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获奖公开课部编六上语文《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320102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获奖公开课部编六上语文《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获奖公开课部编六上语文《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获奖公开课部编六上语文《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获奖公开课部编六上语文《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三首 浪淘沙 江南春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男女生对读、师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积累古诗。(二)在比较中发现两首古诗的相同之处,通过视频感知、想象补白、拓展诗句等方式,理解诗句中“风”的意象及数字虚指的作用,感受北方黄河的壮美和江南春天的秀美。(三)借助资料拓展,了解创作背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体会浪淘沙中诗人直面困难的豪迈之情及江南春中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感慨。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搜集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资料。三、教学过程(一)诗题导入,比中求同1.教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中的两首古诗。(齐读诗题)2.引导学生理解两个诗题的意思。(浪淘沙

2、:唐代曲名;江南春:江南的春天)3.再次读题。(引导读出不同感觉)4.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5.反馈交流。(1)指导读浪淘沙,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2)尝试读江南春,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引导发现相同之处。(预设:诗人的朝代相同,都是七言绝句,都是写景古诗,诗中都有数字)(二)聚焦景物,同中求异1.默读两首古诗,圈出诗中的景物,引导发现相同景物。(1)交流反馈圈画出的景物。(黄河、沙、浪、风、莺啼、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等)(2)引导学生发现两首古诗相同的景物风。(板书:风)2.引导发现两首诗中“

3、风”的不同。(1)聚焦浪淘沙中的“风”。引导交流。这是一种怎样的风,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从“簸”字感受到猛烈的风。举象造境。如果此时你就站在黄河岸边,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入境诵读。(观看黄河视频;交流感受,指名读出黄河巨浪滔天、波涛汹涌的感觉;全班跟读)以诗促悟。这样一条波涛汹涌、滚滚东流的黄河,自古以来就寄托着诗人们的情思。(课件出示有关黄河的诗句,指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引导理解诵读。这就是黄河!它蜿蜒曲折却从不回头,它万里奔流一往无前,让我们想象着黄河豪迈的

4、雄姿齐读这两句诗。(2)聚焦江南春中的“风”。引导交流。江南春中的风又是怎样的风?(柔和、舒服)读出这样的感觉。以诗解诗,引导学生说跟春风有关的诗句。(PPT出示有关春风的诗句)齐读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春柳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明朱熹春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护南庄想象补白。在这江南春天温柔的暖风中,诗人登高眺望,他可能会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预设交流:当春风温柔地拂过我的脸庞,我登高远眺多么明艳动人的春光啊!我侧过身,又看到了此时,天空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我极目远眺小结。入目是桃红柳绿、亭台楼阁,人耳是黄莺歌唱、春风低吟,烟雨

5、蒙蒙中,江南的春景是多么迷人!3.对比诵读,加深理解。(1)引导诵读。在江南的春风中我们欣赏到的是这样秀美的画卷,而在黄河岸边的狂风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那样磅礴壮阔的景象,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2)男女生对比读。4.教师小结。两首诗看似都在写“风”,却是两种不同的“风”,让我们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三)聚焦数字,感受画面1.自由读读带数字的诗句,说说感受。预设一:都表示数量多。预设二:都写出了画面的范围广阔。2.指名读带数字的诗句,引导学生读出数量之多、范围之广。3.教师引读,学生齐读。这是蜿蜒曲折,绵延万里的黄河,一起读这是江南无边的春光这是烟雨朦胧中数也数不清的佛寺庙宇、亭台楼阁4.教

6、师小结。因为这些数字,我们也仿佛看到了那无边的景象。(板书:读中有景)(四)合作探究,体悟诗情1.引导探究。有人说,这两首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篇,可不仅仅因为它们都写出了这样的景,还因为诗中都蕴藏着诗人的情感。接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去探究诗中的那份情。2.出示学习方法,指名学生读。(1)读:读诗句,读资料。(2)找:圈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3)说:组内交流观点,把关键字词写在词卡上,准备汇报。3.引导交流。预设一:(词卡:直上)“直上”里有刘禹锡的“直迎苦难”的豪迈。预设二:(词卡:多少)“多少”里不仅有杜牧对烟雨中江南春景朦胧之美的赞美,更有诗人淡淡的感慨。4.教师小结,配乐

7、诵读。这两首诗之所以都能成为千古名篇,不仅因为它们都有独特的景,还因为它们都包含着诗人那份独特的情。(板书:读中有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五)总结全课,迁移拓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比较来学习古诗,不仅发现了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还感受到了其中不同的景象和情感。今后,同学们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古诗。附板书:古诗三首景 情风直上多少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并理解“善哉乎”“巍巍乎”等词。(二)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词句意思,感知文言文大意。(三)通过想象,体会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在音乐中

8、的表现,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二、教学准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小重山中的一句词,请学生谈谈对词中“知音”的理解。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2.谈话引入。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有关知音的文言文。(板书课题)3.抓住“鼓”,理解诗题。(二)了解故事人物1.提问。故事中一个人物是伯牙,还有一个人物是谁呢?(板书:伯牙、子期)2.出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质疑。是什么让地域不同、地位悬殊的两人相遇在一起?伯牙:宫廷乐师,位居上大夫,善弹七弦古琴,被世人称为“琴仙”。子期:楚国人,相传是一位手拿板斧的山野樵夫。(三)初读古文,整

9、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疏通词义,读出节奏。(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善哉乎 巍巍乎 汤汤乎(2)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理解“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的意思。(3)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多形式朗读课文。(练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精读文言文,感悟“知音”1.想象画面识知音。(1)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能体现伯牙、子期堪称知音。(板书:知音)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

10、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想象画面。从子期的赞叹声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太山,怎样的流水?拓展交流由“高山”“流水”联想到的诗句。(2)指导朗读。播放高山流水两段音乐,学生听音乐,猜曲目。指导朗读,读出大山的高峻、流水的浩荡。(3)小练笔。那一夜伯牙弹奏了一曲又一曲,他的琴声中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而子期又是如何赞叹的呢?试着写下来。学生完成小练笔。(皑皑白雪)方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少选之间而志在( ),锺子期又曰:“_,_。”交流反馈。2.高山流水明知音。(1)课件出示伯牙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引导思考:那夜伯牙弹奏了无数的动人

11、场景,为什么课文只选择高山、流水这两个场景?相传,伯牙为更好地学习古琴,来到了东海蓬莱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高山峻岭,听鸟鸣深涧。这些景象使他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于是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后伯牙成为著名的宫廷乐师,虽名满天下,却始终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2)交流反馈。(3)追问。子期还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了他怎样的心声?(板书:知心)3.破琴绝弦谢知音。(1)过渡。那一夜,伯牙子期一人鼓琴、一人听之,相处得何等融洽!于是,二人相约明年中秋再聚。可一年后伯牙再见的却是子期那冰凉的墓碑。若你就是伯牙,望着一

12、抔黄土,对着此生唯一的知音的墓碑,你可能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相机板书:碎心)(2)提问。痛失知音,难言悲痛,伯牙在子期坟前做了一件什么事?(相机板书:破琴绝弦)你们知道什么是破琴绝弦吗?不仅如此,伯牙还在子期坟前立下了一个誓言,(终身不复鼓琴)为什么要终身不复鼓琴?(3)抓关键词语指导朗读课文。(4)小结。时光不会倒流,但记忆会定格成永恒:伯牙与子期相遇时那美好的画面,会一辈子留在伯牙的心头,成为他此生的美好回忆。4.千古传唱赞知音。(1)出示资料,师生合作读。师:300年后的战国,古书列子中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师:1300年后的宋代,王安石在古诗中为这个知音相遇而又痛失的故事叹息不已:生: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自知。师:2000年后的明代,人们仍在话本小说中传唱着这一段千古佳话:生: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全班配乐齐读课文。(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有道是:“千金易得,知音难觅。”漫漫人生路中,有幸遇见知音,那是命运的恩赐,是人生的幸运。愿同学们也能在前行的人生路上,珍惜友情,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附板书:伯牙鼓琴知音伯牙 知心 子期碎心破 琴 绝 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