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适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体适能ppt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健康體適能健康體適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何謂健康體適能?n體適能定義 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 (國立編譯館,健康教育 。) 指個人心臟、血管、肺臟及肌肉組織都能發揮有效的機能,以勝任日常工作,並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緊急狀況的身體能力。(謝錦城,1997 。)理想的健康體適能狀態n指個人的能力足以勝任日常工作歷久不疲倦還有餘力享受餘閒生活並有應付突然而來的變化及壓力的適應能力。健康的積極意義健康體適能的要素n心肺耐力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n肌肉適能-肌力與肌耐力 (Muscular Fitness)
2、n柔軟性 (Flexibility)n身體組成-身體脂肪 (Body Composition)心肺耐力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n心肺耐力是個人的心臟、肺臟、血管、與組織細胞有氧能力的指標。運動生理學家及醫學研究一致認為心肺耐力是體適能評量的最重要指標。 建議運動: 慢跑、游泳、騎腳踏車、有氧舞蹈肌力(Muscular FitnessMuscular Fitness)n指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的力量。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再一次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 建議運動:重量訓練、衝刺、增強式運動 肌耐力(Musc
3、ular FitnessMuscular Fitness)n指肌肉維持使用某種肌力時,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次數。 建議運動: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柔軟度(FlexibilityFlexibility)n指身體各關節所能伸展活動的最大範圍。 建議運動:靜態伸展操、瑜珈身體組成(Body CompositionBody Composition)n身體組成就是一般所指的體脂肪百分比,身體脂肪重佔體重的百分比。n身體質量指數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 )2=100公斤2 公尺225計算公式及舉例計算:心肺耐力心肺耐力柔軟度柔軟度身體組成身體組成肌力肌力肌耐力肌耐力阻力訓練阻力訓練有氧運動有氧運動
4、阻力訓練阻力訓練伸展操伸展操有氧運動有氧運動阻力訓練阻力訓練健康體適能健康體適能的培養方法的培養方法健康體適能運動處方建議健康體適能要素心肺耐力肌 力肌耐力柔軟度體重控制運 動方 式有氧運動重 量訓 練重 量訓 練靜態伸展有氧運動 +重量訓練運 動強 度5090%x(220-年齡) 高負荷低次數低負荷高次數漸進式伸展5090%x(220-年齡) 持 續時 間連續(或分次總計)15-60分 30分 30分共2030分每個動作15-30秒連續(或分次總計)15-60分運動頻率每週 3-7天每週2-3天 每週 2-3天每週37 天為達熱量消耗與效果可採每日運動心肺耐力的運動處方n運動類型:有氧運動。
5、n運動強度:最大心跳數的5090。深度呼吸並覺舒服的合理程度。n持續時間:2060分鐘/次。n運動頻率:平均37天/週。有氧運動的項目運動強度的計算方法心跳 = (220 年齡) 6090的範圍。 例如:某人60歲,其訓練脈搏數最合適為: (220-60) 6090=90 136下/分鐘 * 運動時可以自在說話的狀態即強度太弱, ,無法說話即強度太強。有氧運動的好處有氧運動的好處n可幫助體重的控制,增加自信改善外型與健康。n降低憂鬱與焦慮與增進管理壓力能力。n建構與維持骨頭肌肉與關節的健康。n減少直腸癌的機會。n協助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n協助心臟或肌肉新血管的再生。 n減少心臟病中風與癌症。n
6、控制或預防疾病的發展。n改善睡眠品質與體能。n增進大腦功能。 n改善免疫系統。 肌肉適能的運動處方n運動類型:肌肉用力性的運動/ 重量訓練。n反覆次數:約1020次/回合,出現肌肉適當疲勞程度;13回合/動作。n運動頻數:平均23天/週且隔天做。柔軟性的運動處方n運動類型:靜態伸展操。n運動強度:伸展至肌肉明顯而合理繃緊。n持續時間: 1030秒/次; 反覆35次/動作。n運動頻數:至少兩天一趟(包括全身大的關節、肌肉與韌帶)。理想是一天 12 趟。伍、體適能測驗項目n立定跳遠 爆發力n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肌耐力n800m(女)/1600m (男)跑走 心肺耐力n坐姿體前彎 柔軟度n身體質量指數(身高、體重,體重kg/身高M2)陸、體適能評估(建立常模)n 測驗與評量是一套完整程序,測驗使受試者了解自身成績表現,所得量化的數字經由質化的過程製成常模。 體適能常模建立,使受試者更了解自身的體能狀況,成為診斷體能弱點、追求再進步動機,設計個別運動處方及達到改善體適能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