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汇总四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31752796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汇总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说课稿汇总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稿汇总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汇总四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说课稿汇总四篇 说课稿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语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飞夺泸定桥,我将从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要完全透过文字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情感还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学

2、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妄想,狼狈,震耳欲聋”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学习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为了落实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抓住“飞”和“夺”,理解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过程,教学难点定为:体会红军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法与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

3、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所以开课伊始,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 现在的泸定桥图片,让学生观察这座桥是由什么组成的,让学生说说走在这种桥上, 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畅所欲言,得出泸定桥就是一座让人心惊胆寒的桥,

4、在1935年5月29日,发生了一场让人至今难忘的战斗,顺势让学生找出课题题眼并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把握,感知全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我将让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段落写了“飞”?哪些段落写了“夺”?读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这样为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 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基于这一认识,我将根据上一环节学生的反馈交

5、流,引导学生读课文描写“飞” 的段落(25自然段),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句里面能感受到红军抢时间的?引导学生抓住“28日早上”、“29日早晨”来感受时间紧、任务急,抓住“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全身淋透”、“翻山越岭”、“雨大像瓢泼”“饥饿、疲劳”等词句来感受红军所遇到的困难极大。再抓住“一整天没顾上吃饭”“仍旧摸黑冒雨前进”“与敌人对话”等语句来感受红军是怎样克服困难和机智,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激发起学生对红军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带着这种热爱之情再读读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 接着我还将引导学生读课文68自然段,来了解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我将通过这样的过渡语“当红军

6、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时,却发现”,让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读后让学生说说:泸定桥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抓住13根铁链,木板被抽掉,河水溅起“两米高的水花,水声震耳欲聋”来感受泸定桥的险要。接着我将抓住守城敌人疯狂的喊叫,引出课文78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默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动的场景句子。预设学生划出“22名战士-一边前进,一边铺桥”和“英雄们听到-搏斗”这两段话,让学生齐读这两段话,找出第一段话中描写动作的词和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并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和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从英雄们的动作词语中和对英雄的描写中,感受到英雄们

7、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无比崇敬之情,并让学生再通过过渡句“正因为红军 的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才能飞夺泸定桥,顺利渡过大渡河。”他们为什么要渡大渡河?结果怎样?让学生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顺序。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课文学到这儿,我将设计这样一段结束语: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我是按文章的主题线来设计的,该

8、板书力求简洁清晰,使学生一目了然就能对文本有所感悟,有所思。 13、飞夺泸定桥 接命令 抢时间 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夺胜利 说课稿篇2 一、设计意图: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乐音,节奏与生活具有形式上的同构。本次活动为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和了解生活中所蕴含的音乐。我们将语言、音乐、表演、创作等形式加以融合,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熟悉的形象、动作,启发其艺术灵性,为幼儿开辟一种艺术感受和表现的创作空间,运用不同的形式把感受到的节奏表现出来。我们发现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以及亲身体验的过程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绪和情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妈妈“切肉”、“剁肉”,启发

9、孩子感知节奏去舞蹈,这种形式很新颖,能激起孩子很有兴趣地表达节奏,练习节奏,幼儿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道具模拟演奏,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幼儿们不仅感受到生活艺术而且也得到了快乐的体验。让孩子了解生活中也有音乐美。 二、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蕴藏的音乐节奏,体验节奏游戏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2、尝试能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种节奏。 三、活动准备: 1、小积木块、椅子若干 2、音乐、节奏条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节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难点:尝试创编生活中各式的节奏 五、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X妈妈家里要请客,宝宝们,我们一起来

10、迎接客人吧!哎,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宝宝们,跟着妈妈,用你们好听的声音和小手一起来给客人老师们问声好,欢迎她们吧! 1、用声音和小手来问好:老师早上好!(XXXXX)/欢迎欢迎欢迎你!(xxxx) 2、小脚也来和客人打招呼,问好吧!(节奏同上) (二)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并尝试运用自己身体动作感知节奏、表现节奏。 1、观察体验,“切肉”、“剁肉”游戏 A:妈妈说:“今天家里来了这么多客人,妈妈要包饺子,招待客人,现在,妈妈要剁猪肉了,你听听,妈妈剁肉的声音。”妈妈让宝宝在一旁观察妈妈“切肉”、“剁肉”,有意地剁出各种节奏(A:切肉XXXXX;B:剁肉xxxx) B:妈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你的

11、小手能跟着妈妈一起来吗?你能用拍手来告诉大家吗? C:妈妈:噢,原来“切肉”、“剁肉”也这么好玩,发出的声音好象在唱歌,现在我们就来请宝宝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切肉”、“剁肉”的歌。 2、肢体游戏:感应节奏(启发幼儿用身体的其他动作表现节奏。如:跺脚、拍腿等) A:妈妈:如果你的小脚是菜刀,现在请用小脚菜刀来“切肉”、“剁肉” B:妈妈:除了手和脚,你还能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出“切肉”、“剁肉”的节奏吗? C:妈妈:我的宝宝们真能干,不光小耳朵机灵,小手小脚小身体也都很灵活。现在妈妈要请宝宝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快乐的小厨师”的游戏。现在我们身体变变变,变成了一把小菜刀,我们准备要“切肉、“剁肉”

12、啦! 3、尝试创编生活中的各式节奏 妈妈:除了“切肉”、“剁肉”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外,平常妈妈干家务活的时候也会发出许多好听的声音,比如,妈妈洗衣服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三)道具合乐伴奏。 1、出示节奏条,分组拍念(A组拍“切肉”节奏、B组 拍“剁肉”节奏) 2、道具模拟演奏:快乐的小厨师(配乐轮奏) 妈妈:我们一起来为客人老师们演奏一曲。 六、延伸活动 在音乐区里投放各种塑料袋、可乐罐、瓶子、筷子、盒子若干常见物品,让幼儿探索敲击各种节奏。 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简单的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为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在认识做准备,起着

13、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称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结合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说学情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好表现。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处于抽象思维的初步形成时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具备轴对称性质的图形,这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感性基础。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

14、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能够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者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能够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制作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

15、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美丽的花丛里,飞来了一直小蝴蝶和一直小蜻蜓。仔细观察,交流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简单交流之后,再出示经过电脑修改的,一半被修改过的图片。再让同学们交流,和之前相比,有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来描述你的发现。通过对前后的对比,发现对称美。很多图像不再对称,也就没有那么美。进而给出课题。 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自己经过对比,发现美的奥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

16、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新课开始,让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剪刀和A4纸,把A4纸进行对折。拿出剪刀进行裁剪创作。要求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折纸进行裁剪。小组之内交流自己的交流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最优特点的作品,在班级内交流。 分析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共同的.特点: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图形两边相互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教对称轴。教师板书。 通过动手操作,把同学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在创造中学习,在审美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深化新知 教师出示在ppt上出示太极图、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

17、图形,让学学们辨识那些是轴对称图形,那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以此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强调定义的关键字“对折”“重合”。 (四)巩固提高 影子游戏。每个小组的同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做作为人的身份,另一部分作为影子部分。人做出各种动作,影子保持和人的动作一致。 通过这种游戏,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五)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让学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还存在哪些问题? 而作业环节,我会要求学生在复习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多边形外角和知识的预习工作。 七、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

18、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采用图表式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说课稿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所见。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教材编排、学习目标、古诗简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信是一首儿童诗,一个学写信的孩子想给万物写信;泉水是一个童话故事,想象泉水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这条小鱼在乎是一个儿童故事,小男孩拯救一条又一条小鱼的生命,小男孩说的话“这条小鱼在乎”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这三篇课文表达的主题是爱和爱心。古诗所见安排在这里,仅仅是诗人袁枚捕捉儿童瞬间的神态变化呈现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吗?我认为,还有

19、借事借人借景抒情,体现了对生活、生命的爱,对自然、自由的爱。 1.会认“牧、骑、振、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所见,并背诵所见。 3.结合插图和注释,了解所见大意,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项目标,第一项是关于识字的,第二项是关于朗读背诵的,第三项是关于古诗理解的。 其他版本的教材,所见安排在一二年级居多,为什么鄂教版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呢?说明第三项目标“感受古诗描写的意境”是重难点。 第三项目标中,“结合”一词指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因为插图能够准确地表现诗意,注释也给出了诗中两个关键词的解释。“了解”一词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感受意境”则提示了两个核心问题,这首诗的意境是

20、什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前一个问题体现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我将在“古诗简析”里谈;后一个问题体现教师实施教学的能力,我将在“教学设计”里谈。 所见是一首以农村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写的是一件小事,一个儿童唱着歌骑牛而行,发现了树上的鸣蝉,忽然不唱歌也不行走了。写到此,戛然而止。从插图上,我们看见了什么?看见了骑黄牛的儿童,看见了树上的蝉,看见了儿童捕蝉吗?没有。看见了诗人袁枚吗?没有。但,我们仿佛看见了儿童悠闲地侧坐牛背,或仰躺牛背,手中摇着树枝。黄牛慢悠悠地走走停停,或停下甩甩尾巴,或停下啃啃青草,或停下哞哞低叫。我们仿佛看见了儿童坐直身体,四处张望,发现了树上的鸣蝉,跳下牛背,悄悄靠近鸣蝉

21、,敏捷地扑上去,双手罩住蝉,尽情地放声大笑,得意洋洋地骑牛继续唱歌前行。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袁枚面带微笑地注视着这一切,徜徉在山村自然之中。我们感受到了山村悠闲自在恬静的生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活,生命的自由只能在山村中寻找求得。所以,古诗的题目是“所见”,不是“牧童”,不是“捕蝉”,也不是“山村”,而是“所见”,见到的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生话。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所见的意境。 教法是对教师而言的,学法是对学生而言的。课堂上,因为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师和学生走进文本已经融为一体,因此教法和学法也就“水天一色”了。 拓展迁移法,我将用一首学过的同题材同意境的古诗把学生引向所见的学习。 直观感受法,我

22、将用画面上的风景、人物的表情把学生引向对所见意境的感受。 图文结合法,我将用插图引导学生对所见大意的自主学习。 主观演绎法,我将引导学生进入牧童的角色感受其悠闲、活泼、可爱,进入诗人的角色体验其感情。 话画联结法,我将用话语描述帮助学生建立一副完整的连环画,以感受古诗的意境。 引导质疑法,我将引导学生从对题目的质疑思考中感受古诗的意境。 一、图文结合温故引新 先出示一副画,让学生回忆一首古诗并背诵出来。(二年级下册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再请学生抓住画中孩子的神情、诗人的神情感受悠闲自在的意境。 最后引出古诗所见。 设计意图有三点:题材相同

23、,都是写农村儿童生活的;事情相近,前者为钓鱼不应人,后者为捕蝉不唱歌;意境相近,孩子活泼可爱,诗人热爱农村悠闲自在的生活。 二、自主读诗了解诗意 这个环节,学生有四个学习任务:认识生字,正确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师生交流解疑。 三、再读古诗体会诗情 这个环节主要运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情,采用的教法学法是话画联结法、主观演绎法。 比如:你们看,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一会儿坐,一会儿躺,真快乐!风在吹,蝶在飞,牧童情不自禁高唱山歌,歌声飞旋在茂密的树林里。 引导学生读出牧童的活泼可爱快乐神气! 请学生当牧童,边演边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比如:响亮的歌声吸引

24、了诗人袁枚,他正在树林中享受呢!哎,歌声忽然没有了,牧童骑着牛也不走了。诗人看到了什么?诗人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在猜测、在观察的意味。 请学生当诗人,边演边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最后请学生再读整首诗,想想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牧童、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四、品读古诗感受诗境 进入第四个环节,再运用直观感受法、拓展迁移法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出示一幅画,这画比教材插图视野更显开阔,绿意更显盎然。请学生说说对画面的感受,想象诗人在这样的山村中的心情。 再请学生读古诗,想象诗人看到牧童捕蝉神情时的心情,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五、诵读古诗趣味创作 通过前面的四个环节,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也已经水到渠成了。为什么要安排最后的这样一个环节呢?为了丰满课程,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了发展个性,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趣味创作的形式很多,比如:诗配画、变奏读、演绎读、诗文汇、诗改剧、诗再创当然,我也会和学生互动,给学生一份自己的作品诗再创 童戏 蓬头牧童骑黄牛, 悠悠歌声振林樾。 忽闻树上夏蝉鸣, 怕得蝉惊闭口立。 所见说课已近尾声,再见吧! 说课稿汇总四篇】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