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乞巧》《嫦娥》教学及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乞巧》《嫦娥》教学及评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乞巧嫦娥教学及评析古诗乞巧嫦娥教学及评析 一、对话诗题,对比揭晓表达对象之不同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是 生:乞巧。 师:另一首是 生:嫦娥。 师:乞巧,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种习俗,再读 生:(齐)乞巧。 师: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再读 生:(齐)嫦娥。 【点评:黄老师直接入题,有意识采用对比策略,让学生明了乞巧是古人喜欢的一种习俗,写的是一件事;嫦娥是古代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写的是人。】 二、初读古诗,对比读出节奏韵律之共通 师: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是读。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古诗) 师:谁来读?请你读乞巧,你来读嫦娥。 (生读古
2、诗) 师: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 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我们合作读,老师读第1、第3句,大家读第2、第4句。注意听,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师:七夕今宵/看碧霄。 生:(齐)牵牛织女/渡河桥。 师:家家乞巧/望秋月。 生:(齐)穿尽红丝/几万条。 师:古诗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美。我们接着合作,第二首,注意听老师的语气语调。 师:云母屏风/烛影深, 生:长河渐落/晓星沉。 师:嫦娥应悔/偷灵药, 生:碧海青天/夜夜心。 【点评:在一次次的对比诵读中,学生渐渐读出了古诗的节奏美,更对古诗形成了一个整体感知,为接下来的深入对比做足铺垫。】 三、巧解“宵、霄”,对比感悟古诗环境之相似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
3、有两个生字想和你们交朋友,一起呼唤它们的名字吧。 生:宵、霄。 师:看来这两个生字的读音相同,那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今宵”的“宵”意思是 生:晚上。 师:“今宵”就是 生:今天晚上。 师:古诗里的“今宵”指的是哪一天晚上? 生:七夕节的晚上。 师:是的,一个字的意思往往和部首有着紧密的联系。你们看,宝盖头表示房屋,人们白天出去劳动,什么时候回家休息? 生:晚上。 师:所以宝盖头的“宵”,就是晚上的意思。能用“宵”再组几个词语吗? 生:夜宵、通宵、宵夜、良宵美景 师:那谁能说说雨字头的“霄”是什么意思? 生:天空。 师:“碧霄”就是 生:碧蓝的天空。 师:能用“霄”组词吗? 生:直
4、冲云霄 师:你想,碧蓝的天空多美呀!咱们把它送回诗句中读一读。 生:七夕今宵看碧霄。 师:同学们,这可是神奇美丽的碧霄呀,再读 生:七夕今宵看碧霄。(比刚才更有感情了) 师:在嫦娥这首诗中,也有一个描写“天空”的词,你找到了吗? 生:青天。 师:是的。这可是像碧海一样辽阔的青天呀,读。 生:碧海青天夜夜心。 【點评:黄老师以“宵”和 “霄”作为走进古诗的切入口,非常妙!一妙,晓意。借助字理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学生轻而易举地辨析“宵”乃时间,而“霄”乃空间。二妙,体验。让词语回归古诗,指导学生读中感受,在朗读实践中完成由时间到空间的联想迁移体验。三妙,通达。由“碧霄”对比“青天”,学生即在读中发现
5、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情境都发生在夜空。由文字到全诗,可谓绝妙!】 四、观阅神话,对比感受两诗情思之相异 师:看来,这两首古诗都和碧蓝的天空有关,古往今来,在这美丽的夜空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你们看,(出示牛郎织女的微视频)这个故事叫什么? 生:牛郎织女。 师:还是这片美丽的夜空, 又流传着另外一个故事。(出示)谁来读? 生:(读)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他们曾经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嫦娥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请来的不死药,身体不由自主地飘到月宫,在那冷清的月宫中过着孤独的生活。 师:这两个神话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中。请你们轻声读这两首古诗,看看你还有刚才的感受吗。 (生读古诗)
6、 师:你读乞巧有什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生:幸福。 生:快乐。 师:你读嫦娥又有什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生:悲伤。 生:后悔。 师:两个神话,两首古诗,带给我们两种不同的感受。 【点评:黄老师将两个神话 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借助微视频和小故事,一观一阅,再一一对比读诗,学生迅速形成初步感受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思是大相径庭的,为进一步品鉴古诗埋下伏笔。】 五、互读批注,对比体悟相同夜空不同感受 师:编写教材的老师把这两首古诗放在一篇课文里,说明它们之间一定有联系。我们发现了两首古诗中都有神话,都和夜空有关,也发现了两首古诗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让我们对比着读
7、两首古诗,看看是哪些不同的画面带给你不同的感受。用横线画出相关词句。 (生自由读,并动笔批注。) 师:画完的同学用“乞巧中的 让我感受到了 ,而嫦娥中的 让我感受到了 ”这个句式,和同桌交流一下你们的阅读发现。(生小组交流) 师:谁来分享一下阅读发现?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和他想的一样吗。 生:乞巧中的“家家乞巧”让我感受到了热闹;而嫦娥中的“夜夜心”让我感受到了孤独。 生:乞巧中的“家家乞巧望秋月”让我感受到幸福,开心;而嫦娥中的“长河渐落晓星沉”让我感受到嫦娥非常孤独、后悔。 【点评:老师给出交流的支架,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碰撞,互相启发。学生对“对比读诗法”有了初步的运用和体验,初步形
8、成读古诗品诗情的能力。】 六、想象画面,对比体会情景相融不同之意境 师: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古诗,去想象这些不同的画面。这个画面,谁来读?(出示) 生: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师:七夕之夜,他们终于相会了,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除了高兴,他们的心情还可能怎样? 生:惊喜。 师:除了高兴、惊喜,你觉得他们可能是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 生:幸福。 师:是啊,这样的时刻多么激动,多么幸福!与牛郎织女的幸福相会对比,嫦娥的画面却是这样的,(出示)谁来读? 生: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师:借助“嫦娥望着 ,想: ”这个句式,(出示)谁来说说想象到的画面? 生:嫦娥望
9、着碧海一样辽阔的青天,想:我要是不吃不死药,就不会离开后羿了。 师:这样的后悔是一夜吗? 生:不是,是每一夜。 师:嫦娥就是这样夜夜孤 独,夜夜后悔。读 生: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师:让我们把两个画面放在一起对比着读。你看,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啦,男生,读 生:(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师:而属于嫦娥的只有后 悔、孤独,女生读 生:(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点评:老师先是语调变换引思路,由欢快到将问题引向深入,再借句式想象画面,拓广了思路,最后情境引读,入境入情,在对比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感悟。】 师:穿越时空的隧道,让我们一起加入乞巧
10、的人群当中。我姓黄,我是黄家乞巧望秋月。你呢? 生:我姓陈,我是陈家乞巧望秋月。 师:家家乞巧,多么热闹,一起读 生:(齐)家家乞巧望秋月。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乞巧节入境体验,在变换角色设身处地中,既理解了诗意,又训练了朗读,在讀诗中勾勒出“家家乞巧”的热闹情境。方法简单,却用得恰到好处!】 师:姑娘们,你们为什么要向织女乞巧呢?(学生愣住了) 师:快,翻开课后资料袋,看看姑娘们为什么要向织女乞巧。 (生读) 生:我想起刚才的神话故 事,因为织女有一双巧手,能织出五彩云霞,所以姑娘们要向织女乞巧。 师:你太棒了,能够联系神话故事里的信息。同学们,在古代,全家人从头到脚的衣物都要靠
11、这双手,谁拥有巧手,谁在娘家和婆家就很有地位。拥有一双巧手对姑娘们来说太重要了! 【点评:这个环节,看似随意一问“为什么乞巧”,其实暗藏玄机。古诗前两句写了牛郎织女的神话,后两句写的是家家乞巧的场面。是什么让神话与乞巧发生联系?是人们对织女心灵手巧和美好爱情的向往。老师借助课后资料袋和课中的神话情节,帮助学生打通了古诗前后两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师:那除了祈求巧手,姑娘们可能还想企盼什么? 生:有一个爱她的人。 师:一条红丝穿过去了,她乞求爱情。又一条红丝穿过去了,姑娘,你乞求什么? 生:乞求父母长寿。 师:好女儿!一条又一条红丝穿过去了,姑娘们可能还有什么愿望? 生:乞求像织女一样漂亮。 师
12、:几万条的红丝,几万条的愿望哪,谁来读? 生: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师:几万条呀!愿望不够多,谁再读? 生: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师:愿望更多了,无数的红丝,无数的愿望呀,一起读。 生: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师:你们看,七夕之夜,月光如水,在花园,在庭院,在阁楼,多少姑娘望月穿针,多少愿望对月祈盼,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家家乞巧的欢乐场景吧。 生: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点评:乞巧,说到底,乞的是福,表达的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老师抓住“乞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望秋月”“穿红丝”这些行为背后的美好心愿,并在巧妙的点评中,音乐与画面的渲染下,促进学生读出望月穿针的画面,个性化地读出虔诚祈祷的心愿,学生的品悟再一次在朗读中得到升华。】 师:与家家乞巧的热闹相比,广寒宫里却是怎样的画面呢?你们看: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在这个夜里,嫦娥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沉默) 师:那就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轻声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 生:(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师:嫦娥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嫦娥看到了烛影。 师:这是怎样的烛影? 生:暗淡的。 师:是啊,透过镶嵌着云母的屏风,房间里的烛影越来越暗淡了。诗中哪个词表达了“暗淡”之意? 生:深。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