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物理运动学讲义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8310956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3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物理运动学讲义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高中物理运动学讲义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物理运动学讲义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物理运动学讲义 .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典力学研究的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通常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 运动学只描述物体的运动,不涉及引起运动和改变运动的原因;动力学则研究物体的运动与物体间相互作用 ( 即力)的内在联系。在物理学中,为了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性质,暂不考虑一些次要的因素,经常引入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来代替实际的物体。“质点”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在经典力学研究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千差万别的。对有些场合(如落体受到空气的阻力问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重要的;但在很多问题中,这些差别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大,若不涉及物体的转动和形变,我们可暂不考虑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把它们当作一个具有质量的点(即质点)来处理。1运动学1.1 运动的相

2、对性物体的运动总是相对于另一些选定的参考物体而言。所参照的物体, 称为参考系。为了把物体在各个时刻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定量地表示出来,还需要在参考系上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最常用的坐标系是直角坐标系。坐标系实质上是由实物构成的参考系的数学抽象,在讨论运动的一般性问题时,人们往往给出坐标系而不必具体地指明它所参照的物体。1.2 直线运动1.2.1速度物体(质点)轨迹是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可以用一维坐标描述。如下图所示,取O为坐标原点,物体在任一时刻t 所经历的位置可用函数s(t )来描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3、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7 页 - - - - - - - - -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的定义:)/(00smtSttSSV当t 趋近零时,即为瞬时速度:)/(lim0smdtdstsVt亦即,在数学上瞬时速度是s(t )的一阶导数。 若以 s 为纵坐标, t 为横坐标,则 S(t) 可用图 1-7 中的曲线 AB表示。时间间隔 t 内的平均速度即为割线AB的斜率, t0 的瞬时速度则为曲线过A 点切线 AT的斜率 tan . 用瞬时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就可以精确地反映出它在各个时刻的运动状态。质点作变速运动时,各时刻的瞬时

4、速度互不相同。用数学的术语说,瞬时速度v(t )也是时间的函数。若以v 为纵坐标, t 为横坐标,则变速运动可用图1-8 中的曲线 AB来表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7 页 - - - - - - - - - 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距离s-s0可用图 1-8 中速度曲线 AB 下的面积来表示 ,即:tVVVdtSS001.2.2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平均加速度的定义如下:)/(200smtVttVVat当t 趋近零时,即为瞬

5、时加速度:)/(lim2220smdtsddtdVtVat1.2.3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恒定不变的一维运动即为匀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恒为零。 匀速直线运动的 a-t 图为值为零的水平线, V-t 图为值为定值的水平线,S-t图为倾斜向上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可总结为零、平、斜。1.2.4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的一维运动即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a0 即为均加速直线运动,当 a0)或倾斜向下 (a0)的斜线, S-t 图为的二次抛物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可总结为平、斜、抛。例 1: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走过一段距离s 所用的时间为 t1,紧接着走过下一段距离 s所用的时间为 t2。试证

6、明物体的加速度为2121212ttttttsa?证:设初速度为 V0,走过第一段 s的瞬时速度为 V1,走过第二段 s 的瞬时速度为 V2。则第一段 s的平均速度为:)1 (t1S2VV,1201011即tSVVV同理第二段 s的平均速度为:)2(t2S2VV,2212122即tSVVV(2)-(1)并整理可的)3(21212t1S222V-V02ttttStS对两段 s有:21212123,21V-Va02ttttttSatt?式代入即得将例 2:由距离地面 15m 处以初速度 10m/s 向上竖直抛出一小球,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取10m/s2。(1)求小球上升最高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7、;(2)求小球落地的时间。(1)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瞬时速度为零,设其上升最高点距离抛出位置的距离为 s,则有:mXgVSgV5102102S222020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 - - - - - - - - - 故小球上升最高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0m (2)建立以地面为坐标零点,垂直于地面为x 轴,向上为正方向的坐标系,则小球的初速度 V010m/s, 初位置 S015m, 加速度 a-g, 落地时末位置 S1=0,设小球落地时间为t,则

8、有032tt,2122001tgttVSS的一元二次方程:代入数值求得由解该方程得 t1=3s,t2=-1s(舍去) 讨论 1:从上题可以看出,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正确确定各物理量的数值是解题的关键。在一维直线运动中,各物理量均是代数量,当其与坐标轴正向一致时取正,反之取负。讨论 2:第 2 问中-1s 的数学解虽然明显不合理,但有深刻的物理意义。在解题中我们隐含的指定计时的零点在抛出小球的一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验算,当以初速 30m/s在距离地面 -25m 处竖直抛出小球时, 该小球在到达距离地面15m 时其速度恰好为 10m/s,这也满足题目中的初始条件。这种情况下,小球在抛出后1s 到达地

9、面,即如果以小球在距离地面15m 处开始计时, 则小球将在计时开始前1s和开始后 3s 先后两次经过地面。例 3:(99 年高考填空题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 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为多少秒。(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 取为 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 分析: 本题与例 2 相近,根据运动员重心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可求出其初速度,再利用例 2 的方法

10、求出运动员从离开跳台到落水的时间。解:建立以水面为坐标零点,垂直于水面为x 轴,向上为正方向的坐标系,则运动员的初位置 S010m,末位置 S1=0,加速度 a-g,并设其初速度为V0,运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7 页 - - - - - - - - - 员从离开跳台到落水时间为t。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其速度为零,则有:smXXSgVSgV/345.0102220200103t5t,2122001tgttVSS的一元二次方程:代入数值求得由方程

11、可求出 t=1.7s,负值舍去。例 4:已知 OAB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 AB 间的距离为 L1,BC 间的距离为 L2,一物体自 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 AB 段与 BC 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 与 A 的距离。解:设物体经过 A 点的速度为 V0,通过 AB 段与 BC 所用的时间为 t,O 与 A的距离为 L。对 AB 段有:)1 (21201attVL对 AC 段有:)2(222021attVLL(2)-2X(1):)3(212atLL4X(1)-(1):)4(23021tVLL由(3)、(4)可解出:tLLtLLa23V21021

12、2,对 OA 段有:)(8)3(LVa212221020LLLLaVL可求出和,代入例 5:(08 年四川高考 )A、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 A 车前84m 处时, B 车速度为 4m/s,且正以 2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 A 车一直以 20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 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解析:设 A 车的速度为 VA,B 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加速度为 a,B 车初速度为 VB,两车在 t0时相遇。则有: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13、-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7 页 - - - - - - - - - )2()()(21)1(020ttatVattVStVSBBBAA?式中,t0 =12s,SA、SB分别为 A、B 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3(SSSBA式中 s84 m。由(1)(3)式得: )4(0)(22002aStVVtttAB代入题给数据: VA=20m/s,VB=4m/s,a=2m/s2,有:)5(0108242tt解得:t16s,t218s t218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 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s。从解该题步骤中, 我们应有意识的培养利

14、用参数符号推导的能力,切忌每步代入具体数值 。推导出最终表达式后再代入数值的好处在于物理过程清晰,利于检查解题是否正确。这样作的好出还在于考试评分时拿到尽量多的步骤分,对复杂的大题尤有好处。每步代入数值,如果一步发生错误,则下面的所有步骤都会发生差错,改动工作量大,且容易遗漏差错的地方。例 6:AB 两辆小车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由甲地出发驶向乙地。 A 车先加速一段路程后再减速,到达乙地时速度恰为V0。B 车先减速一段路程后再加速,到达乙地时速度也恰为 V0。在整个行程中,两车的速度均一直大于零。则( ) (A) A 车先到达乙地(B) B车先到达乙地(C) A 、B两车同时到达乙地(D)

15、无法判断解析: 对于速度连续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肯定在其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之间。本题中 A 车的最小速度为 V0, B 车的最大速度为 V0, 故BAAVVVV0B0VV,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平均速度大的A车先到达目的地。应选A。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7 页 - - - - - - - - - 1.3 二维平面运动1.3.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质点在高于一维的空间里运动,其轨迹一般是曲线,运动的描述需要用矢量。首先,为了表征一个质点在空间的位置,

16、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原点O,从 O 点到质点的位置 P 引入一个矢量 OP。这个矢量定义为位矢。如图 1-12,S 代表上海, G 代表广州,选择北京的位置O 作为原点,则上海和广州的位置可分别由位矢r1=OS和 r2=OG 来表示。当一人自上海乘火车到广州,它所走过的路程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其长度 s 代表此人旅程的长度。 然而他位置的变动,即位移,则要用矢量r=SG来表征。由图可以看出,位移矢量是终点位矢与起点位矢之差:12rrOSOGSG在直线运动中质点的位移矢量和运动轨道完全重合,在曲线运动中就不是这样,只有在 t 很短的情况下,质点的位移和运动轨道才可以近似地看作重合;在t0 的极限情况下

17、,位移和轨迹重合。因此在研究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曲线运动看作是由无穷多个无限短的直线运动所组成。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用“以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7 页 - - - - - - - - - 代曲”的处理方法来研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我们参照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概念,将曲线运动中某时刻t 的瞬时速度矢量表示为:dtdrtrVt0lim瞬时速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为t0 时r 的极限方向。如图 1-13 所示,r 沿 AB 弦的方向,当 t0 时,AB

18、趋于 A 点的切线,所以 A 点的瞬时速度 v的方向是沿A 点切线方向的。瞬时速度的数值叫瞬时速率。由于弧s 在t0的极限情况下和 r 相等,所以瞬时速率为:dtdststrVtt00limlim在曲线运动中, 速度的改变包括下述两个意义:速度大小的改变和速度方向的改变。例如,匀速率圆周运动的速度的大小虽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为了使加速度这个概念能反映曲线运动的情况,我们引进瞬时加速度矢量的概念。 如图 1-14所示,在时刻 t 质点位于 A 点,速度为 VA;经过 t 的时间后质点位于B 点,速度为 VB。这样,在时间 t 内,速度的增量为 vVB-VA,其瞬时加速度矢量为:名师资料总结 -

19、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7 页 - - - - - - - - - dtVdtVtVVatABt00limlim它既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又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矢量,或称向量引入物理中表示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极大的简化了物理表述,提供了丰富的运算手段。大约公元前350 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就知道了力可以表示成向量,两个力的组合作用可用著名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得到。 “ 向量” 一词来自力学、解析几何中的有向线段。最先使用有向线

20、段表示向量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在高中阶段,仅需掌握两个向量的加法(即两个向量的合成)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即可。一般向量用黑斜体字母或在字母上加有向箭头表示。高中我们仅研究两类二维平面运动:抛体和匀速圆周运动。1.3.2抛体运动在欧洲中世纪人们的观念里,抛体的轨迹由三段组成:初始一段直线,中间一段圆弧,最后一段垂直下落。伽利略发现落体是匀加速运动后,第一次正确指出,抛体的运动可看成是水平的匀速运动和垂直的匀加速运动的合成,其轨迹是抛物线。在地球表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重力加速度 g 可以看成常量。 如果再忽略空气阻力的话,则抛体运动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将相互独立,使问题大为简化。取直角坐标(如图

21、1-16 所示) ,x 轴和 y 轴分别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抛体运动沿x轴方向无加速度,是匀速运动,沿y 轴方向以加速度 -g 作匀加速运动。设抛物体的初速度为 V0,它与 x 轴成角,则它的两分量为V0 xV0cos,V0yV0sin,在任何时刻 t 抛体运动的速度分量和坐标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7 页 - - - - - - - - - )4(21)sin()3()cos()2(sin)1 (cos20000gttVytVxgtVVVV

22、yx由 3 式和 4 式消去 t ,得轨迹方程2220cos2tanxVgxy这是抛物线方程 (见图 116 中的实线轨迹, 而虚线轨迹是考虑到空气阻力时的轨迹) 。抛物体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称为射高,以ym表示之。由其特征Vy0 可求得tV0sin/g,将其代入 4 式,从而:gVym2)sin(20抛物体所能达到的最远点称为射程,以xm表示之,则由其特征y0 可求得 t2V0sin/g,将其代入 3 式,从而:gVgVVxm2sinsin2)cos(2000由上式,可得 =45时, xm有最大值。例 1:一人在平板车上,车以8.0m/s的速度匀速行驶 (如图)。此人欲抛一球,使球水平地通过一

23、固定圆环。圆环距他的手的高度为4.9m,球抛出的速度相对地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7 页 - - - - - - - - - 25m/s。试求 (1)球的初速度的垂直分量必须是多少?(2)球抛出后经过几秒通过此环?(3)他必须在环的前方多远的水平距离处抛球?4.9m (1) 根据题意,球水平地通过圆环,即球过环时,垂直速度分量为零,则有:smXXghVghVyy/8 .99.48 .92222020(2) 球通过圆环的时间为:sgVtgtVy

24、y0 .18 .98 .900(3) 设抛球时车与环的水平距离为x0,球初速度V0的水平分量 (相对于人或车 )为V0 x,车速为 Vf,则当球通过环时有:)(1)(00tVVxfx因)2(20200yxVVV由 1 式、2 式有:tVVVxfy)(20200将已知条件 V0=25m/s,Vf=18m/s 和已求得的 V0y=9.8m/s、t=1.0s 代入上式可求出 x0=41m。讨论:涉及抛体运动的问题其实没有新的公式,了解抛体运动是水平匀速直线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25、 - - 第 12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运动和垂直方向加速度为g 的均变速直线运动的合成,就只需分别利用前面匀速直线运动和均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即可。在向上平抛运动的最高点,质点仅有水平速度分量是一个重要的解题条件,需充分利用。1.3.3匀速圆周运动1.3.3.1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对于圆周运动,可以采用如下图的极坐标,为极角。L 描 述 圆 周 运 动 的 快 慢 可 以 采 用 角 的 变 化 率 , 即 角 速 度 。)s/(lim0raddtdtt在国际单位制中角度采用弧度制,而非我们熟悉的“度”。当我们采用度作为单位时,角对应弧长为:RRL?)36

26、02(360200。常简洁,即,则弧长的表达式将非如果设RL36020即为弧度制,从上式我们可以得出弧度与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式,即:1rad=180/ 57.320,10=/1800.017 45rad下面来求圆周运动的速度 ,也可称为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的大小(速率) RRdtddtRddtdLtLtrVtt?)(limlim00这里用到了当 t 趋于零时,位移和轨迹重合,即位移的大小和弧长相等。1.3.3.2匀速圆周运动r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1

27、7 页 - - - - - - - - - 当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其角速度恒定,线速度的大小(速率)恒定,但其方向不断地变化着。这时加速度a 没有与 v 同方向的分量,它只反映速度v 方向的改变,总与 v 垂直,指向圆心。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论述:现在我们用矢量 v 方向改变的关系求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a.如图 119所示,设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经过A、B 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A和 VB,由 A 点运动到 B 点所经时间为 t,则按加速度的定义有:图 1-19 中 OA 和 OB 都等于半径,故 OAB 为等腰三角形。将矢量vB 平移,使其起点与 A 重合(见图中虚线矢量),则从VA末

28、端到 VB末端的矢量即为V=VB-VA。由于在本运动中速率不变,即VA=VB,故 VA、VB和V 三矢量也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又因VAOA,VBOB,所以它们之间对应的顶角相等(都用表示),两等腰三角形相似。令L 为 AB 的弦长,则由相似三角形得如下比例关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4 页,共 17 页 - - - - - - - - - 再看 a 的方向,即 v 的极限方向。在VA、VB和v 组成的等腰三角形中,易见 V 和 VA的夹角为( -)/2(三

29、角形内角和等于),当t0 时,0,故这夹角 /2,即 aVA.可见,A 点加速度方向垂直于A 点速度的方向,亦即沿半径指向圆心,因此称为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的重要公式总结如下:)2()1 (22RRVaRV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所有运动学问题都可以由上面两式解决。同时了解匀速周运动的周期 (T)和频率 ()的关系式:T=1/=2/, =2。讨论: 从 2 式是否会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下既可以说与半径R 成反比也可以说与变径R 成正比的结论。其实对一个圆周运动而言,速度V 的大小会随着 R 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角速度是独立于R的一个变量。在讨论向心加速度与变径的关系时就只能用a=R 2。

30、例 1:(92 年高考)图中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 ,a 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 c 点和 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 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5 页,共 17 页 - - - - - - - - - (A)a 点与 b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a 点与 b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a 点与 c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

31、)a 点与 d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分析:对于皮带传输装置,在皮带不打滑的情况下,两轮皮带各点的线速率相同。对本题即 Vc=Va。设 c 点所在轮的角速度为, a点所在轮的角速度为。 则有:dadaaabacaararrraVrVrrVV?2222b4,422222,故应选择 C、D。1.4 相对运动P r2r1K2系R K1系假设参考系 K2相对于参考系 K1的位矢为 R(见上图 ),从而 K2系相对于 K1系的速度 V 为:dtdRV若 K1和 K2中坐标轴始终保持平行,而在参考系K1中质点 P的位矢、速度、加速度分别为 r1,v1,则在参考系 K2中其位矢 r2、速度 v2分别为:名师

32、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6 页,共 17 页 - - - - - - - - - VVVVVdtdRdtdrVRrr2111212这就是伽利略速度变换公式, 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 因为推导中两个参考系的时间不变,它们建立在牛顿“绝对时空”观念之上的。高中阶段仅掌握两个参考系间的相对运动为直线的情况,如人在运动的小车上行走,V人对地V人对车V车对地。1.5 运动学总结从应试的角度, 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上。如果考试中有独立的运动学计算题的话,肯定是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而且运动学试验题一般也是这方面的内容。平抛运动其实也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公式灵活运用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匀速圆周运动一般会结合天体(同步卫星 )的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或动力学综合考察。就匀速圆周运动本身而言,只要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三者间的关系式和周期、频率的概念即可。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7 页,共 17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