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精神分析文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精神分析文论.ppt(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精神分析文论精神分析文论一一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 进入20世纪,人类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医学在这一阶段同样是科学发展的一个亮点。在这一时期医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精神病学所取得的进步,确切地说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 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人类最高的智慧,这镌刻在阿波罗神庙里的唯一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更深入、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却始终无法解析精神之谜,而精神分析学说为人类对自身的精神与意识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口,使人们认识到在通常的感觉意识之下还隐藏着一个复
2、杂的潜意识世界。这个发现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并被广泛传播,影响巨大,在他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弗洛伊德主义”。 到了20世纪30年代,新一代精神分析学家如荣格(1875-1961)、阿德勒(1870-1937)、沙利文(1892-1949)与弗洛姆(1900-1980)等,对精神分析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正和不同方向的发展,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在世界上广泛流行。 当然,这种流行也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大有关系。西方社会的各种危机,比如两次世界大战、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陷于崩溃与大萧条当中
3、,给人们带来无法计数的灾难、挫折和苦闷。 这些问题在精神分析学说中找到了有效的解释和解决办法,自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也使精神分析学说走出专业医学领域,进入了广阔的社会与文化领域,成为西方社会独树一帜的思潮。 在文学领域,受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影响,产生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意识流文学,这是20世纪上半叶影响巨大的文学流派。 意识流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包括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和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等。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是英国最早开始创作意识流作品的作家。她的论文现代小说被认为是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一份宣言书。 她主张发掘人的内心世界,因为头
4、脑接受的实际上是生活中细小奇异而易逝的种种印象,作家的任务就应该描写人的这些主观印象。 她的小说墙上的斑点就是一个典型的意识流小说。描写的是主人公对墙上的一个斑点(实则是一只蜗牛)引发的一系列联想,通过主人公意识流的活动,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的其他小说作品还包括达洛卫夫人(1905)、到灯塔去(1927)等等。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20世纪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他的小说都是以都柏林为背景,取材于爱尔兰的现实生活。他早期作品都柏林人(1914)是部短篇小说集,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绘了都柏林的风土人情。 在写给出版商理查兹的一封信中,他明确地表述了这本书的创作原则:“我的宗旨
5、是要为我国的道德和精神史写下自己的一章。” 在乔伊斯眼中,处于大英帝国和天主教会双重压迫和钳制下的爱尔兰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国家,而都柏林则是它“瘫痪的中心”,在这个城市里每时每地都上演着麻木、苦闷、沦落的一幕幕活剧。 詹姆斯乔伊斯于1904年1月7日,在他母亲逝世之后4个月起在都柏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画像,1914年完稿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历时10年,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主要描写都柏林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如何试图摆脱妨碍他的发展的各种影响家庭束缚、宗教传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追求艺术与美的真谛。 乔伊斯通过斯蒂芬迪达勒斯的故事,实际上提出了艺术家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并且饶有趣味地
6、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斯蒂芬迪达勒斯本人恰恰就是他力图逃避的都柏林世界所造就的,都柏林无形中报复了反叛的青年艺术家。 长篇小说芬尼根守夜人(1939)以都柏林近郊一家酒店老板的潜意识和梦幻为线索,是一部用梦幻的语言写成的梦幻的作品。乔伊斯借用意大利18世纪思想家维柯关于世界在四种不同社会形态中循环的观点,在此框架中展开庞杂的内容。书中暗喻圣经、莎士比亚、古代宗教、近代历史、都柏林地方志等,大量借用外国词语甚至自造词汇,通过夸张的联想,喻示爱尔兰乃至全人类的历史、全宇宙的运动。 其中尤利西斯(1922)是乔伊斯的代表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情节简单, 写的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一生中平凡
7、一天的记录,即主人公广告经纪人利奥波德布卢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的活动。 这部小说中,乔伊斯在将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铸于一炉,借用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的框架,把布卢姆一天18小时在都柏林的游荡比作希腊史诗英雄尤利西斯10年的海上漂泊,使尤利西斯具有了现代史诗的概括性。尤利西斯以三个人物为主,除代表庸人主义的布卢姆外,还有他的妻子、代表肉欲主义的莫莉以及代表虚无主义的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小说通过这三个人一天的生活,把他们的全部历史、全部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的一部代表作,尤利西斯通过人的意识流来展现世界,是对传统写作方式的重大突破。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
8、22)是法国意识流小说的先驱。他受到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克罗齐直觉理论的影响,试图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 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品是追忆逝水年华(1927),这部长篇小说共分七卷,前四卷在其生前出版,后三卷直至其死后五年才出齐。这本书描写的是“我”对往事的追忆,但其叙述方式很独特,整部小说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一切都随“我”的内心感受以及回忆和联想而展开,因此所有的故事都是随意置放,没有逻辑的关联。 威廉福克纳(1897-1967)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被认为是继乔伊斯之后最有影响力的意识流小说家。在现实主义叙述手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主义的尤其是意识流
9、写作手法的实验。喧哗与骚动就是这种写作手法的典型。 小说选择白痴班吉作为第一叙述者,一九二八年,他三十三岁了,但是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岁的小孩。他没有思维能力,脑子里只有感觉和印象,而且还分不清它们的先后,过去的事与当前的事都一起涌现在他的脑海里。通过他的意识流,表达人生即是“一个白痴讲的故事”。(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台词:“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舞台上指手画脚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白痴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出一点意义。”) 意识流小说是对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创作手法的反动与突破,它所追求的不是对故事的客观的清楚的叙述,而是要直接显示人物意识流的原
10、始轨迹,通过这种展示,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人的心灵世界,这也是文学艺术创作领域的重大拓展。 那么,作为文学批评流派的精神分析学派首先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反叛。就像我们前面讲的,l9世纪末的欧洲文学批评以实证为主,强调环境、遗传等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决定作用,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往往演化为研究作家的生平的传记式批评。 随着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人们日益接受了存在着一个深不可测的潜意识世界的观点,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第一节第一节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一一 生平及著作生平及著作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医生,著名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11、出生于莫拉维亚的弗赖堡(现在位于捷克境内),父亲是个善良乐观的犹太呢绒商,4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在那里,弗洛伊德度过了他的大半生:学习,工作,做医生,从事精神病研究和写作。 1938年6月,由于纳粹的迫害,他被迫离开维也纳,逃往伦敦。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病逝于伦敦。 弗洛伊德自幼聪慧,在学校总是成绩名列前茅,喜欢读歌德与莎士比亚。 大学预科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最初他专注于生物学,后来受法国神经学家沙柯的影响,开始转向精神分析的研究。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劳尔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记录了他在精神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该
12、书出版后颇受冷遇,后来才被人重视起来,在弗洛伊德生前已重版8次。 之后,弗洛伊德进入多产期,连续出版了多本精神分析与利用精神分析方法批评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声望名气越来越大。1930年,他获得歌德奖。(歌德文化奖创立于1927年,是欧洲颇富盛名的一个奖项,每三年颁发一次,我们所熟知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家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均是此奖得主。) 弗洛伊德的著作包括心理学和许多关于文学艺术与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1904)、开玩笑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文明化的性道德与现代精神病(1908)、作家与白日梦(1908)、列奥纳多
13、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1910)、图腾与禁忌(1913)、论幽默(1927)、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文明及其不满(1929)、摩西与一神教(1939)等。 这些作品拥有极大的启发性,为许多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等指出了新方向。同时,精神分析也不再单纯地作为医疗的一个方法,而是开辟了对人类精神进行研究的新领域,甚至有位他的传记作家认为:“如果不了解精神分析学的内容,简直无法把握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这样的评析可以说是客观的。一、人格结构与意识层次学说 弗洛伊德首先是一个精神病学家,然后他才是一个文学批评家。他是从他的精神分析学出发去研究和阐释文学现象,从而得
14、出他独树一帜的文学理论的。 弗洛伊德学术研究的开端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他是从生物学研究转入到心理学研究的。他从动力学原理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他认为人格是在人的生物能向心理能的转化过程中形成的,而转化活动的开端则是人的本能。 本能是储存在人体内的需要,需要得到满足,本能得到释放,从而保持人体中能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各种行为,不同的行为出自不同的需要,也就来自不同的本能。 弗洛伊德把各种各样的本能总结为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由此派生出各种本能。本能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 本能同时体现了人格的内在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的内在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们有各自的作用和行
15、动原则。 本我是存储各种本能的地方,包括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它奉行快乐原则,即趋乐避苦,趋利避害,而不理会社会道德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超我是人的良心与社会律令,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的价值观念而形成,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的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阻止本能的直接发泄,努力使本能释放在理想的对象上。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照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自我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
16、的部分,它居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起协调、平衡二者的作用,它奉行现实原则,努力去调节本能的冲动,引导它避免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即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也相应地分为三个意识层次:无意识层(或潜意识层)、前意识层与意识层。 这三个层次的关系是:无意识层好比本能的汪洋大海,漫无边际,是人日常所不能感知的。无意识层保存了被压抑的人类情感与观念,它的产生多与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创伤性经验有关。无意识永远在骚动,试图进入意识层,但它受到前意识层的“检查”。 前意识层是调节无意识与意识的“检查”机制,它可以使无意识进入意识,但它更多的是阻止无意
17、识,控制无意识,使之被压抑在意识与前意识之下。 意识则是人可以察觉、感知自我与外界的心理活动,处在心理结构表层。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的最初动力是人的本能。我们前面讲过,本能在人的潜意识中是骚动不安的,时刻在寻找着发泄的突破口,然而强大而严酷的社会现实和道德律令总是作为外界压力来阻止、压制本能的突破,使它得不到直接而充分的释放,但本能又不能被固定,否则就会因为过度压抑而引发精神疾病。这就形成了本能的宣泄与反宣泄的冲突。 那么如何解决或者缓解这种冲突呢? 弗洛伊德认为,缓解冲突的措施有三种: 第一,强而有力的转移,它使我们无视我们的痛苦; 第二,替代性的满足,它减轻我们的痛苦;
18、 第三,陶醉的方法,它使我们对我们的痛苦迟钝、麻木。 总之,无论是哪种途径,都是人用来躲避现实压迫,释放本能的方法。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艺术与科学走的是转移的途径,宗教作为幻想则是代替,而嗜物成瘾则是陶醉。 弗洛伊德把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创造理解为本能转移和升华的途径。 他认为艺术家创造美,科学家发现真理,这些活动既可以使本能得到释放,使人从这些活动中得到快乐,同时又可以造福他人,因此是“高尚的和美好的”。同时,艺术家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活动,在对内部精神的追求过程中寻求满足,使自己独立于外部世界。 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弗洛伊德更是明确指出: 我们相信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曾经竭力放弃原
19、始冲动的满足,将文化创造起来,而文化之所以不断地改造,也由于历代加入社会生活的各个人,继续地为公共利益而牺牲其本能的享乐。( 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9页) 所以,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家和科学家的贡献就在于,在同等的现实压力之下,他们可以超越单纯的本能的满足,而把本能冲动转移和实现在“较高尚的社会目标上”,同时通过这样的途径,他们受到命运摆布的力量要小得多,他们更容易超越现实,超越本能的要挟,摆脱受本能驱动的束缚、奴役以及受压抑的命运。三三 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将本能作为人的行为动机,同时,他把本能分为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由这两大类本能又生发出多
20、种情结。 情结(Complex)则是本能类型的集中表现。其中,俄狄浦斯情结是最为著名的一种。所谓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就是一种恋母妒父的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童年时都有这种情结,艺术家的童年更为明显。他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始动力。1、如何理解叔本华的唯意志学说。2、试阐述尼采的悲剧观。 (当然,弗洛伊德仅仅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将情结起源归结于人类童年的创伤性经验;他的学生荣格则继承并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情结起源于人性中某种比童年时期经验更为深邃的东西集体无意识人类从祖先那里获得的一些先天倾向,它是早就存在于民族意识中的经验,即采取和自
21、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如人类对于黑暗的恐惧心理) 通过分析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这两部名剧,弗洛伊德证明了人物身上存在着俄狄浦斯情结,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利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范例。 俄狄浦斯王作为一部悲剧,为什么使观众深受感动? 人们通常认为其悲剧效果在于至高无上的神的意志和人类逃避即将到来的不幸时的无能为力之间的冲突。也就是说,它是一出命运悲剧,说明人在命运面前必须承认自己的渺小。这是以往我们外国文学史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解释。 弗洛伊德则认为,这部戏的悲剧效果并不在于命运与人类意志的冲突,而在于表现这一冲突的题材的特性,就是说,剧中人物的命运与我们观众的内心有发生共
22、鸣的东西。俄狄浦斯之所以能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是因为他与观众都在精神上有一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在莎剧哈姆雷特中也看出了这种情结,他认为它们“来自同一根源”:关于剧中哈姆雷特替父报仇时行动再三拖延的原因,弗洛伊德不同意哈姆雷特性格优柔寡断的解释,认为他也是因为俄狄浦斯情结。 哈姆雷特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能对杀死他父亲、篡夺王位并娶了他母亲的人进行报复,这个人向他展示了他自己童年时代被压抑的愿望的实现。这样,在他心里驱使他复仇的敌意,就被自我谴责和良心的顾虑所代替了,它们告诉他,他实在并不比他要惩罚的罪犯好多少。 (西弗洛伊德与,见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张唤民等译,知识出版社1987年,
23、第15页) 通过这两个例子,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结解释剧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同时也说明人物身上所潜藏的情结。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中,弗洛伊德更把这种说法加以扩展。他试图说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都是出于俄狄浦斯情结。典型的例子包括他对达芬奇创作母题、米开朗琪罗创作摩西的解释,以及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创作动机的解释。 到后来,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甚至宣称社会、宗教、艺术的起源都是出于俄狄浦斯情结。如果说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讲出心理学的一个真理,那么他这样无限地扩展其运用的范围,无疑是走到了真理的反面。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心理学史中无疑有开创之功,即使被应用到文学批评理论中也极有启发意义。尤其是在进入20世纪之后,无意识批评是文学批评由传统向现代的第一个转向。在实际批评当中,即使弗洛伊德的批评结论有时不能使人信服,但不可否认,他给文论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和角度,实在是功不可没的。 当然弗洛伊德理论的偏激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太狭,这尤其表现在它对俄狄浦斯情结太过于推崇。二是太泛,这表现在他的泛性论学说。弗洛伊德运用本能冲动来解释一切艺术创作的动机和来源,显然是忽视了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忽视了社会背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