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范例.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917955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范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 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驾驭古诗的诵读。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剧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尝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加意识,采纳讲析和探讨相结合的方法。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教学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

2、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起诗,我们就会想到李白,想到杜甫,李白代表诗歌浪漫主义的高峰,杜甫代表着现实主义的高峰。大家想想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哪些诗篇?记得哪些诗句?(师生共同回顾)今日让我们走进杜甫,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蜀相。二、参读资料,了解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广袤社会生活,其诗作被誉为“诗史”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1、学生自读诗歌。2、订正字音。3、老师范读。4、集体再次齐读。5、把握诗歌情感基调。悲凉、伤感。读得稍慢,读得深厚,读出点感伤。6、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

3、读。同学们举荐一位。7、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假如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学生归纳:“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泪”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老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四、涵咏字句,品出诗味。(合作学习 辅以多媒体)1、我们来看此诗的首联,假如“丞相”换成“蜀相”如何?明确:丞相是属于国家的,蜀相仅仅属于一个小地方。丞相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4、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祠堂”写起,有何用意? 柏森森有什么深意?明确: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柏森森”总写环境,令人肃然起敬。3、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明确:不能。“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芜之境,应当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观赏。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的兴奋的心情。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在士大夫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

5、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旧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孤独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芜之境无限。所以,“自”“空”二字是诗人发出的深厚感慨。4、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明确:上联的“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衬托。下联的“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这表达出作者对他的仰慕。落脚点在“天下计”和“老臣心”。“天下计”说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说明他赤胆忠心,无私报国。 诗人借这两句表

6、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慕之情。5、尾联“英雄”详细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明确: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当然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因为很多人与诸葛亮经验相像,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定会“泪满襟”。6、小结:杜甫的咏史诗是有其特点的,这就是亲密联系现实,亲密联系自身。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遂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同时也要求自己,自己的挚友“早据要路思捐躯”,像诸葛亮那样国而忘身;还希望唐肃宗能像刘备那

7、样,能够信任像郭子仪等那样赤胆忠心的老臣。五、参照所学,拓展延长结合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探究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指诗歌的情思特点:“沉”,深厚,沉厚。“郁”,郁陶,即很多的情感、忧愤蓄积于胸中。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表现国家安危,关切民生疾苦的主题。“顿挫”指诗的结构与语言声律等表现形式。它是为表现“沉郁”服务的,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顿挫”即抑扬,这里不仅指语言声调的停顿、转折,有轻重、徐急之美,而且还能指感情表现的曲折跌宕,回肠九转,含蓄深厚,反复低回,感情深厚阔大。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 篇2教学目的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

8、义精神教学重点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教学难点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生平提示: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假如说李白的一生充溢着浪漫的生活色调,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理想,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

9、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终到了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很多反映战乱年头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战血流照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终的怀念。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

10、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闻相比,的确惨得多了。杜甫创作的诗许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如同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二、诗歌分析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宗明义,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诗的一起先作者以设问提起,似乎凭空高歌,飘然不俗。然后自答:就就在那古柏森森的锦官城外的地方!紧接着他写下了祠堂内部的荒芜景色。满院的绿草衬托着台阶,黄

11、鹂在浓荫密叶中发出宛转的鸣叫,却空无人观赏。景色的描写中灌注着感物思人的心情,为下面转写人事作了过渡。五、六两句凝练地概括了诸葛亮的功绩;诗人专程为凭吊诸葛亮的祠堂,自然要想到他的生平: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恩遇,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取荆州,定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六出祁山,最终病死在五丈原军中。这样的辉煌业绩,被诗人用两句话概括出来,既有高度的文字技巧,又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品德和才智的倾慕。然而令人缺憾的是诸葛亮统一全国的志向终归没有实现,所以诗人在尾联中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包含了无限惋惜。这种惋惜当然不只是杜甫一人有,后来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曾为之痛哭流

12、泪。而杜甫的这首诗对后代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载,时隔四十多年,永贞革新失败,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就曾吟诵过杜甫的这首诗。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刚要收复祖国山河时,不幸病危,临死也曾吟咏过这两句诗。这一方面说明白杜诗的胜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浩然正气激烈人心。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经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三、学生练习背诵四、作业1、背诵这首诗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 篇3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

13、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验观赏诗歌。多媒体教学,诵读、探讨、探究、点拨式教学1课时一、导入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验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二、赏析示例:书愤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1)(看题目,明大意。)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2)(看意象,明意境。)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3)(看诗眼,明感情。)自由探讨,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补充诗眼的作用。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老师概说。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

14、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然后进入自由探讨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2、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尝感情。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三、赏析指导(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

15、知人论世”的关系。四、自主赏析蜀相(一)知人论世(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探讨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5、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五、总结千秋诗圣惟子美,亘古男儿一放翁。提倡读其诗,品其文,怀其人!六、作业(一)课余熟读书愤,背诵蜀相。(二)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化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三)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赏析临安春雨初霁的内容和主旨,并比较临和书在表达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16、。(后两题见“巩固练习”。)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 篇4一、教学目的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2.通过锤炼字句,提高学生的诗歌观赏实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2.难点:自和空的理解。三、教学步骤:1、导入三国中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智和忠历来为后人称道,那么,当一代诗圣杜甫路过诸葛亮祠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2、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河南巩县,是闻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

17、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创作的诗许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背景学问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自比为舜的协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今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怀。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瞻仰那里的武侯祠,写下了又一首

18、纪念诸葛亮的诗咏怀古迹.其五。四、诗歌鉴赏1.师问:诗歌写景的有哪几句?生答:首联、颔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师问:都写到哪些意象(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生答:祠堂、翠柏、碧草、黄鹂,营造了孤独、悲凉的意境。师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历来被认为名句,这里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生答: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生答:自和空却使诗意陡然逆转,在赏心悦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层浓浓的孤独和悲凉。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孤独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芜之境无限。2.师问:诗歌叙事或抒

19、情的句子有哪些?生答:颈联、尾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师问:这两联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生答: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师问:该怎样来理解这两联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生答: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雄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生答: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我们读出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读出了诗人深厚、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3.归纳诗歌主旨明确:这是一首凭吊古迹、颂

20、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厚感慨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 篇51探究诗歌的结构。2通过对比阅读探究有相同因素的诗歌的情感手法的不同。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诗歌的结构。1律诗的起句、结句非常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结合书愤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这是一道探究诗 歌的的结构章法的题目,律诗非常讲究起承转合,留意和意境主旨的联系。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指倒戈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明白诗题中 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

21、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 放弃复原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无望。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要点二:探究诗歌的情感。1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异同的题目,所给的材料基本有相像的地方,或是题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像之处,答题时要抓住诗歌的 侧重点进行分析。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书愤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 情。全诗以“愤”为意 脉,

22、沉郁顿挫,深厚蕴藉。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这首诗的首联表示对仕途的厌倦与悲观,并透露客居京华的后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可见,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 与牢骚,在风格上,假如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美丽动人,富于情趣。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这是 一道探究诗歌的异同

23、的题目,所给的材料基本有相像的地方,或是题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像之处,答题时要抓住诗歌的侧重点进行分析。书愤和蜀相有相像之处,要说不同,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 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苦痛;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 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先回忆自

24、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终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可见,两诗风格有相像之处,但也有一 些区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际。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 到家。注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韦庄在诗中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似乎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

25、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死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的“灯前笑说”表现了诗人在渔家所感到的暖和、愉悦之情。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 篇6教学目标1、驾驭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2、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3、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4、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会意境。5、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6、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

26、、剧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驾驭古诗的诵读。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尝诗歌的意境。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尝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加意识,采纳讲析和探讨相结合的方法。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教学设想三听三读,层层深化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课时支配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聊聊流行歌曲,带出唐朝乐队,说梦回唐朝,介绍大唐盛世和写作背景,明确教学任务。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给大家放歌曲的缘由吗?(缓解惊慌心情)想让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们一样的年轻,

27、不过现在老了;我也很喜爱流行音乐不过老师比较喜爱那些有肯定文化底蕴的。所以老师很喜爱唐朝乐队的歌。唐朝乐队是中国当代最闻名的摇滚乐队。老师最喜爱他们的成名曲梦回唐朝。喜爱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听,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总能将我带回大唐盛世。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旺盛的时期。这时国家统一,经济旺盛,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沟通频繁,社会充溢自信,民族的自信念、骄傲感,以及气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其国力之强盛,气象之恢宏,确是令人叹为观止,她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傲慢的一片辉煌。然而,缺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维持了短短的五十年。在

28、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盛世便像纽约的世贸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而且,从今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归路。因此生活在那时的人们就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一般,他们的感受是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他们的感受就更剧烈了。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蜀相的作者杜甫就是这样一个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极大理想却壮志难酬的人。这首七言律诗蜀相就是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就的。当时正处于安史之乱。2、蜀相是一首古诗。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诵读是特别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日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常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实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

29、养无疑会大有好处。今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感情、格律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二、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依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快速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或:那么,有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吗?)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扬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奔流瀑布一泻千里,还是读得如

30、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要读得稍慢,读得深厚,读出点感伤。3、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诵读录音,再集体朗读全诗。4、学法指导一: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三、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1、刚才同学们诵读时很自然的留意到了诗句中的停顿。停顿在诵读时是特别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样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

31、一X X。2、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3、诵读指导: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4、再放诗歌录音,同学们跟读。5、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四、详细分析诗句的感情,依据感情深化把握诗歌的诵读。(一)分析颈联、尾联,详细把握感情和诵读。1、刚才,我们通过了解诗歌的基调和格律初步把握了诗歌的诵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中最重要的内容感情,并据此更深一步的来把握诗歌的诵读。2、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明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这两

32、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4、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雄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或者点拨:依据这些内容,你们可以怎样来形容诸葛亮?在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词该怎么加?该加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雄才大略、谋略过人、业绩雄伟、忠心报国、赤胆忠心等。)5、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

33、,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明确:深厚、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6、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朗读呢?明确:“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泪满襟”该读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前句要读得稍快,带惋惜的语气,“死”字要读得沉痛;后句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字要一字

34、一顿,有泣而涕下的感觉。7、个别读,集体读,听录音读,再读。(二)、分析首联、颈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1、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胜利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缺憾和共鸣。(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白杜甫这首诗的胜利,显示了杜诗的魅力。)2、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

35、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理想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理想,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志向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旧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特别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恒久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予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志向难得实现的悲伤,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由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3、这种由来已

36、久的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假如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老师点拨、明确:“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 “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柏森森”: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召南甘棠,示意出蜀人对丞相的尊敬;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自”“空”:该怎么理解?4、揣摩语言,分析“自”“空”、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满院的碧草衬托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宛转

37、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观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好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与诗人无关,“喧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想象体会意境:这是一幅带着浓

38、浓的孤独和悲凉的春色图。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孤独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芜之境无限。5、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读?明确:“丞相”要读出亲近的味道,“寻”读升调,读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读得平缓,读出欣慰的语气。后句读出惋惜的语气,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转。6、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7、合上书听录音,跟着背诵。五、课堂总结(请学生来进行):朗读古诗词的技巧1、把握基调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2、体会感情联想品尝、揣摩语言、想象意境3、懂点格律读准节拍、留意平仄、读出重音联想和想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联想社会背景,联想相关的历史,联想相关的作品,想象诗歌的意境。(联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诸葛亮的事,壮志未酬的英雄,诗经中的甘棠等,想象孤独春色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