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 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 解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心得体会【1】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五篇(一)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的变化:一、立德树人,凸显美育功能比照201 1版课标,新课标在课程方面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 具体要求;新课标坚持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围绕以美育 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育人宗旨,表达国家意志
2、,反 映时代要求,凸显美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凝练核心素养,遵循学科规律艺术课标(2022年版)将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聚焦于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这使得艺 术课程的育人目标更加清晰,指明了教学与评价的方向,在遵循艺术 课程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守正创新,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联 习任务相连接,同时又将学习任务与艺术实践相连接,划分了 1-2年 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四个学段。学习任务设计中,表达 了学段之间的内容联系、难易度和任务主题的承上启下,兼顾美术语 言和艺术实践的关联和把握,通过“欣赏评
3、述” “造型表现设 计-应用”和“综合探索”这四类艺术实践活动细化了美术本体的 课程内容。这种划分能让教师更清晰明了地理解课程及进行相关的教 学实践。总体来看,美术课程内容结构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艺术课程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 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联系/融合(综合探索)四类 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群的方式遴选课程内容,既具有统整性,又不 乏内容、学习任务的精确指向。(二)突出不同学段美术学习的特征,以学习领域、任务群等重构 课程内容新课标以学生身心开展特点为准绳,且着力突出不同学段美术学 习的特征:第一学段(1-2年级)以造型游戏突出美术课
4、程的趣味性、 生活性,强调给予学生综合性的艺术体验,注重幼小衔接;第二学段 (3-5年级)由趣味性、生活化逐步进入美术学科领域;第三学段(6-7 年级)强调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和学科理解力的开展;第四学段(8-9 年级)进一步开展美术知识与技能,形成学科思维和行为能力,并注重 初、高中的衔接。每个学段课程内容均突出学科的综合性和跨学科学习活动,其间注重贯穿对美术语言的感知和理解,重视学生在美术学 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 情。同时,还强调了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 心的多样化的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笔者根据新课标中美术课程内容进行
5、梳理,用表1来说明美术课 程的艺术实践在不同学段及在四大学习领域统领下所设置的学习任务。(三)增强美术学科理解力,以实践活动融合多种课程观念和内容“追求理解的教学”是现阶段基础教育学科教育的重要趋势。对 此,新课标中美术课程内容局部,明确了不同学段学生需要知道的事 实性知识、需要理解的学科大观念等。基于育人的根本目标,在正确 认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开展特征的基础上,新课程以主题单元、 问题导向、工程式、任务式等方式,融入价值观、情感态度、思维方 式、行动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必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精心设计了 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这些都指向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达成学生对学科 内容的深度理解,形成艺术
6、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佳(2022年版)美术课程艺术 实残内容与学习任务艺术实践欣赏评述学生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及其开展概况。造型表现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围绕题材,提炼主题,采用 平面、立体或动态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 式,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工程的学习,进行传承和创造综合探索学生将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与自然、社会、科技、 人文相结合,进行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提升核心素养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5年级)第三学段(6-7年级)第四学段(8-9年级)学
7、习任务1欣棠身边的美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领略世界美术的多 样性概览中外美术史。学习任务2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传递我们的创意表现无限创意学习任务3改进生活用品装点我们的生活营造环境我们与设计同行学习任务4体验传统工艺学做传统工艺品传承传统工艺继承与开展中国文 化遗产学习任务5参与造型游戏活动融入跨学科学习创编校园微电影理解美术的贡献以上每个学段5个学习任务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每一学段和每一学习任务都有详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其中又包括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 材建议、学习活动建议)。细读每个学习任务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可以看出,艺术实践伴 随艺术学习探究过程的始终,注重实践
8、和学习活动的策略和引导。例 如,在第四学段(8-9年级)学习任务5 “理解美术的贡献”中,其主题 虽大但实践指向明确,内容中的学习和实践方式多元且可供学生选择。 例如,在该任务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创作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图画 书、视觉笔记、动画、微电影等多种方式,在课程标准中都被提及。 这区别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和机械认知,使得学生通过艺术实践的方式 来强化对“美术贡献”的独特理解,彰显了美术学科的“操作性强、 实践性强”的学科特质。(四)开展美术主导的跨学科学习课程内容,表达融合教育理念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 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及“树立
9、学科融合 理念”应成为重要的美育教学方向,对此需要“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 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 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上述理念诉求在新课标里就有直接的表达。如在第二学段(3-5年 级)学习任务5“融入跨学科学习”中,其教学策略的建议是:联系3-5 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选择“美术与自然” “美术与文化”“美 术与科技”等主题开展教学活动;采用体验化教学、具身化教学、信息 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地域特色, 探究美术与身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以及美术与编程相结合的问 题;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
10、与其他学科融合可以富有创意地解决问 题”。这些内容都强化了 “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并强化了美术与文 化、美术与社会生活以及美术与科技等多领域内容的融通,设置了以 美术为主导的跨学科学习课程,强调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新艺术课程教学还特别强调创设问题情 境,引导学生开展确定主题、观察感受、素材、学习借鉴、构思 创意、选择材料和技法、探索表现方法、创作作品、展示交流以及描 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三、创新与改进要调整与完善学校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一)基于核心素养与内容结构化组织相一致的教学方式改革新课标中教学提示分为“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和“学 习
11、活动建议”。相较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目标” “学习活动建议” “评价要点”的课程内容表述方式与体例,新课标在 基于核心素养与内容结构化组织相一致的教学方式表述上,在每个学 段5个学习任务后都给出了详尽的教学提示,提出的教学策略建议、 情境素材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非常具体,对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 指导性强,提升了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新艺术课程教学的方式总 体上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 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的过 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学习方式方面,“通过大观念引 导深度学习” “基于问题式” “
12、工程化” “主题单元式”等最新课程教学 理念的融入,均着力于学生思维养成、能力形成和素养培育,给予了 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强化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在基于核心素养本 位下的美术教学之下,这些都为美术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新课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三条主要思路, 细化了育人目标,明确了实施要求,深化了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新 艺术课程教学精选对学生终身开展有价值的内容,且促进学段衔接、 减负提质,切实增强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二)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机会,倡导在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由于素养是一种复杂、高级、人性化的能力,其形成和开展需要 诉诸真
13、实的情境中。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从自我实现的人格理论出发, 认为理想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 情统一的“完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 契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构造充满自由且有意义的学习空间。鉴 于此,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教学,其学习内容需要紧密贴合学生的日 常生活经验,给学生搭建能开放地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在“迁移知识” 的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内容便有了 “意义”和“价值”,也容易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还要 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学”艺术课程设计了与学生经验、社会现 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层层
14、递进,引导学生主动、 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理解各项艺术的形式美和意蕴美,感悟艺术 学习的意义与艺术实践的价值。这些教育理念,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实践与开展需求。四、促进和开展要强化“学业质量”意识,落实艺术课程评价要求本次艺术课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 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做出 全面的、全方位的评价。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新课标中专门制定了美术 学业质量标准,这和2011年版的美术课程标准有重大区别。学业质量 标准是以艺术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 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
15、目标的达成度。需要注 意的是,美术课程的学业质量呈现不是指“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 的达成度”,而是指向“课程核心素养的实现与生成“。此次学业质量 标准虽不设水平等级,但具有较强的可测性、可评性和指导性。这也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和聚焦点,有助于实现“教一学一评” 一致 性。依照学业质量标准,教师应从整体和局部的维度整体把握不同学 段学生的学业水平,据此把握具体教学中的深度与广度。如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中的“学习任务”局部,新课标针对“内容 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 注重“教一学一评”的一致性。同时,围绕艺术课程核心素养,课程 内容还增加了对课程总目标和学段
16、目标的描述与界定。课程总目标强 调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综合运用 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形成学生必备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课程核心素养。据此,学段目标是 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旨在指导教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开展阶段性 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也是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还为教材编写者提供指导,为考 试命题提供主要依据。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可以对标学业质量标准调整其教学行为,强化 了 “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如在1-9年级四个学段的美术学业质量标准中
17、,对教学、学习和 评价行为进行了一体化的思考和设计,形成相互联系、程序多样、效 益共增的教学生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 价和展示交流等适应美术学科教学特征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养 成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习惯与能力。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评价学生 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关注和评价自己在核心素养上的开展水平。总之,通过具有美术学习 特征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反思和评价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 与方法的选择,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以期到达最正确的教学 效果。五、提质与增效要立足核心素养,丰富系统性的教、学、研 体系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
18、,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盛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立足“双减”新时代,艺术教育要以立 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以美育人, 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新课标在第七章提出了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 学研究”五大局部内容,对于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和问题做出了系统回应。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 学校艺术教育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艺术教学的全过程,立足 学生的全面开展,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同时,艺术课程 还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把握显性和隐性、
19、近期和远期、局部和整 体的关系,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想象力与 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新课标还 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注重感知体 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善用多种媒材,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建立 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坚信每一位学 生都具有学好艺术的潜能,要积极创造给予学生更多展示交流的机会。“评价建议”局部有“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方面内 容,并作了具体说明。“教学评价”提出的原那么有“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 “坚持多主体评价”等;主要评价环节有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
20、末评价;还提出了评价结果的呈现和运用。“学业水平考试” 那么具体说明了考试的性质和目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命题原那么、 命题规划和题目命制)、综合评定(采取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 结合的评定方式,将评定结果作为高一级学生招生录取、地区教育质 量评估等的参考依据)等多方面的内容,贴合艺术学科的特质进行有针 对性的说明和阐释。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要“坚持育人导向、精选教材内容、 优化组织结构、彰显艺术特色、丰富教材形态”五点要求,指明了未 来教材编写的宗旨和方向。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局部,提出:“一要坚持正确导向;二要保证基础配备;三要开放课程资源;四要顺 应时代开展。”这些都
21、是非常切合实际、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建 议,对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条件要求和物质保障标准。此外,新课标还对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展 开面向全体艺术教师的培训,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深入理解新时代社 会开展的新趋势,把握教育改革的新动态,准确理解和把握艺术课程 的育人价值,把握课程目标,解读艺术各学科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 学业质量等;分析课程标准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明晰先综合后分项设计 艺术课程的意义,促进教师理解艺术课程标准,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 式助力艺术教师专业成长。这些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环境营造、制度 建设、教师专业开展给出了具体而又明晰的方向和内容提示。系,将核心
22、素养的培养贯穿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始实现从“三 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化和开展。三、突出课程综合,挖掘育人价值新课标更加关注艺术各门类、艺术与其他学科、与日常生活、与 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关联性,加强跨学科教学,实行先综合后分项的课 程设置,表达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既可以实现幼小衔接,又 可以与高中多模块选择性教学相对接,改变了传统课程在知识、技能 上的相互割裂状态以及碎片化学习的现象,促进课堂教学增效提质, 也更加遵循了学生艺术学习和身心开展的特点,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 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开展。四、研制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两个局部,整体规划不同学段
23、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到学到什么程度,帮助教师更好的把 握教学,将之前的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学习的过程,为不同年龄阶段 的学生的艺术教育设置不同课程目标,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 实现。心得体会2课程标准表达着国家意志,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纲领性文件。今年4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从教研成效产出的角度看,“教、学、研”的有效统整无疑是课程 改革的助推器,在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开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基于此,笔者以湖北省美术教研工作实践,提出旨在落实“新 课标、新课程、新时代”的几点教研思考。第一,构建“省、市、区、校”教研四级联动体系。丰富的“教、
24、 学、研”系统需要省、市、区、校的四级联动,其中省级教研着眼于 “树导向”、市级教研可以强化“搭平台”、区级校级的教研重在“促 开展三者各司其职,互有渗透,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丰富、系统、全 面的教学研体系。近年来,湖北省教科院组织了两年一次的“湖北好课堂”展评活 动,美术学科制定了中小学美术优秀课的评价标准,并以“聚焦核心 素养,提高教学研水平”为主题,开展了小学、初中、高中美术优课 的展示与教学改革研讨,即在省级教研的层面树立“什么是美术好课” 的导向和典范,强化全省层面对美育的共识性理解。第二,教师培训与主题性教研双向结合。新课标特别提及了 “聚 焦关键问题开展主题教研”,这对“教、学、研”
25、和教师培训的内容和 形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不等同于单一且常规的教研和培训,而是 基于特定主题的教学研究、培训和研讨有指向的展示交流才是主旨,强调了教学研究中的“交互性”“案例性”“学术性”和“实效性”, 有助于丰富课程及教学思想在横向层面的多向流动,同时也可以实现“主题聚焦”,强化学科理解和教学实践层面的共识。第三,强化多元化教研产出和经验共享。多元化教研产出可以体 现出鲜明的美术学科特质。如:在新媒体和信息时代,加强“云教研”、 线上线下美术教研活动、教师教学素养和基本功示范、师生数字技术 美术作品展览、教学素材库和教学经验的共享、教学实践和课题实验 提供、学校艺术工作坊和美育活动展示、人
26、工智能评价检测、沉浸式 艺术博物馆美术馆资源建设与开发等。这些多元的教研内容和方式都 可以成为别样的教研成果,表达美术学科“视觉性”的学科本质特征, 反映出新时代中小学美术教研的鲜明特色。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新课标的公布,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开展和 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实施 确定了基准,为我们的“教、学、研”擘画了实践路线。准(2022年版)的公布,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对我 们教师教育事业开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市、区教科院的组织下,我们 积极参与新课标的学习,对此我有以下感悟:(一)立德树人,凸显美育功能比照201 1版课标,新课标在课程方面完善了培养
27、目标,从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 具体要求;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 新课标坚持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弘扬中 华美育精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围绕以美育人、以美 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育人宗旨,表达国家意志,反映时代要 求,凸显美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到工人。(二)凝练核心素养,遵循学科规律艺术课标(2022年版)将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聚焦于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
28、这使得艺 术课程的育人目标更加清晰,指明了教学与评价的方向,在遵循艺术 课程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守正创新,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联 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始实现从“三 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化和开展。(三)突出课程综合,挖掘育人价值新课标更加关注艺术各门类、艺术与其他学科、与日常生活、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关联性,加强跨学科教学,实行先综合后分项的课 程设置,表达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既可以实现幼小衔接,又 可以与高中多模块选择性教学相对接,改变了传统课程在知识、技能 上的相互割裂状态以及碎片化学习的现象,促进课堂教学增效提质, 也更加遵循了学生艺术学习和身心
29、开展的特点,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 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开展。(四)研制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两个局部,整体规划不同学段 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到学到什么程度,帮助教师更好的把 握教学,将之前的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学习的过程,为不同年龄阶段 的学生的艺术教育设置不同课程目标,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 实现。心得体会【3】近期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的专家老师们主讲的区 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工程相关课程, 收获颇丰。十一个小时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美育迎来了百年未遇 之大变革。最大的亮点是美术与音乐学科综合为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整合创
30、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 开展。从美术学科看本次艺术新课标改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 几点:在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培训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突出了 美育的功能性。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了解到整个小学各阶段的学习任 务递进式的提到了 “体验传统”、“学做传统”、“传承传统”,因此在美 术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孩子们了解世界艺术文化的多样性,还应该逐 渐增加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内容,让孩子们更加了解我们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艺术内涵。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是艺术新课标最大的亮点,是国际教育的 大趋势。我们要和国际接轨,既有民族也放眼世界。知识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决定了不能一个学科单打
31、独斗,需要综合和跨学科教学。这 次改革强调音乐、美术仍然是中国艺术教育的支柱,并且增加了戏剧、 舞蹈和影视学科,丰富了艺术修养,也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本次学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美育即将迎来一场新的挑战,我们挑 战的不仅是艺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更要努力向着创新型教师 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教育的开展,满足学生多样性 的艺术需求与修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变革的“指南针”,提供重要的方向 指引,对教材教参编写、课堂教学实践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22 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 准,义务教育艺术课
32、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位 列其中,对学校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课程教学起到了 “定向、定 标、定准”作用,对未来学校艺术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相较于前一版义务教育音乐、美术课程标准,时隔十余年后修订 的新课标有哪些重要变化和亮点?在“十四五”开展元年和“美育”新 时代,新课标的出台又释放了哪些学校美育方面的课程改革信号?从基 层教育实践角度而言,如何做好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系列跟进?经过 认真研读,笔者尝试对新课标做出归纳和梳理,并对以上问题做出个 人解析。一、理念与方向要强化育人导向,坚持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 教学“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 主义
33、的指导地位,表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表达中华民族风 格,表达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表达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 表达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前言首段旗帜鲜明地为我们指明了课程的导向,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基于此,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出了艺术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使命“义务教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 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 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34、的能力,抵 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 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 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不懈奋斗。”文件中的上述文字,诠释了艺术课程重要的教育功能和不可替代 的课程价值,凸显了艺术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观导向。艺术课程以独 特的视角表达着人类文明精华,传递和渗透着人性的真善美,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层面的具体落实和显现。对此,学校音乐、 美术学科等课程教学需要把握艺术教育的育人导向,充分发挥艺术课 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新课标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种文化” 在艺术课程中得到
35、有机渗透和表达,如强调经典美术作品中对革命文 化和历史的呈现等,这都表达了艺术教育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 才”的使命。具体到美术课程,新课标是以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做了系统性的革新,主要表现在:统整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 方法、评价和资源等要素,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并 获得有益知识和信息;联系生活艺术进行艺术表现,增强将情感、想象、 思想和知识可视化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意实践能力,开展创新意识和 创造能力;认识丰富的文化现象,获得基于学科的文化理解力;坚定文 化自信,主动适应丰富而复杂的现代生活,更全面地开展,培养适应 未来社会开展的合格公民和有用人才。这些都很
36、好地阐释了美术学科 的独特育人价值,且表达了学科的鲜明特质。整体而言,新课标整体上是基于核心素养来确立课程目标,强调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遴选课程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有 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在 新时代条件下的新使命、新任务。二、优化与变革要明确学校艺术课程的内容及其结构在明确艺术课程价值观导向和独特育人作用的基础上,新课标在 艺术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重大改革: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 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进行选择开设。基于 此,新课标提炼艺术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并以此为主线对艺术课程 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优化。(一)创造
37、性地提出艺术课程四大核心素养,以此统筹艺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2001年和2011年版义务段美术课标相比拟,新课标提出的艺 术课程核心素养是在以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和“美术学科核心素 养”的统整下形成的,包括“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和 “文化理解”四方面内容。基于此,艺术课程以音乐、美术课程为主 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 其协同育人功能。就美术课程而言,区别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中提出的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 现” “审美判断” “创意实践” “文化理解”),新课标中美术的“图像识 读”“
38、审美判断”被统合在“审美感知”中,“美术表现”应包含在“艺 术表现”里,“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那么延续保存。新课标力求保 持原有课程的重要内容,并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 精神与要求,进一步地调整、充实、完善了以艺术课程核心素养为导 向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具体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内容包括“欣赏 评述.造型表 现” “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 学习内容,分学段(1-2年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设置不 同的学习任务,每一学段均设置5项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和学业 要求嵌入学习任务中。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在框架上将美术学科本体的美术语言和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