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石壕吏教案(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石壕吏教案(八年级上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人教版石壕吏教案(八年级上册)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石壕吏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石壕吏教案一:一、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文特点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体会本文的精炼语言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二、教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导入新课: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
2、乱,历史上叫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请看影片ppt2(背景音乐)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ppt3请看三幅对联: ppt4(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二)走进作家、了解背景(3分钟)请问:这三幅对联所指的人物是谁?(杜甫)大家都
3、说是杜甫,请围绕对联说说理由(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围绕对联介绍作者)附: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Ppt5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请问:杜甫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石壕吏?(生答)ppt6杜甫就在安史之乱的年代里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郭子仪等率领的六十万大军被包围于安庆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
4、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候,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石壕吏(三)整体感知全诗(8分钟)1.请听一听:配乐朗读石壕吏Ppt72.请看一看;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ppt8吏:l 邺:y 戍:sh 咽:y 妪:y 泣:q3.请读一读:配乐朗读石壕吏Ppt94.请理一理:故事情节:ppt10时间顺序:(暮、夜、夜久、天明)事件:(开端:有吏夜捉人、发展:听妇前致词、高潮:请从吏夜归、结局:独与老翁别)诗人的行踪:(投宿、住宿、告辞)5.请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主要叙述了官吏夜晚来捉人,连衰老的老妇人也被抓去服
5、役的惨事(四)语文实践:戏剧表演(理解课文、培养想象)(20分钟)请演一演:根据内容,结合体会,加以想像,展示你的才能!这是我的舞台, 秀出我的风采! ppt11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ppt12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至少两人以上(1)组内全员参与(2)想象丰富,有创意,合情合理(3)补充一些事实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4)表演符合人物身份(5)配合默契表演时,一组表演,另外三组的每一个同学根据文意和要求评分,满分是五分三组的评分结果相加为该组表演的总得分2、疏通文意,组织表演各组准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排练首先,疏通文意, 理解诗歌内容Ppt13(1)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理解文意,提出
6、疑难,共同解决(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疑难,共同解决)(2)齐读诗歌,其次,当好编导Ppt14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给文中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导:历史,就是一串串真实的故事杜甫是编剧,我们也可以作导演如果你是导演,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表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编排人物出场简历表文中人物 出场时间 出场道具 主要事件或关键动作杜 甫 暮 天明 投 登 别老 妇 夜 拐 杖 看、啼、致词老 翁 夜、天明 / 逾、走吏 夜 佩刀、棍棒等 捉、呼同学们编好剧是演好剧的前提,课文是诗歌的形式,要编出来,得好好地领会文学的留白艺术Ppt15点拨: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画
7、画需要留白,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写诗也是如此,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阅读时要仔细体会请想一想:Ppt16(1)“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夜的景色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合理想象同样,“暮”、 “夜久”、“天明”都可以合理想象出来(2)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Ppt17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藏问于答的手法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使用于答明确: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u”,“i”.“en”、“u”四个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
8、县吏的多次“怒”多次“呼”,一再逼问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对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要充分想象,都是可以的(3)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Ppt18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第三,分角色排练 Ppt19第四,表演3、点评(以课文为参照)学生评分,培养鉴赏评价能力评分标准,客观、公正,并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主题,作者感情请谈一谈:故事表现的主题是什么?ppt20明确:全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地描绘,揭露了官吏的残暴,
9、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的苦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切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度憎恨(五)拓展:1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还有哪些? ppt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这个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那么,你如何看待战争和平呢? Ppt22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六)背书比赛,事半功培(3分钟)A、形式男与女的比赛,组与组的比赛B、进行比赛结束语: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史
10、”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ppt2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深刻理解,再一次齐诵课文(背景音乐)学生在朗读中结束新课教师寄语:ppt24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诗更工从来发动侵略引起战争都是统治者的过失或罪恶然而他们的过失往往要百姓来承担胜,百姓苦;败,百姓苦但愿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文明战胜野蛮,世界铸剑为犁,让三吏三别的惨状从地球永远绝迹吧!(七)作业:ppt251.背诵并默写全文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
11、事情节石壕吏教案二: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2、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歌。3、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活动式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组
12、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感受到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疾苦。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自古就有,古代文学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诗歌。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1、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浓郁悲壮、语言瑰丽,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在文学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着有杜工部集。2、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
13、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见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着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三、出示目标1、熟读、背诵全诗。2、体味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四、朗读诗歌,感悟内容。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感情的表达。2、给生字正音。逾 邺 戍 妪 咽3、采取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诗歌。4、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大意。5、指名学生复述故事。五、问题探究,深入理解。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由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
14、果,其他学生补充。1、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这首叙事诗可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一(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是故事的开端。二(2-3):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借老妇人的口述,写出战乱给这一家带来的遭遇。三(4):故事的结局。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老翁回家,以浓重的悲剧气氛作结。2、该诗开头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用原诗回答。有吏夜捉人。3、为什么不说征兵?而捉人为什么在夜里?官吏来捉人时,老妇干什么?明确:当时朝廷腐败,让百姓负担沉重的兵役,繁重的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是时征兵性质已变,因而是捉兵。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夜间“捉人”,可见手段之狠毒,又可见人民处境
15、之艰难凶险。4、诗的二三段所叙述的故事从何而来?从哪句可以看出?明确:是隔门听来的。“听妇前致词”里的“听”可以表明。5、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吏”与“老妇”的对话,老妇的回答是从几个方面来说的?三个方面第一:服役惨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第二:家中困境:“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第三:被迫服役:“请从吏夜归。6、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中对差吏描写很少,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
16、,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储蓄地予以揭露。7、你能从老妇的回答想像一下“吏”的表现吗?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8、这一首叙事诗表现了什么主题?这首诗通过叙述差吏趁夜间捉人服役、连老妇人也不放过的见闻,表现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百姓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六、学生活动分小组把这一首诗歌改编成一幕短剧,并作表演。七、再次朗读诗歌(会背诵的同学可以脱离课本)。八、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石壕吏教案三:教学目的:1、通过涵咏、朗读、鉴赏,了解该诗的思想感情,体会杜甫诗歌的人民性。2、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受该诗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对诗歌
17、语言的感受能力,学生悟性的培养。教具:投影仪、录音机教学步骤:一、导入(投影仪:安史之乱的图片)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人民在这八年中饱尝的却是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有一位热爱人民的诗人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记下了真实的一幕。请打开书,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诗人的情况。(看注解一,请一位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杜甫的情况,教师补充)总结(投影):杜甫(712-770)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石壕吏便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篇。二、今天我们学习这篇作品。请一位学生朗读。正音:逾 看 戍 妪 咽读完后,请把大意说出来。三
18、、概括大意,明确要求,强调不要逐词逐句翻译,只要概括就行。1、 一学生概括,其他学生更正补充,师生共同探讨。2、教师点拨1)该诗开头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用原诗回答。有吏夜捉人。(板书:捉)2)为什么不说征兵?而捉人为什么在夜里?官吏来捉人时,老妇干什么?明确:当时朝廷腐败,让百姓负担沉重的兵役,繁重的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是时征兵性质已变,因而是捉兵。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夜间“捉人”,可见手段之狠毒,又可见人民处境之艰难凶险。老妇出门看(板书:看。开始)(同时解释“看“;照料门户,掩护老翁逃走)3)诗的二三段所叙述的故事从何而来?从哪句可以看出?明确:是隔门听
19、来的。“听妇前致词”里的“听”可以表明。4)故事的结局如何?从哪些诗句可以了解?明确:从“独与老翁别”可以知道老妇被抓走了。(板书:走。结局)四、学生朗读这首诗,读后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教师点拨:1、 诗人为什么要交代投宿石壕村的时间“暮“?明确:战乱中,作者一直到傍晚才匆匆忙忙找到宿处。暗示社会混乱。2、 吏与老妇当时总的情况哪两句作者作了交代?明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板书:呼、啼、怒、苦)3、诗人隔门听老妇悲苦的诉说,作者用了整整一段来表诉。第三段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这中间有吏的活动吗?请想象中间出现的情况。明确: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uienui),明显地表现出
20、多次转折,暗示了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叫藏问于答。凶狠的吏肯定不会相信老妇的话,一定会盘问搜查的,老妇则会苦苦哀求(板书:查 求)。五、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二、三段,能背的同学脱离书本,不会的地方可以看书。(此处可以在指导中背诵,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朗读次数)1、 朗读指导:该诗所叙之事悲惨,中间换韵多,读时应有沉郁顿挫之感。2、 想象老妇悲苦的表情和吏的凶恶嘴脸,然后上黑板画两张脸谱。六、深入创新探讨(这两个问题看学生程度及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前面提出,并且有解决的契机,当时就解决;如果当时不能解决,可以在这时解决;也可以留给学生课外思考。)1、诗人为什么不出来仗义执言?明确:请注意这是
21、诗歌,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再现现实。也许杜甫是后来听说这事儿;也许夜晚杜甫宿在老妇的远邻,隐约听到嘈杂声,过后祥查;也许杜甫顾虑自己身微言轻,出来说话只会招致老妇一家更大的灾难(学生可以分析,只要合理,就可以予以肯定)2、老妇自请赴役是否自愿?作为国家子民老翁逾墙逃走的行为是否逃避责任?老妇是被逼无奈,是因为想给吃奶的小孙子留下母亲。(板书:逼)老翁的逃走决不是逃避责任也是残酷的兵役所逼,况且这家人已经为战争贡献了所有儿子。七、最后配乐朗读这首诗(配二泉映月)(尽量脱离课本朗读)1、 个人朗诵2、 集体背诵八、结束语战争,尤其是不义、不顾人民死活的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无尽的灾难。我们要珍惜这和平的好时光,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和平。板书:吏:捉 呼怒查逼(脸谱)妇:看 啼苦求走(脸谱)(开始) (结局)【精品文档】第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