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B卷 人民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B卷 人民版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测试B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教皇为查理大帝加冕2.下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最主要原因是()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C.人们对世界认识能力有限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3.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
2、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4.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马丁路德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这最能表明他()A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做法不满B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坚持斗争C痛心于天主教分崩离析的局面,积极挽救D得到了德国人民和部分封建主的支持5.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
3、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A.人皆僧侣B.因行称义C.人皆上帝D.理性至上6.下图是1564年法国画家画的一幅油画,画中描绘了里昂的公众正在倾听卡尔文布道。这位传教士在布道中所宣传的观点肯定不包括()A.圣经是最高的权威B.人人都可和上帝直接沟通C.富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D.上帝定会赐予“选民”智慧7.英王亨利八世在推行宗教改革的过程中下令解散修道院,勒令男女修士还俗。到1539年,总计封闭修道院600多所。这一举措有利于()建立廉价教会加强王权打击教会势力清除天主教中的烦琐仪式A. B. C. D.8.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
4、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9.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B.法王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10.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张和措施有()宗教改革中英国新贵族剥夺了
5、天主教会的大量财产加尔文鼓励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加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带有民主化色彩A BC D11.16世纪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是贪婪爱财的欲望”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12.之所以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其依据是()宗教改革运动中,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得到了加强改革中,圣经被译成当地文字,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改革中出现了多种派别改革中都主张“先定论”A BC D二、非选
6、择题(13题12分,14题14分,15题14分,16题12分)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另一个重要法案是1534年通过的“至尊法案”。它把宗教改革5年来国王取得的权力综合起来,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包括推荐神职人员、规定教义至此罗马教皇在英国的权威被彻底摧毁。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如果教皇命令作恶,或禁止修德,教会就必须坚信作恶是好事,修德是坏事必然坚信,凡教皇指示的便是善,凡教皇禁止的便是恶。耶稣会一位理论家请回答:(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的根本主张。(2分)(2)材料一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一矛盾在17世纪的英国又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7、(8分)(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的实质各是什么?(2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材料二明代的婚姻礼俗主要参考朱子家礼,如:拜堂: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通常可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撒帐:拜堂后,新婚夫妇要向亲友抛洒“一把栗子一把枣”,谐取“早立
8、子”、“多立子”的口彩。庙见:婚后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拜祠堂,这样媳妇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摘编自陈洁梅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1)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前后欧洲在婚姻方面的主要变化。(2分)概括材料二中传统婚俗的特点。(6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6世纪中西方婚姻观念与礼俗差异的原因。(6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财方面,德国故有“教皇的奶牛”之称。随着德国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和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的增强,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各
9、路诸侯都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动权利奥十世派人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导致后来发生的一切。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购买赎罪券。材料三 卡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行善,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材料四 宗教改革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各教派逐渐接受和履行宗教的宽容就直接遗产而言,它把中世纪统一的
10、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所有这些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从这个意义来讲,宗教改革代表了现代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1)依据材料一,概括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兴起的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三,概括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的相同点。(4分)(3)结合材料四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的特点,简述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作用。(6分)16.(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
11、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 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6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6分)参考答案:1.A解析: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
12、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皇的制约。2.A解析:题干材料说明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对中世纪欧洲的巨大影响。3.A解析:从材料信息“人的本性”“内心”“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可看出,马丁路德认为人的个人行为非常重要,由此否定教皇及教阶制度的作用,符合此意的为A项,B项是德国君主确立的,C项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D项表述太绝对。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解的能力。通过马丁路德的陈词,可以看出路德坚定自己的信仰,同教皇和天主教会作坚决斗争。5.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材料中“信神的奴役制”是指教会对圣经解释的专制权力。路德宣扬了“圣经至上”“信仰
13、即可得救”的思想,从而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路德没有否定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强化了这种信仰,从而创制了“信仰的奴隶制”,这是一种“人皆僧侣”的思想。B项是卡尔文的思想,D项是启蒙思想的核心,C项与当时的思想信仰不符。6.C解析:卡尔文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而不是上帝对人的惩罚。7.B解析:亨利八世解散修道院,使教会的财产转归王室所有,这是对王权的加强,也是对教会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废除天主教烦琐的仪式,不符合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主张。8.D解析:“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说明教皇的权力大于皇帝的权力;宗教改革后“上帝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说明权力已经有了明确划分,
14、应是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9.A解析:16世纪初,法国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王权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但仍坚持天主教信仰,反对宗教改革。胡格诺战争之后,法国国王宣布天主教仍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故B、C、D三项错误。10.A解析:剥夺教会财产,打击天主教会势力,有利于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样和从思想和政治方面都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描述宗教改革,人的信仰有自主性,这就是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故选A。12.B解析:与题干要求不符合,不能体现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13.答案:(1
15、)材料一:加强王权,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材料二:加强和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2)主要矛盾: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变化: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改革。加尔文教的传播及影响。(3)实质:材料一: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材料二:巩固天主教的神权地位。14.答案:(1)变化:由盛行禁欲主义走向婚姻自由;婚姻裁判权由教会向世俗政府转移。特点:婚礼仪式要拜天地和父母;祈盼“多子多福”(或“注重传宗接代”);女方在婚姻中处于从属地位(或“夫为妻纲”)。(2)原因:经济上,明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政治上,明代宗
16、法观念盛行;西方世俗政权摆脱神权控制。思想上,明代主流思想深受理学与礼教的束缚;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15.答案:(1)原因:德国分裂;受罗马教廷剥削最重;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民族意识的增强。(2)相同点:都主张“信仰得救”;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主张建立廉俭教会。(3)特点:实行宗教宽容;出现大量地方性宗教;世俗统治者控制教会。作用:沉重打击天主教会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16.答案:(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6