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及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及说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 .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语 文要素】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2 .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重难点)一、直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解诗题,引导学生抓 住“宿”,了解写诗的时间,抓住“建德江”,知道诗中描述的地点。借助注释了 解“建德江”。)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
2、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 .指名读,正音。(相机指导书写:德。提醒右边中间不能写成“四”,“心” 字上面一横不能丢。)3 .自由读古诗。(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 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2)交流: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4)多媒体
3、煽情:媒体展示夏日夜景。(5)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 喜悦之中)2.品读下阕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 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引导想象:(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 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3)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 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四)读透词1 .齐读词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
4、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2 .感悟作者的情感。3 .背诵词。(五)拓展训练1 .选词中的一句话,用画笔画出来。2 .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六)板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1 .师: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 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2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 的大意。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在课本相应位置打上小问号。开始吧!(自学)3 .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尝 试理解诗意。
5、(学生汇报。)4 .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 “月近 人”)5 .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6 .师:同学们,止匕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 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这 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 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7 .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感受“愁”: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许多诗人 都留下满怀惆怅和绵绵愁绪的诗句。(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指
6、导朗读:通过放慢语速、强调“愁”字等方式读出愁绪。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1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 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 是因为此时的他正身处异乡。2 .诗人此时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孑然一身漫游他乡,面对四野茫茫、 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不免顿生愁绪,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教 师指导:读出思亲之愁、寂寞之愁和思乡之愁。3 .此时,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飞到一一(家乡去了),他想 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然而,这里只有一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 人”。五、全诗回读,情感回
7、顾让我们再读读古诗,体会诗人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下课后,请同学们背诵这 首诗,并收集一些孟浩然的其他诗作,互相传诵交流。第2课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变化之快。(重难点)一、谈话导入1 .有人说夏季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 云滚滚,大雨倾盆。有时雨还在下着,太阳就出来了。这就是夏天阵雨的特点。2 .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诗,看看他是如何写夏日里忽雨 忽晴的天气的。(板书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 .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写诗的时间、地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
8、写的 诗)4 .指导读诗题,相机释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初读释疑,理解诗意(一)熟读古诗,读准字音。1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纠正字音。2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跳珠:指跳动的水珠。诗中指雨点大,杂乱无序。3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小声跟读;比赛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赛 读)(二)读诗释义,想象画面。1 .齐读,指名学生借助注释,说出诗歌大意。2 .学生自主学习:有人说,这首诗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每一句诗分别 写了怎样的画面。3 .交流反应,教师适时点拨: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跳珠, 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
9、中跳动。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水如天,天晴了,望 湖楼下的湖面像天空一样澄澈平静。三、赏析古诗,感受变化之快1 .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思考: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来 也匆匆,去也匆匆)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 .感受动静变化。(1)概括:云、雨、风、水在这四幅画面中分别有什么特点?(2)讨论:小组合作,结合诗句讨论理由。指名交流。抓“翻墨”体会乌云的浓,抓“跳珠”“乱”体会雨大,抓“忽” 体会风快,抓“水如天”体会湖面的静。结合四幅画面感受诗中的动静变化。(3)指导朗读:前三句可用比拟轻快的节奏,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的惊奇 之感,最后一句语速可放缓,读出雨后湖面的平静之感。(4)
10、背诵诗句:此情此景怎能让人不心醉?背诵古诗,把画面留在心间。第3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3个生字,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默写。2 .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重难点)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一首诗描绘了静寂的月夜,一首诗描绘 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夏季暴雨。老师想请两名同学分别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指名背诵)2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理解课题)(1)借助注释知道“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2)引导学生提取时间、地点信息。(夜、黄沙道中)3 .词人简介。(出示词人辛弃疾的介绍)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
1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 .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见(x i a n )o(2)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课件出示字词)3 .自由读。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好了。三、再读课文,理解词意1 .默读词句。师: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如借助注释、看图、单 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有疑问、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2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 .集体交流。(1)结合图片理解“别枝”,结合注释理解“茅店、社林”。(2)指名说句子意思。(课件出示句子意思)4 .重点指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是谁
12、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会说些什么呢?又是谁“听取蛙声一片”?(2)讨论:这句词该如何解释?四、比照阅读,体会情感1 .思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景色,两首 诗词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两者情感不一样,前者表现了诗人单独一人在外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而后 者表达的是词人的喜悦欢快之情。)(1)抓“愁”,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游子思乡的愁绪。(2)抓“丰年”“路转溪桥忽见”,引导学生再次感受丰收的喜悦以及找不 到茅店到一转弯茅店突然出现的柳暗花明般的喜悦。2 .配乐,男女生比照朗读,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板书3古诗词三苜宿建德江看鼠)旅途寂寞孤独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黑云、白
13、雨 风吹散、水如天喜爱与留恋西江月夜(稻花香、蛙声 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两三点雨)陶醉与向往教学反思在教学宿建德江时,我把读准字音、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忧愁孤独的 心情作为教学重难点。我力求通过图片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而对诗的意境心领神会。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抓住诗中的重点字词,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再 对词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比照分析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加深理解,再进一步引导背诵与默写。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14、、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 教材以“走进大自然”为专题展开,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两首 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 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 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认知水平的
15、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熟读并背诵古诗词,感知古诗词大意。2 .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3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四、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五、说教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教学本首诗, 我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 “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 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表达“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 学理念,并到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六、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这三首古诗词时,可吸纳借助注释理解诗(词)句的意思,然后 抓
16、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七、说教学过程宿建德江教学过程这首诗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这两诗具有山水田园一般特点, 我设计了 “整体通读,把握诗意一分步解读,品悟诗情”这一教学模式作为教学 步骤。1 .在“整体通读,把握诗意”这一环节中,由朗诵积累的古诗引入,既复习 旧知,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再引导学生屡次的有要求有层次的 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读正确、读出停顿读出古诗的韵味、到默读勾画结合注 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表达了读的目的性和层次性。接着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首诗描 写了是夜晚的景色,有那轮赋予文人墨客无数灵感的“明月”,对这首诗有个整 体的了解。更交流了作者生平,为后
17、面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 点和学习“知人论诗”的赏析方法打下基础。2 .在“分步解读,品悟诗情”这一环节中,宿建德江重在扣住“山水田 园诗的宿建德江写了哪些景语呢?这些景语又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语呢? ” 这一问题自读自悟,抓住诗眼“愁”字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愁啊? ”从而体会 诗人的羁旅之思、仕途失意寄情山水的满腹惆怅。“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些景物? ” 这一问题的设计,再次引导学生体会到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3 .深刻体会作者人生经历,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归纳出“知人论诗” 这一赏析古诗的重要方法,也再次感受到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并由课内延伸到课 外,送给学生新
18、的山水田园诗,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也多体会山水田园诗的特 点,多运用“读、看注释、想象、知人论诗”这些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4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也紧紧扣住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和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把山水田园诗 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作为主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过程本堂课共设为五大环节。第一大环节为激趣质疑,提炼诗眼。通过读诗题,解诗题,而产生质疑:“醉” 在这里仅仅是喝醉酒的意思吗?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从而顺利进入初读 课文的环节。初读古诗这一环节主要解决的任务是“苏轼看到了哪些景物让他如此沉醉 呢? ”带着学生逐词逐句的推敲,并边推敲边朗读,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词句中, 为了深化
19、主题,还可以设计一个环节:什么样的云?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 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读古诗,回归整体。用一个质疑、猜测引领、贯穿教学:大家猜猜,这场 雨下了多长时间?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以 点带面,提纲挈领,让学生从文字的外表进入到文章的内心,领悟苏轼语言的精 妙。重读古诗,紧扣“醉”字,设问:假如苏轼是一名画家,他该会用怎样的色 彩来描绘这场西湖的夏雨呢?把诗歌的场景转化为真实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真 实再现,相信这首诗歌会在学生头脑中深深植根。最后一个环节为总结拓展。以苏轼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总结全文, 再次齐声背诵全诗,完成教学目标,拓展为阅
20、读,望湖楼醉书另四首和 西湖有关的诗,让学生积累语言。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紧扣“雨”和“醉”二字,突出表达雨之大、之急、之美,点诗眼 “醉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相信你们也积 累了不少,老师来考考大家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生:学生会异口同声“愿意”。师:留连戏蝶时时舞一一,几处早莺争暖树一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一,一 水护田将绿绕一一(学生回答下半句)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古诗词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西 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二)读通词1 .学生自读词。(1)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介绍黄沙岭及 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 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 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2)简介诗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这首西 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是作者罢官回乡时所作。(3)交流讨论:说说词中描写了那些事物?2 .学生带着情感再齐读词。(三)读懂词1.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