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一上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 16.1.9第一章 企业与管理概论 企业的概念、特征1、企业: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2、企业的特征:(1)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并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2)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拥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设备具有开展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活动的场所具有一定技能和一定数量的生产者和管理者(3)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4)企业应进行独立核算(5)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现代企业的概念、本质特征1、现代企业: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进行自
2、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成立,本质特征是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2、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法人资格3、现代企业的特征:具有现代企业制度采用现代化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采用现代大生产方式从事大规模产销活动 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分别是法人企业还是自然人企业?它们的特点和优缺点是?1、独资企业(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为自然人企业 ,公司制企业为法人企业。2、特点和优缺点:略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区别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合伙型联营体(非法人)合营方式股权式契约式出资方式所有投资必须折算成货币值,计价入股,确
3、定入资比例可折算也可不折算权力机构董事会董事会/联合管理委员会投资回收方式必须在经营终止后按比例回收投资外方可申请在合作终止前回收,以现金形式回收 系统的概念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企业系统的结构企业横向分系统:生产子系统、营销子系统、技术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事子系统企业纵向子系统:战略子系统、运作子系统、执行子系统 经济目标(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缺点及比较1、企业利润最大化(1)内涵: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2)优点:直观地体现企业的营利目的,使企业朝创造更多财富的方向前进(3)缺点:容易诱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唯利是图
4、,忽略企业的社会责任容易诱使企业行为短期化,为获取眼前利益而忽略或放弃长远利益没有考虑投入产出关系,具有风险性忽视投入大小,浪费资源2、股东财富最大化(1)内涵:股票价格最大化,股东及其潜在的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所作出的评价最大化(2)优点:规避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经营短视行为避免无限投入资源重视单位股票价格和收益效率(3)缺点:只用于上市公司股价受非正常因素影响过分强调股东承担责任过分强调股东利益,社会责任方面重视不够 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相关关系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其逻辑基础是社会责任为企业提供了大量利益,足以补偿其付出的成本。第二章 西方企业管理理论
5、的发展 泰勒的科学管理一、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标准化原理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则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6、实行“例外原则”二、对泰勒科学管理的评价正面评价: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其精髓是使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局限性:他认为工人是“经济人”,人的工作动机只是追求经济效益;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的社会因素;他的理论仅解决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梅奥的霍桑实验的主要观点和主要结论1、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美国
6、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2、霍桑实验的内容【第一阶段】照明实验【第二阶段】福利实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群体实验3、霍桑实验的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人性理论的假设(一)道格拉斯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1、X理论经济人假设2、Y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二)美国的约翰?莫尔斯和乔伊?洛希:超Y理论 激励理论(重点: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强化理论不考)(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观点:1人的需要由低到
7、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排列,需要的发展逐层递进。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3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4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包括:1. 保健因素,造成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员工的不满意情绪,但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缺乏则使员工产生“不满意”。 没有,会引起不满意。有,也不会产生巨大的激励和满足。2.
8、 激励因素,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会使员工产生工作满意感,给员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缺乏则使员工产生“没有满意”。 没有,不会产生不满意。有,产生巨大激励与满足。(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基本观点:员工不仅仅关心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得报酬的绝对值,而且会将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他人进行比较。员工会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公平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4)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激励水平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即M=VE 激励水平=效价期望值1.期
9、望值: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工作目标能够实现的主观概率;2.效价:指一个人对这项工作及其结果能够给自己带来的满足程度的评价,即主观上认为这一结果的价值大小。3.激励水平:指一个人受到激励的强度。第三章 企业管理职能 决策:定义、过程、特性、分类(1)决策的定义1、决策(狭义定义):就是做出决定的行为,或者说,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从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一种行动方案的过程。2、决策(广义定义):是包括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择行动方案、决策实施、评价反馈六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二)决策的特性1、目标性2、可行性3、选择性4、动态性(风险性)5、满意性6、过程性
10、PS. 满意性取代最优性(3)决策的过程【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择行动方案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确定决策目标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研究现状,调查情况,发现问题2识别目标确定决策目标()寻求和拟订备选(可行)方案3收集资料,拟定备选(可行)方案()方案的评价与选择4正确选择方案()方案的实施与控制5实施方案并进行跟踪决策6监督、检查与反馈PS.赫伯特西蒙把这四阶段分别称之为:参谋活动, 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反馈活动。(4)决策的分类一、按决策问题的作用范围: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1、战略决策:是有关组织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决策。2、战术决策:是有关实现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11、。3、业务决策:为提高业务活动效率而进行的决策 。二、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1、确定型决策:它是决策事件的信息资料是确定的,未来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客观条件)也是确定的,对各种方案的分析都会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决策方案。2、风险型决策:即决策事件未来出现哪种自然状态,是决策者不能肯定的,但可大致估计出其出现的概率,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损失或利益可以计算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决策具有一定的风险性。3、非确定型决策:外部条件不可预测,信息不确定,未来出现各种自然状态完全是随机的,连可能的概率也不知道。非确定型决策尽管也有数学方法,但作出最终决策主要还是依靠决策者的经验和判断。3、按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1、定性决策:是主要依靠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和判断能力作出的决策;2、定量决策:是可以根据具体数据资料,运用一定的决策方法,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果的决策。4、按决策的重复程度: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1、程序化决策:对经常重复出现的例行公事所做的决策,即处理例行问题的决策。2、非程序化决策:对不经常出现的无例可循的活动所做的决策,即处理例外问题的决策。 决策树 不确定型决策的三种方法1、最大最小收益值法(悲观原则-保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