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最新.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在这节课之前,学生知道原子可以干脆构成物质,原子在化学改变中不能再分。本课题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缘由,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电子的运动状况。其次部分重点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真实质量太小,书写和运用都很不便利,于是引入了相对原子质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2、教学目标今年我区定为教学改革年,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面对全体学生,做到让学生主动参加课堂、突出重点
2、。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图、表等资料,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得信息并进行加工。激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探讨、沟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化。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3、教学重、难点依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是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二、教法分
3、析:鉴于本单元学问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没有涉及试验,因此在教学中采纳指导学生阅读、预习课本,组织学生探讨,分板块来解答学问点所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教学。三、学法指导:在老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预习、探讨、沟通、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四、教学程序:依据微观学问的特点和学生相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我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阅读课本、学生互动、形象比方等活动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帮助学生坚固记忆。详细教学分以下几个步骤:1、提出猜想,引入新课;2、自主探究、互动沟通3、巩固练习,拓展思维;4、共享收获,情感升华(一)提出猜想,引入新课由化学改变的实质,提出以下猜想,
4、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那么你能想象原子的结构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引入新课原子的构成,学生可能会回答原子象皮球,珠子,铅球,西瓜,桃子等)(二)自主探究,互动沟通一、原子的构成1、学生预习后探讨:(分小组完成任务,前三个小组各解答3个题目,后三个小组各解答2个题目)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2)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3)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假如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分吗?(4)质子、中子、电子带什么电?原子核带电吗?(5)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6)什么是核电荷数?(7)视察表41,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都很小吗?谁的质量最小?(为下文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的等于质子加中
5、子做铺垫)(8)视察表42,你发觉了什么规律?(9)你能想象电子在哪里运动吗?设计这样的几个个问题,引导学生起先探究原子的结构,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讨,从哪些方面探讨。解答完毕,学生头脑中已清楚的构建了如下学问点:1.原子一般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但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即并不是全部原子里都有中子。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肯定等于中子数)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相对原子质量(10)为什么要采纳相对原子质量?用原子的真实质量不行吗?(1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用公式来表达?(12)
6、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的区分在哪里?单位各是什么?(1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里?近似地等于什么的和?这样的设计能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的概念。(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1、原子核()。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此题考察原子的构成2|、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2gB、12c、1.66x10kgD、1/12g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可以用千克作单位c.没有单位D.是原子间质量之比,单位为1,一般不写利用此题探讨归纳对比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分和联系。4、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
7、310-26kg、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铁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试计算氧原子、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通过对比,得出相对原子质量数字比较简洁,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从而得出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5、已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中子数是12个,那么核电荷数是()A、11个B、12个c、23个D、35个6、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从书中P154的附录查到,查阅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磷、铝、氮、碳、钠、硫、镁、钙借此题让学生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说明现已发觉一百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高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纳它的近似值(整数或1位小数
8、)。(四)、共享收获,情感升华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2、通过这节课,你在学习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收获?3、借助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化。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69张青莲教授的资料,沟通读后感(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反思以前的教学一般是自己讲解的多,今年是教学改革年,上个星期教研组长开会提出了独狼口中学的“10+35”模式,这节课也是首次运用这种“懒方法”教学,俗话说懒妈妈培育勤快的孩子,那么懒老师也培育勤快的学生。原来这一单元的内容也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让学生先预习课本,就首先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了学问结构,好比有了学问铺垫做打算,上新课就简单多了。那么课堂上再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的相关问题,
9、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从而打消了从前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肯定很难”的观点,体验一种胜利的感觉。这种教学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兵教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那些平常上课不学习的同学也参加了进来。老师在下面转的时候可以起一个督促的作用,而以前的方法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难以发觉不参加的学生。体现了面对全体学生这一理念,魏书生老师也说过,现在的教材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看懂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一个很简洁的问题也等着老师来解答,形成了到处依靠老师的思想。这种方法一旦形成,不仅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
10、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当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相识统一起来。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需会写、会读、会用。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依据学生的学问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
11、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供应便利。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涉及了“元素”,比如绪言中提到“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电解水试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以及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中都涉及了元素,所以对元素已经有肯定感性的相识,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最好还是从分析详细物质的组成动身,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全部这些物质中所含有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一样的,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所以要求学生阐述
12、元素的概念并不难,困难是在应用的时候,元素和原子两者之间常常发生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探讨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个对难点进行突破。1、留意和前面有关原子的学问进行区分和对比。2、组织好本课题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组织好本课题的课堂探讨。4、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相识统一起来。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相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相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洁
13、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素学问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育归纳总结的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切社会,关切自然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洁信息。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3一、课题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爱惜水资源是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继空气之后又一环保素材,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爱护两部分内容。水资源概况,一方面说明水的丰富
14、,另一方面说明淡水的分布不匀称和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状况,强化学生的疼惜水、节约水意识。水资源爱护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方面,内容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替文字。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化目的,又给老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究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2、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2)相识爱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爱护水资源。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有关水资源图片的观看、在充分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分组探讨生活中有关水资源的利用、爱护;对收获的信息学
15、问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上升到实践的高度上来。情感看法和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性和有限性。(2)在学习活动中增加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切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3、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理解爱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2)让学生从理论提高到实践的高度去相识爱惜水资源的重要性、二、学情分析1、不管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我们拥有的水资源相识不会那么的全面,日常生活中奢侈水的危害性、工业农业对水污染状况不会那么的全面了解。2、城市水污染程度大,但农村学生体会不够深切;农村的水资源比较短缺,但水的污染程度比较稍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
16、整体感性相识。三、教法和学法老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制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来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采纳探讨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直观全面的驾驭学问。四、教学打算1、老师方面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方面自主分成小组,主动探讨,举荐一名胆大、叙述实力强的同学展示本组的探讨结果。五、教材处理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课堂上:1、通过展示一些水资源短缺的资料图片,使学生相识我们对淡水资源的渴求。2、通过探讨谈谈在我们身边如何节约用水,爱惜水资源的;探讨工业、农业、生活上不合理运用水资源对地球造成的污染,从而使学生提高环保意识,主动去爱
17、护环境。3、通过一些详细的严峻水资源污染事务,如“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等来相识环境污染对社会和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4、激励学生通过课后进行社会调查,制作环境小报等,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六、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1)先播放一组有关“水”的丰富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水资源对生命、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水存在形式和分布状况,面临的污染和奢侈状况,以及实行什么样的有效举措来治理污染、节约用水。激发起学生的水危机意识。(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思索题:a、我们说水资源是丰富的,为什么又说水是全球性危机呢?b、教材两个人均水量表说明白什么问题?c、谈谈我们应当怎样节约用水?
18、d、水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我们怎样预防和消退水体污染?要求学生绽开小组探讨,组内探究,合作学习。(3)展示“紫金矿业污染事务”图片,“松花江流域苯污染”图片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深化探讨水资源紧缺的现实意义和治理水资源污染的严峻形势。(4)展示三幅自制的节水宣扬图片,增加学生的自觉的节水环保意识。2、学生互动学习(1)如何正确相识水资源是丰富的同时又是短缺的这一辩证关系,各小组同学在探讨探究基础上选代表作阐述。(2)对工业农业生活上对水的不合理运用造成水污染以及我们如何实行有效节水治污措施举例加以说明,每一组同学在探讨探究基础上选代表作出自己的阐述。(3)每一组学生提出我们学校详细的节水环
19、保安排。3、板书设计爱惜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2、淡水资源极度短缺。二、爱惜水资源1、节约用水;2、防止水体污染。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4一、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初步相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探讨中的作用。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2)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二、教学重难点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三、预学设计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进行思索并形成自己的观点:(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假
20、设。(2)预习“联想与启示”,试着对试验现象进行说明四、教学过程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找寻,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思索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象一个乒乓球。原子象一个气球。原子是一个空心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讲解并描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
21、发觉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困难,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觉了许多种,至今仍旧在探究中。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相识是一部壮美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觉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觉原子核。结合联想和启示,播放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你能试着对上述试验现象进行说明吗?沟通探讨:大多数的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粒子一穿而过。一小部分粒子变更了原来的运动路途,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行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因为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去。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探讨中的作用提问:金属是否带电? 构成金属的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原子不带电呢?思索回答阅读:P67P68及拓展视野多媒体演示:原子内部结构沟通探讨: 原子的结构结论: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利用模型学习物质结构总结:盘点收获回忆、总结、发言形成原子的结构练习:看屏幕,做练习学以致用。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5:1. 驾驭酸的分类和命名以及酸的通性;2了解金属活动依次的意义并能初步运用其推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培育分析和解题实力;3.理解中和反应,了解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4.了解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试纸的运用方法及溶液的酸碱度对生产的意义。: 1.酸的分
23、类和命名;2.溶液的PH值;: 试验引导,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练习巩固: 铜、硫酸、盐酸、PH试纸、酸、碱、盐溶液和土壤溶液、 氢氧化钠、酚酞、氧化钙、水:复习引入:复习酸的概念,举例说明学过的酸。投影:视察下列两组酸在组成上有何特点?电离出氢离子个数如何?H2SO4 HClHNO3 H2SH2CO3 HFH3PO4 HIH2SO3 HBr归纳:酸的分类和命名投影:含 氧 酸 无 氧 酸一元酸 HNO3 HCl HF HI二元酸 H2SO4 H2CO3 H2S三元酸 H3PO4练习:驾驭化学250/2学生活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反应规律(1)Al + HCl Fe + H2SO4(
24、2)Fe2O3 + HCl CuO + H2SO4 Fe2O3 + HNO3(3)HCl + NaOH H2SO4 + Ba(OH)2 HNO3 + Cu(OH)2(4)HCl + AgNO3 HCl + CaCO3 H2SO4 + BaCl2 H2SO4 + Na2SO4提问:回忆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它们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从酸电离产生的离子来看,有何共同点?提问:是否全部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演示试验: Cu + HCl ; Ag + HCl探讨:哪些金属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哪些金属不能呢?有何规律?讲解:金属活动依次及其应用;金属与酸置换反应的条件练习:推断下列物质能否
25、发生置换反应?Fe + HCl Cu + H2SO4 Al + HNO3Pb + HCl Mg + HNO3 Zn + HClNa + HCl Sn + H2SO4 Hg + H2SO4提问:什么叫碱性氧化物?它有何性质?讲解:1.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其性质(少数与水反应;与酸反应)2.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演示试验:氢氧化钠中加酚酞,用盐酸滴至无色为止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使学生大致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3使学生驾驭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驾驭溶
26、解度的基本计算。2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分,驾驭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教具溶解度曲线挂图、小黑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什么叫饱和溶液?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稀程度是不是一样?(2)怎样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简单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实力是不同的。一、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实力。1溶解性大小跟溶质、溶剂的性质、结构有关。如食盐简单溶解在水里。油脂和汽油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油脂简单溶解在汽油里。(因此可用汽油去油污)2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同。如相同质量的水里,蔗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3
27、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同。如碘在酒精里简单溶解而在水里难于溶解。因此医药上用酒精来配制碘酒。4物质溶解性常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四种状况。物质的溶解性易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讲物质的溶解性要规定肯定的条件,除了温度外,物质溶解的量还跟溶剂量的多少有关,因此,也要规定肯定的溶剂量。为了定量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必需用一个尺度来衡量,这就是溶解度。二、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课本内容。2固体溶解度的“温、饱、剂、质”四要素。(1)因为温度改变对溶解度大小有影响,所以要指出“在肯定的温度下”。(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须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标准。规定用“100g”溶剂作标准。(
28、3)因为每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在肯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的量不相同,所以规定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度都应当达到饱和状态。(4)固体溶质的量的单位规定为克,这样与溶剂的量的单位一样。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6.激发探究爱好,培育严谨求实的科学看法。教学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教学难点1.溶液概念的建立。2.溶解与乳化的区分。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法。教学用品 试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教学过程一、
29、新课导入由溶液章图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1.学生试验:向试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老师巡回指导)。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1)学生描述试验现象。(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逝”的缘由。(3)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5)学生设计试验,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2)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3)总结
30、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1.溶质+溶剂 溶液)。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驾驭溶质溶剂推断的一般方法):溶液 溶质(溶解前的状态) 溶剂(状态)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固体) 水碘酒 碘(固体) 酒精稀硫酸 硫 酸(液体) 水稀盐酸 氯化氢(气体) 水5.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觉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三、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1.学生试验:在1、2、3号试管中做三个小试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2.学生汇报试验结果。3.师生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所
31、做的三个试验,总结得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状况不同。4.老师试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5.师生活动2:对比学生试验和老师演示试验(媒体)。溶质 溶剂 溶解状况碘 水 碘难溶于水碘 汽油 碘溶于汽油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溶于水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植物油 水 植物油难溶于水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能溶于汽油总结得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不同。板书:影响溶解的因素:溶质、溶剂等四、探究活动3(酒精能否溶于水?)1.学生依据生活阅历回答。2.要求学生在所做过的三个试验的基础上,设计试验验证。3.学生沟通设计方案。4.学生试验(在试验
32、前提示学生:滴加酒精的过程中不要振荡,滴加结束后振荡;要留心视察振荡前后的现象)。5.老师总结:假如作进一步的探讨,我们还会发觉酒精和水这两种物质能以随意比互溶。五、探究活动4(乳浊液及乳化现象)1.学生试验:视察3号试管中的液体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现象。2.学生试验:向3号试管中滴加2-3滴洗涤剂,根据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依次细致视察试验现象。3.比较浑浊液体1和浑浊液体2(媒体)。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了解盐的分类、溶解性、盐的性质。2、能用金属活动性依次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洁推断,并能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初步相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过程与方法:
33、1、相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活动。2、能用改变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洁的化学问题。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金属活动性依次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界化学现象的新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爱好。2、感受并赞许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动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形成主动参加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依次表的应用课前打算:老师:查阅盐的用途的相关资料。学生:查阅盐的用途的相关资料。复习酸、碱与盐的反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盐的用途盐的分类盐的溶解性大屏幕展
34、示图片资料:盐的用途大屏幕给出几组盐的化学式。创设问题情境:你能找出这几组盐的组成有何不同吗?将书附录四盐的溶解性表投影在大屏幕上。创设问题情境:不同类别的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你能归纳出各类盐的溶解性规律吗?观看图片思索并回答问题思索、归纳总结盐的溶解性规律。这样的引课比较亲切自然,由此使学生相识到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新奇心与求知欲。老师抛出问题,通过对盐的分类的分析,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实力。同时为后面盐的溶解性的学习做好打算。老师抛出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沟通探讨,使学生在相互沟通中相互学习,然后汇报结果,培育学生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并能够清晰的表达自
35、己的观点。盐的化学性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及金属活动性依次学生谈感想老师小结创设问题情境:你已知盐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布置学生进行分组试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有什么收获?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思索并回答问题分组试验归纳总结谈收获学生进行相应的学问点的整理工作。通过复习盐与酸、碱的反应,引出盐还具有其它的化学性质。为学习盐与金属的反应打下基础。通过分组试验,发展学生擅长合作,勤于思索,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同时,通过几个反应的分析,总结归纳出金属活动性依次。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实力。板书设计:1.盐2盐的组成: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AnBm=nAm+ + mB
36、n-;依据盐的组成,盐可以分为钠盐、钾盐等,或硫酸盐、硝酸盐等。3盐的命名:酸根离子为无氧酸根离子的,命名为“某化某”,如:NaCl“氯化钠”,CuS“硫化铜”等,酸根离子为含氧酸根离子的,命名为“某酸某”,如:CuSO4“硫酸铜”,Fe(NO3)3“硝酸铁”等4盐的溶解性(1)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2)碳酸盐除了K+、Na+、NH4+外,MgCO3微溶,其余都不溶,磷酸盐除了K+、Na+、NH4+外,其余都不溶;(3)盐酸盐除了AgCl不溶之外,其余都可溶的;(4)硫酸盐除了CaSO4、Ag2SO4微溶,BaSO4不溶,其余都可溶;(5)碱除了KOH、NaOH、NH3H2O、Ba
37、(OH)2可溶,Ca(OH)2微溶,其余都不溶。5盐的化学性质(1)盐 + 盐 两种新盐注: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一种不溶(2)金属 + 盐溶液 新金属 + 新盐溶液如:Fe + 2HCl = FeCl2 + H2;Cu + 2AgNO3 = Cu(NO3)2 + 2Ag;(3) 盐 + 酸 新酸 + 新盐注:生成物至少一种不溶(4)盐 + 碱 新碱 + 新盐注: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一种不溶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理解化学式概念的涵义,驾驭一些简洁的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化学式式量。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初步驾驭依据化学式的计算。实力目标:培育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
38、的思维方法。娴熟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实力。情感目标: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的教化。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化学式的学习,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多年的教学阅历证明,此节课是学生是否学好化学的一个分化点,对于元素符号记不下来的学生,要刚好做好补救工作。所以必需高度重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要精讲、精练,抓规律、做示范。使学生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对化学式的计算必需做到“正确”、“规范”、“娴熟”。教学建议:从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名称及物质的分类入手设疑激趣: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而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
39、呢?即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引导学生阅读探讨,得出化学式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化学式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前人经过多次的精密试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后推算得出来的。每一个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可以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同时可展示球棍式分子模型,使学生形成一种直观概念。通过学生的阅读探讨,归纳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以及书写化学式的方法。然后用课堂练习对化学式加以巩固、娴熟。依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组成物质各成分元素的质量比和质量分数。学生对计算应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对化学式的真实涵义的理解,尤其是对化学式中的符号、系数、右下角码的意义的理解,应刚好分析、强调。培育学生依据化学概念、运
40、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实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理解化学式概念的涵义,驾驭一些简洁的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初步驾驭依据化学式的计算。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娴熟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实力。3、德育目标: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的教化。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化学式的涵义,书写化学式。2、难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小测验: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铁、镁、氧、碳、硫、磷、汞、银、铜、钡、钙、氯指出物质类别:水、空气、
41、二氧化碳、氧化汞、铁、氧气、糖水(学生整体测试,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5分钟后讲评)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化学教案化学式式量。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学生阅读课本P39,探讨,得出化学式的概念。一、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留意:化学式是通过试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计算的出来得。每种纯净物都有它固定的组成,所以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用分子模型展示一些物质分子的结构。例如:氢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等。化学式除了能表示这种物质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意义?2、意义:(学生看书,归纳总结)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42、表示构成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例: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写法:(学生阅读课本,探讨,归纳)单质化学式的写法:a、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碳C 硫S 铁Fe 铝Alb、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氦He 氖Ne 氖Arc、非金属气态单质分子大多数为双原子分子。氢气 氧气 氮气 氯气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只探讨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小结:氧化物、氧在后:非氧化物、金前非后:练习:1、依据名称写化学式: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氧化钾2、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二、相对分
43、子质量:化学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学生先阅读课本P41,老师再举例分析、规范格式。投影例题: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 ,求: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要使某农田增加5.64千克的氮元素,问应向这块地施加尿素多少千克?若改施硝酸铵( ),则需硝酸铵多少千克?解: 的相对分子质量留意:明确化学式中角标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之间用“”号;元素符号与数字之间用“*”号。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留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不行写成: 或 。留意:表达式不能写成 的形式,应为设应施加的尿素的质量为 ,则:留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设需硝酸铵的质量为 ,则:探究活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