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微专题练习--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7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微专题练习--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7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据卜辞考订,商朝产生了十七世二十九王,由弟继位或堂弟继位现象者为七世十二王,而父子相继现象者为十世十七王。这表明商代()A政治局势动荡不已B家族血缘关系不断强化C宗法制度已具雏形D王位继承制度尚未形成22021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32022山东枣庄三模据下表可知,周朝()齐国世系表(部分)(注:吕姜尚,字子牙前386年前384年,
2、田和)A通过分封实现了地方长治久安B诸侯国王位更替沿袭嫡长子继承C利用分封宗法来巩固贵族政治D政治构建秩序在社会转型中嬗变42022济南市三模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并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未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表明,秦朝()A通过严刑峻法管理官员B形式主义降低行政效率C利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D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52022全国甲卷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
3、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62022广东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72022浙江卷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82022抚顺市二模宋初
4、,文官以“职”为衔,如殿阁学士、修撰之类只是荣誉头衔,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这种现象自唐中叶以来已经大量出现,宋初更加普遍化。此举意在()A避免权臣专擅权力B保障政策的延续性C落实重文轻武政策D确保政权的合法性92022本溪市一模中国封建社会历代政治体制中,都有一些针对皇权的制度设计。如秦汉时期丞相对皇帝诏令的副署和封驳,三省制中门下省对诏令的审核和封驳,明代六科给事中制度以及专门监督规劝皇帝的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A.限制了皇权专制B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C以维护皇帝权威为出发点D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和“正君心”的主张102022大连市一模督抚起源于明朝,初为临时
5、性的差遣官,以后逐步向常设的地方官转化。清朝建立之后,因政治、军事的需要,不但全面继承了这一制度,并通过不断地调整,使其日趋完善,总督、巡抚遂成为总掌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由此可见()A明清督抚制度的设立具有偶然性B汉族地主渐渐掌握地方督抚实权C督抚制度是中央集权加强的产物D督抚制度加强了明清的地方治理第47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C由材料“而父子相继现象者为十世十七王”可知,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逐渐成为主流,这说明宗法制度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已具雏形,故选C;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逐步被父子相继的继承方式所取代,这说明权力传承相对稳定,故A项错误,排除;“兄终弟及”和“父子相继”都是以血
6、缘关系为标准的,故材料所示的继承方式的转变无法体现家族血缘关系不断强化的特点,排除B;王位继承制在夏朝就已形成,排除D。2D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田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故D项正确;井田制在战国改革变法中被废除,排除A项;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天子权威日益削弱,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直接体现对诸侯国君权力的影响,排除C项。3D根据材料可知,按照分封制的原则,分封齐国的诸侯是姜尚,但是在传承过程中被大夫田氏取代了政权,夺取了诸侯之位,故政治构建秩序在社会转型中嬗
7、变,D项正确;周朝并没有通过分封制实现地方长治久安,排除A项;诸侯国王位更替一般沿袭嫡长子继承,但是传承过程中也会出现非嫡长子继承王位或者是权臣夺权,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利用分封宗法来巩固贵族政治,排除C项。4C由材料“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未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可知,秦朝明确要求必须用文书来处理政务,对危害公文安全与未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些都说明秦朝利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C项正确;“对危害公文安全与未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仅体现文书管理的相关法律,无法体现通过严刑峻法管理官员,排除A项;“对危害
8、公文安全与未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说明政府注重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强调依靠公文来传递政务信息,没有体现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排除D项。5C根据材料“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6D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项正确;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为明确,并
9、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项。7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并且“皇帝又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宰相数量增多,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属于君主专制问题,不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级别略低的官员”是否是知识分子,排除B项;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君权,C项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8A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宋朝的“差遣”制度使得官员的权力和工作带有“临时”的性质,其目的是避免权臣专擅
10、权力,A项正确;“差遣”制度使得官员的权力和工作带有“临时”性,这不利于政策的延续性,排除B项;“重文轻武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差遣”制度和“确保政权的合法性”无关,排除D项。9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主要围绕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展开,其中秦汉时期丞相制度变化、隋唐时期三省体制及明代六科给事中制度都是以维护皇帝权威为出发点,C项正确;材料中的制度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服务,非限制皇权,排除A项;专制体制下,无法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儒家的民本思想,排除D项。10C从题干表述来看,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督抚制度是中央集权加强的产物,C项正确;明清督抚制度是加强地方治理的措施,并非偶然,排除A项;汉族地主在晚清时期确实掌握实权,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出来的,排除B项;督抚制度对明清治理的作用也不是材料所能反映的,排除D项。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