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_吕江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_吕江峰.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循环杂志 2014 年 2 月 第 29 卷 第 2 期(总第 188 期)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February, 2014, Vol. 29 No.2( Serial No.188) 103 冠心病研究 高 尿 酸血 症 与冠 状 动脉 疾 病 及其 严 重程 度 的相 关 性研 究 吕江峰,徐凤玲,刘璐 摘 要 目的:评估预测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于 2009-09 至 2012-06 在我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或主要分支 管腔狭窄 50% 的患者 360 例,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组
2、( n=360),将 90 例冠状动脉管腔无狭窄及 60 例冠状动脉管腔狭 窄 50% 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n=150)。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 62.312.5)岁,女性患者体重指数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较男性要高, 差 异具有 统计学意 义 分别为( 30.14.5) kg/m vs 27.33.9) kg/m , 56.9% 165/290) vs 53.6% 118/220), 35.9% ( 104/290) vs 28.2% 62/220)和 71.4% 207/290) vs 63.2% 139/220), P 均 50% 狭窄 的患者归 为冠状动脉疾 病组( n
3、=360),将 90 例冠 状动脉管腔无 狭窄患者及 60 例 冠 状动脉管腔狭窄 50% 患者归为对照组( n=150)。所有患者均签署 知情同意书,并同意采取相应血样进行化验。如患 者存在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妊娠,肾功能受损(血 清肌酐水平 1.5 mg/dl ),痛风,先前服用过利尿剂、 抗氧化剂以及降低尿酸水平的药物,炎症性疾病或 肝病这些疾病中任意一种,将被排除本研究外。 冠状 动脉 疾病 危险 因 素的 定义:本 研究 分析 的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 吸烟、 高脂 血症、 糖尿病 、高血 压、冠 状动 脉疾病 家族 史以 及高 尿酸血 症 。当 前吸 烟或戒 烟在
4、1 个 月内 的患 者 被认 为是 当前 吸烟 。高 脂血 症定 义为:血 浆总胆固醇 5.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4 mmol/L,甘油三酯 2.3 mmol/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1.03 mmol/L,或研究时已经服用降脂药物。 高血压定义为既往已经被确认为血压 140/90 mmHg ( 1 mmHg=0.133 kPa),或已经服用降压药物。糖尿 降糖药物。高尿酸血症定义为 血清 尿酸浓度 420 mol/L(男性 )或 360 mol/L(女性 )。 冠状动脉造影术:采用经皮的股入路标准的冠 状动脉造影技术实施。证实冠状动脉疾病的存在和 其严重程度依照临床
5、血管评分。冠状动脉造影图片 分为以下几个标准:冠状动脉无损害(无 );冠状动脉 管腔狭窄 50%,但冠状动脉无损害(极轻度 ),或存 在 1 支(轻度 )、 2 支(中度)及 3 支(重度 )冠状动脉管 腔狭窄 50%,且冠状动脉有损害。左主干狭窄被视 为 1 支血管受损。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50% 的患者被 认为冠状 动脉疾病为轻度。如果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和 (或)左回旋支均已受累,将被计为 2 支受累。狭窄程 度定义为在视野下狭窄部分管腔缺损直径与其最近正 常管腔直径之间的最大百分比。 生 化学 检 验结 果分 析:清晨 空腹 时于 肘 前静 脉抽取 外周 静脉 血作为 血样 本, 采用自 动
6、化 分析 仪( Roche/Hi tachi 902; Roche Diagnost ics GmbH, Manheim, 德国 )进行相应生化学检查,如血脂、空 腹血糖、尿酸。 统计学分析:本试验数据采用 SPSS 15.0 统计学软 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或卡方检验,多变量分析 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以 P0.05)。 2.2 研究人群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与各冠状动脉疾 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无损害患者 150 例占总研究人群 510 例的 29.4%,极轻度冠状动 脉 疾 病 患 者 60 例
7、占 11.8%, 1 支、 2 支、 3 支 病 变 患 者 60 例、 80 例、 160 例 分 别 占 11.8%、 15.7% 及 31.4%。冠状动脉疾病组较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 分 别 为( 408.1132.8) mg/dl vs 447.4141.2) mg/dl 显著升高( P50%, 但无损害;轻度: 1 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50%, 且有损害;中度: 2 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50%, 且有损害; 重度: 3 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50%, 且有损害。 :无 表 3 研究人群中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分析 男性 OR (95%CI) P 值 年龄 ( 岁 ) 1.06 (
8、1.031.08) 0.018 男性 高尿酸血症 1.68 (1.082.58) 0.015 糖尿病 2.16 (1.323.58) 0.007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 1.71 (1.062.72) 0.026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97 (0.940.98) 0.000 女性 OR (95%CI) 1.11 (1.071.18) 2.25 (1.323.87) 2.25 (1.303.61) 2.35 (1.344.10) 0.97 (0.960.99) P 值 0.001 0.004 0.000 0.031 0.020 总计 OR (95%CI) 1.05 (1.041.08) 2
9、.21 (1.573.12) 1.61 (1.192.08) 2.18 (1.533.08) 1.49 (1.062.09) 1.75 (1.242.58) 0.98 (0.960.99) P 值 0.000 0.000 0.011 0.000 0.024 0.008 0.002 注: OR:比值比 95%CI: 95%可信区间。 :无 106 中国循环杂志 2014 年 2 月 第 29 卷 第 2 期(总第 188 期)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February, 2014, Vol. 29 No.2( Serial No.188) 及样本量因素。 总 而
10、言 之, 我们发 现高 尿酸 血症与 冠状 动脉 结合冠 状动 脉造 影结果,我 们发 现在 整个研 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疾病独立相关,且高尿酸血症 究人 群中,高 尿酸血 症与 冠状动 脉疾 病存 在相关 性,且独立于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但是这种相关 性并不存在于单一男性或女性中。同时我们还发现 高尿 酸血 症与冠 状动 脉疾病 严重 程度 有关。尽管 Alderman 等 及 Culleton 等 研究结果显示尿酸与 冠状动脉疾病无相关性;但是最近一些研究却否认 了这种观点,认为尿酸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可能存 在联系 。最重要的是, Fang 等在一项针对美国 成人典型人群中的 NHANES
11、I 流行病学随访研究表 明:随着血清尿酸浓度升高,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也会相应增高 。另外, Deveci 等 研究发现 对于典型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证 实冠状动脉 狭窄 70%),血清高尿 酸水平可能是 导致不良预后和死亡率的一种高危因素。 我们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与冠状动脉疾 病发生和发展相关的独立因素,但是尽管这样,由 于尿酸水平与许多其他已确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 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肥胖以及慢性肾病之间关系 复杂 ,我们仍然不能确定高尿酸血症是一种 导致 冠状动脉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或是冠状动脉 疾病继发的结果,亦或是一种反应冠状动脉疾病的 标志物。尽管大量研究针
12、对性的调查了尿酸与冠状 动脉疾病以及其高危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但是 极少有研究报道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 的关系 。在其他两项研究中也显示尿酸浓度并 不是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因素 。 另一项研究以 356 例典型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 脉管腔狭窄 50%)患者与 350例健康人对照试验发现: 通过校正混杂因素,两组血清尿酸水平仅在女性患者 中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男 性患者中尿酸浓度并无明 显差异;在男性患者中,典型冠状动脉受损患者及冠状 动脉完好患者两组血清尿酸浓度并无显著差异 。 我们研 究中, 依据冠 状动 脉造影 结果 我们将 冠状 动脉受 损严 重程度 分为 无损害
13、、 极轻 度受损 以 及 1 支、 2 支 和 3 支病 变 几个 等 级 来评 估 高尿 酸血 症与冠 状动 脉疾病 严重 程度之 间的 关系。我 们发 现在男 性患者 中高 尿酸血 症与冠 状动 脉疾病 严重 程度之 间存 在相关 性关 系,但在 女性 患者中 并未 见这种 关系。 这种研 究结 果的差 异可 能归因 于血 清尿 酸水 平容 易受遗 传因素 和生活方 式以及 在男性患者中还与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独立相 关。所以我们认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可能在心血 管疾病中具有独立作用,但仍需大量临床及实验研 究进一步证实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Gertler MM, Garn S
14、M, Levine SA . Serum uric acid in relation to age and physique in health and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n Intern Med, 1951, 34: 1421-1431. 2 Alderman M, Aiyer KJ. Uric acid: Rol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effects of losartan. Curr Med Res Opin, 2004, 20: 369-379. 3 Culleton BF, Larson MG, Kann
15、el WB, et al. Serum uric acid an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 ease and death: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Ann Intern Med, 1999, 131: 7-13. 4 K im SY , G uevara JP, Kim KM, et al. Hyperuricemi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 is. Arthritis Care Res, 2010, 62: 170-180.
16、5 J elic-Ivanovic Z, Memon L, Sp as ojevic-K alimanovska V, et al.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of high serum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with angiographically defin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ohoku J Exp Med, 2007, 211: 369-377. 6 Takeuchi F, Yamamoto K, Isono M, et al. Genetic impact on uric acid concentr
17、ation and hyperuricemia in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3, 20: 351-367. 7 K anbay M, Sa n chez-Losada LG, Fran co M, et al. Microvascular disease and its role in the brain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a potential role for uric acid as a cardiorenal toxin. Nephrol D ial Transplant,
18、 2011, 26: 430-437. 8 黄毅 , 米树华 , 杨红霞 . 高尿酸血症与心力衰竭 . 中国循环杂志 , 2011, 26: 478-480. 9 张如森 , 林金秀 . 血清尿酸与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关系 . 中国 循环杂志 , 2013, 28: 434-437. 10 Kanbay M, Ikizek M, Solak Y, et al. Uric acid and pentraxin-3 levels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 in patients with stag
19、e 2 and 3 kidney disease. Am J Nephrol, 2011, 33: 325-331. 11 Johnson RJ, Feig DI, Herrera-Acosta J, et al. Resurrection of uric acid as a causal risk factor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2005, 45: 18-20. 12 D eveci OS, Kabakci G , Okutucu S, et al. The as 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
20、d level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t J Clin Pract, 2010, 64: 900-907. 13 Gur M, Yilmaz R, Demirbag R , et al. Rel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ith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angiograph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giology, 2008, 59: 166-171. 14 Katsiki N, Athyros VG, Karagiannis A, et al. H
21、yperuricaemia and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a relationship with implications for vascular risk? Curr Vasc Pharmacol, 2011, 9: 698-705. 15 J elic-Ivanovic Z, Memon L, Sp as ojevic-K alimanovska V, et al.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of high serum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with angiographically defin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ohoku J Exp Med, 2007, 211: 369-377. ( 收稿日期: 2013-05-23) (编辑:漆利萍 ) 4, 10, 11, 14 居住地域影响 ,另外可能存在研究人群以 3讨论 2 3 4-10 11 12 7-10, 13, 14 10, 13 14, 1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