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通论》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学通论》教学大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作物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 作物学概述基本要求:了解有关作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范畴、性质和特点,作物学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作物学的发展进程及特点,作物生产发展概况及其与食物营养和粮食安全的关系。重点:掌握作物学的性质和特点,作物生产与增强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难点:作物学的起源及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第一节 作物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1作物学的概念与范畴2作物学的地位与作用3作物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 作物学的发展进程1作物学的起源2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3作物学的前景展望第三节 作物的生产与粮食安全1 作物产品的营养贡献2 作物生产发展的特点3 粮食需求与粮食危机4 粮食安全的技术途径第二章 作物的
2、分类起源和分布基本要求: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起源和分布;世界作物和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情况。重点:掌握农作物的概念及分类,中国作物的生产现状以及生产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难点:作物的起源、传播,以及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第一节 作物的分类起源和传播1 作物的概念与分类2 作物起源3 作物的传播第二节 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1 作物的分布与环境2 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3 世界作物产品贸易第三节 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1 中国作物的分布2 中国作物的生产现状3 中国作物的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章 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基本要求:掌握有关品种、种质资源以及遗传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作物的繁殖方式、
3、品种类型及传统的育种方法。 重点:掌握遗传的三大规律、作物的繁殖方式及育种方法。难点:遗传学规律的内容、作物的品种类型、育种特点。第一节 品种及种质资源1 品种的概念2 品种的改良任务3 品种改良的目标4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5 种质资源第二节 作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1 遗传及物质基础2 遗传的三大规律3 选择4 数量性状遗传第三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特点1 作物的繁殖方式2 作物的品种类型与育种特点四节 作物育种方法1 引种2 系统育种3 杂交育种4 杂交优势的利用5 其他育种方法6 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第五节 良种繁育1 品种审定与推广2 种子繁育体系3 种子检验第四章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
4、形成基本要求:掌握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作物群体的基本特征和特性,作物群体物质生产中的源库流的相互关系;作物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形成。 重点:作物生育时期的划分;作物各营养器官的特点和作用;不同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难点:作物各器官生长的相关性。第一节 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1 作物的发育特性2 作物的发育阶段3 作物的生育期第二节 作物器官的形成1 种子形态与萌发2 营养器官的建成3 生殖器官的建成4 器官生长的相关性第三节 作物的群体特征1 作物的群体的基本概念2 作物的群体结构与指标体系3 作物群体的源、流、库第四节 作物产量的形成1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2 产量构成因素3 产量形成过程及影
5、响条件4 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第五节 作物品质的形成1 作物产品品质2 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3 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第五章 作物与生态环境基本要求:掌握作物生态因子的分类及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和限制方式;了解作物与各种环境因素的关系。 重点:掌握光照强度和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积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水对作物的生理生态作用,作物对CO2和O2浓度变化的反应;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难点:光照和CO2对作物的影响。第一节 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1 作物的生态因子2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3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第二节 作物与光照1 光照度对作物的影响2 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3 太阳光谱
6、成分对作物的影响第三节 作物与温度1 温度的变化节律及其对作物的影响2 温度对作物的影响及作物生育的温度范围3 积温及无霜期4 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及防御措施第四节 作物与水分1 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2 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第五节 作物与空气1 作物与CO2的关系2 作物与O2的关系3 风速对作物的影响4 空气中其他气体与作物的关系第六节 作物与肥料1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2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3 作物的需肥规律第七节 作物与土壤1 土壤和土壤肥力2 土壤的主要性质及其对作物的影响3 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第六章 作物生产技术基本要求:了解土壤耕作、播种、育苗、移栽、施肥、水分管理、化学调控、
7、地膜覆盖、收获与贮藏、智能管理等作物生产的技术原理和措施。 重点:了解土壤耕作的作用和意义、育苗移栽的意义、地膜覆盖的效应与增产原理、养分作用规则、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作用。难点:综合运用本章所讲的技术原理和措施改善和协调作物与环境的关系,达到作物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第一节 土壤耕作技术1 土壤耕作的作用和意义2 土壤耕作类型第二节 播种技术1 播前技术2 播种技术3 播后技术第三节 育苗移栽技术1 育苗移栽的意义2 育苗方式3 苗床管理4 移栽技术第四节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 地膜覆盖技术的作用2 地膜的种类与性能3 地膜覆盖的效应与增产原理4 地膜覆盖栽培管理第五节 施肥
8、技术1 施肥的意义2 影响肥效的因素及施肥原则3 养分作用规则4 推荐施肥技术与施肥量的确定5 肥料种类和使用方法第六节 水分管理技术1 合理灌溉2 节水农业技术3 旱地农业4 涝渍害的防治第七节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1 病害防治2 虫害防治3 草害防治第八节 化学调控技术1 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2 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第九节 收获与储藏1 收获2 收获物的初加工3 贮藏第十节 作物智能栽培技术1 作物智能栽培学的形成和定义2 作物智能栽培学的基本特征3 作物智能栽培支持系统第七章 种植制度与农业生态系统基本要求: 基本掌握种植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作物布局
9、、复种、间套作、轮作和连作。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建设原则。重点:重点掌握作物布局的影响因素和原则,复种和间套作的效益原理和技术,轮作和连作的作用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难点:各种种植方式的作用和技术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一节 种植制度与作物布局1 种植制度的概念和特点2 作物布局的含义与生产意义3 作物布局的影响因素4 作物布局的原则5 我国的作物布局第二节 复种1 复种的概念与意义2 复种的条件3 复种技术4 我国的主要复种方式第三节 间套作1 间套作的概念与意义2 间套作的效益原理3 间套作技术特点4 间套作的主要类型与方式第四节 轮作与连作1 轮作2 连作第五节 农业生态系统1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2 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3 生态系统与持续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