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525144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XXXX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 见精神,规范入河入海排污口(以下简称排污口)监督管理,形成 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排污口监管体系,有效管控各类入 河入海污染物排放,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党的XX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XX生态文明思想,认 真贯彻落实XXXX视察XX “XX”重要讲话精神和对XX工作系列重要 指示要求,紧紧围绕XX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 + 1+4+3 + N” 目标任务体系和XXXXXXXX委员会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 开展迈

2、出新步伐的决定精神,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改善 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长效 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管控各类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不断提升排污口 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目标。以珠江流域的XX江、XX江等为重点,明确阶段性 目标任务,推进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2022年底前,完成茅尾海、XX港湾入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并 开展整治。2023年底前,完成辖区内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入海河流的重点干 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完成大风江口、银滩岸段、XX湾XX段和防城 港东湾、西湾入海排污口排查。完成已查明排污口总数30

3、%的整治。2024年底前,完成已查明排污口总数70%的整治,基本完成茅尾海 入海排污口整治。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辖区内所有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所在河 流、近岸海域范围内所有排污口排查。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珠江 流域、长江流域和入海河流的重点干支流,XX港湾、大风江口、银 滩岸段、XX湾XX段和防城港东湾、西湾已查明的排污口整治;建成 技术体系科学、管理体系高效的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二、开展排查溯源(三)查清排污口底数。XX生态环境厅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市开展 排污口排查工作。各市人民政府作为组织实施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的 责任主体,制定实施方案,于2022年8月底前报送XX生态环境厅

4、; 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要求及各阶段工作目标要求完成排污 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摸清排污口底数,开展排污口水质水量监 测,掌握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情况,填报XX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管 理系统,形成排查工作成果。(四)确定排污口责任主体。各市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政府兜 底原那么,查清污水来源,建立排污口责任主体清单。对难以明确责任 主体的排污口,由属地市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溯源分析,按照排污口 对应的排污单位及其隶属关系确定责任主体;经溯源分析仍无法确定 责任主体的,由属地县级或市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或由其指定 责任主体。责任主体负责排污口源头污染治理以及排污口整治、规范 化建设、设

5、施更新维护等。三、实施分类整治(五)明确整治要求。各市人民政府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 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以截污治污为重点,制定排污口整治方 案,根据入河(海)排污口命名与编码规那么附录A中规定的排污 口类型,对排污口进行分类整治。对公共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排 污口,应在统筹协调、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前提下开展整治;对确有 困难、短期内难以完成排污口整治的企事业单位,合理设置过渡期, 指导帮助整治;对取缔、合并后可能影响行洪排涝、堤防平安的排污 口,要依法依规采取措施消除平安隐患。在完成排污口排查、监测、 溯源工作的基础上,梳理现有排污口存在问题,建立排污口整治销号 制度,结合城市

6、黑臭水体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及重点流域(海湾) 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统筹开展整治。(六)依法取缔一批。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自然保护地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内设置的排污口,由属地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或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对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排 污口,应防止“一刀切”做法,在确保相关区域水生态环境平安和供 水平安的前提下,合理制定整治措施。(七)清理合并一批。对具备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纳条件的生活污水 散排口,原那么上予以清理合并,污水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对工业 及其他各类园区或开发区内企业的排污口,应尽可能清理合并,污水 由园区或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统一集中处理。对工

7、业及其他各类 园区或开发区外的排污单位,原那么上一个排污单位只保存一个排污口, 对厂区较大或有多个厂区的,应尽可能清理合并排污口,清理合并后 确有必要保存两个及以上排污口的,应将保存理由、排污口位置和污 染物排放量等基本信息报送属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登记备案。对集中 分布、连片聚集的中小型水产养殖散排口,鼓励统一收集处理养殖尾 水,设置统一的排污口。(八)规范整治一批。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利于明确责任、维护管理、加强监督的要求,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对存在 借道排污等情况的排污口,要组织清理违规接入排污管线的支管、支 线,推动每个排污口只对应一个排污单位;对确需多个排污单位共用 一个

8、排污口的,要催促各排污单位分清责任,并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 对存在布局不合理、设施破损老化、排水不畅、检修维护难等问题的 排污口及排污管线,应采取合理调整排污口位置和排污管线走向、更 新维护设施等措施进行分类整治,并根据日常检修需要设置必要的检 查井。排污口设置应当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按规定树标立牌,便于 现场监测和监督检查。四、严格监督管理(九)严格规范审批。依法依规对工矿企业、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或 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的设置进行审核,对 入海排污口实行备案管理。除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外,严格控 制水质未到达水功能区目标的河段新设、改设或扩大排污口。在审核 设置可能

9、对行洪、排涝、供水、堤防平安和河势稳定有影响的入河排 污口时,应征求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排污口的审核、备案信息要及时依法向社会公开。(十)强化监督管理。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排污口类型、责任主体及部门职责等,落实排污口监督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管 理。生态环境部门统一行使排污口污染排放监督管理职责,工业和信 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海洋等相关部门 按职责分工协作。生态环境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核发排污许可 证、设置XX生态环保“一码通”等措施,明确排污口责任主体污染 排放、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要求。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排污口的监 督管

10、理,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那么,对工矿企业、工业及其他各 类园区或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排污口开展监测,对 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加强城镇雨洪排监 管,对出现旱天污水直排情况的城镇雨洪排开展溯源治理,对存在 借道排污等情况的城镇雨洪排口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禁合并、封堵 城镇雨洪排口,保障汛期排水防涝平安。(十一)严格环境执法。全区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要严格排污口环 境执法,对非法设置排污口或违规排放污染物的,依法予以处分;对 通过私设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借道排污方式逃避监督管理的,依法 予以严厉查处。排污口责任主体应当对排污管道开展定期巡查及维护, 发现他人借

11、道排污等情况的,应立即向属地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并留存 证据。(十二)建设信息平台。建设XX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管理排污口 排查整治、设置审核备案、日常监督管理等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 加强与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信息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各市要建立排污单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纳水体等信息资源共享机 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五、加强支撑保障(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XX统筹、市县抓落实的排污口监督管 理工作机制。XX生态环境厅会同XX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 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加强业务 培训和工作衔接,共同推进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各市、县(市、区) 人

12、民政府要落实排污口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做好排污口排查整治及日 常监督管理,对照年度目标及任务,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 措施,狠抓落实,将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监督管理等工 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确保完成年度各工程标任务。各 市每年1月5日前将上年度、7月5日前将当年上半年排污口排查整 治工作完成情况报送XX生态环境厅。(十四)加强规划引领。全区各级各类规划、区划要充分考虑排污口 布局和管控要求,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排污口监督管理的规定。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要将排污口设置要求作为重要内容,从源头上防止排 污口无序设置。(十五)严格考核问责。强化督查督导,将排污口整治和监督管理

13、情 况作为XX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建立激励问责机制,将排污口整 治和监督管理工作纳入相关工作考核。对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进度严 重滞后以及在排污口监督管理中存在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敷衍塞责 等行为的,采取通报、约谈等措施,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 员责任。(十六)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遥感监测、水面航测、水下探测、机器 人管道排查等新型技术及装备在排污口溯源、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加 快排污口管理基础性研究,分析排污口空间分布及排放规律对受纳水 体水质的影响,推动构建“受纳水体一排污口 一排污通道一排污单位” 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十七)加强公众监督。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将排污口监 督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纳入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和建设宣传教育 活动,加强科普教育,强化公众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意识,催促责任 主体主动向社会公开排污口相关信息,强化企业自律意识。生态环境 等部门要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平台,依法公开排污口信息, 及时发布排污口监督管理政策,健全公众监督机制和参与制度。各市 要完善公众监督举报机制和渠道,鼓励曝光违法排污行为,营造全社 会共同监督、协同共治的良好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