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感受ABA的曲式结构。 2.运用肢体表达A段的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 3.借助故事情境加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表现音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水的矿泉水瓶每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一个盖子上没有颜料。 2.加速度圆舞曲(节选)、音乐(盒带)。 活动过程 1.初次倾听,欣赏并表达倾听音乐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猜猜里面发生了什么故事,鼓励幼儿表述自己的音乐联想。 2.情境引入,再次感受倾听。 (1)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一位能干的小精
2、灵,小精灵可神气了,会变魔法呢!它最喜欢制作魔法汤,用这个魔法汤做什么呢?原来,这个汤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小精灵每天都在家搅啊、搅啊、搅啊,然后还往里面放入很多的魔法(做抓、放的动作),小精灵就这样开始变魔法喽。 (2)听音乐教师演示小精灵“变魔法”的过程,用动作引领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如A段越来越快,B段很有规律等。 (3)请幼儿说一说,刚才看老师制作魔法汤的时候做了哪几件事情?是怎么做的?如果你是小精灵还会做些什么? 3.再次完整欣赏,教师用绘画的方式边听边画出图谱,帮助幼儿了解乐曲ABA的结构。 教师放音乐画图谱:制作这个魔法汤有一个秘方,这个秘方千万不能错,一错就制作不出
3、来了,现在我把这个秘方画下来。 (1)提问: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制作魔法汤的时候要做些什么事情? (2)提问:一共要搅拌几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 4.请幼儿听音乐随图谱变“魔法汤”,了解ABA曲式结构和A段旋律越来越快的特点。 (1)幼儿随着教师听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2)启发幼儿说一说:搅拌的时候速度是一样快的吗?(A段,引导幼儿感知乐句的渐强、渐快)什么时候放魔法药的呢?(B段重音时) (3)随音乐再次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旋律的变化。 5.游戏:小精灵的魔法汤。 请幼儿完整听音乐,变“小精灵的魔法汤”。第一遍使用的瓶子没有颜料,让幼儿练习;在幼儿熟练后第二遍
4、换用有颜料的瓶子,表演结束后能够让水变色,让幼儿感受成功感。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风格,结合图谱了解曲式结构。 2、感受乐曲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并用肢体律动表现旋律变化。 3、乐于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的表现。 活动准备 1、物质方面:透明水瓶(均装半瓶水与幼儿人数相等)、颜料、 2、知识方面:幼儿初步感知乐曲的能力。 3、心理准备:对魔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对魔术有浓厚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曲风。 难点是感受乐曲速度与强弱的变化。 活动过程 1、在森林的小木屋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一个非常大的本领,就是
5、喜欢调制心愿魔法汤。调这个魔法汤是干什么呢?它不是让我们用来喝的,而是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魔法:什么是魔法?怎样熬制魔法汤? 教师出示一瓶水(可变色),在音乐伴奏下演示魔法,并成功变出有色的魔法汤,让幼儿感受魔法的神奇。(提问:我是怎样变魔法的?做了哪些动作?你们想尝试吗?) 2、幼儿初次在无音乐伴奏下尝试变魔法,简单模仿魔法动作。(提问:为什么没有变出魔法?寻找原因引出音乐) 3、幼儿聆听音乐。 魔法音乐与魔法:请每位幼儿自取一瓶水(不带色),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做动作。 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魔法汤呢? 4、幼儿聆听音乐,教师画图谱。神奇的魔法秘方就藏在音乐里,我们来仔
6、细聆听,把秘方找出来。播放音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谱,幼儿观察。 5、观察图谱,分析曲式结构,理解符号与魔法动作的关系。 讨论:音乐的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像是在干什么?哪些代表搅拌、放魔咒、摇瓶子? 6、借助图谱分段欣赏。搅拌、摇瓶的音乐,感受乐曲速度和强弱的变化。解决难点问题:搅拌的速度-越来越快;摇瓶子的速度与强弱-轻轻摇,再快速使劲摇。 师幼一起边欣赏音乐边看着图谱变魔法。 7、教师与幼儿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投入的施变魔法,并成功炼制出各种颜色的魔法汤,幼儿间相互交流欣赏。 8、教师介绍乐曲的名字:加速度圆舞曲。 幼儿许心愿。向着心愿魔法汤许一个小心愿,让神奇的魔法快点帮我们实现愿望吧! 大
7、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 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乐曲风格,感受 ABA 的曲式结构。 2、运用肢体表达音乐的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 3、借助故事情境加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表现音乐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曲风,能够运用肢体表现音乐旋律特点。 三、活动难点: 感受乐曲速度与强弱的变化。 四、活动准备: 1、若干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各种颜料、魔法布。 2、音乐:加速度圆舞曲 五、教学过程: 一、初听音乐,欣赏并表达倾听音乐的感受 1、故事导入,吸引幼儿兴趣 故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位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呢她住在森林里,她不仅长得漂亮还非常的神
8、奇,因为她会变魔法。小精灵啊,每天在家里搅啊搅啊还要施很多的魔法,她特别喜欢调制一种神奇的魔法汤,这个魔法汤可不是用来喝的,它能给人带来快乐。小精灵每次做魔法汤的时候都会听一首音乐,看来这首音乐一定也有魔力。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魔法音乐。 2、完整欣赏乐曲 提问:(1)、刚才在听音乐的时候你觉得小精灵会干什么? (2)、那这首音乐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小结:这真是一首很愉快的音乐。这首音乐叫加速度圆舞曲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音乐。 二、再次听音乐,运用肢体表达音乐旋律 1、教师制作魔法汤,吸引幼儿观察教师动作,感受音乐旋律。 教师制作魔法汤后提问幼儿:刚才老师在制作魔法汤的时候都做了哪些动作?幼儿回
9、答 (1)、施魔法。提问:施了几次魔法?跟着图谱做动作。 (2)、搅拌汤。提问:你觉得这个动作像在干什么?老师的动作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来的,你发现老师的动作有什么不同?跟着图谱做动作。 (3)、晃瓶子。提问: 你觉得这个动作像在干什么?小朋友数一数晃瓶子的动作老师做了几次?(练习、再跟音乐练习)跟着图谱做动作。 (4)、点。提问:点了几下瓶盖?跟随音乐、图谱做动作。 小结:动作的快慢是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的。音乐越来越快,动作越来越快;音乐慢的时候,动作也慢。 2、巩固练习 (1)、幼儿与教师边听完整音乐边跟学动作 (2)、幼儿观察哪些动作是重复的。 (3)、幼儿听音乐制作一次魔法汤(幼儿部分失败部
10、分成功)提问:怎么了? 幼:没有变出来。 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2、收回瓶子后,跟着图谱再练习一遍。 三、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师:现在让我们集中精力再来是一次吧!记住哦,不能乱晃瓶子,否则魔法可要失效了。 1、师幼跟着音乐做动作。 2、音乐停止 师:啊,我们都成功了,小精灵们都把魔法汤制作出来了。 四、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将能够让人变开心的魔法汤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与弟弟妹妹分享快乐。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选取的音乐是节选自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乐曲曲风比较欢快、活泼,是 ABA 的结构。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同时也看
11、到了随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引导幼儿学习,随机策略方面的欠缺。通过园领导和教师们的评课现在我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首先活动开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我的语言比较苍白,没有把魔法的神秘感表现出来,没有让幼儿感受到魔法的神秘氛围。第二个环节我来制作魔法汤,请幼儿观察我都做了什么动作,借助图谱感受音乐的节奏。幼儿在这都能将我的动作表达出来,但是欠缺幼儿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表达,我认为在这里幼儿可以自己创编动作,不一定要和教师的动作一样。在下一个环节中,幼儿第一次制作魔法汤,有的幼儿成功,有的幼儿没有成功,我在活动中与成功的幼儿击掌,侧重关注成功幼儿的感受,忽视了失败幼儿的感受。
12、在这里可以请失败的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为自己想想办法。最后一个环节中,每一个幼儿都制作成功了,每个孩子的展示出的魔法汤都是红色的,太统一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这里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魔法汤,增加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小朋友们制作的魔法汤是不同颜色的?” 虽然这堂课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孩子们玩的很开心,每一个幼儿都在很认真的在看、在学、在做。通过本次活动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上好一节课绝非易事,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钻研幼儿,增强自身的素质。 这节课我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我相信每一次的实践都在增加我的经验,每一次的反思都在使我成长。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 篇4 活动目标: 1
13、、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小的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小精灵,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 2、提问:什么叫变魔法?(幼:变魔术) 会变出什么异想不到的东西呢?(幼:好吃、好玩) 3、小结:变魔法就是会出其不意变出
14、你想不到的东西。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承接:小精灵会变很神奇的“魔汤”,变魔汤时,要用到瓶子和布。(遮挡) 2、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 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
15、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等到我们上了小学就知道它的用处了)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常规要求:瓶子拿好后,放前边,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
16、水的原因。 细节回顾: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节选到搅拌动作) 5、接着讨论摇晃的动作,轻的几次?重的几次? 6、收回瓶子后,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大家。(闭上眼睛)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六、延伸活动: 师: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可以叫爸爸妈妈到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和爸
17、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活动反思: 在反思中,我意识到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个性。我的主打比较强,没有放手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思考讨论尝试,在引导幼儿音乐欣赏上面还没有达到目的,在分析音乐上让幼儿去说,去做,不一定一直是我带着幼儿说,同时,也看到了随机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导幼儿学习、随机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 篇5 这节课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加以想象,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旋律,尝试创编动作,让幼儿对音乐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大胆的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体验倾
18、听、辨析、表现音乐的乐趣。同时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大胆表现,尝试用创编的动作表现音乐。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在音乐中变魔法的乐趣。 重点难点 大胆表现,尝试用创编的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瓶子(瓶盖有颜色和无颜色)各一个,魔法袋子每人一个,披风,皇冠,手杖,音乐蓝精灵小精灵的魔法汤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蓝精灵入场 引导语: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魔法森林,到这里来的每个人都能得到魔法(魔法棒点一点),我是最会变魔法的魔法精灵,我最喜欢做
19、魔法汤,我做的魔法汤可不是用来喝的呦,是帮人们实现愿望的! 二、观看“魔法”,初步制作魔法汤 1、你们想知道我的魔法汤是怎么做的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我做了哪些动作?怎么做的好吗? 串词:有请我的道具:这是一瓶普通的矿泉水,小朋友看一看,还需要一块魔法布,你们检查一下,在小朋友面前抖一抖,请小朋友摸一摸,有没有问题?接下来我要把魔法布盖在矿泉水瓶上面,掀开让幼儿看一眼,有问题吗?再次盖上,有请我的魔法音乐,我要开始做魔法汤了。 2、听着音乐,教师完整演示。 3、倒数3个数,看我成功了没有?水瓶里的水变色了。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点一点、搅一搅、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搅拌是为了让魔法
20、汤更均匀,放材料是为了增加魔力,点住是为了不让魔法流走,摇晃是为了混合魔法材料。) 4、你们想变吗?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将魔法布盖在瓶子上。(没有成功) 三、引出图谱,感受ABA的音乐结构。 1、坏了,我忘了告诉你们我的魔法配方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看乐谱。 2、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配方代表做哪些事情? (圆圈点住魔法,不让魔法逃掉2次。螺旋-用力转圈圈-越来越快的搅拌,4次。箭头-施加魔法-4次。摇一摇,看一看,前面轻轻地摇,后面重重的摇。) 3、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第一段和第三段音乐是一样的) 4、我们一起来跟着魔法配方试一下。(教师带动幼
21、儿做动作) 5、(看图谱)还有人没有学会这个魔法配方?那我们再来练习一次。(师不做,简单提示) 四、展现成果,升华活动(再次制作,尝试创编)。 1、师:我们用刚才学会的魔法再变一次好不好,注意按照魔法配方来操作哦。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收瓶子) 3、恭喜你们,都成为了合格的魔法师,不过你们现在还是初级魔法师,你们想当高级魔法师吗?刚才我们除了这样摇还能怎么摇?怎么搅拌? 4、还有没有更厉害的搅拌方法?还可以怎么摇?我们再试一试用自己不一样的魔法看还能不能做出魔法汤来。恭喜你们已经成为一名高级魔法师了。 5、做出来的
22、魔法汤可以喝吗?不能,是帮助人们变快乐的!让我们回班再研究一下更厉害的魔法吧! 活动总结 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加以想象,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旋律,尝试创编动作,对音乐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大胆的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体验到了倾听、辨析、表现音乐的乐趣。同时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乐曲风格,结合图谱了解aba的曲式风格。 2、感受并用肢体感应乐曲a段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能分辨b段的乐句。 3、借助故事情境加以想象,体验倾听、辩识、表现音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23、 1、音乐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2、笔、白纸。 3、矿泉水瓶一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每个瓶子上都有一块布。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音乐,你们一边听一边想,听了以后心里有什么感觉?让你想到了什么? 2、孩子欣赏音乐第一遍。 3、提问:听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觉? 教师指导: 1、哪里让你感到害怕,除了害怕你还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说出有旋转、转圈的感觉。 3、有的地方轻轻的很温柔让我们感觉很舒服,有的地方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让我们听着感到很紧张。 4、教师小结:是的,好的音乐往往会让我们产生许多的联想,金老师听了这首音乐想到了一个关于小
24、精灵的故事,现在老师就把故事讲给你们听。 二、引出乐谱 1、教师讲述小精灵的故事。 2、师听音乐变魔法汤,提问:变魔法汤的时候做了一些什么动作? 教师指导: 1、搅拌。这个动作是在干什么?我是一直这样做的么有什么变化? 引出这里的音乐是由慢到快,由轻到重。 2、音乐重重的时候,要添加作料。 3、摇一摇,重的地方使劲摇。 3、幼儿第二遍欣赏音乐。 4、教师边听音乐边画乐谱。师:现在老师要把变魔法汤的动作画下来,你们要看仔细呦。 5、师:看得懂吗?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小结:是的,像这样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第二段不一样我们称它为aba结构。 6、听音乐感知乐谱。 三、用动作感知乐曲的曲式风格 1、
25、看图谱听音乐练习搅拌、加调料等动作。 2、孩子人手一瓶矿泉水(盖子无颜料)用动作感知音乐曲式风格。 3、师:变出来了?为什么没有变出来了呢? 教师要提醒幼儿动作做规范,动作优美。 4、再带孩子练习搅拌的动作,要求是越来越快。 5、重复练习几遍。 6、传魔法给孩子(换盖子有颜料的矿泉水瓶) 7、再次用动作感知音乐 四、延伸活动: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可以叫爸爸妈妈到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 篇7 活动目标: 1、 感受欢快流畅的乐曲风格,结合图谱了解ABA的曲式结构。 2、 感受并用肢体感应乐曲A段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
26、 3、 借助故事情境加以想象,体验倾听、辨识、表现音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飘带、矿泉水瓶、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韵律导入 二、倾听感受 1、初次倾听,幼儿与教师交流初步的感受。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放音乐) 2、引入故事情境,分享音乐联想 师:这首曲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师讲述故事)这个小精灵真厉害!你们想不想也来变变这个魔法呢?(请幼儿先观察教师变) 我在变魔法的时候做了哪些动作? 3、了解乐曲结构,描绘图谱 师:小精灵告诉我,变这个魔法汤有一个步骤,这个步骤可千万不能错,一错就变不出来了,现在我来把这个步骤画下来,这样我们
27、就不会弄错了。(放音乐,师画图谱,带着幼儿理解图谱) 4、跟随图谱动作表现 师:现在,我们也来变一变这个魔法汤吧!(放音乐) 三、体验A段 师:小精灵在搅拌魔法汤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放A段,引导幼儿感知乐句的渐强、渐快)(发放瓶子) 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感应旋律的变化。(放完整音乐) 四、游戏小精灵的魔法汤 1、根据音乐表现故事情境:搅拌变搅拌(此次游戏玩两遍,第一遍没颜料的瓶子,第二遍有颜料的瓶子) 2、调整游戏要求,增加情趣再次游戏 增加皱纹纸飘带与魔法瓶,增添情趣。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风格,结合图谱了解ABA的曲式结构。 2.大胆想象
28、,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的不同元素。 3.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做汤的过程;听过有关魔法、小精灵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图谱、音乐、矿泉水瓶、颜料盖、魔法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题,启动情感 师:在大森林里,有一座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可爱的魔法小精灵,(出示课件小精灵形象)小精灵会调制一种神奇的魔法汤。小精灵把这种神奇的魔法藏在了一首神秘的乐曲里,我们来听一听。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1.幼儿完整欣赏。(并配上课件) 重点:了解图谱的意义 三、动作表达,深入乐段 师:我们一段一段的听,听听音乐里的小精灵到底在做什么?她的魔法汤是
29、怎么做出来的? 重点:分段欣赏,了解ABA曲式结构,学习动作并与音乐匹配 四、感悟音乐、集体表演 师:小精灵说,做魔法汤还需要一件道具,(出示矿水瓶)让我们一起做一碗神奇的魔法汤。 集体随音乐表演,教师观察。 重点:能运用肢体动作较好的在线音乐的不同特点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师:魔法师要更换一下道具再变了。(讲解换瓶盖),并请幼儿盖上一块魔法布。 师幼和着音乐表演 重点:在游戏中升华活动,体验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延伸: 关于颜色的游戏,可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操作中让幼儿记录颜色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一步体验色彩的变化,感受色彩美。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 篇9 设计意图 乐
30、曲选自约翰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中的第一小圆舞曲,是典型的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A段的音乐不断由弱变强,由慢到快而得名为“加速度”,B段音乐格外轻松活泼,最后回到A段。整首乐曲欢快流畅,让人情不自禁地想翩翩起舞。这种音乐力度、速度产生的变化能带给孩子愉悦和激情,也能引发孩子情绪的自主表达。 本活动力图借助图像符号、肢体律动来帮助孩子对音乐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将“小精灵制作魔法汤”为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帮助孩子富有兴趣地反复倾听感受,富有创意地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通过图谱来感受、了解ABA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感受乐曲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并用肢体动
31、作表现旋律变化。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ABA的曲式风格。 难点:感受A段音乐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黑色塑料袋、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师: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精灵,她发现森林里的树木感染了病毒,这将会毁灭整片森林。正当小精灵一筹莫展的时候,魔法师告诉他只要熬制一种神奇的魔法汤就能消灭病毒拯救整片森林。熬制魔法汤的配方就藏在一首音乐里面让我们一起仔细的听一听吧!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第一遍完整欣赏音乐,交流感受。 教师:小朋友听完
32、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这是一段欢快、流畅的乐曲。既然魔法汤的配方藏这段在音乐里,那我们就就尝试着破解其中的奥秘,帮助小精灵拯救他的森林,好吗? (二)分段欣赏音乐,绘画记录引出图谱。 1、播放A段音乐用粉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1)梳理经验,引导幼儿发现A段音乐的渐强、渐快。 提问:咦!符号和熬制魔法汤有什么联系呢?谁能看明白这些符号?(搅拌、加魔法)让幼儿指出相对应的符号。 (2)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渐强、渐快。 教师:我们可以怎么搅拌呢?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追问:速度一样吗? (3)聆听A段音乐,一起做动作。 2、播放B段音乐用并描绘乐谱。 通过提问引
33、导幼儿感受B段音乐的轻松活泼。 3、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发现ABA的曲式结构。 (三)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第二遍完整播放音乐。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常规要求:瓶子拿好后,放前边,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没有变出来?(可能是我们动作没做好) 小结:我们把刚才没做好的地方改过来再来一次好不好? 3、再次完整听音乐变魔法两次。 每次失败后一起讨论要注意的细节。 4、完整欣赏音乐。 请幼儿闭上眼睛回忆动作要领,教师轻轻的将瓶盖有颜料的瓶子放到幼儿前
34、面。 5、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教师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袋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师:1、2、3幼儿揭开魔法袋,发现魔法汤熬制成功。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可以帮小精灵破解了魔法,他可以去拯救整片森林啦!开心吗?这首藏着配方的音乐好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系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首先,我用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使孩子们对制作“魔法汤”的过程感兴趣,最后,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魔法汤、变出
35、魔法汤的那一环节,有一个孩子还没等到我音乐响起就把颜色摇出来了,情急之下马上换了一瓶,才使现场没有尖叫的声音。课后在反思中,我意识到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个性。同时,也看到了随机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导幼儿学习、随机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孩子们通过游戏的开展,可以初步的感知ABA的曲式结构,但是对于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这方面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因此孩子们在用肢体来感应旋律变化方面不能很好的来体现,目标二就没有完满达成。 虽然在活动中我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只要每次认真的实践总结,一定可以有所收获。第 27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