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影响银行价值的因素 —— 风险成本及资本成本.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776525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风险管理:影响银行价值的因素 —— 风险成本及资本成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银行风险管理:影响银行价值的因素 —— 风险成本及资本成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风险管理:影响银行价值的因素 —— 风险成本及资本成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风险管理:影响银行价值的因素 —— 风险成本及资本成本.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银行风险管理:影响银行价值的因素 风险成本及资本成本第六讲:影响价值的要素:风险管理影响银行价值的因素 风险成本及资本成本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价值最大化与传统经营目标(如利润最大化、资本回报率最大化)最主要的区别(或者说最重要的进步)就在于对风险的关注。金融企业效益的构成要素包括收入、成本和风险,而传统效益目标(会计利润)由于未能及时计量风险并据以调整收益,造成的结果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的聚集,形成了巨大的历史包袱。因此,在价值最大化目标下,必须处理好业务发展、风险控制与成本管理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即经济增加值)

2、才是反映商业银行真实经营效益的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影响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节包括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估、迁移和监测,概括起来,包括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风险的评价和衡量、风险的控制与处理三大步骤。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风险的控制与处理通常由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如信贷风险管理部门、资产保全部门)进行管理和操作,财务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是风险的评价和衡量及对价值的影响等。第一节 风险及其对价值的影响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行业、国家、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确定对应的信用额度,并完成对客户的授信;制定风险管理

3、政策;建立风险经理制;完善风险管理报告和监测制度,定期分析全行的风险状况等内容。由于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具有普遍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因此银行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非常重要,但又非常困难。风险的识别和分析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商业银行风险识别首先要识别各种风险资产,其次要分析风险的成因和特征。 在对银行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对风险进行衡量和评价,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作出分析、得出判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采取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风险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新巴塞尔协议倡导的内部评级法就是一种定量分析法。 风险控制与处理是指商业银行风险产生之前或已经产生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4、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在该环节中,商业银行可以采取风险的分散、抑制、转嫁、自留和保险等措施,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达到控制和处理风险的目的。 一、风险与不确定性 目前,国内学者对风险的定义有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风险是可测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指出现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指发生某一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对客观情况未来结果的客观疑虑;风险是一种无法预料、实际后果可能与预测后果存在差异的倾向;风险是指损失出现的机会和概率;风险是指潜在损失的变动幅度等。概括而言,这些定义可划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两大类,前者强调“损失”和“不确定性”,后者认为“风险是可以用客观尺度加以衡量的客观存在的

5、事物”。大多数人倾向于“主观说”。 与风险相关的概念是不确定性。一般认为,人们事先只知道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形成的各种结果,但不知道它们出现的概率,或者两者都不知道,而只能做些粗略的估计,这就是不确定性。例如,企业试制一种新产品,事先只能肯定该种产品试制成功或失败两种可能,但不会知道这两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这就是不确定性。又如,购买股票,投资者事实上不可能事先确定所有可能获取的报酬率及其出现的概率大小,这也是不确定性。商业银行经营决策一般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的。与不确定性相比,在风险存在的情况下,人们事先能够估计到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结果,以及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而行动的真正结果究竟

6、会怎样,不能事先确定。因此,狭义的风险是指可以借助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计量的不确定性。但西方商业银行通常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不加以区分,把不确定性也视同风险加以计量,以便进行定量分析。 这里,有必要区分以下两组概念: 1风险与损失 虽然风险的存在并不一定造成损失的发生,而且风险也能够带来收益,但是人们总是将风险与损失联系在一起,即认为风险是潜在的损失,损失是现实的风险。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潜在损失的识别、计量和控制问题,风险管理良好的银行能够及时识别、衡量并处理风险,将损失控制在可知、可承受范围之内。而风险管理落后的银行由于不能及时识别并控制风险,突如其来的巨额损失造成的是持续经营的困难。2

7、会计收益与经风险调整后收益商业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在取得收益的同时总是伴随着风险,风险越大,预期收益或亏损也越大。经营活动如果产生损失,银行资本将会受侵蚀,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倒闭。虽然银行对经营和投资亏损而导致的资本侵蚀十分敏感,但必须认识到,承担这些风险是为了盈利,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传统的会计收益以盈利的绝对水平作为评判业务效益的依据,忽视了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可能导致各级分支机构或个人不惜冒巨大的风险去追逐巨额收益。国际银行界近几年出现的巴林银行倒闭、大和银行亏损和百富勤倒闭等事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由于对某一个人业绩评价不合理所致,即只考虑到某人

8、的盈利水平,却没有考虑在获得盈利的同时承担的风险状况。因此,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业绩评价已逐渐放弃会计收益等指标,十分重视风险调整后收益、风险调整资本收益法等指标,以体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关系。 二、风险分类 风险类型包括系统性风险(第一类风险)、商誉风险、竞争风险和规章风险(第二类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第三类风险。其中,系统性风险包括大的社会动荡、发生战争、出现金融危机等,它对银行的经营影响较大,是银行不能控制的风险;商誉风险、竞争风险和规章风险对银行的经营影响也很大,但银行可以影响却不能控制它们。第三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技术风险、过程风险和人的风险等,这些风险

9、是银行可以控制的,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对象,第三类风险包括的六种风险可以归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客户违约行为形成的一种风险,违约是指客户没有对到期债务按合同的规定偿本付息,违约行为可能会造成贷款人的债权全部或部分损失。对信用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客户财务状况的恶化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违约行为的发生,但意味着出现违约行为的可能性增加。防范信用风险的手段包括:在资本市场上通过提高公司债务的折现率,降低公司市值或降低其信用评级来评估和量化信用风险。银行内部的信用风险量化方法通常将信用风险细分为两个变量来衡量:一是风险带来损失的数额,或损失率;二是发

10、生违约的可能性或概率。银行不同资产具有不同的违约风险,其中贷款的信用风险最大,影响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企业资本实力、借款企业的经营环境、贷款类型(担保或抵押贷款)、贷款时运用的信用标准等。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逐渐多样化,与传统贷款业务有关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而且贴现、同业拆放、担保等业务中涉及的实际信用风险与或有信用风险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风险。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条件如利率、汇率、宏观经济形势等发生不利变化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通常发生在交易过程中,是交易组合的实际价格偏离其以市价计价的价值而形成的一种风险。利率风险、汇率

11、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都属于市场风险。在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内,对市场风险的研究和控制技术可以说是最丰富、最完善的,并且市场风险计量方法与技术也逐渐运用于信用风险的衡量。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是因为人的因素、技术因素、安全因素或操作因素等其他因素出现不利变化而给银行经营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包括的内容较多,而且其定义也不统一。一个范围相对较小,并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作出的: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合适的内部控制、人的或系统的或来自外部的事项给银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三、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管理技术包括量化技术和定性判断两方面内容,其中风险量化技术只适用于可以量化的风险,而一些无形风

12、险必须很谨慎地进行判断估价,因此,虽然现代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强化量化管理,并不断拓展风险量化范围,但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判断性估计也是量化技术不可能替代的。随着风险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银行风险量化技术也不断完善,主要风险量化技术包括敏感性、标准差和在险价值等。 1.敏感性。敏感性是指收益变化(如利息边际收益、金融产品市场价值的变化)与导致此类变化的某些参数如利率、汇率等变化的比率。例如,某债券价格对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性等于5,则意味着1%的利率变化会产生债券5%的相对价格变化。敏感性也可表述为价格绝对值的变化,如果某债券的价格是1000元,则它的敏感性是5%1000=50,即当利率发

13、生1%变化时,债券价格会随利率的变化而上(下)浮50元。敏感性是一个近似参数,因为敏感性只有在基本参数发生微小变化时才适用。同时,敏感性也是一个局部变量,敏感性会随着利率不同而发生变化,比如,市场利率为5%时的利率敏感性为6,而当利率变为10%时,敏感性可能为4。此外,敏感性是针对特定参数而言的,只要存在对价格产生影响的市场参数,有多少个市场参数存在,就会有多少个敏感性存在。例如,对于依赖不同货币利率、汇率的市场资产来说,需要用上述各种参数变量的敏感性来描述资产组合价值的变化。组合对某一市场参数的敏感性是组合内每种金融工具对该参数敏感性之和,但不同的市场参数的敏感性是不能简单相加的。 2.标准

14、差 标准差是围绕任意目标变量如市场参数、收益或者市值上下波动而发生的偏差的统计平均数据。在数学上,标准差定义为目标变量方差的平方根,从观测值的时间序列中能够很容易地算出方差和标准差。例如,某银行贷款组合在一年中产生的利息收入与市场利率走势有关,下表描述了各种可能的利息收入概率分布情况:市场利率走势利息收入概率上升2个百分点1200.1上升1个百分点1000.2走平800.4下降1个百分点600.2下降2个百分点400.1则:利息收入的期望值=1200.1+1000.2+800.4+600.2+400.1=80 利息收入的标准差= =21.91 标准差和损失的测量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两者又不能完全

15、等同。只要收益不确定,即与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就存在标准差,并且收益越不稳定,标准差越大。然而,标准差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损失的发生,如果收益变动不是下滑而是向上波动,则只存在标准差,但不存在损失的风险。与损失风险相对应的是机会成本。比如,固定利率借款人将未来利率锁定,降低了利率波动(上升)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但如果利率下降,借款人将比以新利率借款多付出额外成本,即机会成本。标准差似乎解决了风险测量问题,因为只要知道了某一资产组合的波动性,就可以得到其收益的平均波动。但实际上远未解决风险的计量问题:一是标准差仅描述了收益的不确定性偏离期望值的程度,但偏离可以是正偏离,也可以是负偏离,而实际执行

16、中关注的只是负偏离(损失),但标准差无法说明这一点;二是标准差无法确切指明资产组合的损失到底是多少。如知道标准差是50万元,但无法判断组合的损失可能远远大于50万元,也可能小于50万元。标准差无法指明风险为50万元的可能性为多大。 3.在险价值VAR用标准差计量风险只能回答“发生多少损失”,而无法回答“损失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一问题只有靠在险价值方法来解决。我们知道,由于市场风险因素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资产组合的收益变化也是一个随机变量。根据统计学理论,随机变量的特性只有通过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才能确切地描述,而不能仅仅使用标准差。在险价值就是用概率分布函数描述资产损失数额及其可能性的方法。近十

17、年来,在险价值风险计量方法在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养老基金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1995年的调查指出,32%的被调查企业使用了在险价值;纽约大学同期的调查指出,60%的被调查养老基金使用了在险价值。目前,在险价值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市场风险的测量,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评估和测量方面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一般而言,在险价值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一定的可靠度(通常是95%)下,在一定的持有期间内,某一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比如,某银行将其1994年(254个交易日)的日损益按大小进行排序,并计算出每个日损益发生的频率,就能够得到其

18、日损益的分布图。如果选取的可靠度为95%,由于观测数据为254个,则95%的可靠度下的组合的最大损失为左起第12.7个(2545%)观测值,假设左起第11个观测值为-1000万美元(即损失为1000万美元),第15个观测值是-900万美元(即损失为900万美元),使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可以得到左起的第12.7个观测值为-960万美元,即对应5%的最大损失为960万美元,这就是95%可靠度下的在险价值。通常来说,要确定某资产组合的在险价值,必须首先确定以下三个系数: 一是持有期限。是指衡量某一指标如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年收益率等波动性和关联性的时间单位,也是取得观察数据的频率。持有期限应

19、该根据组合调整的速度来具体确定。调整速度快的组合,如有些银行所拥有的交易频繁的头寸,应选用较短的期限,如一天;调整相对较长的组合,如某些基金较长时期拥有的头寸,可选用一个月甚至更长。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于风险审慎监管的需要,选择了两个星期(即10个交易日)的持有期限。此外,持有期限的选定通常会受到观察期间的影响。在一定的观察期间内(如1年),选定的持有期限越长(如1个月),在观察期间所得的数据越少(只有12个),进而会影响到对投资组合风险反映的质量。 二是观察期间。是对一定持有期限的某一指标波动性和关联性考察的整体时间长度,是整个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例如选择对某资产组合在未来6个月还是1年内

20、考察其周回报率的波动性。这种选择要在历史数据的可能性和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危险之间进行权衡。为克服商业循环等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历史数据当然越长越好,但是,时间越长,收购兼并等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历史数据因而越难以反映现实和未来的情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目前要求的观察期间为1年。 三是可靠度的选择。可靠度过低,损失超过在险价值的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过高,这使得在险价值失去意义;可靠度过高,超过在险价值的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得到降低,但统计样本中反映极端事件的数据也越来越少,这使得对在险价值估计的准确性下降。在险价值的准确性和模型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所谓的返回测试来检验。可靠度决定了返回检验

21、的频率。例如,对于日回报率的在险价值,95%的可靠度意味着每20个营业日需进行一次返回测试,而采用99%的可靠度,返回测试的频率只有l00个营业日一次,现实中,可靠度一般选在95%-99%之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选择的可靠度是99%。 四、风险对价值的影响 风险的识别、计量、防范在银行价值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战略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需平衡风险与收益、实现长期发展与短期利益的统一,并且保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在粗放式经营时期曾经普遍忽视、放松了风险对价值的影响,限制了全行价值目标的实现。(一)我们创造了价值吗?结合我行实际来看,虽然建

22、设银行近几年对外公开披露的账面利润数据均为正数,但我行真的为所有者创造了价值吗?考虑风险因素以后,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不一样。1999年我行剥离给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730亿元不良贷款,其中,230亿元呆账贷款肯定是损失,据估算,2500亿元不良贷款的损失率也相当高。2001年底,我行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估计还有10%左右的损失,而我行二十多年对所有者的贡献总额明显低于损失额。当然,这些损失中有相当部分是经济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国有企业改革成本,但也有相当部分是我们自身经营管理的原因造成的。如此看来,我们虽然拥有近3万亿元的资产总额,每年能够实现50亿元以上的账面利润,但如果考虑风险和损失因

23、素,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和净资产肯定将是负数,也就是说,我们并没能给所有者创造多少价值,还远称不上是一家财务状况良好的“好银行”。(二)银行在发展中应该追求零风险吗?当然,强调风险问题和损失状况并不意味着在经营过程中应该追求零风险。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零风险,因为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实现真正的零风险意味着收益也为零,银行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战胜竞争对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及时识别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可知、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对于拥有一定资本、承担有限责任的商业银行而言,能够承受的风险及损失是客观存在一个上限的,如果商业银行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

24、张并从事高风险行业,那么引起的结果只能是破产倒闭。日本大和银行、巴林银行就是前车之鉴。美国花期银行主席兼总裁沃尔特威斯顿有一句名言“事实上银行家从事的是管理风险的行业。简单来说,这就是银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银行风险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三)风险对价值的影响风险因素在银行价值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银行整体而言,价值最大化是在保持风险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实现回报最大化;对银行内部业务部门及其各项经营决策而言,只有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才有助于全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才是价值创造行为,才应得到肯定和激励。风险对价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预期损失与风险准备。从统计学角度看

25、,预期损失是损失分布的期望值。对于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预期损失是贷款组合损失的统计平均值。贷款组合发生的损失在某些情况下会很大,在某些情况下会很小,但是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总能得出某类贷款损失的平均值,这就是预期损失。预期损失总是针对贷款组合而言的概念,因为对于一笔贷款,客户可能发生违约行为,也可能不发生违约行为,真正的损失将不会等于损失的平均值,但是,对于贷款组合而言,总是存在可预期的平均违约行为和平均损失,并且应该从当期经营收入中扣除,这就是风险准备(呆账准备金)。因此,银行价值管理中的风险准备是用于抵御预期损失的成本,这部分成本通常能够通过产品定价来转移给客户。例如,根据

26、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某银行AAA级客户的预期损失率为1%,AA级客户的预期损失率为1.8%,A级客户的预期损失率为3%,假设该银行AAA、AA、A级客户某年末贷款余额均为100万元,贷款与资金成本利差分别为1.5%、2.0%和2.2%,则贷款组合的毛收入分别为1.5万元、2.0万元和2.2万元,预期损失分别为:AAA级客户:1001%=1万元AA级客户:1001.8%=1.8万元A级客户:1003%=3万元扣除预期损失(应提取的准备金)后的效益贡献(不考虑税收、费用等因素)分别为:AAA级客户:1.5-1=0.5万元AA级客户:2.0-1.8=0.2万元A级客户:2.2-3= -0.7万元可见,

27、预期损失应该从当期效益中扣除,从而直接减少当期利润。 2非预期损失与经济资本。非预期损失是指超过预期损失的损失数额,在一定的可靠度下,非预期损失等同于在险价值。非预期损失可以通过标准差的倍数来计算,是经济资本分配的基础。与债务一样,资本也是有成本的,分行、部门占用了抵御非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就需付出资本成本,调整后收益只有在扣除了资本成本之后还保持正数,才能说增加了银行价值。呈上例,假设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该行AAA、AA、A级客户非预期损失呈递增趋势,经济资本分配比例分别为3%、4%和5%,资本成本率为10%,则不同客户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分别为:AAA级客户: 0.5-1003%10%=0.2

28、万元AA级客户: 0.2-1004%10%= -0.2万元A级客户:-0.7-1005%10%= -1.2万元可见,非预期损失加大了资本成本,AA级客户虽然会计利润为正数,但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之后,经济增加值转为负数,不但未能增加银行价值,反而减少了银行的价值。第二节 预期损失与风险准备 一、几个基本概念在研究预期损失之前,弄清楚其中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1预期违约率(EDF)。预期违约率是某个债务人在其债务到期前发生违约事件的概率,一般用EDF表示。需要指出的是:EDF与特定的时间范围有关。时间范围拉大,相应预期违约率也可能增大。在贷款投资组合管理中,年度EDF是最常使用的变量之一。如信用等级

29、为BBB级客户的预期违约率为0.13%,意味着该类客户在未来一年中发生违约的可能性为0.13%。 2回收率。回收率是债务人出现违约时,能够收回账面资产的比率。如信用等级为BBB级客户在违约时的回收率为50%,意味着如果该客户发生违约,银行通常可以收回贷款额的50%。 3违约时真实损失(LGD)。LGD是客户发生违约时,将给银行带来的事实损失率,它与回收率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LGD=1-回收率。如信用等级为BBB级客户在违约时的回收率为50%,意味着其违约时的真实损失率(LGD)为50%。 对于LGD的估计,通常做法是假定借款人出现不还本金或利息的现象时,一般都可能发生违约。当借款人发生违

30、约时,银行的贷款损失通常不是100%。许多研究表明:只要银行按一定的法定程序去处理,总可以收回一定比例的违约贷款。同时,LGD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抵押物、产品类型、贷款在借款人债务结构中抵押物受偿的优先程度等。 4违约时授信使用率(UGD)。银行通常会给一些信用较好的客户授予一定数额的信贷额度。一旦授信完成,债务人就拥有一项选择权,即随时可以使用授信额度内的贷款。前面提到的LGD主要用来计算客户一旦发生违约时,银行会损失多少贷款。但UGD则是另外一个概念。它主要反映当客户发生违约时,他可能在多大程度上使用银行的授信。一般地,当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生恶化时,客户会更多地使用其授信额度。比如,某银

31、行给一家企业1500万元的授信,该公司通常只使用700万元,这部分被称为授信使用,即已使用的授信部分,当该企业发生违约时,不排除其使用剩下的800万元,这800万元就是未使用的部分。客户发生违约时,使用未使用部分的比率就是违约时授信使用率。假设该公司违约时使用未使用部分通常是480万元,则违约时授信使用率为60% 5调整敞口(AE)。银行对客户常常给予一定的授信或承诺,当客户出现违约时,客户可能使用其剩余的授信部分,调整敞口为客户原有信贷余额与剩余授信部分的使用额之和。如上例中,违约时的调整敞口为700+480=1180万元。 二、预期损失 预期损失指损失的平均值或期望值。对于银行而言,预期损

32、失可以看作是一种经营成本。在银行经营管理中,预期损失一般通过贷款定价和提取呆账准备金来弥补。预期损失的计算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预期损失=调整敞口预期违约率违约时真实损失率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预期损失是如何计算的。(1)单笔贷款情况下的预期损失一笔贷款投放出去以后,可能产生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灾难性损失。我们以图表的形式举例说明预期损失的计算过程。项目说明例值COM授信额度¥15000000OS已使用授信额度¥7000000风险贡献内部风险评级到期类型BBB1年未抵押UGD违约时使用“未使用的授信”的比率60%AE违约时的调整敞口AE=OS+(COM-OS)*UGD¥11800000EDF信用等级

33、为BBB的违约率0.13%LGD发生违约时损失率50%EL预期损失EL=AE*LGD*EDF¥7670EL/AE预期损失占调整敞口的比例0.07%(2)投资组合情况下的预期损失假定一个信贷组合中包括两种信贷资产A和B。不管这两种资产是借给一个债务人还是不同的债务人,该组合的预期损失是两种资产预期损失的和,即: 对于N个资产,如果我们用(I=1,2,3,N)表示,则该组合的预期损失为:这里是投资组合的预期损失,是当违约发生时,经调整的资产敞口。我们可以看出该投资组合的预期损失为所有资产预期损失的总和,与资产组合的分散性关系不大。因此,投资组合的预期损失与单个资产预期损失的计算过程基本相同,我们不

34、再另外举例说明。三、风险准备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较国际先进银行存在较大差距,中央银行从强化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角度出台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对不同类别贷款的预期损失及其风险准备作出了总体规范,具体内容包括:1风险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2一般准备按季计提,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3专项准备也实行按季计提,不

35、同风险分类贷款的计提比例为: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4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第三节 非预期损失与经济资本 一、非预期损失上节已经介绍了,预期损失是对实际损失的预测,表明了最可能的损失水平估计。但这一估计数有其不确定性,实际损失可能高于或低于预期损失。即在任意时点上,预期损失为定值,但实际损失取决于在该时点上贷款组合的价值。所以实际损失和预期损失之间存在偏差,我们将这种

36、实际发生的损失与预期数的偏差定义为非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是随机的,有其相关的概率分布。非预期损失本质上是衡量资产价值潜在损失围绕其预期损失的变动程度。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对于非预期损失,一般通过分配经济资本金来抵御。例如,某银行正常类贷款的预期损失率为1%,但是实际损失总是与预期损失发生偏差,实际损失有可能与预期损失的偏离程度(标准差)为4%,则表明正常类贷款存在4%的非预期损失。再如,某银行可疑类贷款的预期损失率为50%,但历史数据时间序列显示,损失率为30%的可能性为10%、40%的可能性为20%、50%的可能性为40%、60%的可能性为20%、70%的可能性为10%,则损失的偏离程度(标准

37、差)为10.95%,表明可疑类贷款的非预期损失率为10.95%。 非预期损失用实际损失的标准差来说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非预期损失是如何计算的。1单笔贷款情况下的非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可按以下公式计算:非预期损失=AE其中和是违约时真实损失率和预期违约率的标准差。下面,我们同样以图表的形式举例说明非预期损失的计算过程。项目说明例值COM授信额度¥15000000OS已使用授信额度¥7000000风险贡献内部风险评级到期类型BBB1年未抵押UGD违约时使用“未使用的授信”比率60%AE违约时的调整敞口AE=OS+(COM-OS)*UGD¥11800000EDF信用等级为BBB的违约率0.13%E

38、DF的标准方差3.6%LGD发生违约时的损失率50%LGD的标准方差25%UL¥2375442投资组合情况下的非预期损失前面已经提到,非预期损失是一条指数曲线。对于一个投资组合中的N个资产,如果我们用(I=1,2,3,N)表示各自的非预期损失,则该组合的非预期损失为:这里是投资组合的非预期损失,是资产和资产违约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与投资组合的预期损失不同, 这就意味着一个投资组合的非预期损失不等于单个资产非预期损失的加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产组合分散性的好处。事实上,一个投资组合的非预期损失是小于单个资产非预期损失的总和的。也可以说,单个资产非预期损失中的一部分(其比例用K 表示

39、,称为风险贡献值)构成了投资组合的非预期损失。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由两个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的例子。项目说明资产1例值 资产2例值COM授信额度¥15000000 ¥3000000OS已使用授信额度¥7000000 ¥2000000风险贡献内部风险评级到期类型BBB 3年未抵押 BB 3年抵押UGD违约时使用“未使用的授信”比率60% 45%AE违约时的调整敞口AE=OS+(COM-OS)*UGD¥11800000 ¥2450000EDF信用等级为BBB的违约率0.13% 3.05%EDF的标准方差3.6% 17.02%LGD发生违约时的损失率50% 30%LGD的标准方差25% 20%UL非预期损

40、失UL=AE*¥237544 ¥152660在该投资组合中,两种资产的违约相关性为4.00%,投资组合的非预期损失=287460,而两种资产的非预期损失之和UL= UL1+UL2=¥390240,显然ULPUL。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投资组合的非预期损失是小于单个资产的非预期损失之和的,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说法。3风险管理模型在这里,我们想简要介绍两个比较知名的风险管理产品,以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和参考。产品信贷监控(Credit Monitor)CreditMetrics开发公司KMV公司J.P.摩根理论基础墨顿信用风险期权定价模型墨顿期权定价理论框架重要参数违约被定

41、义为资产价值低于负债的水平,公司是否发生违约主要由下列因素决定: (1)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 (2)公司的资本金结构 (3)公司资产的变动幅度客户在某一时间段内每一种可能的信用状态下的资产价值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风险敞口的大小。 (2)信用评级转移矩阵、违约回收率、无风险曲线及每一信用级别的利差。 (3)关联度。输出结果连续地计量某公司的预期违约概率,从而推导出债务人相应的信用评级。计算由于借款人信贷质量发生变化而使某一个投资组合的价值发生的变化。上述模型,是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使用得较多的模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太发达,国有银行的数据基础和管理水平尚不成熟,目前很难将其直接引用

42、过来。之所以作一简单介绍,是希望给大家一种启示,信用风险管理应逐步向定量化方向发展。二、经济资本自3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提出成本会计和资本金分配方法以来,资本金分配制度已成为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个基础工作,它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规范银行管理,抵御非预期损失的一种必然选择。1对经济资本的理解 一家大型银行的账面资本通常是几十亿元、几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其管理方式或是集中式或是分散式。为了准确衡量和比较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给银行经营带来的利润或各产品的收益效果情况,需要将资本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比例进行科学分解,从而使管理层能够清晰地了解其内部经营情况,进而作出相应决策

43、。按照资本分配方法分配给各部门的经济资本并不需要实际拨付,仅仅是在考核时,在“概念的意义”下,予以分配计算,因而通常是虚拟资本。资本的实际分布仍然维持过去的“物理”状态,当计算与资本相关的指标或考核时,采用经计算的“分配到的资本金”(经济资本),因而经济资本是一个计算值,是一个量的概念,并不动账。它是用于描述一家银行在抵御“未计划到的事项”或“非预期损失”引起的“业务震动”的能力。其分配依据通常是各业务部门、各分支机构、各产品的非预期损失状况。 为更加准确地理解经济资本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对常常提到的监管资本、账面资本与经济资本进行比较和区分: 首先,从概念上讲,经济资本是从风险角度计算的银行资

44、本应保有额;账面资本是银行实际筹集的资本数额;监管资本是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计算的资本性质的数额,分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 其次,从数量上看,经济资本、监管资本与账面资本在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但在特定阶段、对于某家银行而言,它们可以存在差别,这同时意味着该银行应该对资本采取某种措施(筹资、减资等)。 最后,从发展程度上看,账面资本、监管资本都已具备了严格的理论基础和计算规则,其中账面资本是现代会计理论的重要要素之一,监管资本是现代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经济资本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尚处于探索期,是经济学家从风险角度分析银行经营状况而引入的一个概念,代表了现代风险管理的前沿。 2为什么进行经

45、济资本的分配商业银行进行经济资本分配的依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经营考核的需要。大型商业银行通常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到现代的理财业务、信托业务、互助基金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商业银行的总行在每一个营业期限的终了,要对所辖的业务部门和产品进行考核,借以决定每一个部门的经营情况和产品的“进出”措施。一些通用的指标如资本回报率和扣除资本成本后的净收入,都需要与资本挂钩。如果总行不将其所有的资本分配到各个业务部门,那么总行将很难对他们进行考核。只有将资本科学地分配到各个基本考核点,才能够实现对银行内部经营单位的有效考核。 (2)风险管理的需要。库克委员会制定的

46、“巴塞尔协定”对银行资本和资本充足率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它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金融监管当局进行银行资本监管的依据。一般来说,管理当局对某一家银行进行监管时会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对整个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二是对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要求。风险管理机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对“非预期损失”的资本保障机制,即要用一定的资本去抵御银行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不可预测的损失”,由此产生了分配经济资本的要求。(3)财务管理的需要。银行的账面资本包括股本和附属债务。属于股本的部分,银行需要向其支付红利;属于附属债务的部分,银行要支付利息。商业银行的总行一方面将资本分配给各业务部门,另一方面在测算各部门的经营“利润”时,要计算其资本的成本,其主要考核指标是扣除资本成本后的净收入,相当于我们所说的EVA。(4)决策市场进出的需要。银行是由多个部门和多种产品所组成的,高级管理层常常要决定保留那些产品、压缩那些产品,发展那些部门、收缩哪些部门。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资本回报率的大小。能够给银行经营带来较大资本回报率的部门和产品应该予以保留和发展,回报率低的部门和产品应该收缩或撤出市场。3经济资本的分配方法经济资本的分配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分配经济资本对于科学考核经营绩效、有效抵御风险十分重要。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