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容纳弹性的视角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30123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货币容纳弹性的视角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货币容纳弹性的视角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货币容纳弹性的视角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货币容纳弹性的视角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7年5月 中州学刊 May,2007第3期(总第159期)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3【财政金融问题】从货币容纳弹性的视角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许传华1 郑 艺2邱利军1(1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武汉430061);摘要:2003-2006年间,由于我国均保持了较高的超额货币供给水平,致使金融体系积聚了过多的流动性。且在此期间我国货币容纳弹性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形成了较大的经济过热压力。今后两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将继续呈现上升态势,而货币容纳弹性将下降。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当局必须以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和超额货币

2、供给水平、吸收金融体系积聚的过多流动性作为今后两年内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关键词:货币容纳弹性;超额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300r7903在经济学里,弹性用来表示一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反映程度。而货币容纳弹性就是指货币需要量变化率对社会总产值变化率的反映程度。货币容纳弹性e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dM)M忙丽商斫而其中M、PY分别表示货币流通量、名义总产值。货币容纳弹性的值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流通速度V。根据交易方程式:MV=PY,对其两边取对数可得:ham+lnV=lIl(PY)

3、,方程式两边对时间求导,进一步可得:d_MmdVaCPV)MV PY(2)于是有如下推论:1若可dV(o,月-。-dMma(PYVV)。根据(1)可知此时e)1。2若可dV)O,贝l,dMM、,d(PYPY)。根据(1)可知此时:e(I。从以上两个推论,可以得出结论:当货币流通速度降低的情况下,货币容纳弹性大于1,此时货币流通量的增加速度大于名义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而当货币流通速度降低的情况下,货币容纳弹性小于1,此时货币流通量的增加速度小于名义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国货币流通量的增加速度都大于名义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从时效性方面考虑,我们选取了2000-2006年间我国

4、的经济数据开展以下分析。在变量的选取上,我们将选择广义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流通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名义总产值。表1是我们收集的2000-2005年间我国名义总产值增长速度Y、货币流通量增长速度和二者差别的季度数据。由表1可以看出,在2000-2005年间我国货币流通量的增长速度都大于名义收入的增长速度,出现了超额货币供给的现象。超额货币供给的水平即为表1中MY项的值。为了便于接下来的分析和表述,我们将用M。来表示超额货币供给水平。为了判断在此期间我国货币流通量相对于名义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否合理,我们必须以式(2)的两个推论作为依据来考虑2000-2005年问我国货币容纳弹性的变化情况。如果对

5、式(2)两边同时除以型孚,则有:矗器稀+矗器穑7Vd PYPY d PYPY _10其中v=( )( )。( )( )y。 ”可dV、y:警嚣孚,二者分别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收入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率。于是可得货币容纳弹性e的计算表达式:Ve=卜了收稿日期:2007砚_22作者简介:许传华,男,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3)79万方数据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由货币容纳弹性e的计算表达式(3)可以看出,若知道观测期间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V和名义收入的增长率Y即可以计算出货币容纳弹性的具体值。表1所列的(PY)项数据即为名义收入增长率Y。而对于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v,我们也可以

6、通过交易方程式MV=PY求出货币流通速度后进一步得出。表1 2000-2005年我国名义总产值增长速度、货币流通量及差别数据年份 季度 Y() M() AMY()2000 一季度 81 131 50二季度 82 137 55三季度 82 134 52四季度 80 123 43200l 一季度 81 132 51二季度 79 168 89三季度 76 162 86四季度 73 176 lO32002 一季度 76 183 107二季度 78 147 69三季度 79 169 90四季度 80 169 892003 一季度 99 185 86二季度 82 208 126三季度 87 207 120

7、四季度 91 196 1052004 一季度 98 186 88二季度 97 183 86三季度 95 146 51四季度 95 133 3825 一季度 99 140 41二季度 100 148 48三季度 99 172 73四季度 99 18O 8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Wpbegoven)、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wwwdrenetcn)。表2 1999-2005年我国货币流通量和名义收入数据年份 季度 GDP(亿元) M2(亿元)1999 一季度 16784 1084382二季度 19405 1113635三季度 206851 1150793四季度 251802 119897

8、92000 一季度 181727 12260682二季度 213187 12660533三季度 226325 13047384四季度 272796 13461026200l 一季度 198949 13874446二季度 230471 147810三季度 242“9 14922873四季度 287061 151820192002 一季度 214694 16406457二季度 251057 16960124三季度 268689 17698521四季度 313466 185006972003 一季度 239563 1944873二季度 271965 20490r742三季度 300094 21356

9、713四季度 355314 221222822004 一季度 271276 2316546二季度 316605 23842749三季度 343563 24375688四季度 433706 253207720D5 一季度 379574 2645889二季度 420245 2757855三季度 448028 28743827四季度 575363 29875548数据来源IWWWpbegovcn&wwwdrenetcn表2是1999-2005年我国货币流通量(即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名义收入(即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由表2中的数据和交易方程式的变形,我们可以求出货币流通速度的值,并据此求出其变化百分比。数

10、据见表3。表3 2000-2005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变化率数据年份 季度 V(次) V()2000 一季度 0148 424二季度 0168 336三季度 0173 350四季度 0203 350200l 一季度 0143 326二季度 0156 740三季度 0163 618四季度 O189 6702002 一季度 O13l 874二季度 0148 506三季度 0152 67l四季度 0169 10392003 一季度 0123 587二季度 0133 1034三季度 0141 744四季度 0161 52l2004 一季度 0117 一493二季度 0133 005三季度 0141

11、03l四季度 O17l 6642005 一季度 0143 225l二季度 0152 1475三季度 0156 lO59四季度 0193 1244于是,我们可以根据计算货币容纳弹性e的计算表达式(3)并结合表1中的名义收入增长数据Y和表3中货币速度变化率数据V来计算2000-2005年间我国货币容纳弹性的具体值。为了便于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将2000-2005年问我国货币容纳弹性e、超额货币供给水平M。和零售物价指数CPI数据整理成为表4。表4 2000-2005年我国e、M。和CPI数据年份 季度 e() M。 CPI(12000 一季度 1523 一O4二季度 1410 5O O1三季度 14

12、26 55 O3四季度 1438 52 14200l 一季度 1402 43 01二季度 1937 51 16三季度 1814 89 O8四季度 I918 86 一O12002 一季度 2150 103 06二季度 1649 107 一O7三季度 1850 69 一O8四季度 2299 90 062003 一季度 1593 89 O3二季度 2261 86 O7三季度 1855 12O O8四季度 1572 105 272004 一季度 1503 88 28二季度 O995 86 44三季度 0968 51 53四季度 O301 38 322005 一季度 1273 41 28二季度 0475

13、 48 17三季度 0070 73 1681四季度 一O256 13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2000-2005年间我国的货币容纳弹性出现了先上升尔后下降的现象。此间也保持了平均大万方数据从货币容纳弹性的视角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约76的超额货币供给。值得关注的是肌2002年间平均73的超额货币供给水平,这一时期所存在的超额货币供给为我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此间的货币容纳弹性整体上也呈现出了上升趋势。这种货币容纳弹性增大情况下存在的货币流量以高于名义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而增加,并不是因为货币发行过量所造成的,而是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有利于利用流通领域中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某种调节,充分诱发货币

14、作为第一推动力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事实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不会对产生持续的通货膨胀,于是不会对经济产生破坏作用。但是,2003-2005年间,我国货币容纳弹性呈现了下降的趋势,甚至在2005年出现了货币容纳弹性为负值的情况。但此间仍然保持着超额货币供给。于是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不良影响,即现实的通货膨胀压力。从2004年一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出现了局部过热,零售物价指数也开始攀升。此后虽然有所缓解,但大部分是由于行政干预所致。现实的经济过热压力仍然存在。这主要是因货币容纳弹性下降情况下仍保持过高超额货币供给水平而导致经济体系中积聚了过多流动性。目前,

15、我国仍然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中介目标,以“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最终目标。由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最终目标我们可以看出保持物价稳定是优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后几年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应该结合货币容纳弹性的具体数值来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及超额货币供给水平,力求实现物价稳定,以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从货币容纳弹性的相关推导中,我们可以发现货币流通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是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变量。但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有着其客观规律,其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而货币流通速度则较容易受其他因素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其变化幅度也较大

16、,因而货币流通速度更容易引起货币容纳弹性的变化。为此,我们将视货币流通速度为唯一影响货币容纳弹性变化的变量,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我们将广义货币供应量视作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变量。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未达到38万亿元以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将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时,就我国目前广义货币供应量31万亿的基数和平均18的增长速度而言,达到38万亿的临界点只需要不到两年的时间。因此,我们预计在2008年左右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将呈现下降趋势。就我国实际经济情况来看,我国货币供给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如外汇占款倒逼机制、汇率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此前我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

17、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较大的经济过热压力,金融体系中也积聚了过多的流动性。因此,吸收金融体系所积聚的过多流动性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调控重点。同时由于从现在到2008年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将保持上升势头,结合货币容纳弹性计算式(3),我们认为今后两年我国货币容纳弹性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在此情况下,超额货币供给的规模和增长水平也必须要严格控制。因此,我们认为今后两年我国必须以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和超额货币供给水平、吸收金融体系积聚的过多流动性为货币政策的操作重点。而且要尽量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操作,否则将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并最终有可能对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形成根本性的影响。就具体

18、的操作方向和方式而言,我们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外汇管理制度,尽量减轻外汇占款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压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吸收商业银行体系所存在的过多流动性;三是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工具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派生能力。持续的超额货币供给使我国出现了“宽货币”和“宽信贷”的形势。同时,央行也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手段吸收市场过多的流动性。在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受资本充足率等约束较强时,这些手段作用显著。但在银行贷款发放的能力和动力明显增强时则效用大减,此时,央行票据已非商业银行的优先选择。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来吸收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时也力不从心。在此情况下,只有配

19、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形成货币政策“合力”,才能有效地约束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出现经济过热迹象的情况下,央行可以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有力工具,同时进一步推进我国汇率改革,实现人民币在合理水平内的升值。另外,要加大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力度。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今后两年呈上升趋势而货币容纳弹性下降的情况下,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必须控制超额货币供给增长率,亦即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但前期积聚的过剩流动性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释放,否则可能扭曲经济发展。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结构性经济过热的实际,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渠道释放过剩的流动。在财政政策使用方向上应该坚持结构性调整和区域性开发的原则。参考文献1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2余永恒,吴少新中国当代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3江其务江其务文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胡海鸥中国货币供给机制转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5武剑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伊人81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融资类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