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反思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反思汇编.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反思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反思1学生在之前三年级时已经直观相识了直角、锐角、钝角,本课是在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用活动角做角、用纸折角、用量角器画角等各种活动,相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三角尺画出肯定度数的角,能初步的估计角的大小。本课内容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相识各种角,其次环节是画角。对于第一部分的学习,我让学生带了学具盒中的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视察,感受角是可以活动的,之后渐渐绽开,得到由小到大的五种角,学生很快发觉1周角2平角4直角,还列举了一种活动的学生尺绽开是平角、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6时的夹角为平角,12时的夹角为周角等等,
2、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折正方形纸,再次感受这3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没想到学生还折出了30角(把90角平均折成3份)和45角(把90角再次对折),还绽开依据3个45角指出了135的钝角,真是在我的预料之外,没想到给他们一张小小的纸,他们竟折出了5种相识的角。这部分的教学比较顺当,学生也驾驭的较好。其次部分画角,先是依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洁,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三角尺头上磨圆了,所以画出的角的顶点不够尖。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我先让学生尝试画75的.角,没想到大部分同学依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有的同学还觉得画角比量角简洁,于是一起总结了画角的步骤“点点对
3、齐,边边对齐,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也算是顺当的。新课的内容就这样结束了,可随之而来的课后一大堆练习,又让我们头疼。补充习题上,要求用量角器量出2时、3时、4时、5时、11时30分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由于要求是用量角器量,由于角的边比较的短,须要延长后再量,结果学生量出的角度是五花八门,而且误差都在5左右(平常量角我们允许的误差是12度),5时许多学生量出是145、155,11时30分的答案更多,有160、150、155、170各种各样都有。于是只能和学生一起来找寻最佳的方法,联系学生之前举的例子,12时可以看作是周角,而钟面上有12个大格,3时和9时正好是直角90,学生立刻想出可
4、以计算每个大格的度数,用3601230,所以根本就不须要量,只要数一下时针和分针之间是几大格就可以了,半大格是15,所以11时30分应当是165。练习四中,要求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角,并且说说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就这道题目足足用了半节课,先是用两个角合起来,先拼再沟通,得到可以拼出180、150、135、120、105、75的角,接着再让学生思索,还能用三角板画出几度的角,得到可以用604515或453015的角,虽然花了许多的时间来探讨,可是练习上出现用三角板画角时,发觉好多同学还是习惯在拿量角器画角,真不知道该怎么要求他们。补充习题上还出现了由两条交叉的直线引出的4个角,知道了一个角的度数,
5、求出另外3个角的度数,还要说说发觉了什么?解决这道题目,要依据始终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和是180,来求出另外的一个角,在全部算出来后,学生会发觉4个角的度数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周角,还发觉对对面的角的度数是相同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肯定的基础。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反思2本节课我利用活动角引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帮助学生发展对角的相识,加深对角的理解。学生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进行各种角的特征的学习,从而相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提高学习效率。依据度数,教会学生选择相宜的工具画图,会用三角尺画出肯定度数的角,重点是驾驭用量角器画角,能初步估计角的大小。教学“角的分类时,我让
6、学生利用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视察,感受角有大有小,理解锐角、钝角不是指某一度数的角,是指某一固定范围的角。并能依据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在操作中体会I周角2平角4直角。教学“画角”时,先是依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洁,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先让学生尝试画60的角,大部分学生依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引导学生总结画角的步骤:1、两重合(中心点与顶点重合,射线与0刻度线重合)2、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因为时间不够足够,所以只让学生们做了少部分的练习,学生简单把内、外刻度线混淆,导致画角错误。我觉得这节课练习不够充分,本节课课时支配就是要将角的分类和画角两部分完成,我根据课时支配去进行讲课,时间非常紧凑。但因为孩子们初接触量角器以及画角,操作起来并不是很娴熟,所以我觉得在讲课的同时,应当分出大量时间让同学们在课上练习,才能订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足。所以,在下次讲这节课时,我可能把这一部分分成两个课时去讲,使同学们能够在驾驭所学学问的同时,通过刚好操作进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