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30462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A卷 人民版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三单元测试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统治者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B.拓跋部拥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C.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D.北魏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经济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心存戒心,矛盾复杂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3.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

2、者实行了( )A编户制B均田制C迁都洛阳D俸禄制4.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5.公元484年,孝文帝下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实行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A.扭转为政之风以缓和社会矛盾B.推进生产方式变革以促进汉化C.改革赋税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D.打击豪强地主以扩大政权基础6.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3、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7.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8.北魏孝文帝时,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措施有( )统一黄河流域,促进民族融合恢复汉族礼乐制度,规范臣民的生活方式模仿汉族官制,修订鲜卑律令迁都洛阳A.B.C.D.9.南朝某将领出使北方,目睹洛阳风貌后感叹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该材料直接说明

4、了( )A.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卓有成效的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必要的C.北方社会局势非常稳定D.洛阳城的繁华、富庶10.据统计,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从北魏人口的迅速增加上可以确信()A.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内迁少数民族的人数迅速增多C.南方人口已开始向北方流动D.隐瞒人口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11.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12.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

5、,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 )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 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 北方胡汉各族民众支持改革A.B. C.D.二、非选择题(13题13分,14题14分,15题14分,16题11分)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资治通鉴齐纪二材料二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有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进入

6、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以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

7、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

8、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8分)15.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查常平

9、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6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2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

10、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请完成:(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5分)(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参考答案:1. B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统一”的原因。在北魏统一的过程中,统治者主要依靠的是武力,通过武力征服强迫其他民族服从其统治。当时的北魏,无论是政

11、治模式还是社会经济,都是比较落后的,各民族间也是矛盾重重。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客观”二字的含义。相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来讲,孝文帝以外的因素均可视为客观背景。A、B、C三项都是对改革客观背景的表述;只有D项属于主观条件。3.B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依据材料中“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返旧墟”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吸引了更多的流民定居农耕,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得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

12、。5. A解析:“以为官司之禄”,意思是作为官吏的俸禄。孝文帝颁行俸禄制,实际上是为了整顿吏治,以缓和社会矛盾,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6. D解析:从“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可知,迁都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之所以这么做,是想通过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统治,故选B项。C项与“联姻” 无关,A、D两项是联姻的作用之一,但不是基本出发点,排除。9.D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题目要求是“直接说明”,材料中“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能够体现D项。10. A解析:人口的

13、增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没有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的人口就无法养活。11. A解析:材料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姓氏,再现了改鲜卑姓为汉姓的内容,这一政策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12.C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依据材料中“兼济万民,重拾农桑”等信息可知,孝文帝改革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正确。依据材料中“人心归化”,可知孝文帝改革努力向先进的中原封建文化靠拢,正确。与史实不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3.答案:(1)问题: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2分)措施:推行均田制。作用: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

14、徭役,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分)(2)不正确。(1分)北魏衰落是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而非改革本身所致。(3分)改革促进了北魏的发展和北方的繁荣,加快了北方各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3分)14.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3分)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3分)(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4分)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

15、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4分)15.答案:(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每点1分,共2分)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每点1分,共2分)(2)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2分)(3)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每点2分,共6分)(4)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每点1分,共2分)16.答案:(1)措施:均田制。(1分)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量的无主荒地。(1分)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3分)(2)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或迁都洛阳,阻力重重)。(2分)(3)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