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练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微专题练习--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026843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1练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微专题练习--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51练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微专题练习--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1练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微专题练习--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1练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微专题练习--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51练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下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选官制度民谣、诗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22022本溪市三模西汉初年沿袭了秦朝的军功爵制,“公卿皆军吏”。西汉中后期,“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这一变化()A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求B确立了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C改变了中央官制的运作D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影响32022抚顺市二模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入作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

2、做郡守县令。唐朝中期以后,“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更成为官员选拔的重要原则。这实际表明汉唐时期()A地方官员的升迁快于京官B京官从地方官员中选拔C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D注意弥补科举选官的不足42022淄博市三模据白居易全集记载,唐代官员选用有如下规定:“国家公卿、将相之具,选于丞郎、给舍;丞郎、给舍之材,选于御史、遗补、郎官;御史、遗补、郎官之器,选于秘著、校正、畿赤、簿尉。”由此可见,唐代()A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备B官员选用重视论资排辈C最优秀的人才得以重用D选官用人注重实践历练52022天津河东一模北宋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概述中国古代不同阶段的选官制度时提到:“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

3、,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B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C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D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62022天津河西二模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各司其职又相互纠察,由此构成了横纵交错的监视网络,有利于整肃朝纲,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其职权过重,监察过于苛刻,也影响了正常的行政。这一监察体系设置于()A西汉B唐朝C明朝D清朝72022威海市一模清初统治者一方面谕令对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另一方面,多次谕令廷臣、各省抚按举荐隐逸贤良。此举旨在()A促进政治结构的变化B恢复和重建社会秩序C缓

4、和满汉民族间关系D以程朱理学教化民众82022日照市一模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这表明,当时中国()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C新旧教育体制并存D完全确立近代学制92022天津河东一模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甄别的用意在于()A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B保持行政连续性

5、与稳定性C完善公务员的任职体系D为守旧官僚暗开绿色通道102022天津河北二模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表明我国()A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B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D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推行第51练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C根据“察孝廉”可知是察举制;根据“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知反映的是依据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根据“金榜高悬姓字真”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依据考试做官的科举制,故C项符合题意。2A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沿袭秦朝的军功爵制,西汉中后期,

6、公卿大夫和一般士吏中就有很多文质彬彬的经学儒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求,A项正确;隋朝确立了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排除B项;材料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不是中央官制,排除C项;科举制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影响,排除D项。3C根据材料“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入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表明汉唐时期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具体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地方官员的升迁快于京官,排除A项;依据“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不能得出所有京官都从地方官员中选拔的结论,排除B项;汉代时期实行的是察举制,排除D项。4D从“公卿、将相”到“

7、丞郎、给舍”再到“御史、遗补、郎官”最后到“秘著、校正,畿赤、簿尉”说明唐代官员职位由高到低分为很多级,官员必须先在低阶职位上做起,才有可能一步步升迁,由此可知,唐代更加看重官员的实践历练,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不是科举制,而是官员选用的规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唐代官员选用注重实践历练,而非论资排辈,排除B项;按职位等级选官用人不一定能够让最优秀的人才得以重用,排除C项。5B由材料可知,中国古代选官的权力由学校教育到宾客中出身再到由郡县的选拔最后由中央统一考试,反映了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B项正确;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体现不出整个材料的意思,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排

8、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排除D项。6C根据材料可知,自朱元璋以来,明代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十分严密的监察体制。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各司其职又互相纠察,由此构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监视网络,皇帝可总其纲,监督协调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C项正确;西汉在地方设立刺史制度,没有都察院,排除A项;唐朝将国家按区域划分为道,任命巡察御史按所划分的道进行巡察,排除B项;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监察制度,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D项。7B根据题干中清初统治者的谕令内容,对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让中央与地方官员举荐隐逸贤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统治者为了稳定政局和恢复经济,任用前朝的官员和隐逸

9、贤良治理国家,B项正确;清入主中原之初,急需稳定社会秩序,这需要大量的人才,材料中的举措确实引发了政治结构的变化,但这并不是此举的目的,排除A项;缓和满汉民族关系也非根本目的,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清初统治者为了稳定政局和恢复经济而任用前朝人才,未涉及程朱理学对民众教化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8C由材料可知,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说明当时科举制仍然存在,体现了旧教育体制,所以材料表明新旧教育体制并存,C项正确;1903年清政府尚未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开始,与题意不符,排

10、除B项;完全确立近代学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9B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对于政府官员的能力和行政水平的甄别,选拔出真正的行政人才,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而这对于行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北洋政府学习了西方的文官制度,排A项;材料体现了政府对公务员的甄选,并未反映对公务员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在甄别官员时对守旧势力格外关照,排除D项。10A根据材料可知,一系列公务员法的颁布和修订,反映了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情况,排除B项;公务员改革只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开始推行”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排除D项。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