的无数 凡人眼里, 他是悲剧英雄 。与此同时 , 有一 些民族英雄和他鼎力相抗 。例如: 纳尔逊不 顾个人安危 , 肩部中弹后仍然坚持指挥;约 翰 穆尔重伤而亡;俄国的库图佐夫以焦土 战术让入侵莫斯科的法军一败涂地;惠灵顿 在拿破仑逃出艾

39、尔巴岛后, 率领英国军队, 联合普鲁士, 在滑铁卢彻底击溃拿破仑军 队 。 列王 以史诗剧形式出现, 必然与以 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古典传统与史诗英雄联系 起来, 拿破仑、 纳尔逊等因此被赋予史诗英 雄的光辉。如此说来 ,列王 的怀旧与其 说是怀念波澜壮阔的拿破仑战争本身 , 远不 如说是怀念有史诗般英雄人物出现而有古典 意味的战争 。 原因之三尤其重要, 诗剧充分传达了对 于战胜拿破仑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 神的向往 。写作 列王 之前, 哈代曾翻 阅了大量关于拿破仑战争的书籍, 了解到英 国在这场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可是他发现了 一个问题:“对英国在整个斗争中的影响和 作为, 欧陆作家给予

40、的关注微乎其微 , 这令 人恼火 ”。 19 列王 弥补了这一不足 。 列 王 中的英国是伟大的:开始时力图与欧 陆其它国家结盟来对抗拿破仑, 而当奥地 利 、 普鲁士等国被拿破仑打败时,“英国最 终将站到这场致命的斗争的前线, 为了欧洲 的解放 , 竭尽全力来公正无私地战斗 ” ( 第 二部第二幕第三场 ) 。民族英雄纳尔逊和惠 灵顿是伟大的 。在哈代看来 , 也许 1805至 1815年的 10年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有史 诗意义的时期 。 1902年, 也就是哈代开始 写作 列王 的那一年 , 离拿破仑战争开 始的时间 ( 1805年)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 那时候 , 布尔战争刚刚结束。一

41、如几十年后 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 , 布尔战争的结束对于 英国没有多少荣耀可言, 稍前一点的战争都 是较小规模的殖民侵略战争, 所以只有回到 世纪初 , 从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里寻找意 义 。 列王 使英国将领的运筹谋划 、 英国 人顽强拼搏与大不列颠的国家意志和民族精 神联系起来 , 既褒扬了英国的伟大 , 又隐含 了对 19世纪下半叶到 20世纪初英国发动一 系列侵略战争的反思与抨击。将上述三个原 因加以综合 , 正能说明哈代对于战争的心理 确实是复杂矛盾的。 哈代一生热爱诗歌。 在他的心目中, “诗歌是文学的核心 ”。 20在维多利亚时代, 虽然小说有很大的发展, 但是诗歌依然被视 为高雅

42、的文学体裁, 诗歌在很大意义上代表 着英国的文学文化传统。哈代的文学创作生 涯以写诗开始 , 中途改写小说是 “为稻梁 谋 ” 的无奈之举, 不过在生命的最后 30余 年致力于诗歌 , 也许不仅是因为 无名的 裘德 备遭诟病 , 还有他对于诗歌的特殊 感情, 这从他早年欲以写诗为业可以找到依 据 。这样的特殊感情 , 或许可以理解为哈代 个人对于英国辉煌的古典传统的怀恋。在世 纪初的动荡里, 在科学技术正改变着一切的 时候, 当战争将摧毁一切的时候, 诗歌作为 71 哈代作品中的怀旧 传统力量为心灵的平静开辟出一方空间。正 如他在 1917年 5月写给萨松的信里说:要 不是 “诗歌的维系力量”

43、, 他都不知道怎么 能忍受得了 “这个邪恶时代的不安”。 21 对古典传统的怀念集中表现在哈代对英 国传统诗歌格律形式的继承上 。有评论说: “哈代吸收了布朗宁以及华兹华斯、 雪莱、 斯温伯恩乃至整个 19世纪诗歌传统, 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2其实, 哈代早年 就深入阅读了弥尔顿以来的诸多名家诗作, 记了大量笔记, 应该说哈代吸取的是整个英 国诗歌的悠久传统, 他对莎士比亚体和彼得 拉克体商赖诗的熟练套用就是一个例证。 19 世纪 60年代 , 英国诗界兴起一股拟古之风, 他也加入了此列 , 所发表的诗作, 大都模仿 古典韵律形式 , 并在传统基础上作些翻新, 作品有无韵体、 商赖体

44、、 英雄双韵体 、 民歌 或赞美诗式的四行诗节, 也有每节三行的 t e r z a r i m a 和六行 、 八行 、 九行的诗节形式。 方便起见, 这里略取前面提到的部分诗作为 例 。哈代的第一首诗 家宅 使用的是华 兹华斯式的无韵诗形式, 不过其它的诗作绝 大多数都是压韵的。 牛群 和 我们知道 的一个人、 身后 、 探访 都采用四行 诗节形式, 每节内的韵格为 a b a b 。 教堂罗 曼司 和 离别 采用了彼得拉克体商赖 诗形式 ,登舰 的诗节形式是莎士比亚 体 , 但在韵格上又有彼得拉克体特征 。 致 父亲的小提琴 采用的是九行诗节形式, 韵格为 a a b c d c d d

45、 b 。 身在下界的朋友 采 用的是 t e r z ar i m a 形式; 变化 采用的是 六行诗节形式 , 韵格为 a a b c c b 。 墓园花木 语纷纷 则采用了民歌式的八行诗节形式, 怀念菲娜 也采用了八行诗节形式, 韵格 则是 a b a b c d c d 。 献给小巷里的露易莎 采 用的是七行诗节形式 , 韵格为 a b a b c d d 。 23事 实表明 , 尽管哈代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 不同的诗节和格律形式, 还是没有打破传统 的基本框架 。 20世纪初, 正值英国现代主义诗歌稳 占上风的时候, 面对艾略特、 叶芝 、 庞德这 些现代主义诗人不遗余力地打破传统形

46、式的 做法, 哈代依然坚持以英国诗歌传统的诗节 和格律形式写作 , 只是在传统的范围内做一 定变化 , 因此, 人们称他是没有变成现代主 义诗人的 “现代诗人”。 24固守传统的格律 形式, 其中有个人情趣的因素 , 可是从另一 角度, 我们也许可以把这样的个人情趣理解 为他在文学形式上的怀旧 , 即以形式手段在 那个践踏文明的年代实现对悠久传统的皈 依 。由于他对传统的继承 , 他被后辈 ( 如 奥登、 庞德等人 )尊为诗歌上的 “大师 ”, 因而形式怀旧具有了文化传承意义 。哈代与 格雷夫斯、 萨松和 T . E 劳伦斯这几位一战 诗人的亲密关系表明,该形式上的怀旧 ( 乃至历经三朝的作家

47、本人 )作为传统文化 的缩影 , 起到了安定后生心灵的作用。用迈 耶斯的话说 :“哈代的传统风格和形式 不像艾略特和庞德的试验性的自由诗, 深受 这几位战争诗人的喜爱。在欧洲文明的结构 似乎遭到损毁的时候 , 他对前工业时代农业 社会的热爱和熟悉, 鼓励他们回顾战前的世 界 , 以寻求文化的持续。 ” 25 如上所述, 哈代的小说、 诗歌和诗剧里 都显示出大量的怀旧成分 , 有的以直陈方式 表现出来, 多数则是潜意识地暴露出来 。归 结到一起, 可以说哈代的作品里表现出了浓 厚的传统意识和怀旧情结 。怀旧既是个人策 略 , 也是社会批评策略, 它让人在回忆与憧 憬中重构生活的诗意 , 对社会变

48、化所导致的 震荡与无序和不断加剧的人类生存危机与精 神危机作出反思与批评, 而形式手法还起到 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本文中引述的哈代诗歌均参照吉布森 ( J a m e s G i b s o n ) 72 外国文学评论N o .2, 2005 编纂的 集注本哈代诗歌全集( T h e V a r i o r u mE d i - t i o n o f t h e C o m p l e t e P o e m s o f T h o m a s H a r d y , N e wY o r k : M a c m i l l a nP u b l i s h i n gC o . ,

49、 I n c . ,1978) ,译文均为笔 者自译。能力所限, 翻译时力图贴近原意, 未能周全 考虑韵律等方面。 引文出自 还乡 第一章, 译文为笔者自译。 语出戴尔克莱默在 卡斯特桥市长 的 导言 。 见托马斯 哈代 卡斯特桥市长 , 曾胡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2, 第 12页。 R u t hA .F i r o r , F o l k w a y s i nT h o m a s H a r d y ,N e wY o r k : A . S .B a r n e s , 1931, p . 150. J .哈罗威 哈代的主要小说, 见陈焘宇编选: 哈 代创作论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第 233页。 L e oS p i t z e r , H o t e l B o l i v i a :T h eC u l t u r eo f M e m o r yi na R e f u g e f r o m N a z i s m ,N e wY o r k :H i l l Wa n g ,1999, p . 153. M i c h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