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分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药别离技术Separation Technologies of Chinese Medicines课程编号:16410079学分:1学时:16 (其中:讲课学时:16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教 材:自编讲义中药别离技术,杨欢、傅海珍、夏国华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中药别离技术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专业课,它建立在分析 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是运用化学与分析科学的原理考察和解决中 药别离(制备与分析)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强调系统思考,注重细节把握和方案设计能力的训练, 提高
2、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打好坚实的基础。(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近年来中药研究中常用的别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性;课程目标2: 了解现代化学、生物、质谱技术等在从中药中别离目标化学物质研究中的主要应 用;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中药化学成分制备技术(-)课程内容知识点:1 .双水相萃取技术,包括概念、别离原理、特性、适用范围和操作流程等,以及在中药化学成 分制备研究中的主要应用。2 . 一体化提取与别离技术,包括概念、基本原理、特性、组成局部和操作流程等,以及在中药 化学成分制备研究中的主要应用。3 .固定化酶技术,包括概念、基本原理、特性、
3、组成局部、操作流程和设计思路等,以及在中 药化学成分制备研究中的主要应用。4 .离子液技术,包括概念、基本原理、特性、组成局部和操作流程等,以及在中药化学成分制备研究中的主要应用。能力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开展中药化学成分制备研究。(二)教学要求1、掌握近年来中药化学成分制备研究中常用的别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性;2、了解现代化学、生物技术等在从中药中制备目标化学成分研究中的主要应用。(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近年来中药化学成分制备研究中常用的别离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双水相、一体化、固定化 酶和离子液等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制备研究中的应用。2、难点中药化学成分制备研究中常用的别离技术的原理。第二章
4、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技术(-)课程内容知识点:1 .亲和色谱技术,包括概念、别离原理、特性、组成局部和操作流程等,以及在中药化学成分 分析研究中的主要应用。2 . DNA分子鉴定技术,包括概念、基本原理、特性、组成局部和操作流程等,以及在中药化学 成分分析研究中的主要应用。3 .电泳与生物质谱技术,包括2-DE、PAGE、IEF MALDI-TOF等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特性 等,以及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中的主要应用。能力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开展中药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二)教学要求1、掌握近年来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性;2、了解现代生物、质谱技术等在从中药中分析目标化
5、学物质研究中的主要应用。(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近年来中药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技术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亲和色谱、DNA分子鉴定、电泳和生 物质谱等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2、难点中药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技术的原理。三、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入表格;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 教学实验上机课程 实践小计第一章中药化学成分制备技术88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1、2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技术88讲授法、讨论法1、22.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工程、案例等教 学方法)等。四、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核要求
6、考核权重备注作业21次50%课堂小测验闭卷50%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 .教材及配套习题集1自编讲义中药别离技术2 .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_1 Andrew Marston, Kurt Hostettmann. Natural Product Analysis over the Last Decades J. Planta Medica, 2009, 75: 672-682._2 Otto Sticher. Natural Product Isolation J. Natural Product Reports,2008, 25: 517-554.3天然产物别离技术,王振宇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4中药分析学,蔡宝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5天然产物化学,徐任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二版六、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课程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1.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2016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