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99283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蒹葭》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蒹葭》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蒹葭》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蒹葭》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兼葭教学设计【课文品读】1 .内容:一个女子曾经在青年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为了能够再看到她,他是那样执 着地去寻找。本诗写出了一个青年人为寻求美好的爱情而发出的心声。2 .诗歌的意境:时令:深秋。地点:水边。人物:青年。景物:拂晓,露浓霜重,河岸边的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在秋风中飘摇不 定。行动:青年思念着心中的人儿,来到河边,透过薄雾和芦苇丛,凝视着“伊人” 所在的河对岸,可是心爱的人儿却可望而不可即,心中涌起淡淡的惆怅。青年并没有 就此罢休,决心追求“伊人”,但无论是逆水而上,还是顺流而下,“伊人”总是无 法靠近,宛如水中月、雾中花,假设隐假设现,朦胧飘渺。情景交融:三章写出了景物

2、的细微变化,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景,反复咏叹由于河 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心境,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 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3 .四言、重章、重言的运用:诗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而重章、重 言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反复,节奏舒卷徐缓,二者互为补充,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具 有很好的效果。本诗运用重章,细致地表现时空的转换和情感的开展。寓变化于单纯, 托繁复于简约,写出了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多层次、多角度,从而细腻地展现了主人 公情感的流程和变化。赋、比、兴的圆熟运用:本诗是起兴后以赋法叙写。河岸边芦苇上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

3、人”的感情。三章的起兴不尽相同,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化,不仅勾勒出三 幅不同的图景,而且烘托出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思念“伊人”的心绪。 在铺叙中,诗人执着的追求、企慕思见的情状,跃然纸上。4 .主旨这首诗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诗中通过对实 景的描写和对想象的描述,十分曲折、动人地把一位痴情人对所恋之人的相思之情淋 漓尽致地表现出来。5 .结构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第一章,由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引起对心上人思之心切,望穿秋水却难以相见的 艰难情景。第二章,用反复咏唱的方法,描写主人公企求不得的失望以及想见恋人心情急切 的情景。第三章,再

4、次反复咏唱,伊人依然是可望而不可晤,描写主人公失意郁闷的心情 以及深沉的相思之苦。6 .内容解读(1)兼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是一首怀念恋人的诗歌,是诗经 中具有“朦胧美”的名篇。这首诗被清人王国维誉为“最得风人深致”,被后人称为 “诗人之诗”。琼瑶编剧的影视剧在水一方的插曲化用此诗。(2)关雎与兼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无论是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 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 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兼葭中却没有明 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假设即假设离。第二章、第 三章是第一

5、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之火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 比,兼葭的情感意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兼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兼葭”、“水” 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 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 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幽远的境 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 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相望,便心

6、满意足。“朦 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教学设计】教学创意兼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是一首怀念恋人的诗歌,同时也是一首有 争议的诗。诗中所写秋水伊人,企慕难求之情境,所写景色凄清,烟波万状;意境朦 胧,形象缥缈;似有象征意味,富于神秘色彩。它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所怀之人为谁? 是实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吗?真有那么一位男子或女子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在苇边河畔 哪躅,神魂颠倒,去追求一个幻影吗?那么,是一个梦境吗?也许是一个青年追求情 人,日思夜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后进入梦境,醒后以诗记之;也可能是以 形象的手法去写生活中常见的“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这样一种心态模式。因此,此 诗的主题具

7、有多义性,至今说法不一,可作为知识的标高点带着学生进行探讨。教学目标L通过朗读体会,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2 .通过品读想象,欣赏诗歌的意境美。3 .通过讨论探究,探寻诗歌的精神美。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精神美。教学难点探究诗歌主旨的多义性。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次教学实践活动:吟读诗歌赏析美感探寻主旨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灿假设星河,佳篇如林。历经了历史的沧桑,接 受着岁月的洗礼,如今,这优美的音韵仍然响彻中华大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 首古老的诗歌名篇兼葭,走进苍苍兼葭营造的蓬莱之境。2 .学生阅读导语中的

8、背景知识,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以及对兼葭的诗意 描述。活动一吟读诗歌同学们放声吟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师分层次指导语速、节奏、 韵脚、意象、重音、情感,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而后细读每章的注释,弄懂重点字词。1 .生放声齐读课文,师范读并加以指导明确:语速要略加调整。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向往、追寻,所以情感的气氛要通 过语速表达出来。“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范读)这就是 轻柔的、充满向往的、充满爱意的朗读。再试一次,朗读第一章。(生放慢语速,朗读第一章)明确:还有几个地方要读好:三句“所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 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唉”,三

9、句都要读出期盼、向往,甚至是赞 叹。美人啊,就在那个地方!还有二个“宛如”,好像在那里,本来已经看见人了, 但是又好像不在,有点遗憾的语气要通过吟读传达出来。(生再读第一章)2 .除了语速和语调之外,我们在吟读本诗时,还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请看大屏 幕上老师标注的符号。(屏显全篇,指导节奏、押韵、重音、表情。)明确:小斜杠代表我们吟读时的节奏,停顿。四个字两两断开,如“兼葭/苍苍,白 露为霜”;五个字“宛在水中央”二三断开。在画停顿的地方,稍微拖长一点点,也就 是“声断意连,游丝牵连”。下加小圆点的字为韵脚。诗歌讲究押韵,凡韵脚需读得响亮,这样显得层次 清晰,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下加

10、三角符号的字代表意象。诗歌里面意象很重要,意象基本上都是景物, 名词。一个词或者句子重复使用,这是反复,就是为了起强调作用,因此这些反复 强调的词语读的时候声音要饱满。(生齐声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停连和变化之美,逐渐读出了诗歌古 朴深远的韵味).齐读每一章对应的注释,读懂字词和内容后,生深情吟咏,当堂成诵。(屏显)明确:这首诗的细节具有很好的表现力,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兼葭萋萋,白 露未晞,白露未已。”表现追求的时间在不断地延伸;“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浜”那么是地点的变化。时空流转,引人入胜。押韵、句式、字数、节奏停顿、意象、叠字等语音特征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

11、 听觉上的审美感受,使得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板书:音韵美)活动二赏析美感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的开篇说:“诗兼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就 是国风,此处“风人”即指诗人。这里所说的“风人深致”,是指诗经兼葭这 篇诗作是国风里写得最美,最能表达诗人深远的情致。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诗歌,去感 悟诗歌传达的丰富美感,以“我认为这一句(处)写得好,写出了 之美”的句式 进行赏析训练。(提示:可以从用词、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举例:“兼葭苍苍,在水之湄。”我认为这一处写得好,写出了重章叠句之 美,读来令人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感,抒情的力度加深,表达出余韵悠悠的艺术 效果。生默读静思,

12、积极发言,师生对话。明确1: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诋。溯河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扯。“溯涧”,“溯游”,主人公一会儿逆流而上,一会儿顺流而下,我们能感受到他 在匆忙而执着地追寻着伊人。无论如何都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我认为这一处写 得好,写出了执着追求之美。明确2:铺开这幅美丽的画卷,我看到了茂盛的芦苇丛,苇叶上白露凝结成霜, 如三峡中所写到的“晴初霜旦”,可见是一日之清晨,水边雾气弥漫。主人公伫 立河边,深情凝望着对岸,望眼欲穿,期盼着能见到心中的伊人。整个画面好像笼 罩在迷离的晨雾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冷、朦胧和迷离的气氛。

13、写出了朦胧悠远 之美。明确3: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里表达了诗经中常用 的手法。“比”就是类比和比喻,用秋天湖畔摇曳的芦苇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手法的 高妙引人入胜;兴那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这种事物能够营造出幽远的意境, 然后再写男子追寻女子的故事,就更有味道。此处写出了秋景起兴之美,更让读者感 受到了伊人“风霜高洁的形象之美。明确4:那是多么美丽的身影啊,让“我”非常的向往,不管她在什么地方,“我” 都要继续地追寻她。终于没有见到心中的伊人。咫尺千里的遗憾、怅惘,留在了追寻 者的心中。多么纯美的感情啊!怅惘的,求之而不得呀!这里写出了情感抒发之美。明确5: “

14、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我认为这一句写得好, 写出了情景交融之美。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露浓霜重,河岸边的芦苇沾 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在秋风中飘摇不定。青年思念着心中的人儿,来到河边,透过 薄雾和芦苇丛,凝视着“伊人”所在的河对岸,可是心爱的人儿却可望而不可即,心 中涌起淡淡的惆怅。青年并没有就此罢休,决心追求“伊人”,但无论是逆水而上, 还是顺流而下,“伊人”总是无法靠近,宛如水中月、雾中花,假设隐假设现,朦胧飘渺。 那种执着的追求、企慕思见的情状,跃然纸上。小结:重章叠句之美秋景起兴之美意境幽远之美情景交融之美朦胧悠远之美伊人形象之美情感抒发之美执着追求之美侧面烘

15、托之美(板书:意境美)活动三探寻主旨任山重重,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无论结果怎样, 我们更看重的是主人公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但是,这首诗流传了 2500年,难道仅仅是因为追求一人而不得的执着感动了我们 吗?对于伊人的追寻,除了指对所爱的人的追求,是否还有其他的理解呢?(屏显:合作讨论:“伊人”到底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学生思考谈论后回答,教师给出适当资料助读引导,并明确主旨的多义性。屏显:资料助读:先哲时贤对于该诗的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诗的 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诗人借怀友挖苦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闲者隐居,不肯出 仕;也有人说作者是隐士,此乃明志

16、之作。当然,诗无达诂,所以见仁见智。古典文学知识提示:作者是一个群体,是那个时候一群朴实的劳动者在田间地头劳作时唱出来的歌 谣。这些歌谣是那个时候人们的一种梦想,一种理想。这首诗属于一个特殊的类别, 大家称它为“朦胧诗”。因为它意境朦胧,主旨多元不确定,所以叫朦胧诗,也因此 我们对伊人有多种多样的解读。小结:“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 或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是一种崇高的理想除了明确的一 个指代,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种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对伊人的追求也可以看 出是一种人生哲理的凝练。闻一多曾说:“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

17、 觉得它百读不厌。”可以说,仁者见仁,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伊人”。(板书:精神美)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顺着兼葭,这秋水湖畔的芦苇,一起经历了一次寻美之旅,感受了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律之美,意境之美,和主人公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之美。相信 这种精神一定能激励为理想而奋斗的我们。兼葭出自诗经中的秦风,在秦国这个 好战的地方,竟有这样玲珑剔透、婉约朦胧的诗作,这就告诉我们,对美好事物的热 爱和追寻存在于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课外再去阅读诗经,从其中选择一篇作品,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疏通大意后, 放声诵读,并利用学到的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等手法,感悟独到的美感。附:板书设计12.兼葭诗经秦风音韵美美 意境美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精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