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上文言文阅读精要考点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上文言文阅读精要考点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版七上文言文阅读精要考点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版七上文言文阅读精要考点 1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一、重点品析 1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期行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2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甲生:元方小小年纪,却知“明礼诚信”的道理,面对无礼无信的大人,他果敢地表现出自己的义愤。他是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勇敢率真的小孩子。乙生:元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 3乘船结尾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
2、是如何评价二人的优劣? 通过看二人的言行,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尽管开始华歆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言,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之人。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的时候,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不,通“否”,译为“不在”) (2)词类活用:歆辄难之(难,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为难”。) (3)特殊句式:何为不可?(宾语前置句,“何为”是“为何”的倒装) 三、文学常识: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著名小说集,在
3、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世说新语中有一些记载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表现了比较进步的道德观。 五、练习 1给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_(2)歆辄难之()_(3)王欲舍所携人()_(4)遂携拯如初()_(5)宁可以急相弃邪()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2)幸尚宽,何为不可()(3)陈太丘与友期()(4)太丘舍去()(5)既已纳其自托()(6)宁可以急相弃邪() 3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_ (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_
4、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_(2)_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参考答案1(1)fu;同“否”(2)zh;当即(3)xi;携带(4)zhng;救助(5)y;相当于“吗”2(1)搭船(2)幸而,恰巧(3)约定(4)不再等候而离开(5)请托,请求(6)难道3(1)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2)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4(1)言而无信,不知其可。(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 中考集锦(广西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5、,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是无信/是进亦忧,退亦忧B、太丘舍去/屋舍俨然 C相委而去/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下车引之/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
6、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2卖油翁 一、文学常识: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词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2)但微颔之(只、不过;点头) (3)无他,但手熟尔(罢了)(4)尔安敢轻吾射(怎么)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尔安敢轻吾射”) 2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
7、术的态度?(“手熟”) 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以我酌油知之”) 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人、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5、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熟能生巧) 中考集锦 A(上海题)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8、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B(福建题)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公亦以此自矜矜:_康肃笑而遣之遣_ 2、翻译下面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 4、选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3三峡 一、文学常识:课文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我国南北朝地理学家,散文家。 二、字音 素湍(tun)绿潭不见曦(x)月夏水襄(xing)陵重岩叠嶂(zhng) 略无阙(qu)处沿溯(s)阻绝属(zh)引凄异飞漱(sh)其间 三、词义 (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同“缺”) (2)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
9、午)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4)虽乘奔御风(即使;奔驰的马)(5)素湍绿潭(白色;急流的水) (6)猿鸣三声泪沾裳(几声,这里的“三”不是确数) (7)重岩叠嶂:重重叠叠的岩峰。 (8)隐天蔽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四、译述课文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请你补出下边句子中省略的词。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于水树山草) 五、按要求默写并译句子。 (1)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 默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默写:至于夏
10、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3)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同工异曲的句子。 默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4)翻译下列句子: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逢降霜的早晨初晴或降霜的日子,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六、课文是按
11、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考集锦 A(柳州、北海)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稍有一点点)B、至于夏水襄陵(漫上)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D、每至晴初霜旦(结霜的早晨)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3、文中表现三峡秋天景色的句子是(写出首句和尾句即可):它着力渲染了 4、如果你到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 (1、A2、语言通顺1分,译文中“奔”、“御”、“疾”必须准确,给2分;错1个扣1分译文: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或“也没有这样”)快3、“睛初霜旦哀转久绝”三峡秋天凄清肃的气氛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抄写原文的不给分,不用自己的话阐明酌情扣分) B(郴州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 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13、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1D2A3B) C(衢州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每至晴初霜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4、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1、(1)有时(2)快(3)急流,急流的水(4)到2、(1)两
14、岸都是相连的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2)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3、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4、寂静凄清) 4论语六则 一、字音释义 (1)人不知而不愠(yn)怨恨(2)不亦说乎(yu)高兴 (3)学而不思则罔(wng)迷惑不解(4)思而不学则殆(di)危险 (二、用课文原句填空。 (1)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怨恨,心里不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这里指新的
15、理解与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险或疑惑)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四、“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表顺接)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接)学而不思则罔(表顺接)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接) 五、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中考集锦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超越,超过)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通“智”,智慧)D.思
16、而不学则殆(学业上陷入困境)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D.思而不学则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人不知而不愠五十知天命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C.第六则,孔子自述他的成长过程,孔子因为勤于思考而使自己得到了不断成长。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二、五则分别概括为:“温故知新
17、”、“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 (1、C2、A3、A4、翻译略) 5伤仲永中考集锦 A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贤于材人远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
18、”的实例,说明。 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2、.C3、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4、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每空1分)5、.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B.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余闻之/也久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D.父
19、/异焉,借旁近/与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世隶耕()(2)即书诗四句()(3)父异焉()(4)称前时之闻() 3、.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文: 4、.后天的学习很重要。请你把方仲永的故事提炼成一个论据来论证这个论点。 答: (1D本题是对学生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考查,腻乎较容易的题目。在四个备选答案中:A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其涛/以养父母收族为意”,8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余闻之也,久”,C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即/书涛四句,并/自为其名”,D项朗读节奏划分正确。故正确答案选D)
20、项。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先要准确理解文甸的意思;然后,结食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具体的语境加以分析,就能够进行正确划分。2.(1)属于(2)书写(3)感到诧异(认为奇怪)(4)相当(2分)3、.(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水题诗。(2分)(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分)4、.简述这个故事即可。如:自小天资聪明的仲永,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不也同样落得“泯然众人矣”的下场吗?(2分)) C练习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就:称: 3、用自己的话说
21、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句)。 (1)余闻之也久(2)从先人还家 4、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 5、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 答: 6、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 答: 7、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 答: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2、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称:相当,符合3、略 4、第一问对仲永的才能感到惊奇;第二问认为这样有利可图5、伤:哀伤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仲永被邑人捧杀,终“泯然众人”;6、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其文
22、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7、略) 6木兰诗 1、本语段出自木兰诗,节选自_编的_。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1)旦辞爷娘去()(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军书十二卷()(4)出郭相扶将() 3、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的脚步跳跃,雌兔的双眼迷离。 B.策勋十二转记了许多次功。 C.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 4.“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得出。现常用来比喻_。 7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试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故不语郎君故:且父未尝语我也语: 亡何,其人亡亡:
23、而翁知我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卒辇而致之。 3.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 (1所以告诉通“无”,没有。你,你的2哪有寄存一千两白银却没有凭据的?(蔡勉旃)最终用车子运着(白银)送还给了他。3“重诺责,敦风义”或者“诚实守信”。) 第六单元古文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全都正确的是:() A、可汗(khn)殆(di)识之(zh)B、华歆(xn)环谒(y)机杼(zh) C、泯然(mn)军帖(ti)溅溅(jin)D、燕山(yn)朔气(shu)城阙(qu) 2、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个是() A、相委而去(委屈)B、诲人不倦(教导)C、泯然众人(普通人)D、
24、出郭相扶将(外城) 3、下列选项中“而”的用发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 4、找出按音节划分节奏错误的一句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D、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下面“之”字的用发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歆辄难之B、忽啼求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择其善者而从之 以下按原文填空:(以下每题一分,) 6、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原句是,。 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句是,。 8、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
25、子是。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摒弃了赠别诗常有的哀伤和徘徊,写得乐观开朗,其中最能体现诗人宽阔胸襟的句子是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作者虽感惆怅,却也达观的心绪,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现在也常用这句诗生命新事物必定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是 11、孔子认为孔文子之所以为文的原因是。 12、夜雨寄北中,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际景物推移到想象的境界,从而使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这里奇妙地实现了融合的千古名句是。 13、孔子提倡“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六则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言论,这两句是。 14、论语是家经典之一,是的记录。 15、世说新语是古代集,作者
26、是时的文学家。 16、伤仲永的“伤”的意思是,作者是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本文说明了和的关系。 17、木兰诗选自代编的,是时期的一首民歌。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他和、并称为“初唐四杰”。 第七单元古文训练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矜jn杓sho圃p遣qinB.阙qu溯sh湍tun巘xin C.券jun辇nin襦r帩xioD.姝zh踟ch蹰ch峙sh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早晨的阳光)月 B.虽乘奔御风(虽然),不以疾也(快)就傅读书(靠近)惟手熟尔(罢了) C.哀转久绝(断绝,消失)晴初霜旦(早晨)至于
27、夏水襄陵(大的土山) D.而(但是)翁知我(把当知己)公亦以(因,凭借)此自矜(夸耀) 3.下列句中加点“之”与例句中的“之”的意思、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我酌油知之 A.忽啼求之B.传一乡秀才观之C.康肃笑而遣之D.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5.填空题: (1).文学常识填空(8分) A.登飞来峰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B.陌上桑节选自。 C.卖油翁的作者是,是代政治家,文学家,号。 D.三峡是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写的一篇写景
28、散文。 (2).按照原文或根据意思用文中原句填空(20分) A.春冬之时,则,。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三峡) B.远方的朋友遇到挫折,为了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可用, 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当前改革困难不少,我们应有,的精神。(登飞来峰) D、望岳一诗中以距离之广远烘托泰山之高峻的句子,。 E、观沧海一诗中采用虚写的手法含蓄地表现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的句子是:,;,。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声音响亮,凄厉异常。 C.券在心,不在纸:字据在心里,不在纸上。 D.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周朝、宋朝相距多少时间了? 7.选出分析理解有误的两项() A三峡结尾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为了说明长江上渔人的艰辛痛苦的生活。 B陌上桑中罗敷为了拒绝使君的无耻要求,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极力铺陈其夫婿的地位、仪表、风度,反映了罗敷善于斗争和聪慧勇敢的性格特征。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的是诗人当时目之所见的大海的宏伟景象,目的是表现大海的美丽、壮观。 D“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运用概括的语言叙述了戴震聪慧和好学的精神。(182.136.6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