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及方法指导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人教版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及方法指导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人教版 .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_精品资料_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1. 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其次人称,一般
2、作定语,译为“你的”.有时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 以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 表示动作、 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可视情形译为 “用”“拿”“凭借”“依据”“依据”“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乃入见.问: “何以战?” (曹刿论战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 斧斤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如: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缘由,可译为“因”“由于”.如:
3、 罚所及,就无以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 “从”.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 “跟”,有时可译为“带领”“带领”.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 “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如: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
4、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如: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如:故远人不服,就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缘由的分句前,可译为“由于”.如: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来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3、复音虚词“以是” “是以”,相当于“因此” ,引出事理进展或推
5、断的结果.3. 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畴、对象、方面、缘由等,视情形可译为“在”“在 方面”“在中” “向”“到”“从”“自”“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于其身也,就耻师焉(师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赛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仍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师说)
6、4、复音虚词“于是” ,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开头, 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勾践灭吴)(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依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捕蛇者说 )4. 为“为”在文言中常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仍可作判定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
7、”“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公为我献之. (鸿门宴)(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为着”.如: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缘由.可译为“由于”“由于”.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有时亦可不显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8、.例如: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了?”例如:如今人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5. 其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形:(一) 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 代事物, 用在名词之前, 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为“他(她) 的”“它的”(包括复数) .如: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二)第三人称.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写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
9、”“我(自己) ”.如: 勾践说于国人曰: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 的语气助词协作,视情形可译为“大致”“莫非”“仍是”“可要”等,或省去.如: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吾其仍也.(烛之武退秦师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灭吴)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假如”.或表挑选, 可译为“仍是”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就心不如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天之苍
10、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6. 就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先是” “已经是”.例如: 故木受绳就直,金就砺就利.(劝学)(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形,相当于“假使”“假如”. 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向吾不为斯役,就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以上的“就”连用,每个“就”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像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
11、不是表示两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 ,或不译.如:位卑就足羞,官盛就近谀. (师说)(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 “就”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 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 “就” 字用在前一分句, 可译为“虽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然”“倒是”.如:于其身也,就耻师焉,惑矣.(师说)2、用作副词.用在判定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 此就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7. 所1、用作助词.常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 、“所的事物” 、
12、“所的情形”等.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出名词性结构,就“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2、在有些句子中, “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如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3、复音虚词“所以” .“所”和“以”连用,文言文中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缘由,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如: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8. 且1、 用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 有时相当于“尚且” ,先让步,后推动一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2、 用作副词.相当于“将”
13、“将要”“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9. 何1、用作疑问代词.(一)单独作谓语,问缘由,且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 “什么缘由”.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二)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三)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如:然就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2、用作副词.(一)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如: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在形容词前,表示
14、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如: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复音虚词“何如” “何以”.(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二)“何以”即“以何” ,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依据“以”的不同用法, 分别相当于“拿什么” “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10. 莫1、用作无指定代词,充当主语.(一)代人时,相当于“没有人”“没有谁”.如: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五纳谏 )(二)代物时,相当于“没有什么”.
15、如:2、用作否定副词.(一)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如:(二)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劝戒或禁止,相当于“不要”“不能”.如:11. 盖1、用作副词. “盖”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估计性的肯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致” “推测”的意思. (表示这种意思的“盖”也有用于句中的.)如: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2、用作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缘由的作用,也含有不非常确定之意.如: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就尽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12. 因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缘由、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由于” “趁着”“凭
16、借”“经过”“通过”.如:恩所加,就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 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如: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鸿门宴)13. 然1、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如: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然”有时和 “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形,“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 (这样),可是” .如: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的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然”仍常和“就”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就”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
17、“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就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3、 用作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3、用作助词,又分两种情形.(一)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中“的”.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二)用在名词或短语之后,前面有“如”“如”“犹”等词与之照料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如:其人视端容寂,如听茶声然.(核舟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真.(逍遥游)4、“然”仍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的“是的”“对的”相像.或者表示赞
18、成、同意, 即“认为是” “认为对”的意思.如:(触龙曰)“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触龙说赵太后 ) 成然之.(促织)14. 虽“虽”作连词,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就已后矣(捕蛇者说 )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可译为 “虽然”.如:臣虽下愚,知其不行,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3、复音虚词“虽然” .现代汉语用“虽然”的的方,文言只用一个“虽”字.文言的“虽然”,“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
19、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如:虽然,受的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15. 乃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仍可表示对事物范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王曰:“善.”乃下令(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其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用作代词.只用作其次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
20、、判定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如: 如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4、“乃”有时仍可作连词用,释为“假如”“至于”等.16. 既1、用作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完结,可译为“以后”“已经”“完全”等,有时“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已”连用,可译为“已经之后”.也可表示在隔了一段短时间以后,发生了某事, 可译为“不久” ,有时“既而”连用,意义不变.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 )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2、用作连词,连接词与词、分句与分句,表示两种情形同时存在,或者由前一分句的事实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论.常和“且”“就”“又”等
21、词前后呼应.如:既来之,就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17. 即1、用作连词.有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纵使”.或表示假设, 可译为“假如” “假如”.如: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与妻书)2、用作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前后两件事紧相连接,或表示两种情形紧相联系.可译为“立刻” “立刻”“就”等.如:(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3、用在判定句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如: 水旱疾疫,即天的调剂之法也.(治平篇)18. 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形:(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作师说
22、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揉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形:(一)结构助词,定语或补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或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的”或“得”,有的可不译.如: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二)结构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译时应省去.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
23、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19.20.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练习一、说明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或用法.1、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3、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4、 大王
24、来何操?5、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6、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7、 (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8、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0、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1、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之死就已后矣.12、 之二虫又何知?13、 宋何罪之有?14、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5、 其皆出于此乎?16、 吾常终日而思矣17、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8、 公为我献之.19、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0、 虽然,受的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21、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22、 罚所及,就思无以怒而滥刑.2
25、3、 作师说以贻之.24、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25、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6、 极娱游于暇日.27、 不者,如属皆且为所虏;28、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29、 其人视端容寂,如听茶声然.30、 于其身也,就耻师焉31、 良曰:“长于臣.”3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3、 徐公何能及君也?34、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35、 何以战?36、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7、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8、 故木受绳就直,金就砺就利.39、 此就岳阳楼之大观也.40、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二、从以下各组句子中,找出加点的虚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6、.2、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3、其皆出于此乎?4、河内凶,就移其民于河东.答:()句的“其”与()句中的“其”相同.1、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4、 良乃入,具告以事.5、 我乃张非是也.答:()句中的“乃”与()句中的“乃”相同.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1、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4、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5、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答:( )句中的“而”与()句中的“而”相同.1、 如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27、执事.2、 以五十步笑百步,就何如?3、 故远人不服,就修文德以来之.4、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的.5、 (廉颇)以士气闻于诸侯.答:( )句中的“以”与()句中的“以”相同.1、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2、 为天下笑者,何也?3、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4、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5、 后世必为子孙忧.6、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7、 吾属今为之虏矣;答:( )句中的“为”与()句中的“为”相同.1、李氏子蟠,学于余.2、 得复见将军于此.3、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5、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6、 于其身也,就耻师焉7、 良曰:
28、“长于臣.”答:( )句中的“于”与()句中的“于”相同.1、 揉使之然也.2、 之二虫又何知?3、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4、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5、 风之积也不厚,就其负大翼也无力.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 宋何罪之有?答:( )句中的“之”与()句中的“之”相同.1、 向吾不为斯役,就久已病矣.2、 非死就徙尔.3、 位卑就足羞,官盛就近谀.4、 此就岳阳楼之大观也.5、 于其身也,就耻师焉,惑矣.答:( )句中的“就”与()句中的“就”相同.三、挑选合适的虚词,用“”表示出来.且夫人(之、其、而、以)学也,不志(之、其、于、如)大,(然、即、虽、就)多可编辑
29、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而何为?辙(苏辙)之来也,(其、如、以、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其、如、以、于) 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以、如、于、其)人见欧阳公,而(惟、但、犹、或)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光耀,闻一言(于、以、而、就)自壮,(然而、然后、然就、虽然)可以尽天下之大观(以、而、就、如)无憾者矣.(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如忘,行如遗,俨乎其如思,茫乎其如迷.当(其、之、而)取之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而、之、也)务去,戛戛乎其难(也、矣、哉) ;其观(于、之、如)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
30、改,(然后、然就、虽然)识古书之正伪,与(如、虽、犹)正而不至焉者,昭昭(也、然、者)白黑分矣, 而务去之, 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 笑(也、之、其)就以为喜,誉(也、其、之)就以为忧,(而、然、以、 )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节选自韩愈答李翊书 )四、阅读下面的几就短文,在空白处适当填上“之” “其”“而”“就”“或”“乃”“既” “即”等虚词.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令狐)潮相闻,贼弩射().面中六矢( )不动.潮疑( )木人, 使谍问( ),( )大惊, 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 方知足下军令矣, 然( )如天道何;”巡谓( )曰:“君未识人伦
31、,焉知天道; ”(选自资治通鉴张巡守雍丘 )及(赵)括将行, ( )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不行使将.今括一旦为将,东向() 朝,军吏无敢仰视 ( )者,王以为何如 ( )父?父子异心, 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 ),吾已故决矣.”括母因曰: “王终遣( ),( )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人有一妻一妾()处室者,()良人(丈夫,即齐人)出,()必餍酒肉() 后反.()妻问所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其妻告()妾曰:“良人出,()必餍酒肉()后反.问()与饮食者,尽富贵也,()未尝有显者来,吾将间(偷看)良人之所()也.”蚤起,施从(隐踪跟在后面)良人(
32、)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番间()祭者,乞()余.不足,又顾()之他此()为餍足()道也.其妻归,告()妾,曰:“良人者,所仰视()终身也,今如此; ”与其妾讪()良人,()相泣于中庭, ()良人未()知也.(选自孟子离娄下) 五、阅读下面两就短文,先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虚词,然后加标点.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屺于河二石兽并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水中竟不行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 fi )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土上渐沉渐深()沿河求之不亦颠()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
33、流()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的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就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可据理臆断()(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指封邑的收入.邑,封邑)将贷子三百金可( )庄周忿( )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 )王激西江之水( )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常常在一起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的,指水)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而)活()君()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