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305471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三首 山行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认读“径”“斜”2个生字,正确书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二)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整首古诗。(三)通过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古诗的意思。二、教学准备预习古诗,查找杜牧的资料;收集有关秋天的各种图片,制作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秋天的美景。(课件播放一组秋天的图片)请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来描写秋天。2.引出课题。(出示课题山行,齐读)3.理解诗题。“山行”就是在山路上行走,那谁在山路上行走呢?(诗人杜牧)4.介绍杜牧。(1)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杜

2、牧的信息或背过的他写的古诗。(2)出示诗人简介。教师简单介绍: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杜牧在晚唐诗人中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二)自主学习,初读古诗1.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古诗,相机正音:“径”“停”“生”“枫”“霜”都是后鼻音。3.教师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4.同桌之间互读,注意停顿,读出古诗的韵律美。5.指名展示读,全班齐诵古诗。(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1.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呢?通过以前的古诗学习,我们知道可以怎样理解古诗的意思?(预设:先理解字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

3、的意思)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古诗中有些字词比较难理解,有些古今词义不同,课本提供了部分字词的解释,这就是注释。(课件出示古诗旁的注释)借助注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注释和其他方法,说一说诗句的大意。4.集体交流,教师点拨。(1)指导理解第一句。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突破“远上”“斜”“寒山”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通过注释理解)再指导学生连起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注意调整词语的顺序。(2)看图启发想象理解第二句。(出示图片及句子:“几户人家在白云_的地方。”结合注释,让学生理解句意,并注意“生

4、处”的写法。让学生自己串讲句意)(3)请学生说一说第三、四两句的大意,教师点拨、纠正。强调“坐”字在诗中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在诗中是“因为”的意思,“霜叶”指的是被霜打过的枫叶。(指名再说第三、四句的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5.学生齐读古诗。(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1.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千古佳作,但是整首诗却没有出现一个“秋”字。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的气息的。(学生找出相关词语回答,如“寒山”“霜叶”等,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除了这些,诗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请学生拿出笔圈一圈。(预设:石径、白云、人家)3.融入情境,感受美景。白天,诗人乘坐马车,行走在山路间,向远方望去,他

5、看到的景色有(学生答)诗人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边走边看,直到傍晚,他又停车观赏,这时他看到了(学生答)4.指导朗读。(1)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秋景图啊!(指名说说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预设:喜欢、陶醉、流连忘返)(2)齐诵古诗。5.在这么多的景物中,诗人最喜欢的是什么呢?(预设:傍晚的枫林)当夕阳照在枫林上,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想象说话,体会“枫林晚”的美景)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人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想象说话,体会作者对枫林的喜爱)6.(出示火红的枫叶林图片)看,这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红得_。(学生想象说话)难怪诗人忍不住停下车来细细欣赏,舍不得离去了呢!7

6、.吟诵最后两句诗。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对枫林和霜叶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请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一起再来吟诵这两句千古名句。(学生有感情地吟诵)(五)书写指导1.出示整首古诗,其中“寒”“径”“斜”“霜”处为空白的田字格,学生填空,齐读。(课件相机出示要学写的4个生字)2.请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预设:“寒”宝盖头下面有三横;“径”是左窄右宽;“斜”是左右等宽;“霜”上小下大,雨字头要写得扁一点,第三笔的横折钩变成横钩)3.教师范写“寒”,提醒注意点。学生学写。4.学生自主书写其他3个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六)课后作业1.默写古诗山行。2.把山行

7、描写的景色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附板书:古诗三首山 行杜牧白日 远景:寒山 石径 人家 白云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傍晚 近景:枫林 霜叶狼牙山五壮士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会读“寇”“悬”等14个字,会写“日寇”“斩钉截铁”等20个词语。(二)通过概括小标题,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三)结合作业本,以朗读品评、比较阅读、尝试运用等方式,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二、教学准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把握课文特点,了解背景1.齐读课题,回顾交流课文特点。(板书:人物群体)2.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日寇”“晋察冀根据地”等词语,了解事件的时

8、代背景。(二)学习生字词语,把握内容1.按要求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五壮士的一件什么事,交流对五壮士的初步印象。2.反馈交流。(1)学习生词。第一组:绷(bng)得紧紧的 日寇 崎岖 磨盘 雹子第二组:大举进犯 横七竖八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第三组:全神贯注 昂首挺胸 居高临下 斩钉截铁分组读,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词语:横七竖八、斩钉截铁。辨别第二、三组词语的感情色彩。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2)默读课文,借助作业本第三题,理清故事内容。交流评议小标题,利用情节图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交流对五壮士的初步印象。(三)研读“痛击敌人”,学习写

9、法1.完成作业本第十八页第五题(2)。五位战士分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照样子,摘录描写战士们动作、神态的词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马宝玉:沉着地指挥、命令狠狠地打_葛振林:_宋学义:_胡德林、胡福才:_2.交流摘录的词句,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五位战士的人物特点。预设:班长沉着,葛振林勇猛,宋学义老练,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3.朗读体会。(相机引导用夸张的语气、动作演示、表情演示等对描写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几位战士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并从中体会五位战士的特点和对敌人的痛恨)4.调整描写顺序,体会“个体特写”。(出示语句)战士宋学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胡德林和胡福

10、才这两个小战士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班长马宝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副班长葛振林把脸绷(b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1)对比朗读,交流发现。预设一:课文描写五位战士抓住了人物不同的特点,神态、动作描写符合班长、小战士等人物身份。预设二:课文描写五位战士有先后顺序,先写班长,接着写副班长,最后写其他战士。(2)小结人物描写方法。课文抓住五位战士的动作、神态特点,有序地进行了细致描写,这样的描写称为“个体特写”。5.用“_”画出“痛击敌人”自然段中描写五位战士群体的句子,并交流发现描写场面的方法。(相机点明这样的场面描写称为“群

11、体描写”)6.小结。第二自然段前两句概括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这是一个在“面”上的描写,接着聚焦个体逐一特写。这种既关注人物群体又聚焦个体特写的场面描写方法,称为“点面结合”。(四)研读“顶峰歼敌”,对比写法1.比较“顶峰歼敌”与“痛击敌人”两个战斗场面的不同点。(1)比较描写班长马宝玉的不同之处。预设一:描写马宝玉更加具体,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引导学生圈出“拧开”“举起”等动词,边做动作边朗读展现当时战斗的场景。预设二:描写马宝玉运用了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读好人物语言,体会班长马宝玉的勇猛无畏和对敌人的无比痛恨。(2)比较描写其他战士的不同之处。预设:对其他战士课文一笔带过,没有

12、像“痛击敌人”语段中那样进行个体逐一特写,而是采用了群体描写。2.引导性小结场面描写的写法。(1)前一部分对马宝玉的描写是一个“点”,那么后面部分的描写就是一个“面”,同样运用了“点面结合”。(2)引导找出“点”与“面”描写的连接词“顿时”,同伴合作朗读。3.用“ ”画出语段中其他描写五位战士群体的句子,交流发现“顶峰歼敌”采用先“面”后“点”再“面”的描写方法,而“痛击敌人”采用的是先“面”后“点”。4.交流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1)分小组合作朗读“顶峰歼敌”与“痛击敌人”两个战斗场面群体描写中个体特写的语句,体会课文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方法。(2)同伴讨论课文对两个战斗场面采用“点面结合”描

13、写的好处。(3)交流反馈。预设一:更能突出五壮士的人物特点,体现出五壮士的团结爱国和对敌人的憎恨。预设二:使课文有详有略、层次分明。(4)小结。既有群体描写又有个体特写,这样点面结合来描写场面更能突出人物的特点,而且使描写富有变化和层次感。(五)扩写“顶峰歼敌”,迁移写法1.展开想象,运用个体特写对其他战士用石头痛击敌人的场面进行扩写。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2.选择有代表性的练笔进行交流和评价,重点评价个体特写时有没有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等。3.课文中还有很多运用点面结合来描写的场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附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人物群体 点面结合动作神态个体特写 抓住特点 群体描写有序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