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本质的基本认识(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本质的基本认识(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本质的基本认识-第 3 页关于教学本质的讨论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温馨11033026关于教学本质的讨论一、教学本质的基本认识:人们对于教学本质认识,一直以来就有着颇多的认识和争论.就我们国家而言,就有特殊认识说,实践说,发展说,多层次类型说,交往说等主要观点.以下我主要就其中的特殊发展认识说,交往说和实践说三种说法作简单的介绍: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这种认识活动以人类已有的知识为主要对象,力求在较短的时期内传授大量的人类文化科学知识,使个人知识达到当代社会的知识水平。其主要特点是: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不同于人类历史总认识;有教师的指导;教学认识无论是方式还是内容都具有间
2、接性;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和教育性。该说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按照认识的普遍规律来把握教学的一般过程,确定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方法论前提。但批评者认为:(1)仅仅局限于惟一的特殊认识过程,不利于深入、全面地揭示多层次的教学过程的本质,违背了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2)认识过程是囊括不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的,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导致教学实践中片面强调传授知识,忽视了智力、能力、情意、思想品德、体质等,忽视了学生多种心理的参与。(3)把教学过程的本质归结为认识过程,不能够概括和指导一切教学活动和学科教学,也无法解释教学过程的某些规律,如教学的教育性规律。(4)该说只描述了教学过程中学
3、生的学习活动,忽视了教师的教授活动。(5)它在教学实践中极易形成师生间的主客体关系,造成教学上的片面和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和谐发展。 要研究教学本质,首先须明确本质指的是什么,在讨论中人们有时对教学的“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不进行明确分析,由此而带来的经常是以质代替本质,把多方面的质看作是多重的本质。事实上,质和本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质比质更深刻。质反映的只是事物的某一侧面的属性,而本质才反映了事物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反映了事物存在的根据。本质通过关系而得到揭示。所以揭示事物的本质需要在揭示质的含义的基础上,将自身联系与他物联系统一起来,说明事物存在的原因,这样才能真正揭示
4、事物的本质。所谓教学本质,就是自在于教学这一事物本身使其既可成为其自身又可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它是教学过程的内部要素和特殊矛盾的整体的、集中的体现,是决定该类事物或现象是教学而非其他事物或现象的依据,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特征,是教学的各种特征和属性的抽象与概括。以往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不少论者实质上是把质当成了本质来界定教学,对教学本质的概括要么把教学的任务、目的当作教学的本质,要么将教学的功能、价值当作教学的本质,都在向教学本质认识逼近,但还未达到教学的本质。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必须在正确把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对已有关于教学的质的认识进行综合抽象,才能达到目的。二、关
5、于教学本质研究的着眼点问题:对教学本质的探讨,有的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有的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有的是从教学的角度;有的从一个侧面概括,有的从两个侧面概括,有的从整体概括;有的着力于教学过程的归属的分析,有的着力于教学过程的性质的分析,有的着力于教学过程的功能的分析等等。比如,着眼于学生来考察教学过程,形成了“学习说”、“学生实践说”、“发展说”、“认识论”等诸观点;着眼于教师来研究教学过程的本质,就产生了“价值增值说”、“传递说”、“教师实践说”等认识;而“交往说”、“知情统一说”、“审美过程说”、“多本质说”等由于其涉及教与学的两个方面,明显带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属性,因此它们是从师生双方的角度来
6、论证教学过程本质的。三: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教学本质观教学的本质究竟是否存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认为在千变万化的教学现象中存在着一般的、普遍的、抽象的、统一的本质,一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就把握或占有了真理,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控制事物。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首要的且是极其重要的使命在于找出这个本质,没有人对问题本身的价值及研究的方法论提出过质疑。这种唯理性的本体论倾向的研究思路是我国教学本质研究的主流,因而也是造成教学过程本质讨论没有根本性进展的重要原因。但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一种事物确实有许多的特征,但是事物本身却不能区分并告诉人类哪些是本质的、哪些是非本质的,能够区分的只有
7、人类,但是人类却找不到一种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区分是不是符合原样的,更找不到一种标准来判断自己区分时所使用的标准是不是合理的。在他们看来,在教学活动中根本没有什么真理性的教学的本质、规律,即使存在,在教学研究中试图再现教学的本质或规律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研究者都是以某种“先入之见”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研究的。确实,承认本质的存在,就可能沾染“本质主义”的色彩,陷入“本质主义”的危险;如果认为没有,也就意味着可能陷入“不可知论”。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然而,“教学之所以为教学,恰恰由于有这本质的存在,否则肯定已成它物了,我们也就无法确定所研究的是教学或是别的什么了”。因此,对待教学本质的正确态度,也许我们应像一些“温和的反本质主义者”所希望的那样:一方面拯救本质范畴和保存本质信念,另一方面反对本质主义。也就是说,我们应通过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研究范式的转向,来重建教学本质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而不能彻底抛弃本质信仰、放弃本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