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 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洗洁精除油渍B. 洁厕精除锈斑C. 干冰制冷D.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 城市污水经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统称“中水”,因为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的污水(下水)之间,故名为“中水”,说法正确的是()A. “中水”是一种饮用水B. 利用“中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C. “中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与蒸馏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同D. 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要过滤、吸附和蒸馏3.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部分信息、碘原子的结
2、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B. 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C. 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D.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碘会引起皮肤角质化4. 下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思路,你认为不妥当的是()A. 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B. 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其光合作用C. 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D. 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同时,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烧杯作为反应容器时不能直接
3、加热B. 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C. 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D.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低6. 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三种元素组成B. 相对分子质量为150C. 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9:2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7. 甲和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B. 该反应原理可以减少空气污染C. 反应中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D.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
4、:18. 某燃煤发电厂的废气中有SO2,处理SO2一般用生石灰或类似物质来吸收。如图是处理该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酸雨是pH5.6的降雨B. 此过程中既有分解反应,又有化合反应C. 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D. 从该过程可以看出,CO2比SO2更易与CaO反应9.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B.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C.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 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10. 下表是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温度/010203040溶
5、解度/gNaCl35.035.536.036.537.0Na2CO36.010.018.036.550.0A.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B. 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C. 40时,5gNaCl中加10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26.3%的溶液D. 40时,9g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7g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 O2(H2O)-用生石灰B. NaCl溶液(KNO3)-降温结晶C. CaCO3粉末(Na2CO3)-加水过滤D. KCl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12. 下列四个图象
6、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B. 向足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C. 室温下,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D. 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13. 乙炔(C2H2)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以电石(CaC2)为原料制取乙炔,并对电石渣综合处理的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1)电石(CaC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2)乙炔发生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研究煅烧炉内氧化钙含量的变化有如图2所示的结果,如果你是工作人员,你对煅烧条件的把控是_。(4)该生产过程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
7、你的建议是_。(5)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6)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14. 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人会感到不适。.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火灾中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温是火灾中使人伤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温度大于50时就会烫伤。【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圆筒形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的蜡烛,传感器及蜡烛摆放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均放置氧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三种传感器。设置好传感器。点燃蜡烛,迅速封盖并开始采集数
8、据。观察蜡烛熄灭顺序并记录熄灭时间。待3支蜡烛完全熄灭、曲线趋于稳定时,停止数据采集。【实验数据】1、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蜡烛高度高(30cm)中(20cm)低(10cm)熄灭时间106s164s199s2、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图:【解释与结论】(1)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2)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_(填序号)。(3)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_。【反思与评价】(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100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分析其原因是_。(5)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要往
9、低处逃生”是合理的,其依据是_。(6)下列火灾逃生的做法合理的是_(填序号)。A.坐电梯往楼下撤离B.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C.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15. 菱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FeCO3),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矿物。某同学对碳酸亚铁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FeCO3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铁的氧化物和二氧化碳。FeO是一种黑色粉末,在空气中加热,能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Fe3O4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FeCl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FeCl3
10、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猜想与假设】猜想1:固体成分是Fe2O3;猜想2:固体成分是Fe3O4;猜想3:固体成分是FeO。【活动与探究】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和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打开弹簧夹K,通入氧气,加热FeCO3.当瓶中产生的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氧气至玻璃管冷却。取玻璃管里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微热,固体完全溶解。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两份进行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a向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b向乙溶液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1、的紫红色不消失【解释与结论】(1)碳酸亚铁(FeC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2)在实验前就可以判断猜想_不成立,因为_。(3)由实验a、b的现象可知,猜想_成立,则FeCO3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实验b的目的是_。【注意:若答对第(5)、(6)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5)该同学反思后发现,不做实验_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理由是_。【拓展与应用】(6)碳酸亚铁可作为补血剂,可由FeSO4溶液与过量的NH4HCO3溶液反应制取,反应时需要控制温度在35以下,其原因可能是_。16. 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制取的反应原理如下:H2O
12、2+CH3COOH(乙酸)浓硫酸CH3COOOH+H2O请计算:3kg的乙酸完全反应可制得多少kg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溶液?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7. 小方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2)上述实验仪器中用有机材料制造的是_(写出一种即可)。(3)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_(填符号),原因是_。(4)请写出用装置C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装置F的_端连接上一个量筒。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洗洁精除油渍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原理,没
13、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洁厕精除锈斑是利用酸性物质与锈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干冰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从而降低温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有可能升高温度析出晶体,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
14、变化2.【答案】B【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中水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的污水(下水)之间,故不能饮用;错误; B.利用“中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正确; C.“中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与蒸馏水中水分子的构成相同;故错误; D.过滤和吸附等方法是水净化处理的常用方法,通过蒸馏可得到最纯净的水,故错误。 故选:B。根据题意:中水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的污水(下水)之间,以及节约用水、水的净化等知识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依据题目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B【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
15、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外共有2+8+18+18+7=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碘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
16、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答案】D【解析】解: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可使二者的优点互补,所以A正确。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B正确。 C、养殖产生的粪便可用作种植的肥料和制沼气的原料,制沼气产生的废料可用作种植的肥料,种植的桔杆可等可用作生产沼气的原料,所以种植、养殖、制沼气
17、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C正确。 D、硝酸铵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所以D错误。 故选:D。A根据合理施肥的原则判断 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判断 C根据种植、养殖、制沼气所用原料、产品间的相互联系判断 D根据铵盐的化学性质判断目前,国际上正在掀起以化肥、农药施用低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为中心的持续农业运动,合理施用化肥,保护环境以成为社会热点,与之相关的化学知识也将会成为重要考点之一5.【答案】A【解析】解:A、烧杯可以用作反应容器,但不可直接加热,故本选项叙述正确; B、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药品,故本选项叙述错误; C、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
18、pH,若待测液为碱性溶液,则测定结果偏低;若待测液为中性溶液,测定结果不变,若待测液为酸性溶液,测定结果会偏高,所以测定结果不一定偏低,故本选项叙述错误; D、用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会导致所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小于所量值,即所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偏小,质量偏少,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故本选项叙述错误。 故选:A。A、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 B、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药品。 C、需要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判断,如果溶液为酸性溶液,稀释后溶液的pH偏高,如果为中性溶液,溶液的pH不变。 D、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小于所量值。本题难度不大,熟悉
19、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答案】C【解析】解:A.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 B.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10+162=150,故选项正确;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62)9:2,故选项错误; D.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10):(162)=54:5:16,可见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正选项确; 故选:C。A.根据化合物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
20、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C【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4CO催化剂4CO2+N2。A.该反应中的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均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可以减少空气污染,选项说法正确;C.在该反应中,氮元素由+4价变成0价,碳元素由+2价
21、变成+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CO2)和丁(N2)的分子个数比为:4:1,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8.【答案】D【解析】解:A.酸雨是pH5.6的降雨,故A正确; B.碳酸钙受热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生成CaSO3为化合反应,此过程中既有分解反应,也有化合反应,故B正确;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
22、雨的重要物质,经过处理后能减少酸雨的形成,故C正确; D.从该过程可以看出,SO2比CO2更易与CaO反应,故D错误; 故选:D。A.根据酸雨的概念分析; B.碳酸钙受热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生成CaSO3为化合反应;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D.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二氧化硫气体的污染和治理,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处理废气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9.【答案】C【解析】解:A、过程中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23、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过程中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试管外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
24、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答案】C【解析】解:A、由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溶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故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故选项说法正确。C、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40时,5gNaCl中加10g水中,最多溶解3.7g,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7g3.7g+10g100%27.0%的溶液,故选
25、项说法错误。D、10,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0g,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碳酸钠2g,40时,9g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9g2g=7g,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A、根据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10,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0g,进行分析判断。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结晶的方法、溶解度的含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答案】B【解析】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气不与生石灰反应,能除去杂
26、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较小,因此降温结晶氯化钠不能析出,硝酸钾是杂质,少量时也很难析出,故不能使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分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2CO3易溶于水,而CaCO3粉末难溶于水,加水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K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
27、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2.【答案】C【解析】解: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值变大,但不会大于7,故A错误; B、向足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的活动性小于锌,所以开始铁放出氢气的速率的慢,但是铁生成的氢气的多,生成氢气的质量不会相等,故B错误; C、室温下,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硝酸钾会溶解,所以溶液溶质
28、质量会增大,当达到饱和后硝酸钾不再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一定值,故C正确; D、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一开始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是等一段时间后再出现沉淀,故D错误。 故选:C。A、根据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值变大进行解答; B、根据向足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的活动性小于锌,所以开始铁放出氢气的速率的慢,但是铁生成的氢气的多进行解答; C、根据室温下,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硝酸钾会溶解进行解答; D、根据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一开始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解答。该题为图象
29、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13.【答案】1 CaC2+H2O=Ca(OH)2+C2H2 燃烧温度控制在900,燃烧时间控制在5小时 点燃或回收作燃料 CaC2 CaCO3【解析】解:(1)电石中钙为+2价,所以(+2)1)+(x2)=0,x=1 故答案为:1。 (2)反应物为电石和水,生成物有乙炔,然后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还有氢氧化钙,因此反应物诶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CaC2+H2O=Ca(OH)2+C2H2
30、。 (3)在燃烧时间5小时是,氧化钙含量最大,且大于5小时后含量不再变化,所以燃烧时间5小时为宜;燃烧温度在900时氧化钙含量最大,高于900后,变化不大,所以适宜温度为900; 故答案为:燃烧温度控制在900,燃烧时间控制在5小时。 (4)根据碳化炉反应,尾气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性,不能直接排放,可以直接点燃,也可以回收,储存作为燃料使用; 故答案为:点燃或回收作燃料。 (5)根据流程图,可以看出电石先作反应物使用,后又成为生成物,因此可以循环使用; 故答案为:CaC2。 (6)电石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乙炔作为气体逸出到空气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最终溶
31、质中一定有碳酸钙; 故答案为:CaCO3。(1)根据化合物显中性原则计算化合价; (2)根据流程图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出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实验数据找到最佳反应条件; (4)根据气体性质回答此题; (5)根据流程图中显示信息,找到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 (6)根据电石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最终产物。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14.【答案】C、H B 18.5% 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变大,此时密度小于空气,向上聚集 本实验可看出位置较低处的温度低、二氧化碳含量低、氧气含量高 BCD【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
32、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生成物为水、二氧化碳,含有C、H、O等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也应有C、H、O元素,由于石蜡与氧气点燃燃烧,所以氧气含有了O元素,但是所以反应物中石蜡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验证,但是除了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没有,只能是石蜡含有,所以石蜡一定含有C、H元素; 故答案为:C、H。 (2)根据蜡烛不同高度,判断周围气体组分的变化,为了保证其他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三支蜡烛应该与容器相隔距离相同,所以只有B,符合要求,A、C距离位置都不同; 故答案为:B。 (3)燃烧是一直消耗氧气,当蜡烛熄灭时氧气浓度最低,在最右侧图中可以看出c最低点浓度对应数值为18.5%; 故答案为:18.5%。 (4)
33、由于燃烧是放热反应,燃烧过程中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则向上聚集到高处,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 故答案为: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变大,此时密度小于空气,向上聚集。 (5)结合(5)中实验结果,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而在位置较低处,二氧化碳浓度低,氧气浓度高,利于呼吸; 故答案为:本实验可看出位置较低处的温度低、二氧化碳含量低、氧气含量高。 (6)根据实验结论,当逃生时尽量下到着火处下部,二氧化碳浓度越低,氧气浓度越高,利于呼吸逃生,当在下层着火时,无法往下移动时,同层移动并且俯身前行,也可以有效避免窒息; 故答案为:BCD。(1)根据质量守
34、恒定律判断元素组成; (2)考虑对比实验唯一变量的原则进行选择; (3)根据图象信息进行数据填写; (4)由题目信息和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两方面综合回答; (5)根据实验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6)结合实验结论得出合理的逃生方法。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难度较大,要细心进行分析解答。15.【答案】48.3% 3 FeO在加热时,能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 1 4FeCO3+O22Fe2O3+4CO2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亚铁 a 无论哪种固体和盐酸反应后都能够生成氯化铁,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都变红色,因此不能判断固体成分 温度高于35时碳酸氢铵容易
35、分解【解析】解:(1)碳酸亚铁(FeC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116100%=48.3%。故填:48.3%。(2)在实验前就可以判断猜想3不成立,因为FeO在加热时,能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故填:3;FeO在加热时,能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3)由实验a、b可知,向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铁,向乙溶液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化亚铁,因此猜想1成立,则FeCO3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故填:1;4FeCO3+O22Fe2O3+4CO2。(4)实验b的
36、目的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亚铁。故填: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亚铁。(5)该同学反思后发现,不做实验a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理由是无论哪种固体和盐酸反应后都能够生成氯化铁,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都变红色,因此不能判断固体成分。故填:a;无论哪种固体和盐酸反应后都能够生成氯化铁,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都变红色,因此不能判断固体成分。(6)碳酸亚铁可作为补血剂,可由FeSO4溶液与过量的NH4HCO3溶液反应制取,反应时需要控制温度在35以下,其原因可能是温度高于35时碳酸氢铵容易分解。故填:温度高于35时碳酸氢铵容易分解。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量分数;加热条件下氧化亚铁
37、能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碳酸亚铁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铵热稳定性差。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6.【答案】解:可制得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H2O2+CH3COOH(乙酸)浓硫酸CH3COOOH+H2O 60 763kgx0.2%6076=3kgx0.2%x=1900kg答:可制得1900kg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溶液【解析】根据乙酸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本题的难度较小,属于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38、7.【答案】漏斗 橡皮管或塑料片等 B 固体和液体无法分离 2KClO3MnO22KCl+3O2 b【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漏斗。故填:漏斗。(2)上述实验仪器中用有机材料制造的是橡皮管、塑料片等。故填:橡皮管或塑料片等。(3)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B,原因是固体和液体无法分离。故填:B;固体和液体无法分离。(4)用装置C制取氧气,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MnO22KCl+3O2,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装置F的b端连接上一个量筒。故填:2KClO3MnO22KCl+3O2;b。(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橡皮管、塑料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3)不同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第15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