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教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8316686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教案课 题古诗词鉴赏授课日期第1 课时授课类型共 5 课时单元课标分析题型:1、选择题; 2、简答题; 3、阅读延伸题。考点: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单元学情分析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是还不够扎实,因此在本课中要让学生打牢基础,能够把古诗词鉴赏的重要基础知识运用到理解鉴赏诗文中去。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记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鉴赏的基础知识。2、 让学生记住诗歌鉴赏的步骤,并且能够把基础知识和诗歌鉴赏步骤运用到理解和鉴赏诗文中去。教学重点记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鉴赏的基础知识和诗

2、歌鉴赏的步骤教学难点能够把基础知识和诗歌鉴赏步骤运用到理解和鉴赏诗文中去。教学方法阅读探究法板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一、鉴赏古代诗歌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

3、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学生明确、识记古代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并且明确高考诗歌鉴赏考点的本质,抓关键来进行复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学生能够明确古代诗歌鉴赏的考点及其本质。课堂活

4、动三、知识储备: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语言的鉴赏要目见下表:见学案四、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鉴赏诗歌一定要通过阅读标题、作者、诗歌本体以及可能有的注释,先对诗歌有个整体认知,然后再读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具体说来,可分为三步: 、诵读,根据标题、作者、意象、注释等,整体认知诗歌,体悟情感例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对杜甫的生平思想我们比较熟悉,故完全可以“知人论诗” 杜甫晚年漂泊他乡,年老多病。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始终关注国运民生,希图能为国建功立业,“致

5、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志。 此诗既有自我的评价(或者说是自嘲),如“乾坤一腐儒”;有心志的抒发,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抓住几个典型的意象,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风”,意象中有实有虚,有的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有喻义。 、审题要细化。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根据要求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还是只涉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如上例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6、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我们看第一题,是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第二题,涉及对诗歌思想的评价,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要有理有据,必须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题要条理化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五、典型例题:例1: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

7、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1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

8、,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阅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回答问题。(6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请分别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例2: 柳堤 明 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

9、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

10、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例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13题。调露年中,有人行于巴峡。夜泊舟,忽闻有人朗咏诗曰:“秋径填黄叶,寒摧露草根。猿声一叫断,客泪数重痕。”其声甚厉,激昂而悲,如是通宵,凡吟数十遍。初闻,以为舟行者未之寝也。晓访之,而更无舟船,但空山石泉,谿谷幽绝,咏诗处有人骨一具。(唐牛肃纪闻巴峡人) 注释:调露:唐高宗李治年号(679-680)。1

11、2.下面对本段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这篇高度诗化的小说,通过描写传达出一种幽冷阴寒的感受。B. 文中“朗咏诗”的“人”,是一个漂泊异地、客死他乡的游魂。C.“其声甚厉,激昂而悲”是说吟诗者的声音雄浑高昂而充满悲痛之情。D. 文中“忽闻”、“初闻”、“晓访之”,三个动作的施动者,泛指“行于巴峡”的某个人。13.下列诗句中,与本段文字引诗中的“猿声”所表现的情感不同的两项是 A.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唐张九龄耒阳溪夜行) B. 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唐刘长卿送康判官往新安) C. 溪水碧悠悠,猿声断客愁。(唐郑绍游越溪) D. 青牛眠树影,白犬吠猿声。(唐于鹄宿王尊师隐居) E.

12、 山色临湖尽,猿声入梦愁。(唐皇甫冉寄江东李判官)学生识记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学生明确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以例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并且能够运用到理解和鉴赏诗歌中去。以上内容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做好课上使用的准备。学生明确诗歌鉴赏中可能出现的三种题型,并进行理解和鉴赏。学生明确诗歌鉴赏中可能出现的三种题型,并进行理解和鉴赏。学生明确诗歌鉴赏中可能出现的三种题型,并进行理解和鉴赏。让学生能够储备必要的理解诗歌、鉴赏诗歌的知识和术语。让学生能够明确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让学生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三类考查形式。小结1、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2、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2、诗歌鉴赏的三种考查类型。学生自行小结,进行积累。让学生强化本课的重点知识,并且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练习与检测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学生自行完成强化本课的重点知识作业完成学案的练习和基础知识练习教学反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