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ppt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诗歌中的形象高考常考的古代诗歌形象景物形象:诗词中所描绘的风景和环境事物形象:被诗人寄寓了主观色彩的事物(意象)人物形象:诗词描绘的人物对象、抒情主体、诗人(2019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答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
2、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考查景物形象的三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二是意境赏析三是分析写景作用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运用的艺术技巧、所蕴含的感情。答题基本功:描绘画面(1/12),概括特点(4)基本功训练意境特点 示例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壮阔苍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苍凉悲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闲适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清幽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王维山居秋暝)诗人通过描写,传达出一幅的画面基本功训练意境特点 示例明丽清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萧疏清寂“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安谧美好“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高远深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淡雅幽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清冷幽静“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诗人通过描写,传达出一幅的画面(202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 村 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
4、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为准备祭祀,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用 阐释交代时令、地点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令是秋天,地点在边塞,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为下片抒发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做铺垫。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营造出了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氛围。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雪、竹、梅、松、鹤、荷,等等
5、,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用 阐释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结合本专题第一讲中“起承转合”的理解分析)开篇: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点题、统率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中间:承上启下,对后面的“体物写志”起铺垫和蓄势作用;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结尾:呼应开篇,圆合首尾;点明题旨,收束全诗;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寄情、寓理和显志等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包孕着对晚唐衰败的叹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快意。阅读下面这首唐
6、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分析景物描写作用“四角度”角度 作用营造意境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思考的着力点在于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情达意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空城
7、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和“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衬托人物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的节操或性格。结构作用根据在诗歌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见前面“景物描写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本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借景(物)抒情,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描绘了女子独倚高楼、遥望远方的画面,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
8、孤寂苦闷情绪。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村行杜牧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歌结构上有何作用?(1)画面:颔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生动的农村风景画: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娉娉袅袅;春雨点点,滴落在曲折的池塘上。(2)作用:照应前文“春半”,为下文的“蓑”“半湿”做铺垫。均阳舟中夜赋陈与义游子不能寐,船头语轻波。开窗望两律,烟树何其多。晴江涵万象,夜半光荡摩。客愁弥世路,秋气入天河。汝洛尘未销,几人不负戈。长吟宇宙内,激烈悲蹉跎。【注】这首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二年八月。时金兵南下,中原大乱,形势
9、危急。陈与义饱经兵乱流离之苦,离开均阳时作此诗打怀。(2)学者左继红说:“陈与义的诗篇不论写景还是抒情,往往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结合本诗,试分析此观点。写景雄伟壮观。两河交汇,一望无际的树木笼罩在烟尘之中,江河好像包含着自然万物。虽然是描写秋天的景象,但是在诗人笔下气势磅礴,宏伟辽阔,雄浑大气。抒情慷慨悲壮。诗人由游子漂泊之情起笔,最终落到对国家的担忧,对百姓的同情之上,由个人转向群体,浩然长吟,荡气回肠。凉州注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
10、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2)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罩下处处可闻琵琶声的凉州城,透露出的是诗人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范词写的是日落到深夜的边城,在悠扬的羌笛声中透露出的是词人思家忧国的怀愫,是萧瑟悲凉、战事频繁的情势。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1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咏物诗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
11、喻人。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代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有惜别怀远之意。事物形象分类 常见意象 教材示例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美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月亮、鸿雁、莼羹鲈脍、捣衣双鲤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愁苦类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乌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爱情类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12、山。陶渊明饮酒(其五)P182(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
13、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蝶 恋 花清王国维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根据这一理论分析词中的“草”与“辙”两个意象。思路解析:“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词人观外物,外物都
14、带有词人的情感。“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芳草”象征青春,它是无常的;“车辙”象征着离别,它是永恒的。“换尽”与“依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草色变换,而车辙依然,对比鲜明,表现了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无奈。咏物诗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另一类是诗人(或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这些形
15、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形象类型 教材示例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经典人物形象示例P184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昌龄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历经磨难坚持追求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
16、犹未悔。”寂寞愁苦身世飘零李清照的声声慢。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y)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曾巩虽然出山,但仍有仙姿,可见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颈尾两联,表现曾巩向往超凡脱俗的隐居生活,但他又不能忘情
17、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苏轼兄
18、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天各一方。?角度 例析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2021年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通过标题可以揣测诗中塑造的应该是一个隐者的人物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15年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塑造的应该是一个“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人物形象。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选取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意象
19、,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元好问清平乐太山上作中的“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鉴赏人物形象的四大思考角度P18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书陆放翁诗卷后(节选)林景熙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注林景熙是南宋的遗民。镜曲:镜湖边。镜湖在陆游家乡绍兴。盟鸥沙:与鸥鸟为友,指过隐居生活。月氏(ruzh):古西域国名。汉书张骞传载匈奴破月氏国,把国王的头做饮器。此以月氏代指金国。青山一发,源于苏轼“青山一发是中原”(澄迈驿通潮阁)。诗中的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中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形象,他一生宦游,晚年辞官隐居在家乡鉴湖;他一生作诗颇多,但因没有投身战场抵抗金国,而充满痛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