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基建(含PPP)领域政策动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月基建(含PPP)领域政策动态.docx(1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本月要点提示11.1 本月政策提要11.2 本月重要活动回顾31.3 本月小名言41.3.1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鼓励社会资金进入41.3.2 多地密集公布2019年重点基建工程名单,有明显加快推进趋势. 4 社会公共服务领域迎诸多利好政策,PPP模式受青睐81.3.4 中央频繁在教育领域出台政策,定调未来教育开展路8.本月重要政策和报告内容要点列表101.4 本月基建(含PPP)领域中央主要政策一览表101.5 本月基建(含PPP)领域地方主要政策一览表221.6 本月基建(含PPP)领域重要活动回顾26.本月重点政策和活动解读291.7 本月重点政策解读29政策一:中共中
2、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规划纲要29政策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 假设干意见31政策三: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平安评估管理暂行办 法的通知32政策四: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关于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 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33政策五: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 的通知35政策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开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假设干 意见361.8 本月重点活动解读38活动一:国家开展改革委会并于2019年2月22日在北京举行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
3、动专题会议38活动二: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下午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 第十三次集体学习38附件一:中央政策原文4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支持民营建筑企业开展的通知4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 的实施意见412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养老机构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的通知433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44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假设干意 见50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开展的指导意见536 .中国建筑协会过关于公布201
4、82019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 家优质工程)入选工程名单的通知60地区发布时间简介主要内容目名单万亿元.这些工程涵盖机场、高铁 高速公路、保障房、医院、学校 景区、产业园、新能源汽 车 物流中心。南京2月2日南京市政府公布南京 市2019年市政府投资 工程计划南京市政府网站发布了南京市2019年市政府投资工程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在文件 中,正式发布了 2019年各大工程的开工时间。计划中将蹦 AHC分类管理要求安坤349 个工程,其中A类工程296个,H类工程21个,C类工程32个。A类和H类工程列入2019年市政府投资工程计划,总投资353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2.7亿元
5、,市财政预算安排189.1亿 元.国家和省补助43.1亿元,区级财政179.3亿元,市级功能板块自筹31.0亿元,市级国有企 业自筹94.3亿元,社会投资等其他资金85.1亿元台河南2月11日河南省发改委公布印 发2019年河南省重点建设工程名单河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河南省重点建设工程名单的通知。从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工程数量和年度投资目标来看(不含跨城工程和打捆工程),河南 省发布2019年河南省重点建设工程名单,工程共计910个,总投资3.1万亿元。贵州2月26日贵州省发改委表示, 2019年贡州将安排至 大工程和第点工程 2738个,计划投资 7204亿元贵州省共安排省重
6、大工程和重点工程2738个,2019年计划投资72W4亿元,其中:收尾工程323 个,总投资37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22亿元;续建工程1326个,总投资25294亿元,年度计 划投资4420亿元:新建工程653个,总投资79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07亿元:预备工程436 个,总投资749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5亿元。其中,共有节转环保工程107个,收尾工程10 个,续建工程51个,新建工程29个,预备喷目17个.四川2月26日四川省重点工程名单 正式出炉,重点I页目共计700个四川省开展改革委获悉,2019年四川*点工程名单正式出炉。今年,全省点工程共700个, 其中,续建工程476
7、个,新开工工程224个,包含基础设施工程、重大产业及创新平台工程 重大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工程、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等四类.其中包括两个机场工程 和10个铁路工程。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完善人才评价和流动保障机制,落实兼职兼薪、成果权益分配政策。(五)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 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健全保障体系,提高国 内平安保障能力。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平安。 加快推进粮食平安保障立法进程。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巩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胶
8、生产能力。 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力口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 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一批匿国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加大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 力度。三、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 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简便易行、长期管用的整治模式,集中攻克技
9、术难题。建立 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对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等给予补助,对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先进县给予奖励。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允许县级按规定 统筹整合相关资金,集中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 展乡村休闲旅旃等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村庄清洁彳亍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立活动。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同农村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注重实效,防止做表 面文章。(-)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农村饮水平安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 护,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和饮水不平安问题
10、。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路长制”和示 范县实施力度,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条件的地区向自然村延伸。加强村内道路 建设。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支持产地建设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设施,鼓励企业在县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推进提速降费。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建管长效 mo,明确各方管护责任,鼓励地方将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 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
11、义务教育一体化开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 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 前教育。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同步整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 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 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 展,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 公共服务标准。(四)加强农村污染治
12、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 开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开展生 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 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创立农业绿色开展先行区。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彳亍动,建设一批森林乡村,保护古树名木,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 退耕还湿。全面保护天然林。力口强“三北”地区退化防护林修复。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稳步实施退 牧还草。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 严格乡村河湖
13、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理。(五)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 以县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县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按照先规划 后建设的原那么,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开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 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四、开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开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开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积极开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支持建设一 在比寺色农产品优
14、势区。创新开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 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大力开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 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支持发 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 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 干网 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
15、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1虫合 开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I虫合开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提供产业 增值收益。(三)开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 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 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B务。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 开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加强乡村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 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
16、业农村系统建设。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 村延伸。(五)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促 进 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开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支持适宜产业向 小城镇集聚开展,扶持开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 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稳定农民工就业,保障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 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六)支持乡村创新创业。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
17、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 新创业,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落实好减税降 费政策,鼓励地方设立乡村就业创业引导基金,加快解决用地、信贷等困难。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 台建设,支持创立一批返乡创业园,支持开展小微企业。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开展活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 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开展的政策体系 和管理制度。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开展有机衔接
18、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 公司”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快出 台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的意见。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节水激励机制。继续深化供 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制定供销合作社条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大力推进农垦 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 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方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 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 开展
19、“回头看、做好收尾工作,妥善化解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至农户手中。健全 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开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总结好 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 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进一 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 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 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
20、革,拓展改革试点,丰富 试点内容,完善制度设计。抓紧制定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农村宅基地使用条例。 开展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 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严格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满足合理需求。巩固,大 棚房”问题整治成果。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 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 开展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 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加快修订土地嚣
21、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期完成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农村集体资产 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 做好成员身份确认,注重保护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 制改革,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完善农村集体产 权权能,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方法。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健全农村产权流 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研究完善适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点的税 收优惠政策。(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按照增
22、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那么,强化高质量绿色开展 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按照适应世贸组织规那么、保护农民利益、支持农业开展的 原那么,抓紧研究制定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意见。调整改进“黄箱”政策,扩大“绿箱”政策使用范 围。按照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取向,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 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研究制定担保机构业务考核的具体方法,加快做 大担保规模。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本钱保险和 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 施以
23、奖代补试点。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建立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 机制,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推动农村商 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根源,为本地“三农”服务。研究制定商业银行“三 农”事业部绩效考核和激励的具体方法。用好差异化准备金率和差异化监管等政策,切实降低“三 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 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
24、体作用。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立。加强自治组织规 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指导农村普遍 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 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引导农民听党 话、感党恩、跟党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深化拓展群众 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推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文明村镇、最美家庭,挖掘和树立道德
25、典范 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村寨。持续推进 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 天价彩 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三)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杜绝,,村 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的 渗透。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健全落实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整合配优基层一线平安建设力量,把更多 资源、服务、管
26、理放到农村社区。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平安、地质灾害等公共 平安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加快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推进 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坚持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提高 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七、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 治功能,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以县 为单位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对村“两委”换届进行一次“回头看,坚决
27、把受 过刑事处分、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清理出去。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 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配齐配强班子。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第一书记 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记,并向乡村振兴任务 重的村拓展。加大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力度。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 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 化机制。落实村党组织5年任期规定,推动全国村“两委”换届与县乡换届同步进行。优化农村党员 队伍结构,加大从青年农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开展党
28、员力度。健全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 县乡党委要定期排查并及时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 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推行村 “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高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中党员的比例。加强党支部对村级集体经 济组织的领导。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理清村级各类组织功能定位,实现各类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 责 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村民委员会要履行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 育、自我服务能力。全面建
29、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在村务决策和公开 财产管理、工程项 目建设 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事项上的监督作用。强化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在管理集体资 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服务农民、树立新风等 方面的积极作用。(三)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按照有利于村级组织建设、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那么,将适合村级 组织代办或承接的工作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并保障必要工作条件。规范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 项,防止随意增加村级组织工作负担。统筹乡镇站所改革,强化乡镇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乡镇 有队伍、有资源为农服务。(四)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
30、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 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保障村级公共服务运彳掩护等其 他必要支出。把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重要举措,加大政策扶 持和统筹推进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农民能力。八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开展总方针(-)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 作机制,制定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的实施细那么,严格督查考核。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工 作。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市县党政领导班
31、子和领导干部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意见,并加强考核结果应用。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梳理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强化工作举措,确保2020年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开展政策导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 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层层落实责任。优先 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 “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优先满足“三农”开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阻碍城乡要 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
32、要素向农村流动。优 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 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 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石吃殳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优先安排农村公共M务,推进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完善落实农业农村优 先开展的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法。(三)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 管理, 使用机制,落实关爱激励政策。引导教育“三农”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倡导求真
33、务实精 神,密切与群众联系,加深对农民感情。坚决纠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考核督导事项,切实解决基层疲于迎评迎检问题,让基层干书吩巴精力集 中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来。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建立县域人才统筹使 用制度和乡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别离、在岗学历教育、创新职称评定等多种方 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工程。大力开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建 设。抓紧出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的政策意见。(四)发
34、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 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 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通过民办公助、筹资筹劳、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形式, 引导和支持村集体和农民自主组织实施或参与直接受益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 强筹资筹劳使用监管,防止增加农民负担。出台村庄建设工程简易审批方法,规范和缩小招投标适 用范围,让农民更多参与并从中获益。当前,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求迫切,除上述8个方面工作之外,党中央、国 务院部署的其他各项工作必须久久为功、狠抓
35、落实、务求实效。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 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 面振兴作出新的贡献。12 .关于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 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文部门:国家发改委文号:发改社会(2019)0160号发文时间:2019年02月19日成文日期:2018年12月27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强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机构:现将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 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附件:加
36、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 下载地址:hHD:18国家开展改革委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国 家卫生健康委广 电总局 体育总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局 中国残联2019年1月23日13 .国家开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开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文部门:国家开展改革委发改委:发改规划2019 328号发文时间:2018年02月19日成文日期:2018年12月29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铁路总公司: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
37、,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开展、参与国际竞 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 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开展态势,但城市间 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开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 然突出。为加快培育开展现代化都市圈,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 持新开展理念,坚持推动高
38、质量开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 开放,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开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推动统一 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 乡融合开展为重点,培育开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开展、经济 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基本原那么。坚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遵循城镇化开展规律,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 进趋势,充分考虑不同都市圈现有基础和开展潜力的差异性,科学确定都市圈功能定位、开展目标 和实现路径,因地制宜推动都市圈建设。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开展。
39、以强化制度、政策和模式创新为引领,坚决破除制约各类 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科学构建都市圈协同开展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圈 开展。坚持功能互补、共建共享。统筹都市圈整体利益和各城市比拟优势,强化城市间专业 化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深化合作中实 现互利共赢。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规 划政策引领、空间开发管制、公共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作用,使都市圈建设成为市场 主导、自然开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高质量开展的过程。坚持统筹谋划、地方负责。统筹全国都市圈建设的总体方向、战略布局
40、和制度安排,强 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推进都市圈建设,防止一哄而上;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 及时推广成功经验。(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 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本钱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梯次形成 假设干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 公共服务均 衡 环 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假设干具有全 球影响力的都市圈。二、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增强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为重点,以推动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为抓手,织密
41、网络、优化方式、畅通机制,加快构建都市圈公路和轨道交通网。(四)畅通都市圈公路网。增加城市间公路通道,密切城际公路联系,加快构建高速公路、 国省干线、县乡公路等都市圈多层次公路网。鼓励地方对高频次通行车辆实施高速公路收费优惠政策, 加快推广ETC应用,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提升都市圈内高速公路通勤效率。实施“断 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全面摸排都市圈内各类“断头路”和“瓶颈路二加快打通“断 头路”,提升都市圈路网联通程度,推进“瓶颈路,改造扩容,畅通交界地区公路联系,全面取缔跨行 政区道路非法设置限高、限宽等路障设施。打造一体化公路客运网络,完善充电桩、加气站、公交站场 等布
42、局,支持毗邻城市(镇)开行城际公交,加快推动近郊班线公交化。优化交界地区公交线网, 促进与市域公交网络快速接驳。加快推进都市圈内城市间公交一卡互通、票制资费标准一致,健全运 营补偿和结算机制,推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五)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 干的通勤圈。在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统筹布局 都市圈城际铁路线路和站点,完善城际铁路网络规划,有序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充分利用普速铁路 和高速铁路等提供城际列车服务。创新运输服务
43、方式,提升城际铁路运输效率。大力开展都市圈市域 (郊)铁路,通过既有铁路补强、局部线路改扩建、站房站台改造等方式,优先利用既有资源开行 市域(郊)列车;有序新建市域(郊)铁路,将市域(郊)铁路运营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探 索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推动中心城市、周边城市(镇)、新城新区等轨道交通有 效衔接,加快实现便捷换乘,更好适应通勤需求。(六)提升都市圈物流运行效率。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物流资 源优化配置。统筹布局货运场站、物流中心等,鼓励不同类型枢纽协同或合并建设,支持城市间合作 共建物流枢纽。结合开展需要适当整合迁移或新建枢纽设施,完善既有物流设施枢纽功
44、能,提高货 物换装的便捷性、兼容性和平安性。畅通货运场站周边道路,补齐集疏运“最后一公里”短板。提 高物流活动系统化组织水平。加强干支衔接和组织协同,大力开展多式联运,推动港口型枢纽统筹对 接船期、港口装卸作业、堆存仓储安排和干线铁路运输计划;鼓励空港型枢纽开展陆空联运、铁空联运、 空空中转。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应用,实行多式联运“一单制”。(七)统筹市政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都市圈内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布局,统筹垃圾处理 厂、污水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变电站、危险品仓库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供水、供电、供气、 供热、排水等各类市政管网合理衔接,鼓励兼并重组、规模化市场化运营。完善都市圈
45、信息网络一体 化布局,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探索取消都市圈内固定 长途费,推动 都市圈内通信业务异地办理和资费统一,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三、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以推动都市圈内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开展,夯实 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开展。(八)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超大特大城 市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城市(镇)疏解,推动中小城市依托多层次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吸纳中心城市产 业转移承接能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开展格局。统筹整合都市圈内新 区、园区等各类平台
46、,支持建设一体化开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开展。 鼓励建立联合招商、共同开发、利税共享的产业合作开展机制。(九)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开展。加快推动中心城市集聚创新要素、提升经济密度、 增强高端服务功能。通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等方式,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为重点开展生产 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十)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充分利用中小城市土地、人力等综合本钱低的优势, 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规模化、特色化、集
47、群化开展,形成以先 进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适度提高制造类企业集中的开发区配套用地比例,采取整体出让、集中开发 等方式,推动生产制造和生活服务等功能适度混合。强化与中心城市公共服务连通共享,提高中小城 市对工程师、技术工人、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的吸引力。四、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市场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为重点,加快清理废除阻碍统一市场和公平 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规那么统一开放、标准互认, 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十一)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 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 进本地人
48、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建。(十二)推动技术市场一体化。支持联合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鼓励共建科技研 发和转化基地。探索建立企业需求联合发布机制和财政支持科技成果共享机制。清理城市间因技术 标准不统一形成的各种障碍。建立都市圈技术交易市场联盟,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鼓励开展跨地区知识产权交易中介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履 约保证保险等业务。推动科技创新券在城市间政策衔接、通兑通用。(十三)推动金融服务一体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 鼓励金融机构在都市圈协同布局,探索银行分支机构在都市圈内跨行政区开展业务,加快实现存取 款等金融W务同城化。强化金融监管合作和风险联防联控,建立金融风险联合处置机制,合力打击非 法集资等金融违法活动。(十四)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消除商事主体异地迁址变更登记隐形阻碍,探索”一照多 址、一证多址“企业开办经营模式,加快取消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企业异地备案手续,推 动各类审批流程标准化和审批信息互联共享。建立都市圈市场监管协调机制,统一监管标准,推 动执法协作及信息共享。加快完善都市圈信用体系,实施守信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